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书评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08645634
作者:陈悦
页数:580页

祭奠甲午海战

威海,这座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海滨城市,绿树阴浓,山海相依。在威海湾内的刘公岛,有海上仙山的美誉,而且人文景观丰富。但是,在一百二十年之前,在这里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总所周知,北洋水师是李鸿章倾力打造,海军人才由新式学堂船政学堂培养训练,除了有着被日本称为不沉的“定远”舰等主力军舰25艘均大量从国外购置,还有4000名训练水平媲美欧洲列强的海军官兵。最终建立第一支高度近代化的武装力量,一跃成为亚洲第一的舰队。然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还是失败了。有一张图片是黄海海战后日本的“松岛”舰。舰首舷侧一个巨大的伤口明细可见。可是,舰体受到重创而不沉并非一例。一发没爆炸的炮弹牵出清政府体制的腐败,战争没有偶然。除了军备后勤,北洋水师的覆灭有诸潜在因素。其中,腐败的清政府正是根本所在:明治天皇:一个心愿,开拓万里海疆 ,布国威于四方。然而,慈禧太后:一门心思,庆祝六十大寿。由此可见,胜负早在两国开战之前已经注定。偌大一个刘公岛,仿佛是汪洋中的一叶孤舟。眼下,为突破日军包围苦战数日,丁汝昌深知援军无望,忍痛下令自毁“定远”舰以免落入日军。丁汝昌眼噙血泪,望着眼前曾经威震东亚的北洋水师。还有为他的海军树立“威震海疆”牌匾的刘公岛村民。他怀着绝望悲愤的心情,在北洋水师的诞生之地吞服鸦片自杀殉国。威海卫保卫战已成为北洋水师的绝唱。如今,岛上除了有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牌坊,还有北洋水师提督署和丁汝昌寓所旧址,以及锈迹斑驳的古炮台。120年前的甲午年,1894年,是中国走向没落深渊的起点。60年前的甲午年,1954年,是中国走向重建和振兴的起点。今年的甲午年,2014年,是中国走向世界最强行列的起点。只要我们自己不给自己设置障碍,13亿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上繁荣富强的中国道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下一个甲午年,2074年,必将是中国的时代!

散不尽的黑烟

甲午之年说甲午,无疑著述充斥,但贵在有新。前番已有《碧血千秋》,此番又有《甲午海战》,雷同必然无意。陈悦的这本《甲午海战》与其说是一本甲午海战史,倒不如说是一本纪录片的底本。从全书的篇幅来看,大东沟之战是重中之重。这一部份占去了全书几乎一半的章节。而这本书的看头也集中在这里。在这一部分中有着双方海上对阵炮战翔实的描述,有着一种强烈的即视感。开平劣质煤的糟味儿、对阵双方操炮新手的笨拙、方伯谦临阵的战栗、海军官兵的大义,还有百姓对朝政的议论与谩骂,这些都在书中一一展现。作为军事史或者海战史,本书的研究可能是近年来关于甲午的议题最为详细的了。书中给出了交战双方的参战舰只的详细参数乃至军舰的保养情况,作战阵型与战术,双方官兵的素养等重要信息。书末附有两国海军的着装图、军旗、军衔等,让人眼前一亮。伏尔铿、哈乞开斯等这些枯燥的名词竟然在读完全书之后给记住了。如此种种写实的描述与大量的插图使得读者获取当时交战的情形成为一种可能。而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作者通过对同期舰船设计理念的讲述来一一除去那些笼罩在北洋海军身上的污名,还原一支帝国海军的原貌。刘步蟾的事事非非,引申出闽党、淮军等诸多龃龉,但终究还原一个视死如归的海军将领风范。撞角原来曾是一种先进理念,实心弹承载了过多的责难,而开花弹则是一种无奈。利萨海战的经验被大量的应用,乃至滥用;从某种程度上说甲午海战为后世海军建造立了新标杆。全书中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北洋海军与开平煤矿之间的龃龉。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因为后者提供的劣质煤炭导致锅炉冒出浓浓的黑烟,而这进一步导致了北洋海军在作战中先行暴露了行踪。这事棒子打在开平身上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北洋买洋煤的时候用现洋,用国产的时候就拖欠。我们无法去苛责一个外国人不爱你的国,那我们就可以用爱国去绑架甚至去伤害那些爱国者么?纵观全书的叙述,作者在讲述海战的过程中夹述夹议的讲述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一个很明显事实是作者对于战败的原因关注点还是过于侧重于表面,这可能是作者过份侧重于对军事史的研究所致。作者在研究中为了考证所付出的努力,但是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甲午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认识到不能过份着重于器物层面。时至今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百年,关于甲午战争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可是纠结不放会有多大意义?甲午之年的应景之作,又有多少是良心之作?洋务时尚有中体西用一说,现在过多纠缠于船坚炮利,能彰显出多大的进步?退一万步来说,假如甲午战争中国赢了又能怎样呢?沉舟侧畔千帆过,我们真的从甲午战争中吸取了多少经验呢?

