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室

出版社:台灣攝影工作室
出版日期:1995年1月1日
ISBN:9785553080013
作者:Roland Barthes,(羅蘭。巴特)
页数:168页

内容概要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01.12 - 1980.03.26
當代歐美主要思想家及文學家之一。在符號學﹑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的領域上,均有重要的貢獻。與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並稱於世。

作者简介

投影描繪器(Camera Lucida)原為一種用於制圖的光學儀器。將要繪畫的事物投影到紙上,以便制圖者作精確繪製。
1611年,開普勒(Kepler)於其著作《折射光學(Dioptrice)》中清楚描述過。1806年由英國科學家威廉。海德。沃勒斯頓(William Hyde Wollaston)申請了專利,創名〝camera lucida〞,意在與拉丁文的〝camera obscura〞(暗箱)相對。拉丁文〝camera〞本義指「穹頂」,引伸為「空間」、「房間」的意思。"obscura"指「暗」,"lucida"即為「亮」。
法文中,對應拉丁文〝camera〞的,是"chambre",仍保有「房間」、「室」等初義;而英文中的"camera",指攝像機。巴特取"La chambre claire"為書名,一語多義。
故中文名稱譯為《明室》。
(上段參照︰http://blog.donews.com/changyuanhuashi/archive/2008/02.aspx)
本書與蘇珊。宋妲(Susan Sontag)的《論攝影》(英文名 "On Photography")均為早期有關攝影的理論與評論的重要著作。作者從自身感受出發,探討攝影的本質。
以為為誠品網路書店所截之簡介︰
"這是巴特生前最後一本書,《明室》之前,他遭遇喪母之痛,《明室》之後,隔年春天他車禍身亡,因此有評者認為此書中,寫作已成為一種服喪儀式,憂鬱無所不在地浸入書寫,吾人見巴特論攝影:攝影,沒有未來(這正是它的惆悵,它的憂鬱)。攝影,源生自悲愴。因此,《明室》不只是巴特細膩哲學語言下的「看圖說話」戲耍,更甚者,作為一個觀看的主體,他凝視每一張傷口,以胡塞爾及學生沙特的現象學方法語言,依照「存而不論」的三種意義:剝落、縮小研究範圍、還原。我們甚至可以說,巴特並非討論攝影(他自言將令專業攝影者失望不已),而是使得討論攝影的方式成為可能。
巴特選擇《明室》作為書名,一是借詞強調攝影「毫無深度,過去曾在事物的明顯事實,此即攝影可怕之處。」二來則是故意顛倒一般之見,不以暗箱為名,提出似是而非的真理,這便是《明室》,純淨而深沈的攝影札記。"
http://www.eslitebooks.com/Program/Object/BookCN.aspx?PageNo=&PROD_ID=2611098037007


