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文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2
ISBN:9787301048894
作者:潘光旦
页数:8029页

章节摘录

小青为明季女子,或言姓冯氏。万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年)生于扬州。万历三十八年嫁与杭州冯姓作妾。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年)病瘵死。得年十八岁。常熟支如增有传,摘录于下①:    小青者,武林冯生姬也.家广陵。名元元,字小青,其姓不传。十龄时,遇一老尼,口授心经一过,辄成诵,尼曰:“是儿早慧,福薄,毋令识字,可三十年活”,母难之。    十六归生。生之妇奇妒,姬曲意下之,终不悦.偶随妇游天竺,妇问“西方佛无量,大士独著者何?”姬日,“以慈悲故。”妇知讽己,笑日,“当慈悲汝。”乃徙之孤山别室。诫曰,“非吾命,郎至不得入,非吾命,郎手札至,亦不得入。”姬往,郎亦不甚相顾,姬凄惋无已。    有杨夫人者,时从姬弈,绝爱怜之.姬性好书,向生索取不得,数从夫人处借观。间赋小词自遣,对佳山水有得,辄作小画……。    又时时喜与影语:斜阳花际,烟空水清,辄临池自照,絮絮如问答;女奴窥之即止,但见眉痕惨然……。    一日,夫人乘间言曰,“吾非女侠,然力能脱子火坑,岂终向党将军帐下作羔酒侍儿乎?”姬日,“夫人休矣,妾梦手折一花,随风片片堕水,命止此矣,夙业未了,又生他想,彼冥曹姻缘簿非吾如意珠,徒供群口描画耳。”夫人默坐长叹;相顾良久,泣下沾衣。    自后夫人从夫宦游,姬益寥閴,遂感疾。医来,姬佯谢,俟出,掷药床侧,叹日,“吾纵不愿人世,亦当以净体皈依,作刘安鸡犬,宁以一杯鸩断送耶!”乃作书贻夫人②;书未达而疾益甚,水粒俱绝,惟日饮梨汁少许。然明妆靓服,拥樸欹坐,未尝蓬垢偃卧也。

前言

潘光旦先生,江苏省宝山县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赴美留学,主修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学等。先后获达茂大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各校任教。毕生从事于优生学、社会思想史、家庭制度、人才学、性心理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于家谱学、优生学等有特出的贡献,对儒家社会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在教育思想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并曾译注过不少西方的学术名著。其著译作约六百万言。    1978年在先生的许多同事和朋友提议之下,我们即开始收集整理及出版其学术著作的工作。先生的著述文稿在抗日战争中遗失不少,“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又遭受损失,故文稿的收集十分不易,有一些佚文尚需继续查找。但是至今已基本上收齐,终于可以编辑出版他的文集了,文集首卷的出版又适逢第二届潘光旦纪念讲座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是可以向先生告慰的事。    文集中有关的书稿在收集过程中,先后得到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许多先生的协助;1949年以前发表于报刊的文章的收集,则得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旧期刊部的大力协助;有关在清华学习和工作期间文稿的收集,得到清华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校史研究室的协助;相片重新收集时得到了张祖道先生等的帮助:谨在此一并致谢。    北京大学出版社对文集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内容概要

潘光旦,字仲昂,江苏宝山县人。1899年8月13日生于宝山县罗店镇,1967年6月10日逝世于北京,1913年至1922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攻读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至1934年,先后在上海光华、复旦大学任教,193

书籍目录

卷一   冯小青:一件影恋的研究  中国之家庭问题  优生概论(人文生物学论丛第一辑)  日本德意志民族性之比较的研究卷二读书问题  近年来之知识介绍  教授为学问之大敌    留学生问题  立达学园的旨趣  谈职业教育  第三中从令小学校勿用“古话文”  大学与体育  科学研究与科学提倡  中国人与国故学  普及识字?  释“读书不忘政治”  政治现状中学生界之淘汰与选择  生物科学的新价值与大学课程  教授待遇与今日流行之兼任讲师制  “青年的烦闷”  假期与知识生活的解放  学问与潮流  观点  商化,民化、与报纸  “著作狂”及“发表欲”  入学试验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速成”  完人教育新说  尚同与尚异  中国今日之社会科学教育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人文史观(人文生物论丛第二辑)卷四 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人文生物学论丛第三辑)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

作者简介

潘光旦先生(1899—1967)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其遗作约600万言,是一宗宝贵的学术遗产,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将由北大出版社统编文集,陆续出版。现已编成第一卷,内容包括其早期的四部著作:《冯小青:一件影恋的研究》、《中国之家庭问题》、《优生概论》、《日本德意志民族性之比较的研究》。作者对性心理学、家庭学、优生学、民族学,或个案研究或比较分析,或全面论证。全书内容严肃,见解独到,资料翔实,文采斐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供专业学人研究,亦可供广大读者阅读,提高知识素养,扩大文化视野。