小评

重褒中堂,海军提督,北洋海军众将士。大贬清流派之翁同龢,张之洞,山东巡抚李秉衡力陈悲剧之缘由,非将士之懦弱无能,乃清廷之愚昧腐朽。洗北洋水师之败将罪名”致远“管带邓世昌,舰毁弃生自沉”扬威“管带林履中,悲愤沉海左翼总兵林泰曾,喝药自尽右翼总兵,“定远”管带刘步蟾:食鸦片自尽提督丁汝昌,食鸦片自尽“镇远”管带扬用霖,饮弹自尽国之大难,独木难支,无力回天。唯有一死,以负其责,以明其志,以告其心

读史的意义

很近的时间段内又一次重读甲午这段历史,内心还是充满了愤懑。这段历史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绝对称得上惨绝人寰,将堂堂老大中国完全打回原形。本来称得上“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竟至如此凄惨的地步,被敌人一点点割碎至死,连永不沉没的“定远”也难逃厄运,最终导致的是甲午年的惨败,最终我们为日本送去了数额巨大的赔款以及助长狼子野心的自信。甲午海战确实不仅仅是一场大海战,也是扭转亚洲格局的一个转捩点,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这本书全面的介绍了这个重要的历史过程,从战争源起,到作战的过程,包括两军使用武器装备、战斗策略、人员分布都有详尽的考据,参考了多方资料文献,是一本内容详实准确全面的好书,书中介绍的所有细节都让人有纤毫毕现之感,仿佛亲身置身于120年前的威海卫,四周炮火狼烟,桅杆林立,却让人顿时兴起一股无力之感。因为这本书中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120年前的清朝与官场、内忧与外患,我想看完这本书之后,所有人都判定甲午海战战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外患,而是内忧,开篇第一章引用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一句话:…….中国并没有触怒任何人,他没有任何过失…..”但是中国果真没有任何过失吗?我觉得并非如此。首先,有虎狼一般的邻居而没有忧患意识,抱持中国独大的思想到死,不励精图治,此为一错,其次,政治体制的腐朽,没有受到猛烈的冲击,腐坏的政治体制只能继续吞噬这个曾经超级大国的肢体力量,上行下效,请流派的言之无物纸上谈兵,派系争斗高于国家利益的短视无耻行径,最终导致这场耻辱的惨败,此为二错。这些错误导致了陆军的无能,海军的不利,北洋水师甚至连炮弹燃煤这些基本性的供应都无法保持,而山东巡抚李秉衡囿于派系偏见,眼见威海卫之危难而不救,只会向朝廷巧言令色,怎不让今人观之悲愤,目眦尽裂。同样书中也对于甲午海战中诸人有不同的描述,丁汝昌做为一位忠君爱国的将领被大大传颂,李鸿章的基于时事精确估量而做出各种无奈之举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是我想作者对于刘步蟾的描述还是有一定偏颇的,历来对于刘步蟾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更是将刘步蟾描绘成了一个反面角色,而本书的作者也多侧重刘步蟾结闽党营私,孤立邓世昌,架空丁汝昌,在本书中对其甚少着墨。但是在我所阅读的资料中,刘步蟾20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以第一名成绩成为首届毕业生。又在各国军舰中实习,理论实践均可堪大任,算得上英雄少年,他33岁即被任命为“定远”舰管带,当时海军法典《北洋海军章程》也都是刘步蟾参与拟订,在能力上应该不是浪得虚名,而其人性格冷硬之中,甚至不近人情,但是也确实是铮铮铁骨的中国军人,他可以向李鸿章建议添购铁甲舰,并当面质问“一旦偾事,咎将谁属”?他与英藉总教习之间的“撤旗事件”只是坚持主权的行为,并无不妥,他最终忍痛炸毁“定远”并自杀殉国,留下的是千古忠魂。至于其闽党头领的身份,对于北洋水师管理不善等缺点,我想也是瑕不掩瑜的,在现今的历史评说中,应该给予其更理性的判断。历史一直不断向前,过往的细节已经消弭,只余模糊不清的轮廓,这一段120年前的历史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抛除掉那些难以弄清的历史细节,所有的这些大的轮廓都是如此令人深思,读史的意义本身就在于从历史中攫取营养,看到过往的失败,对比今日之不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真正切身感受这一段历史之恸,我们才不致于让那一段历史完全失败,也让我们现时的今人更加攫取到力量。

