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砍刀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54807102
作者:勤耕
页数:201页

内容概要

勤耕,原名吕庆庚,老作家。

作者简介

抗战少年英雄的故事。


 小砍刀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去年初夏,父亲终于同意为自己出文集。这样,父亲从前出的书,还有几十年来散见于报刊杂志上的大量文字,就被母亲从家的各个角落里找出来,逐渐汇拢在他的病榻上。父亲在病榻上逐篇筛选,从数百万字的文稿中挑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约六十余万字,编纂成为现在这一套上下两册的文集。也就是在编选文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父亲性格中内敛与严谨的一面。这是在我们父子相处的几十年间我都不曾了解的。在我们兄妹几个看来,父亲每一篇文字,无论大小长短,都很好看,都自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价值,都值得保存和流传下去。为这些文字编一部全集当不为过。我们向父亲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父亲却执意不肯。父亲近乎固执地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有一些应时之作,应景之作,敷衍之作,坚决要将它们从文集中拿掉。——这就是我们的父亲,对自己作品要求严格得近于苛。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父亲创作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达数百万字,在社会上获得过广泛影响。他是资深文学编辑,曾经担任过文学刊物的主编和各类文学艺术协会的领导,很早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但在编选文集的过程中,他却一再坚持说自己只是一个业余作者,不愿意顶着作家的头衔。这让我很费解。我一直认为父亲的写作是真正意义的文学创作,比很多知名的或者著名的同辈作家都要来得纯粹,我们兄弟姐妹也都为父亲的创作而骄傲。对他来说,作家身份本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再说现在但凡写一点文章的人,不都自称作家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由此我想,父亲其所以不愿意自称为作家,绝不是自谦,而是出于对“立言”的尊重与敬畏。“文章千古事”,现在我们虽然不这么说了,但文字的份量,仍然沉甸甸地压在父亲的心上,永远不可卸除。父辈的这份执著,已经不是我们这代人所能够理解的了。但他们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仍让人肃然起敬。父亲的创作以小说为主。我识字之初在父亲的书架上读到的小说,其中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就是父亲出的第一本小说单行本。那是一本读来饶有兴味的小书,我反复看过很多遍,对我后来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陆续读到他的很多小说,都很好看,文字生动有趣,人物活灵活现,极富生活质感。有意思的是,读这些书的当时,我并不觉得这些好看的小说竟然就是自己父亲写的,我以为它们一定出自于一位很了不起的大作家的手笔。因为,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父亲,实在是太家常了,他脸上似乎并没有想象中作家应有的沉思表情和深邃目光。很多年后我才明白,表情与目光是与文字的优劣无关的。有时候正相反,深邃只不过是对浅薄的掩饰,而家常才真正像一块纯棉的织物,有粗糙而温暖的质感,一片蔼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正当壮年,是他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出作品最多的时期。那段时间,父亲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伏案创作长篇小说,常常到深夜。我在办公楼侧门的一张藤椅上读到过一则值班日志,是这样写的:一楼三号门亮着灯,彻夜未熄……一楼三号门是父亲的房间,那时他正在赶写一部后来很畅销的长篇,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一盏台灯常常伴他到朝暾初上,以至于被值班人员记录在案。他的短篇小说被《人民文学》转载,得到茅盾先生佳评,被文学界关注并被译介到国外,也是那期间的事。那两年,几乎隔不几天父亲就会拿回刊载有他的新作的报刊给我们看,而我则是父亲最忠实的小读者。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父亲人生的井喷阶段了,那时候的父亲笑容满面,心情很好,常常在构思新作,沉浸在他虚拟的人物与环境中,如饮佳酿,微醺地看着眼前的世界,似乎有无限的创造力。也就是在那几年,父亲得到“笑面虎”的绰号。我想父亲的笑其实并不是朝外的应酬,而是向内的沉浸,是他心灵深处美好情愫荡漾起来的表情涟漪。那样的一种沉浸感,也许就是最难得的人生境界了,或长或短,每一个人都有。而我们沉浸的时候,一定是最幸福的日子。父亲彻夜伏案创作的那些日子,心中大约会有一个朦胧但雄心勃勃的创作计划,除了已经发表的作品,他还有很多故事要讲,比如“大先生”,比如“张二福”,许许多多的精彩人物,都装在他肚皮里,将会一个个走出来和他的读者见面。然而父亲的井喷连同他的创作蓝图因政治环境的变化戛然而止。后来父亲老了,晚年的他坐在靠椅中,偶尔给我们讲故乡和家族的故事,他抬着头,目光悠远,神游在很多很多年前的记忆中,往事呈一种浮动状态,在他身边缭绕,有氤氲感,似乎能够触摸。那么多的精彩章节,本来可以成为好文章,却终于湮没在时代的雾霾之中,真可惜了。我想,父亲因此多少会有遗憾。我曾经想将父亲的故事记下来,写成文字,也算是一种继承。但我不曾身临其境,没有经历那样的情节与细节,就是写,也一定只是干巴巴的想象。所以不如不写。记得弟弟曾这样描述父亲的小说:他的文字是滑的,会自动往眼睛里跑。没错,好的文字就是这样毫无滞涩,很顺滑,会流动,带给人轻松阅读。文字的组合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父亲的叙述方式自然天成,并无刻意与造作,惟有质朴与从容,于是就带有清冽感,清凉悦目。这或者是一种天生的本领。有位编辑,也是父亲的挚友,说他的小说带有“荷花淀派”的味道。粗粗一想不无道理,细琢磨却又未必。父亲的家乡记忆与“荷花淀派”的确有地域上的联系,自然清新的叙事风格也有相类似的地方。但父亲的创作却更拙朴,更真切,更具有人性的光彩。现在捧读,虽然能够感觉到那个时代的痕迹,但仍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歌颂和赞美的故意,也没当作武器,他写他看到的,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他的笔始终指着最基本的人性,而对人性的尊重与忠实,也使他的作品更趋自然真实,带着原初的纯朴,并因此打动人心。我想这正是父亲有别于同辈作家的地方,也是他的作品更有意义的地方。差别是微妙的,惟有心领神会,作为他的儿女,我想我们也许更能领悟其中真谛。我从小就喜欢读父亲的手稿。父亲小时候临过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钢笔字也写得好。他的手稿极其工整洁净,一格一字,标点符号很准确,稿纸上几乎没有修改,读来赏心悦目。他喜欢用宽敞的五百格稿纸写作,格子是绿色的,在上面写字,即所谓笔耕吧。勤耕,正是父亲一生孜孜以求的生命姿态。父亲的作品曾经创过单本发行一百余万册的天量,也曾获过全国奖。至今还有他的读者在网上发表感叹,怀念父亲的小说给他们带去的阅读愉悦……人生如此,的确可以微笑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