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020092345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
页数:245页

内容概要

三岛由纪夫(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本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小说家、剧作家。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之一,在日本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1949年,以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确立了作家的地位。主要作品还包括《潮骚》(1954年,获新潮社文学奖)、《金阁寺》(1956年,获读卖文学奖)等。他的作品也得到了西方评论界的重视,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著作被翻译成英语等外语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

作者简介

极致之美,亦是绝望的毁灭。《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金阁寺》选自真实的案例。1950年,日本京都名胜古迹——金阁寺,被年轻僧人的一把大火焚毁,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金阁寺》既取材于此,作者根据当年青年僧人的一句独白,“我妒忌金阁寺的美丽”,展开想象的翅膀,由此有了这部著名代表作的诞生。
青年沟口因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自卑,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乐趣,惟一的精神支柱是寄托于名胜古迹金阁寺的美,但又日渐感觉美的永恒存在是对世俗人生追求的阻碍,于是终于一把火烧了金阁寺,摆脱了“美”对人生的禁锢。《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金阁寺》是三岛独特美学观成熟的标志。


 金阁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莫名其妙的人物和情节,明显凑数交差的翻译,竟然有这么多人追捧,着实不解。真的想问,那些好评如潮的读者们,你们真的看了这本书吗(尤其是这个版本)?你们真的认为这是本杰作吗?看我村上春树再看三岛,我只能说,日本文学非我的小脑袋能欣赏的了。
  •     在这部小说里,反复出现的除了对“美”的思辨,就是关于理解:P7 “我唯一的自豪,就是不被人理解。”P173 “不被理解就是我存在的理由。”P228 “但到了这会儿,我却希望被禅海和尚所理解。”P229 “我觉得我完全地毫无保留地获得了理解。”沟口是封闭的,结巴是一道屏障,自卑与其产生的自负也是屏障,沟口像一只拧紧瓶盖的瓶子,只在内部孕育黑暗与华美。正因为不被理解,他也就无法被人评判。他在内部构造一个金阁寺作为“至美”,虔诚的仰望,却又被美所压倒——“被美包裹的人如何向世俗伸手?”毫无疑问,美与“世俗”是对立的,美可以建立于纯洁之上,也一样可以建立于黑暗之上,美是远离道德判断的,并不存在真正的丑恶,美的对立面只是庸俗、虚伪、龌龊这类粘稠暧昧的东西。然而虚伪也好龌龊也好,从生命或说生活中带来的,就是这些没有大是大非的东西,只要身处饭蔬之中,就没膝于庸俗之中。为了站在美的一边,沟口必须拒斥生活。“不被人理解”,他的内心是无人窥见的世界,沟口封紧自己,与生活保持距离,不向任何人表达,以此抵御生活的入侵。人们生长出关系网,把自己的一部分与他人交换来减轻孤独,并从周围获得对自身存在的浅薄认可,然而沟口抛弃与他人亲近的可能,不期待认同,也不期待温情,单守住一个自己。沟口的自我认同是远离他人的,这对常人而言并不容易,但或许与沟口是身在寺院的小和尚有关,他具有太多耽于形而上思索的时间与环境,并且不需要为生计焦虑。沟口不需要被理解,也不需要共鸣,他的世界只需要自己与金阁,其它的一切都是野花阳光一样的景物。因此没有任何事物能参与他,甚至金阁也是他的镜像,他为这些幻觉添砖加瓦,愈发丰盛,他信任这黑暗的思维世界,并维持它的平衡。沟口便是这样保护自己的价值体系,以此保护金阁在他的价值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这种概念交换概念的思考非常容易陷入谵妄,不再与现实有关,而仅仅是意识的互搏,这就非常像福柯《疯癫与文明》里提到的,学者们在知识中陷入疯狂,并不因为知识的召唤,而仅仅是混乱。沟口将金阁塑造得无比强大,其后便被美的概念压倒,与生活断绝。最典型的即是他与女孩交合时的无能,他向生活伸了手,可是隔着金阁,无法真正触摸到生活表皮。实在生活将使他被迫接受“生”,而生将导致他的溃败。生殖与至美的对立、个体欲望与至美的对立、凡人短暂热烈的生命与永恒而冷酷的至美的对立,都在这件事中展现出来。鹤川被描述为一个绝对光明的少年,在沟口眼里,是实心的纯洁,然而鹤川死后的信件又告诉沟口并非如此,鹤川只是一个普通少年。