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夏天》书评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806857694
作者:王微
页数:204页

究竟怎样才能抵抗平凡?

不同于美国中产阶级小说那种悠然自得、无法正视空虚的特质,《等待夏天》中的主人公都是在美国打拼的华人,对金钱所能带来的享受很了解,对金钱得来的游戏规则更是熟能生巧,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差异的了解更是深入体肤。但他们仿佛拥有迷茫的特权,对幸福的质地、人生的要素、梦想的内容……都怀着疏远而迷离的向往,现实,就像一道初看光怪陆离、看久了乏善可陈的机械乐园,让他们的这种向往越来越难辨方向。对他们(也就是自身)的描写,恐怕是作者王微最初动笔的冲动吧,与此相比,描写大伙儿爱而不得的故事,也只是另一部分被记录下来的内心真相,事实上,和爱情观本身是无关的,要写的只是他们的状态。曾有书名《奢侈带来财富》,但人生(包括寻求的刺激)即便再奢侈,也绝然无法带来幸福。当然,此书所描写的并不是万恶资本主义国家的奢侈生活,一切都很正常,只是普通职员的正常日子,你会发现,所谓的刺激,既无需天价购买,也无天大享受可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无哪本作品如此直接而率性地描写了跻身美国主流社会的准中产阶级移民,包括他们复杂的身份认同、富有个性的人生取向,但这恰是发生在这剧变的20年中的现实,从这一点考量,《等待夏天》便拥有了某种奇异的文化混血气质。就文风而言,既有点王朔时代的中文况味,也有点美国小说特有的情节和布局。配角一,姚明成,全身心地投入“美国人进化三阶补完计划”,这个人物带点可笑,又特别天真,发狠一样,想把在国内做不到的事都做一遍,像恶狠狠去自助餐厅点一堆豪华美食的饿汉,又有一点愚而钝的鲁莽。甩掉中国女友也是他补完计划之一,但随之而来的寂寞却无法洒脱解决。平山怂恿他去跳伞那段写得很棒,有一种迷茫弥漫在清晨大雾中、在生了锈的老飞机中,而对生死的茫然也是那般模棱两可,与此相对比的是跳伞指导员颓废而消极的态度,“就那么回事儿”,仅此一句就消磨了所有多余的意义,那些傻乎乎想赋予跳伞更多内涵、更多人生启示的读者想必会在简单还原的描述中感到“意义”被真空了。配角二,肖河生,老实巴交,正直憨厚,有了高薪便开始探索人生意义,迷上台湾女生时的单纯又和年龄、时代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他和姚明成、平山去妓女楼的那段,我认为,是全书中写得最好的一段。平山和妓女谈高科技股票暂且不说,事后归程中发现被骗了区区几十美元的插曲才最为生动。肖河生没有被美国彻底洗脑,言谈举止无不流露出中国老派男人的正经。如果说姚明成是心甘情愿被催化,肖河生的变化就像是被硬性拗断的,被一段段茫然无踪的情感所拗断,被性爱分离的现世女子所拗断。和跳伞段落所相同的是,巨大的茫然感泛滥着,但不同的是,这一回有了卖力的配角,妓女和警察、墨西哥人和吃棒棒糖的小男孩都仿佛在证明这件事的真实,可在平山眼中,只有鬼影般的白色塑料袋飘飞不停的映象最为萦绕不去,带动出一种格格不入的荒疏感。