聂鲁达的情人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32767728
作者:[智利] 罗伯特·安布埃罗
页数:357页

内容概要

罗伯特•安布埃罗(1953- )出生于智利著名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是现今智利文坛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至今获奖无数。其代表作是以私家侦探卡耶塔诺•布鲁雷为主人公的一系列侦探小说。1973年9月11日智利政变之后,罗伯特•安布埃罗离开智利,在之后的二十年里先后旅居东德、古巴和西德,直至1993年才回到祖国。1997年,安布埃罗迁居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00年,又迁居美国,并在爱荷华大学西葡语系任教。2011年,安布埃罗被智利任命为驻墨西哥大使。丰富的国外生活经历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绝佳素材,也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国际性。罗伯特•安布埃罗的长篇小说不仅在智利和拉美各国大卖,在其他非西语国家也广受好评,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德语、中文、克罗地亚语、法语、希腊语、英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瑞典语等多国语言。

作者简介

1973年,旅居智利的古巴青年卡耶塔诺在一场名流派对上偶遇病痛缠身的伟大诗人聂鲁达。此时的卡耶塔诺正处于失业状态,聂鲁达便出资委托他去寻找一位旅居墨西哥城的古巴医生布拉卡蒙特博士。卡耶塔诺本以为聂鲁达想让医生替他医治癌症,可没想到诗人真正要找的却是医生的妻子贝阿特丽丝——诗人昔日的情人之一。贝阿特丽丝行踪诡秘,身份多变,卡耶塔诺沿着线索一路明察暗访,先后来到墨西哥、古巴、东德和玻利维亚。他能够找到神秘女子贝阿特丽丝吗?诗人又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找到她?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旅程,卡耶塔诺的侦探生涯也由此开启。


