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的故事》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 人生观的故事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223024471
作者:[美] 查尔斯•寇尔森,哈罗德•费科特
页数:378页

经典好书!

尼克松总统的首席顾问,寇尔森无疑具有过人的才华、惊人的才识和接触政界、商界、文化界各种成功人士的机会,在“水门事件”中锒铛入狱的“迷路人”,却因此蒙恩,成为领悟人生真 意 ,从此活出另一番丰富的人生的“另一个寇尔森”,作者又因此具有非常大量的关于自己和他人的“逆境中的经历”以及对人生的追求经历。恩光书社www.enguang.com400 6500 40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雄公寓302室

规格化的他。

"All is vanity." 所罗门在拥有了所有一切后如是的感概。人生意义的追寻,到头来却不是靠着人本身,唯有放下所有作为万物之灵的架子,屈身匍匐在神的面前,小心翼翼地循着他的旨意,方能活出真正的意义。所有基督背景的书都有表现出这样的论调,弃了神的幸福,再多再好,不过是没有血液的死物,你会有那么一丝的快感,但那仅仅是“快”感,稍纵即逝,之后等着你的便是无头无尽的懊悔与苦恨。我不反对这样的说法,因为靠着人的自治,靠着活出自我的宣言便能活出意义的行为,都是无稽可笑的。人无完人,是个人都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善,可能都是人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有时甚至连满足感和的幸福感,都是虚无的,因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自己的感官之上,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会无端地探问自己是否真的快乐当自己处于别人艳羡的生活中,所以我们时常会感到莫名的孤寂落寞,特别是在次次的狂欢之后。诚然,人是需要帮助的,所以才有了信仰。这样的推论让我终于发现了至今无法信神的原因,原来我愿意去相信的只是信仰。曾经有一次无意听到一个同上圣经课的同学说了这么一句,孔子其实也是基督徒。外焦里嫩了记之后,便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莫非所有的先知智者,所有活出幸福的人都是弥赛亚的兄弟姊妹?寇尔森在书中所提到的尼克松幕僚约翰亚列舒曼,还有泰科的前CEO科斯洛斯基,他们的人生因为偏离了神的轨道以至于咎由自取地乱成了团,也很好地反证了这一点。即使是这样,我始终觉得做出那样的论断有武断之嫌。信基督的人是幸福的,但幸福的人不一定都是基督徒,我更愿意偏向这样的观点。《追风筝的人》中,富家少爷阿米尔因着对仆人哈桑儿时的背叛最终完成了自赎,当然,是借着信仰的自赎。头顶古兰经默念祷文,心中也一样虔诚无暇,你能说他的救赎是失败无用的吗?既然安拉可以扮演和耶稣一样的角色,那么我就能说,神是可替代的,因为信仰是共通的,信仰的作用是互通的。想到了黄裕生关于一神教绝对性的讨论,以理性追寻本源的方式,阐述了一神与多神的根本性区别:一神代表独立和全能与绝对性,多神意味着相对性和权能的有限。“基督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耶稣正是以这样的一种姿态出现在了我们之中,作为上帝的化身,背下了所有我们所犯的罪,并且不嫌弃他所爱的人,依然不舍地爱着钉死他的凶手,出于那样大能的恩情与宽恕,我们信他,我们爱他,我们感恩,我们遵循他。因此,在一神教信仰里,所谓的绝对性便是当人们受到侮辱、迫害、不公的时候也会有很好的忍耐,但这不是一种对正义的麻木不仁而自甘的被害,也绝不是因为懦弱而没有反抗不公的勇气,因为他们有他们唯一爱的,也有唯一爱他们的人,耶稣。那么,如果把这样的爱与崇敬抽象出来的话,这不就正是信仰吗?那么,耶稣便只是一个符号,甚至一个代号,他可以是安拉,可以是释迦牟尼,当然也可以是玛丽,彼得,随便的谁,关键的是信仰,是带离人们逃离罪与恶的源的信仰,是为我们前去寻找信实和善美之地的信仰。既然已经符号化,位格的定义就没了基础,一神与多神的论辩也便失了意义。拥有绝对化的信仰就应去取代神存在与否的证明。宣扬上帝已死的尼采一直提倡这样的论调,犹太人和基督徒都中了毒,而那毒泻除了人类自由和奇妙的本能,并且将它们降低至像狗般的丑陋层次。对于这样的卑微,不少哲人颇有微词。的确,人有原罪,人性本恶是毋庸置疑的。当你面对困苦低潮所萌发出的绝望与愤恨,当你面对诱惑吸引不由自主地去压抑自己的欲望,里面的脏物其实已经翻倒了出来,不去承认它也是存在的,我们是卑微的,是低贱的,但是我们之中也有认识到这点并且鼓起勇气去追寻真理的人所存在。身边的基督徒总把自己的改变和美善的人生归功于神,然而那种向往信实的决心以及希望努力去活出可以反映美善生命的意志勇气,却是人仅存的一点功,我认为不该全然的抹杀。神不应是规格化了的神,他可以是种精神,是某道教义,是指明方向的明灯。始终认为神是人的神,是人为了遮掩自己狰狞面孔的最后防线,是为了困住人心中恶灵之兽吞噬自我的牢笼。喜欢梁文道写耶稣的那段,“我们可以质疑耶稣,为什么要原谅杀你的凶手?为什么要原谅不觉得自己犯了错的人?这岂不是破坏了人间的道德与律法?耶稣没有回答,他只是宽恕。”最后,请原谅我无知的本末倒置,原谅我与你的擦肩而过。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正在追求寻的人和已经放弃追寻的人”