对他俩的描写,作者的游刃有余来源于熟稔的生活经验,或许也是自己的分身,第三人称的叙述又保证了客观性,也允许作者把更多主观的、情感的笔墨留给主人公平山。相比于部分生活在异邦的女性作家,这样的文笔更可信、更生动。相信这也是打动《收获》诸位编辑的原因之一。与他们相比,主角平山从头开始就陷身“平凡”和“秩序”的漩涡中。这个故事就是抵抗平凡、想杀死平凡、却又始终如困兽徘徊的片段缩影。从这一点上说,这本书又完全是人性的,和任何文化背景、任何国度差异都无关。那是个在中国憋得慌的大男孩,天生就理应适应美国派的生活。他懒洋洋地在日子里过,轻轻松松就有了高薪高职。夏末秋初的美女光景、没有被废话污染的美食美酒……都能引起他内心略微的喜悦,但也仅此而已,随时随地能领取初级愉悦是雅皮最起码的能耐。等候能量蓄积到可供发电时,他便动身去体验一程刺激。我喜欢读他写到的雪山沙漠游览心得——如此坦白——对那些盲目向往刺激和挑战的人来说,这种叙述简直坦白得不给浪漫留面子。他总在等待事情发生,可什么也不发生。骨子里唯恐天下不乱,事实上却过着无比安逸的日子。每一夜眺望霓虹的酒精都是心甘情愿的片刻沉迷,每一次寻欢作乐或挑战极限的旅行都是释放压抑所需的必然沉沦。日子久了,或者说,他这种个性被美国派的雅皮生活打造得更纯熟了之后,性格持续两极分化,平山在都市的摩天楼里找不到真正的快乐,在大自然的残酷中也只能确定稀疏朦胧的生存感。如此矛盾在暗中碰撞,令这个人物始终和现实、和自我貌合神离,难怪爱他的文佳要说,“你的心太远”。这就引出女主角,文佳。一个完美的女人愿意在完美婚姻前夕、当中和心爱的男人再续爱火并不完全证明他们的爱是浓烈的,说不定,每一次幽会只会越来越证实彼此的爱有所残缺,或许是勇气、或许是舍弃,或许只是对枯燥平凡的幸福生活的迷信。文佳和平山的故事,是好看的,甚至煽情地带着眼泪,她不止是昭示无奈的定锤之音。她的决绝和清醒,反衬着平山的激进而茫然;她的热情和深情也只能反证他的不妥协主义,有时候,甚至是缺乏妥协的可行能力。这里没有大惊小怪的探险,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没有要死要活的爱情。你会发现,在美国第一流高科技公司、每天谈论大宗交易的这些人,唯独在爱情这件事情上无法运筹帷幄,无法独自经营,若遇到比自己更强的对手,只能领受败局。但败意甚至也是好的,苦里忍着一点甘心,平山和文佳走不到一起从来都不因为缺乏爱,哪怕他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无法挽留一个精明而美丽的台湾女子毅然决然的对未来的期待,她要一个安全而长久的家,安全由财富保证,长久由平淡保证。看穿世相的这两个人,注定了要放弃爱情,注定了要彼此伤害,又因放弃和伤害而更珍爱。要说私人生活里最刺激的跌宕起伏,莫过于这样的爱情,活像爬雪山、活像从高空跳下。或许因为那把枪,小说的结局带上了美国小说特有的残暴的张力。尽管作者从未刻意摆布或规划一本完美的小说。姚明成的枪在平山的手里,引发散点联想,归于夏日汗水淋漓、蒸腾的白色。这让我想起某本小说中提到的一句话,冬天过去的时候,那些白色到哪里去了呢?姚明成说出了一点真相,那便是,身为美国准中产的华人移民,所有的刺激都是现成的消费,所有的尝试只能是重蹈他人覆辙,因而,解脱是不存在的,做着任性倔强梦想的男人委身于伪装得很犀利的写字楼事业中,甚至连爱人的婚姻也走在康庄大道的模式里,他们只能独自等待那不存在的、彻底的夏。