关于甲午战争的误读

误读1:北洋水师官兵素质低实际上,大部分官兵都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素质。英国人琅威理就任海军总教习期间有严格训练:上午8时举行升旗仪式;各舰进行早操,15分钟后各战斗部位的水兵开始认真擦拭枪炮;9时15分各舰开始为时1小时左右的例行战术训练,主要进行炮术科目练习……此外,官兵们都是长久在自己军舰上服役,对自己的职责所在异常熟悉,火炮射击的操作熟练程度很高。“定远”舰4门305毫米火炮共发射120发,“镇远”舰4门则是97发,折合每门炮平均发射30发和24发。而日本联合舰队“浪速”舰装备的2门260毫米火炮共发射33发,同级的“高千穗”舰发射22发,折合每门炮平均发射16发和11发。加之305毫米炮本身的装填和发射过程要比260毫米火炮麻烦也费力得多。误读2:战争中的炮弹为装填沙土的劣质炮弹当时世界海军作战有两种炮弹:开花弹(弹头内装有炸药,击中敌舰后产生爆炸)和实心弹(弹头尖,内部填充沙土或微量炸药,依靠击穿敌舰水线导致大量进水获得攻击效果)。实心弹主要用于打靶练习,而北洋水师的弹药供应商天津机器局技术能力不足,仅能制造填充沙土的实心弹。开花弹主要从国外购买。受户部停止购买国外军火的限制,天津机器局应急生产的开花弹普遍存在弹带外径过大,无法装入炮膛、炮弹引信质量低劣等问题。误读3:北洋水师基层水兵爱国、中高层军官胆小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建军,中国海军实力跃居亚洲第一。但从1883年至1894年(甲午年),日本先后4此提出海军扩张案,购买、建造了一大批新式舰船。海军军费增至国家预算的40%以上,与当时严令禁止购买西方船械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而北洋水师建军十几年后,在新设计新技术面前已属淘汰之列,高级军官明白中日两国海军技术方面的巨大差距,以及北洋水师存在的煤炭、炮弹、机械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基层水兵大多自军舰成军开始就一直在舰上服役,技术熟练,非常自信凭技术可以战胜日军。误读4:黄海海战的战术“带有致命的错误”“姊妹舰或同一小队的2艘军舰要共同行动,作战或防守时要相互配合”、“舰首必须始终朝向敌舰作战”、“所有舰必须遵循舰旗进行运动”下达这三条命令的背景是考虑到北洋水师10艘军舰型号复杂多样,航速、转向半径、炮位布置各异,担心作战时难以保持大的多舰编队,另外担心旗语系统不可靠。这符合19实际中后期海军界通行的“乱战”战术。便于保持各分队整体同时接敌的横阵队列,而后5个两舰战术分队从多个方向分进合击,同时突破日方长达3海里的纵队编队,之后再反复冲进杀出,保持舰首方向始终对准敌舰射击,彻底搅乱敌舰队的队形。当敌方舰队大乱之际,己方可以运用两舰分队寻机攻击落单的敌舰。这一战术对于旗舰的统一指挥依赖较小,主要依赖各战术分队不屈不挠执行战术意图,但要求各战术分队突破时尽可能选择协同,多点同时发起,防止敌舰队断而不散,还要具备好运气。而日本联合舰队的参战军舰大都舰龄较新,激动能力强,属于新思潮下的产物,舷侧火力格外强劲,适合舷侧交锋。误读5:北洋水师军纪废弛、武器保养不善,“定远”舰飞桥一开炮就“坍塌”“定远”级铁甲舰的飞桥甲板位于两座主炮塔上方,主要用作露天指挥平台,前后分别有木梯和金属支柱与首尾楼甲板相连,飞桥甲板的中央设有方形的梯道开口,可以由此顺梯而下进入飞桥下的装甲司令塔内。若真的出现“坍塌”的情况,会对周边紧密连接的司令塔等设施产生严重破坏,且在整个海战中并未有任何关于“定远”舰司令塔及飞桥周边设施受损的记录,而且战后也无这方面的维修记录。误读6:“福龙”艇对“西京丸”的鱼雷攻击以失败告终,论及原因大多偏重人为因素“福龙”艇所使用的鱼雷是当时北洋水师中通行的黑头鱼雷,由德国刷次考普工厂制造。引爆流程是:四翅钢枪引信碰撞目标、引信缩回捅破保险红铜片、雷管被触发后引爆药发生化学反应点燃、装有干棉火药的引药管被引爆药点燃、战斗部内的湿棉火药被引药管点燃引发爆炸。黑头鱼雷装药量大,一旦击中军舰的水下要害部位,威力极大。但黑头鱼雷的实际射程只有150米,在此射程范围内,鱼雷艇已有被对方击毁的危险。鱼雷艇自身颠簸、风浪腾涌、敌船行驶造成的涌浪都会影响鱼雷的航向。误读7:时任山东巡抚李秉衡发挥的作用1894年8月13日,曾被清流领袖翁同龢称为“文武将才,真伟人”的李秉衡进京,接受光绪皇帝的秘密召见,透露了派其赴任山东的目的是为取代李鸿章作准备。李秉衡到任后不久,摆出一副大力整饬海防的模样,但不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会面,具体增强海防的举动则是把一些堪称古董的明清铸铁旧炮重新加以不知。其声势浩大的募兵也仅新募了几营新兵,之所以迟迟未能募成,其幕僚姚锡光在事后追忆中一语道破,“秉衡之抵山东也,时我东征兵事已棘,识者知倭祸必中山东。其武定、莱州、登州诸府,海面辽阔,东省群吏有增募三十营以塞登莱诸海口之请,秉衡不许”。在李秉衡看来,威海是李鸿章的威海,得失与否全无利害关系。1895年2月9日,丁汝昌给李鸿章书写求援信,报告几日战守情形,以及“定远”等舰损失、日岛弃守的情况,乞求援军必须在2月10日、11日间赶到,密使夏景春怀揣密信,冒死偷渡返回烟台。2月9日徐州镇总兵陈凤楼统帅的铭军马队已到达潍县,然而李秉衡准备将陈凤楼部留在海阳、莱阳一带防备日军。2月20日,清廷下旨将陈凤楼部调往天津。山东省军队主力一直被李秉衡收缩在登州、莱州一带,丝毫没有出援的打算。2月5日,贵州古州镇总兵丁槐部的5营云贵苗兵达到淮县,李秉衡立即截留,令其暂驻黄县。在威海卫、刘公岛被日军包围的北洋水师及陆军希望得到外援的希望之火已被李秉衡一手掐灭。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无论在军舰的样式、航速、火炮的数量、射速、炮弹的供应和效能,甚至煤炭的质量方面都完全落后于对手。在困守威海卫、援军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为保障刘公岛海陆军的生命安全,自杀殉国。经山东巡抚李秉衡上奏,清政府决定不予抚恤。“他被自己的同胞背弃,进行着万难取胜的战斗,他毕生所尽最后的职责仍旧是为了自己麾下官兵的生命。而他则不惜牺牲自己,因为他深知自己无情的祖国对他的怜悯甚至比敌军还要少”(美籍洋员马吉芬)。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历史人物的孰是孰非,需要详实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论证态度来一一考证,这也许是后人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尊重吧!

