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

出版日期:2016-6-1
ISBN:9787511359752
作者:张靓,眷尔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张靓,笔名眷尔。女,江苏人,90后新锐作家。《花寂年》杂志副主编。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意林》《新青年》《小溪流》等青春杂志,还在《意林》《读者文摘》等选本合集出版。个人已出版图书《若爱,请许我今世今生》《蝴蝶飞不过那片海》。个人已主编图 书《分手吧,我会更爱我自己》《读者文摘:触手可及的温暖,我倍感珍惜》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爱与被爱,是女人们的选择题
善意对待每次“遇见”,爱情还会远吗003
婚姻里,爱是可浓可淡的加料品017
陪伴是爱里最长情的告白036
爱与被爱,是女人们的选择题055

第二辑
你若安好,才是晴天
温暖的女子,都懂得善待父母073
父母的爱,是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089
亲情是一坛陈而浓厚的酒,香甜又辛酸104

第三辑
我的才华,配得上美貌
文采成就的魅力女人113
阅读成就更高的人生138
林徽因,事业强大但不强势145
陆小曼,勇于和受伤的过去说再见163

第四辑
真善美是生命最傲娇的姿态
爱情里,你不需要委曲求全177
善良,是一种修为182
真善美,没你想象的那样难187

附录
林徽因经典作品:《九十九度中》197
陆小曼经典作品:《皇家饭店》221

作者简介

★ 读遍天下女子,不如懂一次林徽因和陆小曼:她们不是烟花,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不是玫瑰,却比玫瑰美艳动人;她们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典范,是历经劫难后不衰的红颜;她们用坎坷而灿烂的人生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也成全了世人的好奇。
★ 林美在幽,曼美在艳。林徽因和陆小曼,两种性格,两种人生。
★ 她们用一生的故事告诉你:女人如何做对爱的选择题。
★ 新生代作家、青春文学杂志《花寂年》杂志副主编张靓(笔名眷尔)温情讲述。
-----------------------------------------------
胡适誉林徽因为“中国一代才女”,评价陆小曼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同为民国时期颇负盛名的女子,林徽因和陆小曼各有各的美,她们性格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活出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彩的人生。
本书以林徽因和陆小曼的人生经历为蓝本,从她们的出身、爱情、才华、事业等方面入手 ,对比讲述她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事业观,用她们的故事告诉所有女性朋友:女人如何做对爱的选择题。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大概在两年前,有好友发状态说,林徽因是绿茶婊的鼻祖,陆小曼则是祸水。当时,我没反驳,因为觉得在喜恶一个人这件事上起争执,是徒费口舌的。浮躁的社会,人云亦云的不少,在对一个人或者某件事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时候,不要着急妄下评论。要拥有自己的立场,清醒的判断力。当然,对一个人喜欢或讨厌,这多少会带有主观的成分。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唔,民国向来多奇女,我最喜林徽因。最早认识林徽因应该是因为《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剧。但那时候小,完全是在当电视剧看,再后来,应该是在高中,在《美文如歌》一辑中看到了一篇关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文章。林徽因有很多标签,国民女神,建筑工程师,才女…也有贬说成绿茶婊的。直观来说,那些认为林徽因是绿茶婊的,大概是因为她那一生的情爱纠结。林徽因初识徐志摩的时候,还只有十六岁。