与现实保持安全距离

叙述有些繁琐。边看边想起一些人和事。人与人还是有很多相似性,只是细节上还有些许差别。爱情太劳累,有太多的较量。爱情和金钱的较量。爱情和自由的较量。爱情和梦想的较量。爱情和世俗的较量。爱情和尊严的较量。稍有差错,粉身碎骨。而生活还将继续....

美好的开头

大多数烂书都有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开头,比如王微的《等待夏天》:“这些事发生的时候,我还在美国。我比现在年轻些。可是回想起来,似乎这些年来我从来没有变化过。我可以一眼认出来那时候的我。我在那时认识的人,在接下来的这些年里不断地出现。。。。。有些时候,我觉得每天的生活和每天见的人都这么熟悉得有些虚假,似乎只要伸出手指,挑开一层纱帐,我就会看到后面带动这个世界转动的机器。”这个段落堪称精彩,也就是因为某个无聊的下午在季风书园的草草地一翻,以为发现了一本可以读下去的书。然而拿到手后,在地铁里就已经读到了一些陈词滥调:我,十九岁留学美国,毕业后在美国某高科技公司做高级白领,住高级公寓,出入高级会所,业余生活是和两个大陆精英一起上酒巴泡高级妞儿,从而认识了一个叫文佳的绝色女子,短暂交往分手以后,我对文佳久久不能释怀,然而文佳终于离开了我,嫁给了一个美国中产。。。。。随后的两个小时的阅读里,让我对中国的高智商男人低水平的自我认知又有了深刻的认识:文中的我名叫平山,全书带着很明显的自传性质,从始至终,都纠缠着一个问题:文佳为什么要离开我?书中这样写道:平山:你不爱我吗?文佳:我当然爱你,我碰到你的第一天就知道你是我的宿命。(读到这儿,我以为是在读琼瑶小说)平山:那就留下来。文佳:我不能。平山:为什么?(非常戏剧化)文佳:你变不了的。就算是在这时候你想要变,有一天你会后悔的。你不会快乐。现在你为我放弃,有一天你会怪我逼得你没有机会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看过《卡萨布兰卡》,一样的,也许今天你不会后悔,也许明天你不会后悔,有一天你一定会后悔。我不想冒这个险。先不提他们的爱和卡萨布兰卡有什么可比性,只说文佳所说的平山想做的事情,书中平山也自己说了,无非是驾驾帆船滑滑雪,登登喜马拉雅,趟趟亚马逊河,大多数时候还是喜欢做个沙发土豆(所以后来做了土豆网),这和一般的白领有区别吗?如果平山想做的事情是闹革命之类的还可以理解,可平山这种人是注定不会闹革命的,他考虑的是去基林顿还是去南极滑雪?女孩脸上的妆是不是cover girl的最新系列?为什么文佳穿方头皮鞋时别的女人还在穿尖头的?等等。如此小资的男人和贪图享受的女人,没什么不合适的,如果他们的关系没成,唯一的原因是,贪图享受的女人遇到了更有财富的男人,譬如美国中产。。。。。。可这跟爱有关系吗?充其量是一场虚荣的情事。作者为了粉饰这场情事(抑或证明自己魅力不可挡),有意将文佳描述得风情万种。但如果按逻辑推理,文佳是个情场高手,阅人无数,怎么可能对一个二十四岁的男孩(作者当时二十四岁)说出上面一段在我看来很失态的很假装纯情少女的话呢?唯一的解释是,这出自一个纯情男子的孤独的自恋式的遐想。。。。。毕竟很多男孩年轻时候都幻想过遇到一个绝色的成熟女子,但也只是幻想而已。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虽然是《收获》杂志曾经隆重推荐的小说,但《收获》也是本堕落的杂志,没什么可奇怪的。谁让作者在美国呆过,在INSEAD枫丹白露呆过,还当过贝塔斯曼在线的中国执行总裁。人嘛,终究是势利的。当一个俗气的故事发生在我们不怎么熟悉的美国背景下,当中国人也喝起了洋酒泡起了洋妞的时候,也许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或者说民族自卑感偶尔也会隐隐作痛,但洋酒和洋妞麻庳了我们的神经,培养起了我们良好的感觉,所以正像平山所说的:我们都是健忘的动物,记得的只是快乐的时光,就像对于将来我们也总希望它会比现在更好。那就允许我们意淫吧。在好日子还没有过去的时候。谁让烂书也有一个美好的开头?