 聂鲁达的情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提到智利,笔者的脑海里立刻会出现三个名字——阿劳、聂鲁达、阿连德,或者说他们是智利的三张名片。阿劳作为20世纪世界一流的钢琴家,他对古典音乐爱好者的魅力无须多言,也不是这篇文章要讲述的人物。聂鲁达,智利现代最伟大的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的读者,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中国;阿连德,上世纪70年代初的智利民选左翼总统,却倒在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政变军人的枪口下,以身殉职。这两位智利现代的风云人物,在该国作家安布埃罗的长篇小说《聂鲁达的情人》中,实现了奇妙而悲壮的交集;事实上,他们也曾是现实生活中的志同道合者。自然,《聂鲁达的情人》不是一部政治小说,尽管它的背景有宏大叙事的色彩。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73年,旅居智利的古巴青年卡耶塔诺在海港城市瓦尔帕莱索市长举办的一场名流晚会上,结识了病痛缠身却依然魅力不减的的著名诗人聂鲁达。聂鲁达雇他去寻找一位旅居墨西哥城的古巴医生布拉卡蒙特博士,卡耶塔诺本以为诗人想找到布拉卡蒙特医生替他医治癌症,没料到他真正要寻觅的其实是医生的妻子贝阿特丽丝——诗人往日的情人之一。贝阿特丽丝行踪诡秘,身份多变,卡耶塔诺循着线索一路明察暗访,足迹遍及墨西哥、古巴、东德、玻利维亚和智利,展开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旅程,在东德他被秘密警察跟踪堵截,在智利他被政变的军人抓进监狱险些丧生,并亲耳听到了阿连德总统在牺牲之前向全国人民发表的广播讲话。在这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卡耶塔诺展开了他自己也未曾想到的神奇的侦探生涯,他能帮助生命垂危的诗人如愿以偿吗?这似乎是一部侦探与悬疑小说。小说中,聂鲁达送给了卡耶塔诺几本著名侦探小说家西默农的作品,怂恿他效法西默农笔下的马格雷探长,去解开缠绕在诗人心中的谜团。伴随情节的推进,卡耶塔诺会不时地读一读随身携带的西默农小说,希望从马格雷探长的破案本领中汲取一点灵感。然而,悬疑与侦探只不过是罩在这部小说上的一件外衣,随着故事的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以及作家抽丝剥茧般解开聂鲁达的一段段情史,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聂鲁达其丰富奇特的情感经历,透视其中所蕴含的复杂的人性,才是这部小说的主旨所在。聂鲁达的第一段感情故事发生在东南亚的缅甸,那是他职业外交官生涯的起点。在那块神秘湿润的土地上,他与美丽空灵的荷席一见钟情,爱得死去活来。然而,他占有的只是她的肉体,而从未进入她的灵魂。况且,多情的诗人与别的女人过于放浪形骸,让荷席妒火中烧,以死相逼,吓得聂鲁达落荒而逃。正是有了这次噩梦般的经历,当诗人在爪哇岛上偶遇健美明朗的荷兰姑娘玛莉亚时,彷佛一股清风吹来,让他神清气爽,他立刻施展自己娴熟的“泡妞”技巧,从她的荷兰会计追求者手中横刀夺爱,如愿以偿地与玛莉亚共沐爱河,并很快成婚。但这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玛莉亚流了一次产,接着生下的是一个先天畸形的女儿。聂鲁达与玛莉亚渐渐冷淡,1934年在西班牙当外交官时结识了阿根廷女人德莉亚后,诗人立刻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玛莉亚母女。诗人每一次的情爱传奇都是对他前一段感情生活的否定和扬弃,他在“行乐须及春”的同时,也将他自私怯懦的本性袒露无遗。不过,文学的本质不是充当道德法官,而是展现生活的各种可能,发掘深不可测的人性。本书将聂鲁达拉下了神坛,但无可否认,五光十色的情感生活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就像他赤裸裸地对卡耶塔诺表白的那样:“没有她们,可能我就写不出诗来了。莫非你以为诗歌是从空气飘出来的吗?”诗人与德莉亚的相识,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德莉亚出身上流社会,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而且比聂鲁达大20岁,但气质高雅,仪态不凡,令诗人一见倾心。正是德莉亚将聂鲁达领进了自己的“朋友圈”——让他认识了阿拉贡、毕加索、艾吕雅等当时欧洲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介绍他加入了共产党,并且不遗余力地四处推广他的作品,帮助他在欧美文坛一举成名。在德莉亚的影响下,聂鲁达安排成千上万西班牙内战结束后的共和派人士前往智利避难,为此被智利当局撤销了外交官职务。聂鲁达与德莉亚的第二段婚姻维持的时间比较长,可是,当贝阿特丽丝在墨西哥城出现在诗人面前时,这位貌若天仙的墨西哥美女再次让他的情感天平发生倾斜,郎才女貌、暗结珠胎的古老故事立刻在两人之间悄悄发生了,此时,德莉亚正在为他的一本新诗集的出版奔波劳碌。不过,当贝阿特丽丝告诉她自己已经怀孕,诗人又一次上演了背叛和逃离的老戏码,他告诉她:“如果怀的是我女儿,最好打掉她。我只能是畸形女儿和诗歌的父亲。”刚烈的贝阿特丽丝以跳入河中、愤然消失回答了他的始乱终弃。诗人的情爱传奇并未就此终结。苗条妖艳的夜总会歌女玛蒂尔德成了聂鲁达的最后一任妻子。在情感的港湾里停泊了相当一段时间后,诗人进入晚年,罹患癌症,这时,来诗人家帮佣的玛蒂尔德小侄女又成了他的猎物,幸亏妻子及时制止;聂鲁达通过阿连德总统获得驻法大使的职位,前往巴黎就任,诗人的黄昏恋才无奈地结束。在诗人没有挑明他要寻找的真正对象时,卡耶塔诺曾经怀疑他在演戏,聂鲁达以饱经沧桑的口吻(诗人晚年所写回忆录的名字就叫《我承认,我曾历经沧桑》)告诉他,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换装游行,“生活就是一种狂欢节,里面充满了乔装的人和让人惊讶的事情”。在生活的大舞台上,聂鲁达扮演的角色有外交官、诗人、社会活动家和情圣,他在这几个角色之间纵横游走,转换自如。他向世界呈现的是成功的外交官、杰出的诗人和左翼社会活动家这几个光彩照人的角色。然而,在情感生活中,他则是个放荡不羁的情圣,其个性中的阴暗面鲜为人知。就在卡耶塔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贝阿特丽丝、并且确认缇娜就是诗人与贝阿特丽丝的亲生女儿,卡耶塔诺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他时,诗人又一次令人吃惊地退缩了,理由是阿连德总统刚来看过他,动荡险恶的政局容不得他沉湎于儿女私情,“不能只盯着自己,不能去捕捉幽灵”。他决定辞去驻法大使,再次拿起诗歌的武器去唤醒人民。如此壮举令人肃然起敬,只是诗人在人生的换装游行中表演惯了,难免让人怀疑他真实的心理动机。不过,诗人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痛责自己是“一个肆无忌惮的人,一个狗娘养的。逃离就是我的艺术,到了暮年我方才明白这点”,这样的忏悔十分真实,无须置疑。
