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帝摔跤的人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5313740
作者:冉劲松
页数:13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们在谈论300年前的伦勃朗时,或许没有想到,这个17世纪的大师对于当代绘画有何意义?古典绘画经历数百年的发展是否还有其价值?在我看来,这个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在当代油画以多元化的面貌出现之后,“新”已经成为当代绘画的主题词。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油画界20世纪80年代的情景,在80年代初期,以“85新潮”为代表的艺术思潮席卷全国时,古典油画似乎成为一种落后的象征,最好的结局也只是成为表现某种观念的载体——观念,乃至思想就要代替绘画本体。各种现代主义艺术完全成为整个80年代中国绘画的主流。然而,这种趋势在90年代却戛然而止。似乎在一夜之间,80年代那种狂热的现代主义艺术突然消失不见,艺术界变得沉寂下来。在20世纪90年代,艺术市场首先活跃起来。然而,商品经济在90年代的发达,社会财富的大量增长并没有使理想主义得到更有利于生长的土壤。经济的开放导致了文化的开放,但这并没有使文化显得更为纯洁,相反,以艺术之名行牟利之实的活动大大增多,艺术的光环变得黯然失色,各种新旧艺术形式的繁荣并没有使艺术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注意到,90年代的中国社会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还面临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这使得社会旧有的结构以及和这种结构相关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旧有的价值观念崩溃了。“这种崩溃主要体现为社会个体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失去了生活的安全感,并不断体验新的经济压力和物质生活的诱惑。经济上的压力和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合力’作用。它使得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已经不可挽回地取代了原来的社会道德教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主宰力量”。 与80年代的理想主义盛行的局面不同,在思想层面上,90年代的绘画被世俗文化拉下高台,与此同时,外来的新思潮、新观念如潮水一般涌入国门,诸如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青春残酷绘画、艳俗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女性主义艺术,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在技术层面上,油画语言变得十分多元,但同时也让人感到杂乱,各种新的技法和材料层出不穷,这为画家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增添不少困扰。

前言

17世纪的荷兰被史学家称为“黄金时代”,这个人口只有200万的国家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他们每年的国民收入比英伦三岛之和还高出30-40%,在欧洲显耀一时。但是,值得我们记住的这个时代并不仅仅只有经济上的繁荣,更有艺术的繁荣。荷兰画派正是在这个时代诞生,并孕育出光耀世界艺术史册的大师。荷兰画派的形成和辉煌得益于此时荷兰文化和科技的繁荣,到17世纪中期,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出现了最早的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培育出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正是在这样丰厚的文化土壤下催生出荷兰画派那样的艺术流派。作为17世纪的一个海上殖民强国,荷兰人的富强是通过顽强不屈的战争和开拓取得的,而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人类自身的能力与价值,这也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的思想根源之一。在荷兰艺术家那里,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是必须要关心的主要课题。对科技和现实生活的推崇使荷兰画派的画家们创作了很多关于此类题材的作品,这反过来又推动了现实和科技题材的写实绘画的发展,而文化的开放和发达,为绘画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荷兰画派继承了15及16世纪的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厚重为主要特点,并不太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而是具有本民族的艺术特点。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荷兰画派艺术的发达也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有关。市民阶层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在当时,写实绘画是主流的绘画方式,而成熟的写实技巧和崇高而沉厚的宗教思想也为写实绘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在市民阶层中,购买艺术作品来装饰房间,美化住宅以及办公室、饭馆等公共场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油画因而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在经济力量的推动下,荷兰的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各类题材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综合作用下,荷兰出现了很多彪炳艺术史的艺术家,而伦勃朗就是其中的最杰出的代表。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并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学生,而是常常到当地的一个名画家斯瓦宁堡那里学画。伦勃朗天生对绘画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他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才。1623年,17岁的伦勃朗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20岁的伦勃朗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1626年,伦勃朗回到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伦勃朗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不久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富于戏剧性,往往呈现出壮观的格局,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这并不只是在画面上暗示空间,更是在表现人性与宗教感。1650年代后,他的绘画技巧更为纯熟,其艺术创造力达到顶峰。伦勃朗在欧洲绘画史上的地位,几乎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相同,他在明暗上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足以使他在绘画史上屹立不倒,而我们一旦谈到光暗这个名词时,便会联想到伦勃朗。伦勃朗的明暗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师们笔下的明暗含着绝然不同的作用,伦勃朗笔下的光,如同从黑暗的上方照射而下的上帝之光,这既是一种营造画面气氛的技法,又是一种充满精神性和戏剧性的构造方式。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说伦勃朗为“夜光虫”,用黑暗来绘成光明,也许是对伦勃朗的最好评价。与伦勃朗的绘画成就相比,他的一生所遭受的生活挫折更多。在他的绘画成就达到最高峰时,却是他生活最困苦的时候。其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与不断超越的绘画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亦可以在技巧和精神两个方向上展开。伦勃朗艺术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坚强个性决定了其人生的苦难。终其一生,伦勃朗的全部精力都投放在绘画上。他疏于对生活和财产的管理、埋头于创作的艺术家性格,不屈服于世俗的眼光、坚持个人艺术理想的信念,决定了他在那个时代下只会以贫穷而告终。1669年10月4日,伦勃朗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阿姆斯特丹西教堂的一个无名墓地中。对伦勃朗的绘画研究一直以来就是绘画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研究17世纪欧洲绘画的最好切入点,也是研究油画技法的必经之路。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他的自画像就是他的一部人生的历史,甚至可以说,伦勃朗的画像史就是一部精神史,因为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一个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历程,对伦勃朗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绘画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和驳杂的时期,艺术观念的混杂已经让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目标,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给油画创作特别是写实油画创作寻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是当代油画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与其跟随观念的浪潮不知所措,还不如从源头寻找。寻找精神的栖息地,通过高度的艺术技巧表现现实和人的情感,是艺术永远的使命,而伦勃朗的艺术,正是在这一点上为我们带来无可估量的启示。