十六七岁,那种暖暖的少女梦,怦怦的少女心,遇见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免不了会荡漾起涟漪。风景如画的伦敦,风度翩翩的诗人,情窦初开的少女。但是,动心归动心,林徽因是理智的,毕竟徐志摩当时还是有婚姻的。在林徽因给徐志摩的分手信中,她说道,“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足以见林徽因的克制,理性,洒脱。后来,林徽因也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选择了建筑,这让他们走在一条人生道路上,再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也许他俩的感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她嫁对了。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讲了吗?”这也是爱情啊。她和梁思成相濡以沫的平淡生活才是真谛,相守陪伴才是永恒的温暖,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当后来,林徽因觉得自己爱上了金岳霖的时候,梁思成让她选,她仍是坚定的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还有一点,讨厌林徽因大概就是都认为林徽因没什么特别好的女性朋友,李健吾作过这样的描述:“(林徽因)绝顶聪明,又是一副炽热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说冰心还曾写过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来含沙射影针对林徽因,但是冰心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那篇小说的原型其实是陆小曼。其实,那只是小说而已,并不是纪实文学。不能过分抓住林徽因的感情生活,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事情都只是在不停的争议,继而被放大夸大。事实上,抛开事业作为,在个人生活上,没有什么绝对真正的圣人。不要忘记林徽因是以才女形象走进人们视线的啊,她在建筑界的不凡功绩,用生命挽救景泰蓝,在她缠绵病榻还坚持执教的,更有“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的风骨……陆小曼: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有一种女人仿佛天生就是为目光而生的。陆小曼活得熠熠生辉,她享受他人的瞩目和赞美。她是习惯被娇惯的,出身世家,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还精通两门外语,是社交圈的的明珠。她曾说过“从前多少女子,为了怕人骂,甘愿牺牲自己的快乐和身体,怨死闺中…她们可怜,致死不明白是什么害了她们。”可见,她活得多么的肆意和酣畅淋漓。她与王赓离婚,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不惜打掉腹中孩子。自此落下病根,再无生育能力。她和徐志摩的婚姻几乎不被所有人看好。梁启超说: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婚后二人世界,虽浪漫缱绻,但也抵不过生活的琐碎,因翁瑞午,她染上烟瘾,在烟雾缭绕中,葬送着自己最好的年华。她追求极致的快乐,亦敢爱敢恨。徐志摩的那场飞机事故,陆小曼的世界轰然倒塌。“小曼蓬头散发,大概连脸都没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几个年头。”她受的批评也最大,她也不再出去交际,终生素服。每日供着志摩的遗像,给他上鲜花。面对谩骂,她从未做过辩解,她收敛锋芒,心如死灰大概是她那样子。她的那篇《哭摩》,情真意切,悲伤痛苦跃然纸上。在给徐志摩的挽联里也说自己活下去的原因是“欲死未能因母老”“遗文编就答君心”整理出版徐志摩的作品是对他最好的怀念。陆小曼和翁瑞午,大概也有不少人诟病。其实,有些事情,如果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情有可原。她刚刚丧夫,没有固定收入,还拖家带口。她说:我对翁其实并无爱情,只有感情。“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这本书以林徽因和陆小曼作对比,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用她们的故事告诉所有我们如何抉择。