我再次被自己的眼光所折服。在书店里,这本书只翻了几页就决定要买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很显然,这是一本探讨人生的书,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实例和深入,没有毫无意义、枯燥乏味的抽象和议论。在书中,作者试图去解答“人生追寻者”提出的问题。关于追寻,作者引用了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帕斯卡尔的名言:“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正在追求寻的人和已经放弃追寻的人”。如果你尚是一位“追寻者”,请不妨读读此书,不一定有答案,但也值得花这个时间。毕竟,每个人都曾经或者正在向往美满的人生。另外,本书的作者是水门事件时候的总统首席顾问,事件发生后作者被判入狱,此书是在出狱以后写成的。=========关于作者对“上帝之存在”的辩护我并不认可。因为我生性“叛逆”。但我并不否认存在某种高于自身之上的东西,我无言以名之,将就称之为“存在”。这种难以感知的存在会带来困惑、害怕、犹豫,甚至是烦闷和恐惧,这种对不知的敬畏也许是生命前进的不竭动力。其他一切,皆有此来。

人生的根基

本书非常精彩,可以说是叫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作者是讲故事的高手。诠释学中讲究以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深奥的人生哲理,本书名至实归,切中要害,每个故事都向你挑战,叫人不得不思考,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自己的几乎不曾意思到的人生观指引下活出来的,书中的人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书中的故事有三条精彩的脉络,一条是美国大片的影评,一条是寇尔森自己的亲历故事,一条是这个时代的几个典型人物的传奇人生;作者都说了,本书不是《富豪和名流生活透视》,不过有人一定要这么来看,也没办法,呵呵,但我可以肯定,那些贯穿在故事间的金线,一定会叫你驻足审视。书中涉及的人生观的命题有:生命的存在目的和意义,价值,自我,罪恶,苦难,救赎,宽容,自由等。书中也梳理了自19世纪启蒙运动到当代,在社会中的占领主流各种思潮的情况:从二战后的存在主义,到70年代自我的一代,到80年代自我励志的思潮,消费主义,到90年代源自黑格尔的泛神论(即人类是宇宙自身发展出的最高自我意识),与东方泛神论结合的新纪元运动。(即从自我中找到神性,从自我中找快乐)。以及这些思潮带来的各种伦理反映,如安乐死,堕胎,同性恋,弱智儿的生存状态,宇宙起源争论,当今社会中无法回避的众说纷纭的议题。这三条脉络相互交织,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揭示人生观在人生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对美满的人生的追寻,到美满人生与奉献,再到美满人生与寻求真理,最后到活出美满人生。展开了当今社会的种种思潮的探讨,并探究出其中的本质,呼吁人们迈入真正的美满人生。正如书中所展开的,诠释美满人生的有两个版本,“其中一种是将美满人生定义为自我完美主义,将人生目标设定为快乐、权利和个人自治,崇尚自我意愿的无限发挥。此种类型的美满人生可总结为一句话:‘走自己的路,管它对错。’然而事实却让我们看到,对自我意愿的崇尚却只会使生命变得悲惨和难以为继。”寇尔森称之为美满人生的赝品。另外那个版本则认为生命的目标并不在于自我辩白和自我满足,而是在于舍弃自我,服务于他人。我们可以再这个版本的诠释所带来的更新中看到它的真实力量。戈登(书中记录的一位真实人物)的故事将这种美满人生的诠释总结为:我的生命,为你而活。作者用两条脉络的人生观和对应的生命历程,表达出本书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美满的人生在乎去过一个合乎真理的生活。

你敢言行一致地生活吗?