后记

本人一直以写实的方式从事架上绘画创作。20多年的探索与追求,对伦勃朗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本书尝试从他的生命历程与创作中探求他在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挖掘他所秉持的思想与精神的内核,从生活经历、个人信仰的背景中去找寻他创作的动因。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绘画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驳杂的时期。艺术观念复杂多样,或许已经让很多艺术工作者有些茫然无措,难以找到清晰的艺术目标。如何找到艺术前行的方向,如何给油画创作,特别是写实油画的创作寻找新的可能性,这是当代艺术工作者必须严肃面对并且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源头上寻找精神的栖息地,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现实、呈现人的情感,是艺术家的使命,而伦勃朗的艺术,正是在这些方面能够给后来者以巨大的启示。    我希望对伦勃朗的研究,能够回归绘画的本体,回归艺术本身。实际上,绘画从来就不是简单地描摹。绘画,承载着人文思想,与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都是人类思想的表达。当代绘画中,存在着“把形式当内容”的“画风”。然而,这实质上是缺乏精神内涵的表现。空壳作品比比皆是,一方面与艺术商业化的导向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工作者本身缺乏艺术内省与自觉。无论油画需要怎么样的技巧,其实质指向都是给观者以精神食粮与深度反思,而非简单地呈现物象。叩问生命,思考本真,这才是每一位艺术领域的探索者需要把握的关键。没有艺术家个人的精神体验和深刻思考,不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当代精神。进一步而言,绘画所体现出的精神性,应该建立在个人对社会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就如同现代主义绘画体现的是现代主义思想一样,中国当代油画自然要体现出当代性。    需要特别指出,本人对伦勃朗的研究,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教授的大力支持。我要特别感谢恩师杨飞云教授对本人的耐心指导与真诚帮助。他严谨的艺术态度给予我很多的营养,文中很多思想观点得到了他的认可与鼓励。还要感谢陈明博士、常磊博士,他们对本文的写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思考更加深入与全面。    最后,衷心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评与指正,促使我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冉劲松    二零一二年七月于北京宋庄松美术馆

内容概要

冉劲松:1963年生于贵州,1982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数学系,1986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2000年进入杨飞云工作室,后游学于欧美各国,进行系列写生、创作、展览活动,并先后到列宾美院,巴黎美术学院及各大博物馆参观学习进行学术交流。获美国北方大学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画家,中国写实油画工作室导师,杨飞云工作室研究员,《北京油画》学术主编。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艺术博物馆、新加坡、美国、法国、日本、委内瑞拉、台湾、香港、澳门及国内等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书籍目录

代序 前言 伦勃朗的艺术人生 从法律学生到画家 《夜巡》与庸众 苦难与超越 天堂就是故乡 上帝说,要有光 宗教题材 紫金色的黑暗 伦勃朗光线 自画像:伦勃朗的精神历程 信念与坚毅 怀疑与挑战 沧桑与忧郁 古典精神与技道合一 写实手法与现实主义精神 戏剧性与宗教感 技巧的精神性 伦勃朗研究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附:伦勃朗艺术年表 后记 

编辑推荐

《与上帝摔跤的人:伦勃朗艺术传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伦勃朗在欧洲绘画史上的地位,几乎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相同,他在明暗上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足以使他在绘画史上屹立不倒,而我们一旦谈到光暗这个名词时,便会联想到伦勃朗。与伦勃朗的绘画成就相比,他的一生所遭受的生活挫折更多。在他的绘画成就达到最高峰时,却是他生活最困苦的时候。其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与不断超越的绘画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亦可以在技巧和精神两个方向上展开。伦勃朗艺术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坚强个性决定了其人生的苦难。终其一生,伦勃朗的全部精力都投放在绘画上。他疏于对生活和财产的管理、埋头于创作的艺术家性格,不屈服于世俗的眼光、坚持个人艺术理想的信念,决定了他在那个时代下只会以贫穷而告终。对伦勃朗的绘画研究一直以来就是绘画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研究17世纪欧洲绘画的最好切入点,也是研究油画技法的必经之路。本书从技巧和精神的两个层面,对伦勃朗的人生历程和艺术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论析其人生历程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其在当代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判断,得出了艺术需要真诚的精神,以及在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的过程中所承载的使命感的全然表达。


 与上帝摔跤的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不明白为什么要附上大量作者的画作,明明是讲伦勃朗的 为什么不都放他的作品呢= =
  •     有些复制品很漂亮!我超级稀饭伦勃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