太不一样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通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到在外面打拼的中国人的概貌。羡慕他们在美国生活得这样游刃有余,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有点不理解他们的心理为什么这么不可琢磨,总是在通过一些其他事情,来回避他们心里的空虚。美国人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他们可以使这融入美国这个社会,或者努力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年轻,不喜欢考虑问题。喝酒和谈论女人是年轻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明明知道可以做的更好点,但是还是一样的结果。青春无论怎么走过都是好的,青春拒绝平凡,自己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走好自己的青春.....

当爱情照进现实

前几天一口气读完了《等待夏天》,一本完全凭着装帧选择的书。之后才看到是王微,传说的土豆创始人云云写得。直到看完那一刻,还以为是自传。后来不住骂自己笨,男主人公明明叫平山,不是王微……讲述的是中国人在美国的故事,这样现实点的总是比较有吸引力,没有总考第一又漂亮还同时有两个帅男追的女生,没有谁撞失忆了或者掉进异次元了。最后平山拿着姚明成体验美国生活买来的手枪,抵着自己。三个男人新年之夜坐在一地空酒瓶间。什么事情都做了,什么都拿在手里了,却还是觉得缺点什么。寻找刺激却并未觉得有何不同,生活像一个大空虚,怎样也填不满。很简单很现实却又很困难,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想要找到答案,却只是一次次的怅然,,唯一改变的,是想象中的可以激活自己的东西又少了一件。还在活着,等待夏天。而最深刻的还是平山与文佳的爱情。从自己的想象中,真实的发生着。爱情又怎样呢?文佳想要安稳的生活,而平山却带着流浪的气质。虽然那晚他说你嫁给我,虽然最后他明白文佳细微的鼻息是他想要的,但她却不会留下,都是聪明人。他愿意为他安定可他终将后悔,而这也不再是她爱的他了。沃特可以给她幸福,一个家一份安逸,而她也会成为他的妻子并忠于这份契约。双方都很满足。而爱情又怎样呢?想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陈孝正的爱情注定只是过程,而林静才是无法逃避的终点。现实总是这样而我们活在现实中。文佳离开的时候回头说,I'll always love you.宿命的劫,却也只能打开门走出去关上。这竟是命运吧。这样么,爱情也只是这样么?不知道满时代广场的人齐唱各种语言的auld lane syne的温馨场景,每年都会有么?不知道夏天,会一直等着我们么?

等待秋天

看完了《等待夏天》,离开公司前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如果作者后来没有去念Insead,没有成为土豆网的CEO,我想这个故事会变得很简单。一个男人和他的两个男朋友去美国念完计算机研究生之后继续待下来,他们都寻找着和以前一样地被肯定,谈恋爱或者一夜情,做些看起来或者听起来很牛掰的事情,可惜好像都失败了。所以只好等待夏天。记得开发布会的时候,我们请了几个专业的话剧演员把其中的一小段改编成剧本演出,效果很好,使得我一度产生了去看一场真正的话剧的冲动。而那一场正是男主角和女主角在分手后遇到的酒吧。可能因为和作者开过一次会,所以觉得他和男主角过于相似了,美国的工科背景,热爱极限运动,跳过伞,会滑雪,把这本书献给Lei。李寻欢说过“一般第一部小说里男主人公就是自己,女主人公是综合加幻想的完美梦中情人的局面。我觉得这是统计学的结论。”女主角在经历和男主角的情不自禁以及和滑雪少年的艳遇后,回到了中产的美国老公身边,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都觉得自己还深爱着对方,尽管不能在一起。回想起美国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它会让一切的感情都无限放大,好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把每个人都吸进去。