 明室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明室》的最大价值在于隐喻了摄影的无凌两可性,无论是结束的时间及结束的时间中的将来时、研点与刺点都在向世人暗示着摄影里的那道“中性”的大门,在真与假、个性与共性、存在与虚无之间游离,这才是摄影本源的气质。
  •     1 照片是偶然性轻盈透明的外壳2 以感动为出发点3 表现精神内涵而不是姿态4 摄影如奇遇*施蒂格里茨(1864—1946)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富裕家庭。曾在德国柏林学习机械工程,对摄影极有兴趣。19 世纪 80 年代遍历欧洲进行旅 行摄影。1897 年,施蒂格里茨开始成为美国绘画主义摄影的主将,并被任命为纽约摄影俱乐部机关刊物《摄影纪事》的主编。1902 年,施蒂格里茨建立 了由美国绘画主义摄影家组成的一个非正式组织——摄影分离派。摄影分离派是 20 世纪初受世界注目的最杰出的艺术摄影的焦点。摄影分离派在一定意义上摒弃了早期绘画主义摄影摆布加工、华而不实、矫揉造 作的创作方法和宗教与古典的绘画内容,富于革新精神,施蒂柯里茨曾明确指出摄影分离派的目的是“将那些献身于画家摄影的美国人松散地组织起 来,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而是表达个人的一种独特的手段”。1905 年,施蒂柯里茨又编辑了《摄影作品》季刊,为培养美 国一代摄影人才、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施蒂柯里茨通过 291 展 厅以及后来的“小画廊”,率先把欧洲和美国摄影先驱人物的艺术介绍给美 国公众。他以自己的摄影业绩在 20 世纪的摄影艺术家中建立起牢固的地位, 并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美国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杰 出人物之一。5二元性6studium(感兴趣) and punctum(尖锐刺痛)与某种潜伏特质适应7文化是创作者和消费者签订的一种契约8照片是回视历史的窗口,记录着生命的字母9风景照片打动人的,是可居住的呈现,而不是可参观的10盲画面11我不仅要珍视我的痛苦,还要尊重这痛苦的与众不同。12照片的意义:这个存在过。13它的证明力量大于表现力量-因为在照片里一切都无法逃避或改变14平淡的死亡15现世的新价值:私生活的公开化。由于私生活在财产之外也是个绝对珍贵和不可让渡的地方,所以我愿意陈述内心的东西而不愿将私生活公开化。16影象的本质全然是外在的,可是比起最深层的思想来,这种本质显得更神秘,更难以接近。它没有意义,可是却能唤起最深层的意义;它是不能显现的,却明白无误的摆在那,因为它这种若有若无具有的吸引力和蛊惑力,就像那个歌声诱人的美人鱼。-布朗绍17神情。如果一张照片不能表现这种神情,就如同人没有影子。摄影师就是通过这样一条纤细的脐带赋予人像生命的,如果没做到这一点,没能给透明的灵魂以清晰的影子,照片上的那个人就永远死了。18被驯化的摄影。社会在努力抑制摄影的疯狂。一,把摄影变成艺术,因为任何一种艺术都不是疯狂的。(人们迷恋曝光方式的考究,没有人追问“这个存在过么” ) 二,是普及摄影,使它平凡,不再愤世嫉俗,不再疯狂。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特点:按照一种被普及了的想像出来的方式生活-一切都变成了照片,生产和消费照片,了无生气。它打着彰显世界的幌子,把充满矛盾和欲望的世界彻底虚化了。19摄影就这么两条路。是使摄影的场面服从于完美幻想的文明寓意,还是正视摄影不妥协的真实性的重新活跃?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哈哈,这本书真尼玛贵
  •     重讀,許綺玲譯本,更接近羅蘭.巴特學者式的口吻,但同時又充滿了感情與迷思。《明室》是一本能夠矯正攝影觀看誤區的書,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實際上更加偏向與“以光作畫”的美學風格,但卻被人誤當做攝影本質,然而羅蘭巴特卻在這本小書中將攝影之曾在的本質娓娓道來。刺點,痛點,愛點。我們進入最飽滿的時間當中打撈自己存在的殘骸,動者不動,這才是攝影出發的地方。
  •     我想,现在大多数人都撵弃了摄影的本质,也就是本书一再提到的真实,假使百年后,那时虚假的美还会美么?
  •     繁体的看着有些累,不时还要去后面翻注释,文字经典,适合反复翻阅。
  •     恕本人愚钝 读时感觉相隔数万里 捉摸不了你的意思
  •     第二部分来不及看英文的,看此台版,译笔流畅而优雅。照片揭穿、摧毁历史,寻回的是局部真实,亦即全部的错误;相片中的主体具有独创性,不可化繁为简;摄影的指称对象不同于其他复现系统的指称对象,所含有的是曾在那儿的、必然真实的物体,是处于“意定”状态下的“此存在”;经由光的作用显现触及观者的影像;摄影没有未来,毫无前瞻性,亦无符码,使得照片中的时间梗塞不通,更令人类伴随着它进入了平板单调、速朽而非永恒的死亡;“相像”并不是主体“原原本本的他”;摄影迫近疯狂,与“疯狂的真相”会合,激起悲悯,因悲悯而发狂,“将时间本身重新注入看相片时的爱恋感受和惊愕感觉中,由这真正的返注行动倒转了事物的历程”,所谓“狂喜”。巴特行文天马行空,散文化、诗化论述,抓不住一个完整的主线,不时地来一点小幽默,可读性很强~
  •     看的第一本摄影理论的书,难懂,不求甚解。不过让我了解真正让人感动得摄影都在最朴素的场景中
  •     意义的汪洋大海 寻找“知面”和“刺点”。 真是两个好用的概念 。
  •     老实说没怎么看懂。。。还是囫囵吞枣过了一遍。
  •     学会了如何阅读照片
  •     站位清楚明确,概念易懂好用。写作的自觉出于反空虚,并非消费丧痛以增加谈资。这一回,即便列席大言炎炎的符号法庭,母亲仍是无法机械化简的灿烂核心,再神思邈远都趋往“镜外场”,回到她。于是巴特只想到聚光灯变成小烛台的地方去,举爱情与死亡两个有温度的观点来谈。为了“刊印之后,至少在我成名期间,她的纪念亦将持续下去。”不再色赧于“门外汉”的观看方式则是阅读此书意义所在,听“哲学家谈电影”也同理。
  •     很拽的一本书
  •     tmd许译《明室》和赵克非版的《明室》的完全是两本书,父老乡亲千万不要被赵译骗了。
  •     没有《论摄影》牛逼
  •     豁然开朗。
  •     像一个不断改变立场的老妇人。
  •     Punctum & Studium
  •     看見母親的照片,我讀到我的不存在。
  •     要读就读这本
  •     字我都认识。排在一起后好多地方就不明白什么意思。过几个月要再读
  •     飞在天上读完,整个人真的在天上一样。和简体版简直两本书。
  •     寫看見的最難。
  •     通俗的,小说与评论之间的写作尝试。不要轻易谈死。
  •     這種書好難念
  •     受益匪浅
  •     不要把它当学术书。多好的散文。
  •     絮絮叨叨,思路繁复跳跃,非常自我的一篇审美观价值观倾述,却不得不承认其高明,因为按照作者的观点,幸好现在人们都数码摄影了,不然就是在纯粹地浪费胶卷,甚至都不该获得浪费胶卷的机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