你敢言行一致地生活吗?  ——《人生观的故事》    提起美国人寇尔森,我们大多人会觉得很陌生,但是提起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相信许多人会一下子觉得相当熟悉吧。寇尔森就是“水门事件”中尼克松的首席顾问,并且也因为此事锒铛入狱的。  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十年流放苦役之后,他重新整理思考自己对时代、世界、人性、苦难、乃至上帝的观点,同样,在狱中,寇尔森读到C.S.路易斯《返璞归真》一书,幡然悔改受洗信主,成为水门事件后唯一公开忏悔的当事人。  寇尔森出狱后创办了“国际监狱团契”,帮助各国改善监狱处境,并向监狱犯人提供心灵更新之道。目前在国际监狱团契在全球116个国家设有分部,拥有大约10万名的义工,他们每年探访约2000所监狱,服务在牢狱之中的人数超过百万。  在本书中,寇尔森追寻我们每个人都问的基本人生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我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作者在书中采用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对话原则,即预设派(Presuppotitionist)进路,揭露对方的错误世界观自相矛盾之处,并分别探讨了生命的存在目的和意义、价值、自我、罪恶、苦难、救赎等主题,并且也梳理了自19世纪启蒙运动到当代,在社会中的占领主流各种思潮的情况:从存在主义,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等世界观,最后告诉读者,美满人生的定义不是:“为自我完美主义,将人生目标设定为快乐、权利和个人自治,崇尚自我意愿的无限发挥。”寇尔森称之为美满人生的赝品,他认为正道是“认为生命的目标并不在于自我辩白和自我满足,而是在于舍弃自我,服务于他人。”  为了更好地揭示出非基督教一神论的所有世界观都是前后矛盾和前后不一致的,寇尔森给我们下了一个难题,那就是“你敢言行一致地生活吗?你敢完全按照你所持有的世界观言行一致地生活吗?”  世界观到底是什么呢?有些人认为是生活观点,生活哲学和生活系统的总和。也有神学家给它下了如下的定义:“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基本组成,我们所持守(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的一套预设(或假设)。”世界观会帮助我们处理我们面对的世界、社会、家庭、人生和自我等等最基本的问题,包括什么是真的?我是谁?什么是错的?外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谁在主宰这个世界──上帝,人,还是人和上帝,还是没有任何人?人是被决定的,还是他是自由的?  而且每个人都每天每时每刻地用他们的世界观来观看、理解世界和现实,可以说,我们如何看事情,如何解释,是由我们的世界观来决定的。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中立,完全客观地来看到世界的。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行事没有和他的世界观吻合的话,他就是在过着“言行不一致”的生活,“虚伪”和“撒谎”。  以存在主义为例,该思潮有一些主要的观点——“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他人就是地狱”等等不一而足。 “存在先于本质”为萨特所提出,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督教一神论的一般认为,因为上帝在创造之前,已经有了人的本质的观念,然后才创造出人,故此,人从被造出来之前就已经被决定拥有“人”的本质了,所以“本质先于存在”。存在主义则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其意义就是说他必须先存在,然后才创造他自己。但是存在并不创造他,他是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他自己的。  但是问题在于,就算如萨特所说的“首先是人存在、出现、登场,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但是萨特在他的表达里面却完全无法绕开“人”的定义,光从他这句话来看,我们就知道“人”的存在、出现和登场在于“给自己下定义”之前了。也就是说,无论人怎么给自己下定义,他总是绕不开是“人”的事实。  当然,存在主义者可以说给自己的定义已经超越了人的本质了,他可以给自己的本质定义为一只“蜘蛛”或者“爬虫”等等,因为人的本质是人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而非给定的。光从理论上来说,这当然是可以做到的,可是问题在于,如同寇尔森所诘问的——“你敢言行一致地生活吗?你敢完全按照你所持有的世界观言行一致地生活吗?”毕竟成为以致爬虫的人只存在于卡夫卡的《变形记》里面。  又如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即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是偶然发生的事物。所谓偶然,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出来预先具有一定意义的。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决定的,而是偶然的,存在是不确定的也是荒诞的。  既然如此,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可是存在主义者却无法做到言行一致,反而是自相矛盾地认为应该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创造自己的价值。既然一切都是偶然荒诞的,有何必去争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因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身也无非就是偶然和荒诞的。存在主义者加缪又鼓励存在主义者用荒诞去回击荒诞,可是,回击荒诞本身岂不是也是荒诞的吗?何必如此劳心劳力去回击呢?  由此可见,存在主义所提供的世界观是前后不一致的,是矛盾的,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用这种世界观言行一致地去生活。  当然,寇尔森探讨各种思潮的世界观之后,并非单为了驳倒对方,而更是为了赢得对方,因为对他的思想产生过极大影响的《返璞归真》也同样是为赢得对方而写的,他认为,只有基督教信仰才是一个连贯而前后一致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才能够给让人过着一种遵循自己世界观所提供的准则过言行一致的生活,通过“舍弃自我,服务于他人”而得到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人生。  任教于加拿大维真神学院的神学家巴刻(J.I.Packer)给《人生观的故事》所下的评判是——“面对今日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默然或鼓噪的绝望情绪,寇尔森再一次以他那令人期待的说服力和燃点灵性激情的方式捍卫了自己所坚信的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寇尔森的《人生观的故事》的分量更重于C.S.路易斯的《返璞归真》。  我们需要一个连贯和前后一致的世界观,而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观,一个矛盾、没有条理不断变化的世界观是无法让人过着言行一致的生活的,而最终只能过着分裂的、失去人性的生活,存在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的绝望就是来自于此。相反,只有整全之信仰才能挑战这时代任何一种支离破碎的世界观。    注:寇尔森的《人生观的故事》已由西藏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C.S.路易斯的《返璞归真》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    2009年6月29日