都一样,就这么回事

“殿堂级纯文学刊物《收获》主打长篇。”《等待夏天》的首发式在苏河艺术中心举行的时候,一出电梯门就看到这样的大幅宣传语,让我不禁打了个冷战。所以,那个晚上《收获》的主编也来了,被要求发言。简单几句关于小说的介绍后,他又扯出那个关于当下纯文学作家地位不如民工的现状。因此,把《收获》称为“殿堂级”,还真是不得不让人心寒。“殿堂”总让我想起了那些死去的、远离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西,这倒是呼应了某位“80后”写手(实在不想称作家)骂的话。其实,《收获》主编并不是在吊唁纯文学的沦丧,他只是表述了一个纯文学不在主流的现实,而这个现实既然确凿无疑地摆在了大家面前,那我们就接受吧,毕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在主流就不在吧,没有必要大家都想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地把它颠倒过来。即使颠倒过来又能怎样呢?还不是那么回事。就像《等待夏天》中的平山、肖河生和姚明成,他们带着“美国梦”,留学并工作在了美国。可当他们发现这个梦真的实现了以后,一切都不过如此。他们的青春也与其他人的一样,迷茫而孤独。在平山的眼睛里,华盛顿和中国的北京或者上海一样,也会为停车烦恼,也会有白色的垃圾塑料袋在空中狂舞,也要为银行账单烦恼,也得排长队等候餐厅的位子……姚明成还拼命把自己整成美国人,穿Gap牌T恤,花时间打扮,出门前喷香水,可他即使打扮得再像,也只是“像”,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美国人,因此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泡到白人妞。为了摆脱这迷惘和孤独,他们去泡吧、跳降落伞、嫖妓、滑雪,不断地寻求刺激,试图让生活变得不再枯燥。可是跳了也就跳了,过后还是麻木。小说的最后,平山他们把玩着一把从来没有派上用场的手枪(是真的哦,这也是姚明成来美国后实现的“美国梦”之一),说着各自想要什么,平山说夏天,他在等待夏天,“就算是今年的夏天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总还有明年的夏天。明年的夏天完了,还有后年的夏天,还有大后年,大大后年的。每年都有夏天,每年都有可以希望等待的东西。”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上海已经进入盛夏,一切如同往昔,只是高温天多了不少。我甚至忘记去年夏天,都做了些什么特别的事。失恋吗?经历过了,也就不会刻骨铭心。我可以想象,平山即使等到了夏天,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他还是会一直等待下去。嗨,其实,就像小说中那个跳伞教练说的,“都一样,就这么回事”。

等待那一场葬礼

我是那一天早晨起来,躺在床上看着手机里说,土豆又要上市的事情的,小编说,王微在小说等待夏天里说过,每个人的青春都需要一场葬礼。我是觉得我需要,才要看这本书。想起来上大学不容易,我在高中的生涯里,那么激荡里的青春,我错过了四场葬礼,我至亲的人啊!!!我的亲人在我为大学不断奋进的路上一一走了,没有道别,家里人瞒着我,我也没有尽孝。说实话,可能每个在大学的哥们儿或者姐们儿心底里都藏着一个美国梦吧,我是个俗人,没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在内心深处,也有一个不屈的梦想,我也想去米国。它不一定好,它却一定迷人。无数次,想着在深夜背着书包,带着疲惫,拖着身子回到宿舍,掂上两瓶酒,看着窗外安静的月光,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呷口酒,想着在过去苦逼的日子,然后忆苦思甜啊。。好像青春就应该这样挥霍,平平淡淡不叫年轻。