林徽因,陆小曼,都是坎坷的。一个流离病死,一个早早守寡。各有各的不幸,然后她们却又是美丽的,一个活得饱满,一个活动坦荡真实。林徽因,我很容易想到黄碧云的一句话“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林徽因真是没有什么时间可浪费,在贫病交加时,仍孜孜钻研。她在倾尽所有的生活,让生命有更多的可能。陆小曼活得坦荡、干脆,真真实实的,活色生香,不虚幻,有股劲。不怕被误解,即便被争议也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见解。林徽因像一首哲理小诗,淡然,饱满,余音绕梁;陆小曼是一幅明艳的画,吸睛,让人过目不忘。无数人解读,无数人有不同的见解。而我们,举手投足皆是生活。努力,迎接饱满的生活,寻找真实的自己。
  •     太多人愿意用红玫瑰白玫瑰来形容林徽因和陆小曼这对民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绝代女子。于是作者张靓用了很多国内作家喜欢用的一个表述做了本文的名字《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这是一道非常难以回答的选择题,背对着的是风轻云淡的她和魅惑众生的她,当然这个选择题,也不需要我们来回答。本书采用穿插叙述,每一章大致按时间顺序,讲述着同一时空的两人的各自经历,当然由于大环境的一致和两人都与徐志摩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所以这种叙述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们依然能够读到二人各式各样擦肩而过的交集。很多人爱林徽因胜于陆小曼,大致的原因也可理解。一位直到最后还是保持了中国女性所有的完美的一面,无论是知书达理的性格,还是与丈夫相濡以沫的婚姻,包括了对于家庭、对于祖国的感情,林徽因几乎做到了那个时代女性所有的完美极致。但我并不觉得陆小曼就真的落得了下成,如果大家的评判标准是生活的幸福美满,那也许陆小曼真的差了很多,毕竟无论是晚年生活的清贫还是艺术成就上的名声,她都稍显暗淡,即使她的画依然在民国的画坛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位女主角并没有什么差别,她们都在自己的理解上将自己的生活理念做到了极致,无论这种极致是极端的美好,还是极端的堕落,都是一种世间难寻的绚烂。林徽因一生追求精神上的崇高和艺术上的大成,她一生与梁思成锦瑟和弦,也得了一位为她钟情一生默默守候的金岳霖,她在建筑上的成就,在诗坛留下的佳作,都显示了她一生的理念得到了收获。而陆小曼呢?道德伦理、琴棋书画不过是她弃之不顾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她其实驾轻就熟,她追求的是个人单纯的快乐,什么可以给她带来这种快乐她就会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而且事实证明了,只要她想要就一定能得到,这也许并不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但她竟然一辈子做到了即使在这种价值观下生活,她也能活得下去,想来更是传奇。本文将二人成为绝代双姝,这里的美不单指的是相貌,更是二者独特的性格魅力。
  •     《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对情感秘境的努力接近林徽因与陆小曼也算是民国最声势浩大的女人了,而且她们都各自有自己从属的“粉丝”无数,两派之间还会因各自的立场与话语,像她们的生前一样处于微妙的对垒状态。其实,作为女人,林徽因与陆小曼身上体现出的是女人的多样性的一个棱面。单个的她们,显示不出女人的全部复杂性,她们之间的距离与差异,也正是因为她们身为女人内在上的雷同。而不可否认的是,她们之间拉扯到一起的原因,则是因为她们的中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男人徐志摩。因为徐志摩的存在,林徽因与陆小曼成为一对镜像中的女人,有了比较的可能,而这正是《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这本书作者选择的切入点与落墨点。作者张靓在书中,并没有过多涉及到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与选择的不同,而是力图从两个女性身上,汲取出各自人生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启迪,从这一点上说,作者显然是仁心宽厚的,她巧妙地回避了两个女子留下话柄多多的道德性评价,对她们生存曲线中的负面因素统统一概摒弃,而是以理解的眼光,从她们各自人生波动中,去捕捉足够有益的营养。