因此鹤川的形象便消失了。鹤川的破灭也是美的一个小小破裂,是金阁之美破裂的前兆。把任何事物绝对化都是错误的,但沟口不这样做就无法忍受生活,金阁(或说对至美的幻想)就是他的生命之重,沟口绝对化金阁,也绝对化鹤川,然而鹤川自决,金阁却是永恒的。当沟口必须迫使自己放弃这种绝对化的时候,就必须毁灭金阁。但与柏木的对谈中,柏木使沟口怀疑“行为”的必要性,既然一切都是意识造成的,那么只要回到意识中去就可以了,如果说艺术只是人为赋予认识以现实性,那么认识到其空无就可以解决了吧。然而沟口并不听从柏木,他还是要焚烧金阁——不能使美归于空无,生活没有别的忍受方法,需要认同艺术存在,需要借毁灭来承认它的价值。这时的沟口从认识转化为行动,像从文人转化为武人,从笔转化到剑,而这不正是三岛的追求吗。写到这里我几乎感到这是祭献。后来就是沟口需要并得到了禅海和尚的“理解”,或说是他认为自己得到了理解。这转变象征着一个时期的结束,沟口从封闭的瓶子到打开的瓶子,他不再死死抱住金阁的幻象,似乎稍稍获得了生命,并因此高贵起来。这时的沟口不再是一个自卑阴郁偏执的少年,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在为什么祭献生命,这高贵的徒劳甚至就是赢回他生命的唯一途径。金阁必须美,艺术应当永恒,被美压迫到尘土的生命也必须获得解放。“尽管如此,金阁的美是永恒不灭的!”“正因为徒劳,我才要干。”纵火之前沟口准备了匕首,这是殉美之心。纵火之前沟口也饱食了一顿高价点心,这是生存本能。火烧起来之后沟口拍击金阁的顶层想要进去,这是对美的不死野心。美并未允许他入内,沟口便逃遁,把匕首丢下山,美正在熊熊燃烧,同时,失去参照与压迫的生命解放。越写越不确定,等读了原文再重写。
  •       “金阁啊!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美,为什么必须美?”   刚入寺的少年沟口停下手里的扫帚,这样感叹道。这个孤僻、自卑而又口吃的少年,来自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从迷恋金阁到烧掉金阁,美时时刻刻折磨着他。  《金阁寺》带着点叔本华的虚无主义思想。凡心所向,皆为虚妄。美本身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见之美,大多依附于某种实体,一旦实体毁灭,美也就失去了居所。沟口对美有着极致的追求,他既为自己的残疾与丑陋感到自卑,又害怕所见之美会随时消逝。然而无论是有为子还是鹤川,他们的美都只有一瞬间。生命透过墙缝向人们闪现了瞬间的美,却也让人们亲眼见证了美的迅速崩溃和灭亡。与此相反,丑陋却源源不断地产生,柏木的内翻足,老师的纵欲……只要人类不断繁衍,无力的恶行就会一代代延续下去。  这样看来,美的易逝性确乎是一种罪恶。然而美又是永恒的。因为美的实体终将毁灭,但美的精神永不磨灭。书中几次提到的一段公案“南泉斩猫”说的就是此意。南泉和尚斩掉了众和尚争抢的猫,赵州和尚却脱履安头上而出。故事中的猫就是美的寄居之所,猫的肉身陨灭了,猫的美丽却不死。所以赵州把草鞋顶在头上,讽刺杀猫这种简单化的做法。  在《金阁寺》中,三岛用了两个独特的比喻来说明美的永恒性。美是虫牙,连累舌头,即使拔出了,牙龈也隐隐作痛。美也是耳鸣,它无时无刻不在发出鸣响,提醒人们自己的存在。或许,美就是物化的瞬间,抽象的永恒。  美之所以有罪,还在于它的毁灭性。美丽如金阁寺,内里却也是一片“浓重而豪奢的黑暗”,这黑暗,似乎足以反噬金阁。沟口之所以决定烧掉金阁,也是因为看见了波高浪险的大海。海浪那种仿佛能毁掉一切的巨大力量,让沟口内心的酒神巴克斯复活了,于是他“突然变得残虐起来”:抛却所有的理性,烧掉这虚妄的美。   “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沟口最终决定做一个行为者,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然而烧掉了金阁就能挣脱美的枷锁吗?极端的沟口,其实并不打算破除美对自己的禁锢,他决意与金阁寺同归于尽。生前得不到美,死后一定要被美所包围。所以,他异常冷静地抱来稻草、点着火,然后迫不及待地想冲进究竟顶自焚。然而无论他怎么用手敲,用身子撞,美的大门就是不肯为他打开。金阁寺拒绝他入内,一如当年有为子拒绝他的示好。  在火光中,物质的美毁灭了,抽象的美却获得了永生。小说的最后,沟口放弃了自杀。因为他在此刻彻底沦为了美的弃儿,也彻底挣脱了美的枷锁。作为南泉的沟口斩掉了猫,终于转身变成了赵州。美是无法被占有的,也不会被毁灭。每个人都应该活下来,忍受美对丑的讥讽以及对世俗意义的消解,就像忍受一颗虫牙一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心理缺陷者的自述
  •     要读懂,需要认识哲学和禅思,语言和共鸣,还有三岛本人。以后再读吧。
  •     恕我肤浅,男主角的性取向真的给给的。
  •     待再次阅读
  •     这本书符合我的危险的想象 这种极致的美把我拉近三岛的漩涡里去了。我去了金阁寺。
  •     三岛由纪夫的语言真是美啊,表达的思想也令人赞叹。不需要被理解的人生最后还是渴求着理解。美是怨敌,阻碍着被理解,阻碍着正常的生活,更何况在主人公眼里自己一点也不正常。我觉得后记真是总结完美。