白天的动物

这是一本很朴素的书,淡色封面,如果没有那个白色的竖封写了些吹捧的话,我想,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会喜欢它。翻开封页,一张小小照片,土豆网创始CEO,王微,很年轻,阳光打在脸上,率性的帅哥,再加上他辉煌的经历,如同贴金一样,更是整个人都闪光起来(这样说好像有点酸)。书的内容却没那么阳光,在美国淘金的经历,就算得到一切,心里依然是空的。中国人好像就那么爱和自己过意不去,有那么多情结,在意那么多事情,如果大家都粗线条一些,可能会好过。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会怀疑这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确实有这么几个人,经过这么几场事,在遥远的美国拼命折腾自己。大陆男子总是容易被台湾女子的温婉打动,她们漂亮,会打扮,性情又温顺,怎么看都是最好的对象,但看起来怯生生的女子转眼翅膀就硬起来,她们现实,知道怎样的婚姻才值得付出和维系,物质自然是要考虑的,至于感情,并不一定要最强烈的。伤了心的大陆男子就会不解,不舍得放弃,搞得自己很伤心,很凄惨的样子。女子说,我们都是白天的动物,在白天,我们都要睁着眼睛把一切看得明明白白,到了夜晚,才会放任心带我们去任意的地方。诸如这样的话,看起来,会忍不住在心里赞许,会想一个理工科的男性怎么也会有这么细腻的体会,否则,断写不出这样的话和这样的文章。

《等待夏天》的等待

土豆老爸王微去年发表在《收获》上的长篇小说《去年夏天》发了单行本,已正式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书的竖封上是这么宣传的:“殿堂级纯文学刊物《收获》主打长篇/土豆网CEO创业前力作/忠实纪录游走于欧美亚三洲职业经理人的驿动生活”。除了“驿动”二字能让我想起我开了个头的小说,这个竖封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事实上书店里所有书的腰封什么的我都觉得没必要,还平白增加印刷成本。按照拿到新书的习惯,将竖封取下,用牛皮纸包上书皮,写上书名作者,放在书架上正在看的那列。这是王微十年前的作品,那时候的王微刚24岁。几乎所有作家的第一部小说都是自传体的,《等待夏天》也不例外。或许作者只是在那个青葱岁月记录下人生的一个小片断,并没曾想在十年后会被翻出来晾晒一番,还被我们这些有窥视欲的不厚道之人评头论足,揣摩里面的男主角平山有几分真的王微。考虑到作者24 岁时被强大的美语包围,虽然有些句子和表达怎么读都觉得像英文语法,也都属可谅解范围之内。严格来说,这本《等待夏天》和职业经理人等噱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是一个故事,无关商业,记载了一个在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在一段感情里的挣扎。20 岁的时候我很擅长繁文缛节的叙述,能无聊地在看到一个新事物和到达一个新空间时,将它们完整地描述出来,24岁的我不再会。24岁的王微会。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提到的新环境、每个出场人物,都仔细地作了讲述,和剧本一样精确,虽然说的是在别国的事,但很容易让人身临其境。用我的话来讲这个故事就简单许多:主要人物:平山(姓不祥),文佳,姚明成,肖河生,陆纤,微微安,沃特平山19岁来到美国,读大学,之后去了一家高科技公司,升迁很快。姚明成和肖河山同样来自中国,平山的死党。姚在女友陆纤不能领着他感受美国理想时甩了她,梦想和金发姑娘们发展关系,满足他的美国梦,却屡屡不得。肖在计划甩掉女友的时候发现女友已经收拾好行李离开了,深受刺激的他开始憧憬台湾女生,因为他们温柔体贴顾家,于是和偶然结识的文佳的好友,刚来到美国的台湾女生微微安坠入爱河,微微安为了中产男人离开了肖。平山和文佳是本篇的主线。学生时代他们相识,相爱。文佳很懂男人,也懂得怎样抓住男人,但她觉得自己抓不住平山。平山一直在怀疑自己是否知道文佳在想什么,这是一个听到徒步旅行、沙漠、登山就兴奋不已的男人,他声称自己很坏,有时候升腾起来的安定的欲望却总被自由之心打败。他们分手了。两年后,他们在一家酒吧重逢。此时的文佳选择了沃特,平山也认识,一位医生,美国人,中产,很快要结婚。她依然优雅、迷人,依然懂他,依然忘不掉他。而平山,再没女人能黏住他。文佳的婚礼他没有去。这之后的新年,滑雪地,再次碰到。沃特向他讲述和文佳彼此的信任,他忽然有点愤怒,因为相遇的那晚。文佳说她不会给沃特不信任她的理由。“你恨过人吗?”“有没有想过伤害他们,让他们过得极痛苦?”“让他们的生活变作一团糟,完全一团糟?”“即使你比她更苦,你也要让她苦,极苦。”“就像你有个极美丽的瓶子,从你手里失去了,你宁可看着它碎成几万片,你也不愿意它落在别人的手里。”“那个人很喜欢瓶子,瓶子也喜欢在那么个很漂亮的房间安安稳稳地待着,无论你怎么努力,你也拿不回来。”“你可以让瓶子碎了,然后你去把原来主人扔掉的所有碎片都收集起来,再把它一片片地复原成原来的样子。”“人不是瓶子,人碎了,再回不来了。”人在夜晚的时候总是脆弱的,文佳和刚认识的丹被沃特发现在旅馆的床上。沃特回到纽约。文佳选择了回家,她知道沃特在家等她,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怎样跟他解释。对于平山,那个瓶子真的永远拿不回来了。或许人都有那样的时候,都会有那样爱恨交织的爱情,所做出来的决定会是不服从内心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合理的,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他们觉得合适,得到他们所需,就可以——就像书中所写保罗买一个垃圾公司一样。前阵我也丢了我的瓶子,内心的挣扎和平山无异。一本书只要有一点能打动读者,就是成功,这些挣扎打动了我,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成功的。于是我在想,也许我压根就不是很想拿回那个瓶子,也许它放在那里更好,对于曾深爱着的人,没有必要那么残忍。总会有那么些创伤是不能愈合的,总会有那么些人是难以忘却的,即便写了个长篇,即便距离十万八千里,即便此生再不能相见……也不能加快愈合的速度。有时候半夜睡不着时的念想不能告诉别人,第二天醒来也会忘记,但也是念想。这是发生在冬天的故事,所以平山在等待夏天。我在等待冬天,等待冬天的雪。