既然林徽因与陆小曼之间有过围绕着一个共同男人的爱,她们之间的爱的方式,便注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爱,分成多个环节,作者把爱切割成细小的碎片,每一个流程里,都显现出的是爱的不同价值。这种流程里,包括爱的相逢,爱的结合,以及爱的陪伴,在这个流程里,“遇见”是重要的,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遇见”的时候,关键是体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缘定今生。保持自我,是“遇见”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这种观念,也是女作者结合当下的中国现实而作出的近似于苦口婆心的忠告。因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情境下,在爱的天地里保持真实的自我,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务。林徽因与陆小曼的人生取向肯定是有差异的,但是她们有着她们相同的执着,她们的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张靓在书中,盛赞了林徽因的理性,知道自己选择什么,用事业强大但不强势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陆小曼虽然相衬之下,更多了一份悲剧性的意味,但作者还是在书中发掘出她劣境中如何超越自我的诸种作为,将她的人生亮点定性为“勇于和受伤的过去说再见”。而从艺术的角度来讲,陆小曼比林徽因更能折射出人性的复杂性,也更能洞见一个女人生命里的全部欢喜与悲伤。当然张靓的这本书并没有对林徽因与陆小曼的爱情秘境作进一步的探讨,女作者在书中的意图,只是抽出历史上的两个女人的不同选择来展现不同的生命路径,但我想,有时候,女人的所作所为的不可理喻性,可能不一定都能用一个简单的“爱”的概念就能够阐述得清楚。即如陆小曼而言,她为什么在婚后对徐志摩如此冷落?她宁愿一人呆在上海,让徐志摩孤处北京?而徐志摩到上海看望她,她却不给徐志摩独处的机会,最后徐志摩不得不在到北京之后寻找妓女泄欲?这其中隐衷我们自然无法猜透,但仅用一个看起来外延过大的“爱”,的确无法涵盖两个人的真正关系。其实综合各方面的记载资料来看,陆小曼在性生活上存有阴影,陆小曼与前夫王赓离婚的时候,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不得不去找了一个德国大夫做了流产手术,但留下的后遗症,却是她每过夫妻生活时,就会发生晕厥。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后来她与徐志摩日渐疏远的原因。徐志摩后来在信中感叹,陆小曼整天出入交际场,却不给他一个独处的机会,这其实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是一眼就可以知道的,就是陆小曼害怕那种夫妻亲近的时刻,因为她的身体承受不了,而徐志摩却是一个生理上颇为健康之人,后来他一人独居在北京之时,还在信里向陆小曼提到自己逛窑子,现在有人常常认为这是徐志摩的天真,其实徐志摩在这里表达的是自己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具有常人的生理欲望,可是在你那里却得不到满足,所以,他写出这一点,实际上是将陆小曼一军。陆小曼的苦恰恰在这里,而却有苦说不出。她当年为了与徐志摩走到一起,发现自己怀上了前夫的孩子,但是为了与心爱的人无障碍地同行,还是义无反顾地扼杀了正在孕育的一个生命,她为爱付出了何样的牺牲,只是这份付出,却得不到现在的丈夫的认同与首肯,反而以他在外面种种风流情事来刺激她,更令她提心吊胆的是,徐志摩的初恋也在北京,徐常常有意无意地在信中,提到他拜访这位初恋——就是林徽因的详情,陆小曼的伤痛不仅是肉体上,也是灵魂上的。她预感到丈夫要被夺走了,于是,她想拼搏一下,拉回属于自己的丈夫,她怎么做的?就是去演戏,演出自己的风情,打出自己的反响,其实她那时身体很不好,却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去看戏、演戏,沉浸在一个虚幻的舞台上,她的用意,其实是想升华自己的魅力,在舞台上展现一个风情更加万种、更加美丽的自己,她是想用自己的一个特长,战胜她的爱情上的威胁,拴住丈夫的心。