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们的秘密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67530643
作者:刘绪源

书籍目录

从张中行到塞林格
附:张中行印象
儒墨何妨共一堂
附:施蛰存的自嘲
当代精神生活史上的王元化
黎澍如何看“影射史学”
常常听见火车的回响
附:曾卓的火车,不再回返
思想者的知情意
今世惟此苦吟才
上水船歌美如斯
一饮泪双流
黄裳和他的散文
多才多趣的唐振常
出人意料的吴小如
附:随笔之妙邃谷楼的风景
范用之可爱
读《欧阳文彬文集》的联想
当年的《文汇月刊》编辑部
两封信,一本书,三条注
与李泽厚论张爱玲、周作人
张爱玲的“朝花夕拾”
《中国的思想问题》及其他
也说钱锺书与周作人散文
中国文化的一个小秘密


 前辈们的秘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专家之上的文人”之概念,是刘绪源“发明”的一个说法,大致说来,“以完整的个人,对应较为完整的文化。一旦将他们限制起来,割裂开来,以他们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来适应某一方面的工作,尽管他们也能做得好,但他们的魅力也便消失殆尽,而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专家了”。刘绪源视常识、日常、专家之上的文人为中国文化的密码,这既有李泽厚的影响,亦有自己的独出机杼。而落实到实部,自然是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诸多文化精英,《前辈们的秘密》这一集子中的二十余篇文章,即为活生生的写照了。记得读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著作,他有一个有趣的习惯,即在评论作家及文学作品时,几乎无时无刻不以莎士比亚(次之塞万提斯)作为参照之坐标系,莎翁长莎翁短,絮絮叨叨,爱心可掬。而刘绪源的莎士比亚就是苦雨翁了,不仅有专文《与李泽厚论张爱玲、周作人》《<中国的思想问题>及其他》《也说钱锺书与周作人散文》等,且论述的诸位大家,如俞平伯、张中行、金性尧、谷林,为苦雨斋弟子或私淑者,黄裳、汪曾祺,即使未说或不愿意承认,其文章亦呈现着苦雨斋流脉,舒芜,以特异的身份写过独到的周作人研究专著(《周作人的是非功过》);说到施蛰存,“他那一时期的散文,谈王谑庵,谈‘秋水轩’,谈八股,谈《檀园集》,那文笔和题材,就都是知堂式的了”;谈辛丰年,“我想到的第一人,就是知堂。但知堂散文有时过涩,门槛更高,排斥了许多初遇的不适者,辛丰年的文字更显平白温润,更具亲和力”;对于曾卓这位有“老红军”资格的七月派诗人,“会对周作人作品倾心如此,实出于我的意料”。而更为有趣的是,与李泽厚对谈,李明确说自己不喜欢周作人,对话自然是无法就这个话题继续,但刘绪源生生能够在读李泽厚关于孔子与海德格尔的哲学论述中,找到与知堂思想的契合点,撰一长文,不能不让人佩服,且看到他于知堂的用心之深。当然,周作人是当得起“专家之上的文人”之称谓的,他在希腊研究、日本研究、民俗学、妇女和儿童研究、性心理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开拓之功及专深成就,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自不会为“专家”所局囿。而苦雨斋弟子中,俞平伯是红学家、唐宋词专家,在新文学领域,又是重要的诗人和散文家;废名写小说,写诗,写散文,对佛学禅宗也有精深领悟。以后的金性尧、张中行、谷林等,哪一个也不是“单色调”的,他们驳杂的学问延伸出蕴藉的文章来,“专家之上的文人”,此之谓也。刘绪源引用美国汉学家约瑟夫•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的,中国文化精神是一种“非职业化的业余精神”,有其深刻性,但列文森进一步说,“非职业者”写八股文和画文人画一样都是重复古人和远离现实,导致“创造力”严重匮乏,其中也有着“西方式的偏见和误解”。因为“不管是明清还是更久远的时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并未停止发展,是谁在推动这发展?