都一样,就这么回事

殿堂级纯文学刊物《收获》主打长篇收获主编并不是在吊唁纯文学的沦丧,他只是表述了一个纯文学不在主流的现实,而这个现实既然准确无凿的摆在了大家面前,那我们就接受吧,没有必要大家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把它颠倒过来。即使颠倒过来又能怎样呢?还不是那么回事。………………我可以想象,平山即使等到了夏天,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他还是会一直等待下去。嗨,其实,就像小说中那个跳伞教练说的,“都一样,就这么回事”。此文纯属转载!!!

摘自本书

“我一点也不悲伤,但是我的眼泪流过脸颊,一滴一滴地在地毯上。有多久我没流过眼泪了?我不记得了。像过去很多的事,过去了就再也记不得。有些时候我想起小时候我在大笑着跑过街道的样子,像是在看一个陌生的小孩。那孩子不像是我。那孩子愿意长大了变作这么个我吗?我很怀疑。”。 “我想到的是夏天。夏天的太阳,照得人全身都是汗,热得人直喘气。热得让人什么都不想做。每年冬天的时候我都想着夏天的太阳底下会是个什么模样。我想那么热的夏天里,那么大的太阳底下,让人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在乎,总会发生些冬天发生不了的事吧。就算是今年的夏天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总还有明年的夏天。明年的夏完了,还有后年的夏天,还有大后年,大大后年的。每年都有夏天,每年都有可以希望等待的东西。” 摘自本书