  •     有点啰嗦,喜欢不起来啊。
  •     实话讲,不太理解这种美学,就像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爱喝酒
  •     不知翻译地怎么样,准备再看看别人的译本
  •     独树一帜而自成一派,日本文坛理所应当留以席位的殿堂级大师。
  •     看起来好吃力…在言语的转换中有点忘了真正想表述的是什么东西,主角好偏执,自身结巴,有为子的美,鹤川的英俊,柏木的随性,各个东西结合在一起就是金阁的命运,主角命运带着执着,固然不会被毁灭。美一定要伴随着丑,才是美
  •     从终点看一切,美是毁灭还是共享?
  •     译者的罪过,不能怪到作品本身上去
  •     毁灭本身即是美。金阁是美,同样也是人生的枷锁,毁灭金阁,抽一支烟,人生也得以解脱。“我想,我还是要活下去。”
  •     自己命中注定不为他人所注意。孤独越来越肥硕,简直就像是一头猪。
  •     金阁啊,金阁,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美?
  •     认识
  •     鹤川是纯真与希望,柏木是丑恶与现实,总觉得沟口是不断吞噬的嫉妒才走向了毁灭
  •     20160413,美的极致就是毁灭吗?是不是男主角心里有障碍,而觉得这个障碍就是金阁寺呢,难懂!
  •     令人生厌的大男子主义。
  •     读着很吃力乏味。 面对邪恶,美,不堪一击。
  •     需要多读几遍
  •     从金阁寺认识三岛,读了一圈他其他作品,再重读金阁,感觉很不同。金阁是美的极致,沟口对金阁的美由仰慕到追求到怨恨,想在这里写点人性善恶之类的话,又觉得与书并无太大关联。只能像最早的沟口一样,盼着有一日亲眼见到金阁。
  •     心不静,读不下去
  •     心静不下来去读这本书。2017元月想起来,只有四野里那冲天的火光。
  •     三岛由纪夫对美的理解真是让人惊叹不已!陈德文译本的文字也是美到极致。
  •     会再读的~
  •     美在邪恶面前是那样脆弱,不堪一击。 在毁灭的瞬间留下永恒的哀愁,在火焰之中美又再一次升华。陈德文译本好评。
  •      比起假面自白和潮骚,金阁寺不错 4.5
  •     我绝不 向美屈服
  •     鹤川是天使,柏木是魔鬼,金阁是牢笼。或许柏木是天使,鹤川是魔鬼,自我才是牢笼。
  •     一开始根本看不下去,到“出走”部分读得顺畅一些了。但整体上还是不喜欢。整本书充斥着一种属于青春期少年的阴郁、恶念、自恋和矫情,弥漫着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气氛。读之前,看到很多人说这本书阐述了三岛由纪夫关于“美”的哲学,我却觉得书中对美的认识十分苍白,倒是把“恶”写得颇为细致生动甚至惊心动魄。那种恶念带来的兴奋、恶行带来的刺激和愉悦(尤其是描写少年踩踏妓女肚腹的那一段),简直描写得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始终认为书中所描述的是青春期少年最为阴郁黑暗的心理阶段,若非如此,只可以“变态”形容。我想,我应该不会再看三岛由纪夫的书了。
  •     看不太懂,三岛的美学思想
  •     充满了矛盾,黑暗的日本文学个性
  •     美不胜收
  •     不想打星星,因为我真的没有看懂,只觉得柏木和沟口都心理不正常,大概是我太浅薄。另外,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柏木说话都是“俺俺俺”,从85页到95页看的我真难受。
  •     奇妙 压抑 不适 走向毁灭 但又憧憬的幻觉
  •     我唯一的自豪,就是不被人理解,自己命中注定不为他人所注意。孤独越来越肥硕,简直就像一头猪。烧掉金阁,烧掉沟口的精神支柱,欲望来源。烧掉金阁,烧掉老师经济来源,列车时刻表混乱了。烧掉金阁就是烧掉美,美是欲望和无能的根本来源。
  •     每个人都有座金阁寺。啊,先前看了好几遍都停在最后的100页。沟口的想法时不时会出现在我的周围哇~这种与美?的斗争呐
  •     喜
  •     没什么共鸣,有的话也很晦涩。主人公扭曲的心理被展现的一览无余。
  •     啊我心中的黑暗 所有未曾到达的地方
  •     恨不得背诵全书
  •     美!
  •     陷入到深深迷恋的语言之中。
  •     《金阁寺》是让我疯狂爱上三岛由纪夫的开端。我实在太痴迷于他的偏执和独特的美学。这本书我在抄录的时候,附上了“我的美学启蒙书”这样的字眼,它对我的意义实在非同凡响了。
  •     实在难以产生共情,所以感觉自己没有完全读懂
  •     我和你沟通起来还是有隔阂
  •     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美,为什么必须美?
  •     “我唯一的自豪,就是不被人理解。” 毁灭即是美。人都崇尚美,希望能够拥有美。然而当这种看似永恒的美成为一种禁锢,阻碍了自己对世俗人生的追求时,那么,就毁灭吧。 整本书看得我恍惚无力,心静不下来。不得不说三岛由纪夫很大师,二律背反,矛盾性太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