肯定不是西方式的专家,其实,恰恰是由中国特有的‘专家之上的文人’推进的。”而五四以降,大批知识分子虽经“专家化”洗礼,却终究成为“专家之上的文人”,源于转型中的时代与博杂的教育背景,现代中国的发展是他们实实在在奠基的。我觉得,刘绪源所写辛丰年老人是一有意味的例子,老人出身旧官僚家庭,参加新四军,在众所周知的年代被开除党籍军籍监督劳动,动荡过去,恢复自由身,五十三岁的他却立刻提出提前退休,回到家中潜心读书听音乐参研历史,一篇篇妙文随之问世,以有我们所熟知的辛丰年,这真是“非职业化”的专家之上的文人。而我想到另一位老人——王世襄,自小贪玩,足迹遍布京城及郊野的玩家,却创造了令今人如此惊叹的海量之精神财富:在明式家具、古代绘画、漆器、雕塑、竹刻、古琴等领域,乃至养蛐蛐儿、种葫芦、驯獾狗、放大鹰、品鸽哨等“玩意儿”诸多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或玩赏。王世襄在任一领域均为专家级的,且多有开拓或承启之功(有些学问若无他的研究记载,即将销声匿迹),然而其“京城玩家”的谑称较之所谓专家的称谓,或更为流传久远。我们看如王世襄、辛丰年,他们对学问、智慧的求索自不待言,而全无功利心,乃其共同点,只有如此,才能抛却外界的任何浮嚣、干扰,一心投入自己心爱的“玩意儿”中去,获得自我的愉悦之外,亦产生惠及世人的可珍著作。在另一层面,专家之上的文人,除作家、人文学者外,还可以拓宽一下,如陈从周、竺可桢等。陈从周是古建筑学家、园林学家,而读其《说园》,却又不仅是园林理论著作,同时为漂亮的散文集,叶圣陶先生曾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而竺可桢,众所周知的气象学家,从其科普文章中(如《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可看出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熟稔;他与陈寅恪晤面时,不仅谈到敦煌莫高窟的唐和吐蕃史料,而且还研讨“五星连珠”的天文学问题,其论文《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等,均在此领域有重大影响。可见,不仅在人文社科领域,即使在科学界,亦是有专家之上的文人的踪迹的。刘绪源说,“到了现代,即使‘专家化’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专家之上的文人’将仍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渴求,同时,它也将成为一种保持中国自身文化特性的可能”。当然,这种渴求将变得愈来愈艰难,因为博雅之士愈来愈难得,好的文字愈来愈稀缺,老成凋谢,唯余空谷回音。不过,亦是有论者抱若干寄望的,“一是在现在和稍后的高校文科里,还有那么几个不完全跟着潮流奔走的专家之上的文人,让各级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同博士论文写法不一样的论文,以及论文之外也还可以写各式各样的文章……二是报刊上文章的作者多来几个专家之上的文人,不要满眼全是专家,或风花雪月式的文人”。我也希望如此,不要落空才好。(南都)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未读完啊未读完
  •     刘绪源长于感悟,人也真诚,该书亮点还是有,比如,谈李泽厚时提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新解;对推谷林为文章第一不以为然;说黄裳“年轻时文字沉郁美艳,结实波俏。”说王元化长处在于思想深度和观念的新颖,但“长处不在对具体作品的鉴赏,要说艺术体验的细切深透,他可能不如钱谷融先生。”但写张中行、施蛰存、辛丰年等篇目则没写好,浪费素材。
  •     这类文字很容易写成应酬之作,然而并没有。作者写的每一个前辈,都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其中
  •     作者原在《文汇月刊》和《文汇报》当文化编辑,接触的都是文化大家,博学鸿儒,自己也在周作人、百年散文等方面颇有研究,文字里富含信息量,也有自己独得的观点,值得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