夏天照常来临

             夏天照常来临读王微的《等待夏天》第一次读《等待夏天》,还是在去年的《收获》杂志上,以我孤陋的经验,没听说过作者的名字,小说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那样自然,几乎没有造作的痕迹,读起来又那么顺畅。写成这样非常不易。写作的技巧,文字的功夫或许可以辛苦习得,但作品的感觉有时却很难把握,这大概只有自己写作的人才会明白。几天后,碰巧从《收获》的编辑走走那里知道了作者王微的身份,难免讶异,土豆网创始人和现任CEO,而且还是九年前玩票的作品。当时顿时有了慨然不平之意,比尔盖茨获普利策奖提名,端着传说中的IT界人士的身份,还敢写出好东西出来见人,土豆你个番茄,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如今小说付梓出版,拿到新书后,抱着忍心往伤口上撒盐的心态,再次读完了它。几乎和初读的感觉一样,无论再怎么挑剔,还是觉得秀色非常。我一边读一边想,到底应该怎样评断这本小说,如果抛开写作者的身份和作品的背景的话,它的独特又在哪里?等待夏天》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等地,留学生背景,IT业人士。主要人物基本上都是或移民或留学的中国青年。主角平山,十九岁来到美国,读书工作,有一份别人或许羡慕的优厚薪职,谈情泡吧旅游,过着雅皮般的移民中产日子,但他并不自觉快乐,所有的刺激都停留在体表,所有的享受都不过是体验。他的两个朋友,姚明成和肖河生也是如此。姚明成希冀彻底投入美国社会,从衣着装扮到甩掉同居的中国女友,立誓把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在美国都做一遍,虽然可笑,却也有股南蛮劲道。肖河生一贯老实巴交,在事业稍成后,将人生意义投射到他心目中单纯的台湾女孩身上,结果自然不妙。三个人各怀有自身的美国梦,但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空虚。无论去酒吧徘徊还是极限运动,夜探妓院还是度假滑雪,这种空虚感都难以排除。刺激过后不过是麻木,玩笑之后只剩下了悲哀。故事里的女主角,平山的前女友文佳是个漂亮而聪明的女人,相对平山而言,她更明白自己想获得什么。在离开平山后,她选择了富足的生活和美好的婚姻,与一位成功的美国医师结婚。她固然欣赏平山,并在婚前还和他共度一夜,但她明白对方无法期待。和多数漂亮而聪明的女人一样,文佳自信能得到和维持幸福。但正是她的自信让她付出代价。丈夫发现了她和滑雪运动员的外遇。和爱情一样,所谓的美好生活是一种很容易消逝的东西。小说大概就是这样,这不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努力打拼的故事,那就成了《北京人在纽约》了。也不是一个描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堕落荒唐的生活,那就成了移民版的《上海宝贝》了。它更不是一个揭露IT业内幕的小说,虽然里面确实写到了商业并购的案例。小说写的仅仅是生活,一个人的和几个人的在美国的生活,写的毫无铺张,安静而节制,充满张力又从容不迫。王微并没有把笔力浪费在所谓生活全景上,将故事拉长到台湾言情剧的长度,而仅仅选取了其中几个截面,描写细致,言语简练,接近素色白描。生活本该如此。好的小说本来也应该是这样。小说的结尾部分,平山拿起姚明成买的那把枪,尝试自杀,但最终放弃。文佳打来电话,问他在干什么。他平静地回答:“等待夏天。”枪和迷惘。读到这里,我想起自杀的海明威和“迷惘的一代”小说。《等待夏天》在气质上非常接近《太阳照常升起》,人物的空虚和迷惘几乎是共通的。迷惘并没有随时代变迁而消散。无论是那时的美国人,还是现在的中国年轻一代,我们感受到的其实是相同的东西。和小说里的平山不同的是,现实中的海明威,这个热爱冒险、打猎和西班牙斗牛的美国作家,在1961年用猎枪自尽,他没有再等待什么。所有的空虚都有相同的一面。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代。王微用自己旅美的亲历和人生经验写了这本小说。那时他二十四岁。能写出这样一部犹如浑然天成的小说来,他应该感到骄傲,不管是多少岁,不管多少个夏天来临。尽管如此,最后还是谨祝王微君网站发展一日千里,从此专心土豆,勿再码字,耽搁别人营生。此举善莫大焉。切记,切记。至于普利策奖么,还是让我们的克拉克•肯特去期待好了。


 等待夏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