寇尔森自己的信仰见证(他在1973年信主的故事)

p359 1973年夏天,寇尔森在度假时,给新英格兰最大的公司Raytheon公司的总裁汤姆·菲利普打电话,说去拜访他。当见面时,寇尔森惊讶发生汤姆与以前见到时的样子判若两人。寇尔森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汤姆回答他。寇尔森说,“至今我都能记得汤姆当时回答的原话:‘恰克,我已经接受了耶稣基督,并且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委身给他。’我听到后不无紧张地改变了话题。在那以前,我从来没听过有人说出那样的话。当时在我心中,耶稣只是一个古代历史人物。”后来,寇尔森再去他家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汤姆说,若干年前他在纽约参加葛培理的布道会,听到的信息让他内心有奇妙的感动。后来葛培理邀请听众,他也走上台,决志将生命交给耶稣。然后汤姆从书桌上拿下一本书,问寇尔森可否允许自己为他读其中一章的内容。那本书就是鲁益师的《返璞归真》,汤姆读的那一章是“大罪:骄傲”。p360“汤姆读那一章的时候,我经历到生命中的颠覆性的一刻。我发现自己的生命正是陷于鲁益师提到的那种我们很容易从别人身上发现,但却很难在自己身上看到的罪:那种想作自己生命的主的自大傲慢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那的确就是我旧的生命即将死去前的一刻。”p360鲁益师在书中写:“一个内心骄傲的人无法认识上帝,因为他骄傲,所以看不起人,看不起一切。因为他总是高高在上朝下看,所以看不见在上面的上帝。”p361 间引那一晚,寇尔森心里难受,等不及想离开汤姆家。离开前,汤姆为寇尔森祷告,寇尔森觉得那样温暖感人。然后,寇尔森离开,坐上车,开动,但开不到一百码就停了下来,泣不成声。一生中,他第一次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第一次深切地看到自己的罪。~~~~他哭喊着向上帝祷告。半小时或一小时,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他“经历到一种完全降服和释放的感受。在那一刻,我知道上帝是一位真实的、有位格的上帝,而且他已经吹垂听了我的祷告”。p361-2


 人生观的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