她演戏的时候,并没有回避徐志摩,还希望丈夫能够扮演戏中的男一号,只是徐志摩不感兴趣,她依然动员丈夫扮演一个小配角,就是想让丈夫感到她在台上的风韵。直到有一天,徐志摩空难而亡,陆小曼才觉得她唯一愿意表演给他看的观众,已经没有了,她的表演欲望才顿时烟消云散,她以泪洗面,素面朝天,还要承受着害死丈夫的流言蜚语,其实她不过是想拼却全力,去抓住那一份愿意一生经营的爱情。常言道:女为悦已者容。那个喜欢自己的男人已经去了,她也失却了人生的动力与取悦别人的心情,从此她坠入尘埃,再也不是一个诗意的灵魂,也不是一个飘逸的仙子。与王赓生活了五年,与徐志摩共处了五年,而之后的三十三年,她是与一个“只有感情而没有爱情”的男人翁瑞午厮守在一起。女人的悲哀就在这里。洗尽铅华,她还需要严酷的生活,女人的美丽,其实是男人营造的一个梦,制造的一个虚假。男人赞赏一个女人,其实有着最显而易见的目的,就是想侵略她。在女人的背后,有着最庸常的不堪目睹的原生态与世俗化。据陆小曼的晚辈回忆,陆小曼身体不好,排泄不畅,不得不经常用香油灌肠,在一个男人们赋予香词艳句的女人背后,其实是最缺乏浪漫的女人的本质。陆小曼繁花似锦的背后,是她必须面对最严酷的人生,给她生存条件的翁瑞午其实说起来也算是一个“人之禽兽”,竟然勾引十八岁的女佣,生下了私生女,你想想,一个男人的勃勃色心,在获得了民国四美之一的女人之后,竟然还不是情欲的终点,竟然会侵占一个足可以做他女儿的女孩。陆小曼在人老珠黄的时候,看到身边寄托的男人竟然如此色心勃郁,她会看透男人什么?在她一生中如转马蓬一般飞过的男人中,无一不是在她的面前展现了欲海的无边与放浪的澎湃,直到她晚年的时候,身边的那个同样垂垂老矣的男人,给她划上另一种伤害。陆小曼后来收养了那个私生女,也许显现出她的一种负疚,一种永远为男人承受罪过的女人悲悯,还有无奈。回顾一生,陆小曼在她的人生终点的时候,她宣告了民国时代的死刑,而认定了当下时代更具有人性的一面。林徽因与陆小曼有值得言说的巨大空间,毕竟她们的真实的生活,被云山雾罩着,令我们难以深入进去看透人生感情的实质,但正因为“情为何物”的永久之谜,人类的文学艺术才能够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笔触近乎徒劳地尝试着去解释人类的感情本质,我想,我们每一次力图对真相与意义的复原,都可能意味着对人类情感真相的一次接近。从这个意义上讲,《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这本书在众多的关于林与陆的书中,是再一次对情感真谛的努力贴近与寻访,并由作者给出了我们能够获得收益的生活道理。这一点,是这本书将旧闻化成新意的价值所在吧。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民国两大奇女子的一生在这本书中淋漓尽致。
  •     很走心!作者好像没有说到陆小曼不好,这点我很吃惊…… 以为作者会抬高林徽因,贬低陆小曼,实际不是。这本书还挺好的。
  •     不错,不仅仅写了林徽因,陆小曼的事迹。更是穿插了很多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值得深思~~
  •     林徽因和陆小曼,民国两大才女,同一个时代里,却是两种性格,演绎了两种人生。作者独具慧眼,用最隽美的文字,诠释了两段传奇的人生。文字非常优美,读完令人深思。值得推荐!
  •      林美在幽,曼美在艳。林徽因和陆小曼,两种性格,两种人生。
  •     在世界的另一边,享受另一个时空的美好。
  •     不单单是民国人物传记,还讲述了女人该如何抉择。不错,我很喜欢,很有指导意义。
  •     虽然封面上写着建议上架传记类,但是事实上,几乎所有章节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在写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关于林和陆的部分似乎只是为了佐证作者的那些感悟而已....很像读书的时候为了凑满800字的文章而写的东西
  •     他们的生活方式,便是我们所向往的。
  •     在图书馆打坐时书架顺手拿起的一本书,却没成想居然一口气俩小时刷完了……谈不上是一本有深度的好书。感觉每一篇都可以做微信公众号的鸡汤软文,又感觉每一节都可以单取出来标准的高考作文八百字套路。也读过一些关于五四那一茬文青的故事……大概都被徐志摩爱过吧,林徽因和陆小曼总被拿来比,大多也褒前贬后。虽然我对他们的真实故事依然所知不多,但我隐约觉得前者或许更多一丢的心机与理智才会权衡利弊审时度势的去做选择,而后者却更加肆意任性……我希望做一个内心强势却能保持温暖的姑凉,也希望能独立自主潇洒生活,这样就已经是极好的了。
  •     永远的绝代双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