曾经的海战,历史的沉思

  在读这本《甲午海战》之前,曾经看过一些有关“甲午海战”的系列影片;电影中北洋水师官兵们的英勇无畏让人感到震撼;但同时清政府官员的腐败又让人发指。细细算来,甲午这场海战早已距今百年有余;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深思却是永远的。依稀记得在“甲午海战”这部影片中说到这么一句话:任何一个强国的发展都是从海上开始的。甲午这一战,虽然失败了,它却警醒了沉睡中的中国。  历史是后人最好的老师;在这甲午海战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读陈悦的这本《甲午海战》,了解这段辛酸的历史;不止是对像邓世昌这样英勇无畏的北洋水师官兵们的致敬,也是对未来中国海军的思考。一战之耻,铭记百年。甲午海战的战败让我们痛心,即使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难以平复内心的愤慨;但我们必须要正视这失败中的耻辱。  这本书有很多经典之处;作者给出了诸如北洋军师举旗与军服、中日军舰的解析图、作战方案等细节,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正的甲午海战。在细说作战方案时,作者陈悦通过大量的史料纠正了以前许多学者对北洋舰队作战指挥和作战方案的错误认识。这也再一次揭露了,甲午海战战败的历史原因。作为一个对海军作战了解较少的人来说;无论是在海战的战术上,还是在战舰的指挥上;我都深信北洋水师的将领们虽败犹荣。这本书是一本能够很好帮助人们解读“甲午海战”的历史读物,如果有兴趣不妨了解一下那段历史的前因后果。  历史总能够给后人最好的教训;“甲午海战”百年后的今天或许不能再让我们切身体会到那时丧权辱国的悲痛,但是它依旧警醒着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奋发图强。


 甲午海战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