  •     翻译《聂鲁达的情人》这部小说让我对智利大诗人聂鲁达有了新的看法,使我明白伟人也是普通人。我第一次知道“聂鲁达”这个名字大约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时间应在1958年,好像是《人民日报》报道了聂鲁达访问中国。那个年代凡是“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我都觉得亲切,加上聂鲁达又是诗人的身份!那时诗人在一个中学生心目中可是“了不起”的啊,比如,贺敬之、臧克家、艾青、郭小川、邵燕祥,等等。他们都是“又红又专”的榜样。聂鲁达的形象在我眼里更加高大,原因是他获得了斯大林和平奖,正处于红得发紫的巅峰。但是,1964年我在智利留学期间认识了另外一位大诗人,据说他还是聂鲁达的老师呢,名叫巴勃罗•德•罗卡。通过跟巴勃罗的交谈,我方才得知二人不睦,原因是互不服气。如今看来,这实属平常。1966年回国后不久,“文革”开始了,我从大字报上得知,聂鲁达属于“修正主义分子”,当然也在打倒之列。1979年10月中国成立了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开始有计划、大规模地译介这个领域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全国逐步为各种“冤假错案”平反。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1985年吧,研究会专门开会讨论为聂鲁达“平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能不能继续翻译介绍聂鲁达其人、其作。结论是“可以”。其实,这个时候聂鲁达已经离开人世十二年了。此后,聂鲁达作品的中文版纷纷面世了,例如,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聂鲁达诗选》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漫歌集》。关于聂鲁达的“好色”,我是在1965年参观聂鲁达的故居黑岛时得知的:他以外交官的身份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法国、墨西哥等地播种爱情,有时候还产生了爱情的结晶。这样一来,到了晚年——大约是1972年——虽然他当上了驻法国大使,1971年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正处于功成名就的人生巅峰时期,他却觉得孤独、无聊。每当回想往事的时候,许许多多荒唐、不负责任、伤天害理的丑事一一在脑海里“回放”,内疚和悔恨啃噬着他的良知。悔恨之中,有一件事他觉得尚可“亡羊补牢”,那就是寻找在墨西哥出生的私生女。于是,他雇佣了一位侦探来办理此事。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聂鲁达性格的复杂性,感觉到他虽然是诗歌方面的天才,但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也跟普通人一样,也要吃喝拉撒睡,也有七情六欲,也有阴暗心理,也在冲动和本能的驱使下干出过一些非理性的勾当。由此我想到,古今中外有哪一位伟大人物不是娘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呢?那么,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伟大”起来的呢?以聂鲁达为例,他是1904年出生的,到了1924年他在智利诗坛上已经小有名气了。可是到了1939年,正当他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诗歌界备受吹捧的时候,却有这么一位西班牙诗人、评论家为他画了这样一幅“抒情漫画”:“我感觉聂鲁达就是一个蹩脚翻译,不会翻译自己,更不会翻译别人。他就是一名可怜的矿工:挖掘自己和别人的矿脉。他混淆了原创和翻译。他既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母语,也没掌握译出语。他的作品里有明显的错误,由无知造成的错误。这是读书不求甚解造成的。他不懂得诗歌是个有机整体。不错,他的直觉是罕见的,但是他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深度批评。他有自己的‘仓库’,储藏着找到的一切,但是看起来却像垃圾堆或者粪堆;不错,破铜烂铁里面也有玫瑰、钻石、黄金,但是却缺乏表现力;他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人的灵魂。他的性格里缺乏理智和责任心。”这番话是胡安•拉蒙•希梅内斯说的,这幅“漫画”后来收在《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里。这一严厉的批评似乎传到了聂鲁达耳中,因为他从1946年开始创作《漫歌集》,于1961年完成创作,该作品的确通过对拉丁美洲大好河山的描写,揭示出了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的本质和灵魂,成为拉美史诗中的一座丰碑。不幸的是,《漫歌集》问世后,智利共产党便把他拖进了国内的政治斗争漩涡中,推举他做总统候选人,让他为和平夺取政权铺路;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他们拉他参加前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攻击,使他在1964年-1965年的中苏论战中扮演了帮凶的角色。看来,地球上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团伙,帮派和“左、中、右”之分,聂鲁达不得不做出选择,或曰站队、选边,因此自然就会遭受攻击、诽谤和指责,同时自然也会受到吹捧、褒奖和歌颂。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很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蚂蚁打架”,会觉得无聊、无趣、没有意义。但是,人类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或者说从生存竞争的需要出发,必须打架,必须争个你死我活,因为土地有限,人类的欲望无限,草原的水草养育人类的能力有限,你不抢就饿死,不可能平分秋色、人人有份,只要看看大土豪、大财阀的贪婪和吝啬你就会明白了。至于权贵集团雇佣的“喉舌”宣扬的什么人人都能得到幸福,只不过是忽悠小朋友乖乖做梦的把戏而已。赵德明 2014年4月19日 北京大学燕北园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倒也不是不能看,但结尾未免令人反胃。
  •     侦探小说的外衣,裹着的是以名人为噱头的政治加婚外情的狗血剧,太媚俗!这么八卦聂鲁达也是过分,尤其最后结尾,怒!
  •     年轻的时候四处留情, 老了开始捡孩子
  •     不喜欢聂鲁达 只是热爱各路文学八卦黑历史
  •     一部饶有趣味的侦探小说。尽管诗人的诗激起了最雄浑有力的感情冲动,但诗人自身总是听任命运股掌的摆布。 聂鲁达是诗人中的诗人,而他也是一个被激情与情欲所左右的普通人,和你、我、他一样。谁又能说自己轻易地摆脱自己的本性和本能呢?
  •     电子书,第一、五章(175页)。
  •     南美真奇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