图书封面


 潘光旦文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近阅读的潘光旦先生的文集《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深受启发,于是我想借用“位育”一词去思索中国的学校德育。“位”是地位、顺应之意,“育”有发展、超越之境。“位育”则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寻求一种发展着的平衡与协调。儿时在懵懵懂懂成长,一切循规蹈矩,在学校偶尔犯错,但具体又不知道错在哪,如何犯的错,老师经常也不解释,因为压根他就没这意识,采取最有效最直接批评、体罚,心理承受能力大概也就是这段时间锻炼出来的。进入大学后,开始自己摸索着看书,毫无顾忌讨论,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自我的价值判断,才恍然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学校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就此也就提出几点思考: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忽视人的主体性。这当然受到了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生命意识只是一个泡沫。一代代的统治者总是不遗余力地剔除民众的生命意识,生命不能把自身作为目的,而是实现生命之外的某个价值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教育者视学生为整齐划一的物,而不是有血有肉的灵魂;学生的生命意识则处于蒙昧状态,无法思考自我,完善自我。小学共产主义,中学社会主义,大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现在教师的师德却是少得可怜的“几不原则”。学校应该是一个焕发学生生命活力、激发创新的殿堂。“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教师自己的精神生活应首先处于丰富、充实、发展、创新之中。在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同时,积极地做学生道德完善的促进者、鼓励者、引导者。记得一位中学老师说的好,“教他们学会可以一辈子免于孤独的方法:阅读。教他们可以走到人生更高处的方法:看书。要学会自己去寻找书,要学会拒绝别人强迫你读的书,阴险的让你一辈子不想再读书的书。教他们学会用文字来呈现自己的内心,清澈的内心,温柔的内心,温暖的内心,丰富的内心。” 或许,即将大学毕业的我们,只能感叹那个年代,那段岁月,那段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我们心底又何尝不渴望改变,渴望进步,渴望自己以后的孩子能够真正明白读书之乐趣,明白教育之根本,这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未来。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第一卷其实最后一篇《日本德意志民族性之分析》也非常精彩。从服从心理、悲观主义以及自杀倾向来对两国民族性之异同进行比较,并且最后试总结了产生这种相似性的原因。这本小册子的水平并不在《日本人》和《菊与刀》之下。
  •     书的质量、品相好,是布的封面。本人最爱的就是布封。价格适中,内容丰富。还未细看。作者的名叫“光旦”,挺有意思的,不愧是优生学家。
  •     第一卷值得收@@
  •     难得的好书,更好地理解怎样才能培养优秀的国民.
  •     冯小青同学好!
  •     没有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很可能也不会有现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没事儿翻翻,潘老的东西很管用
  •     大家
  •     潘光旦先生以其天分和所处时代的中西学基本功,对西方近代理论的理解深入精髓,又以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报国情怀将西方思想与中国本土的人和事贯通起来,是中国近现代的师级人物。只可惜他所处的时代,中国人的问题首先是要吃饱饭,他的心理学、人类学和遗传学思想多获得了同时代大知识份子的敬仰,但没能在社会引起大影响,这是时代与知识的错位。假以时日,会有更多的人需要回过头好好读他的东西。能买到全集很高兴,说实在,此类学术书很难再版,以后要读可能就是多年后出电子版了,买一套精装纸质版读且收藏。
  •     潘光旦先生在《性心理学》所做的译注无疑是再创作,也眼见了先生所处一代文化人严谨、求实的作风,此套书相对收录的比较全,也包括了《人类的由来》的译注,很有帮助,值得阅读
  •     从对女性的观点和生育的态度上找到一些启发。优生还是优育,环境还是出生,潘老爷子讨论了西方的经典问题,同时引用了不少西方学人和中国古人的说法,还算是有的看头~
  •     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在书堆里遇上他,一位真正的学人,让人敬重的先生。多远见卓识,少文人意气,通古今中外,对中国永葆一腔赤子情思,坚持心灵的自由思考。
  •     虽然关于女权的思想是很进步的,还阐述清楚了比如一夫一妻制度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的由来,以及讽刺了个人主义还有直男癌和女权癌,但是现在看来还是很过时,调查也做的很简陋
  •     从人口学角度谈人才
  •     包装仔细,加了防撞击的塑料泡沫,书毫无损伤。装帧美观大方,内容更没的说的,潘光旦先生属于绝对的大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