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瓦尔特笔记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64915234
作者:(法)安德烈·纪德

内容概要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出生于巴黎,1891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开始写作生涯。1909年参与创办《新法兰西评论》,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散文《地粮》、《新粮》,游记《刚果之行》、《访苏归来》等。

书籍目录

1 前言
5 说明
7 白色笔记
67 黑色笔记

作者简介

这部长篇小说是法国作家纪德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1891年。主人公瓦尔特是纪德的翻版,作品围绕当时困惑了纪德的一些主题展开,比如爱情、信仰、艺术和写作。笔记分为白色笔记和黑色笔记两部分,白色象征着理想、纯洁和没有被肉体玷污的爱,主要描写主人公瓦尔特对艾玛纽埃尔的精神之爱及所经历的灵与肉的抗争;黑色象征着绝望、疯狂和死亡,主要表现的是主人公构思写作小说《阿兰》的过程。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如果说木心是一个略带点傲娇的老师(你若不谦卑,他掉头就走的),纪德就是最慈祥的老师,好像不管你再笨再憨,他也会微笑地看着你,慢慢说他的话。这本《安德烈·瓦尔特笔记》是他最早的作品了,年轻的纪德,年老的纪德,都像是纯乎灵的,文字里,眼神里,没有一丝烟火气。瓦尔特也是纯灵的,一心一意地爱,一心一意地写。【我写作,因为我需要写作,——仅此而已】,这是年轻人才能说出来的话,【行动得源于本能】,写作对于他来说,就是本能,别人剥夺不去的。杜拉斯说: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杀。何其骄傲,何其自私。年轻的瓦尔特追逐着纯粹的高贵。读这些的时候正是马原课,女老师用大妈拉家常的声音跟我们讲哲学,人生的矛盾是灵魂与肉体的矛盾。我痛恨马原课,痛恨那个女老师的声音。【增加生活的密度,保持灵魂的警觉,即使懒散,灵魂也不会埋怨,因为它从高贵中自得其乐】【要知道灵魂无论面对别人还是面对自身的激情都会战栗,倘若不去审视自我,灵魂会忘掉自身的痛苦,外部的生活不够激烈,真正动人心魄的颤栗在于内心的激动,敬仰让灵魂抬升,灵魂越是不可一世,战栗就越是厉害,此为幻景而非现实。】年轻,激情,诗人对于年轻有着宿命的热爱与沉溺。木心谈拜伦,那个为了希腊上战场的人,只能是拜伦。【自由,理性否定它的存在。——尽管自由不在,但要相信自由。】自由,非理性,年轻就是一切的补偿与代价。【影响当然会塑造我们,但必须察觉着影响。】——此乃箴言,是他的教导。【我写作,因为诗歌溢出了我的灵魂,——语言无法表达,情感在思想上漂浮】这灵感属于他,情感属于他,而我什么都没有。忽又响起那句“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诗歌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孤独,绝世的孤独,或有几个白衣修道士,几个苦行僧陪在身边,隐逸在一处旷野中的田园修道院,一个雄伟壮丽而不失肃穆的地方,我只要简陋的一间单人小室,谁在地板上,枕一马鬃枕头,身边一祷台灯,睡不着的时候,可以神游天外,完全陶醉于一首圣诗,在外面漆黑一片,叫人害怕,寂静无声,偶尔能听到山的哀号,玻璃的微弱响动,或者守夜修道士以一个音调唱的午夜圣歌】——我想,这不就是我要的生活吗?我连修道士、苦行僧都不需要的,不要圣诗,只要一处山水。【抑或把自己埋进雪中,贴着这透骨的冰冷感受特别的战栗】在初几的某个孤单的夜里,跑到院子里堆雪人,手被冻的通红,可还是高兴,像是为自己找了一个朋友。【灵魂,就是我们身上爱的意愿。】女孩说,【怀疑生于思想,阅读不可能生出怀疑】,阅读是懒惰的行为。【理解不算什么,难的是被人理解,这最叫人纠结和焦虑,灵魂颤动是想叫对方知道,对方感觉不到,她关闭了心门,于是,手势,话语,笨拙的暗示,无数传达欲望的象征纷纷登场,——灵魂已彻底绝望】没有人有理解你的义务,理解是一种恩赐,一旦遇到,就要牢牢抓住。而灵魂不再颤动,是因为知道这个世界上已经不会有想要理解你的另一颗灵魂,或者自己早早选择关闭心门。【理性排斥牺牲,认为崇高毫无意义,疯狂,果敢,诗歌,所有值得过的生活,理性希望克制,主张实用主义,但这是灵魂难以接受的生活】要想以灵魂的形式存在,要么疯狂,要么死亡。【我要逼着你的灵魂大声叫喊,不让意志淹没它的控诉】感谢,感谢你,可是我的灵魂早就失去了大声叫喊的能力。【精神一读书,心就打瞌睡,它的热情在博学之尘中冷却】【不要去评判。既不评己,亦不评人。——也不评判事物和生灵。自生自灭直观认识信仰。】——保持沉默。【沉默比飘忽不定的情感更温存。】——这是我希望你能明白的事。【生活只是一种手段,我不会为其本身而且穷究,我们活着是为有所表现,而这往往并非本意,实乃无意识之行为,也是为我们未知的真理,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存在的理由。】表现是无意识的啊,而只有骄傲的人,才会认为生活本身的意义并无重要之处。【最强烈的焦虑莫过于不知,无人指引,无人建议,亦无人安慰,不知渴望的目标是否为人力所能及,不知一切,不知恶,亦不知如何治恶,只知和一个无名之敌斗争。】这就是我所习惯的状态吧,习惯成自然,于是思想变得封闭。独行的状态久之,变成了一种强迫。分不清善与恶的界限,很多时候固执地相信自己的一念之间,相信那个一念的瞬间。她死了。【作品该结束了,但是离疯不远了】【疯子阿兰长眠于此,因为他相信有灵魂】最后给你以重击,【他们在房间里生了一堆大伙,——好冷啊!】死亡的感觉像是浸在雪中,任何的温暖都拯救不了。心,主灵魂,主爱,主感性,主诗歌。头脑,主理智,主知识,主克制,主生活。肉体与情欲在心里战栗着,却被头脑压制。年轻的心灵找不到归处,并执迷于追问与怀疑。有女孩和我说她的难受,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想要离开这个世界。我无法给予疏导,只能劝说不要执迷于此,想一些别的事情。不能当面说出的话是,为何让自己平静?平静愈久,就会感知不到自己灵魂的存在。可是我能如此不负责任,把自己做不到的事寄放在他人身上。只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带着热烈活下去。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我原以为伟大的作家19岁时应该比我们思想深邃,至少不会无病呻吟,写空无一物的句子。结果证实,所有人的青春都大同小异。
  •     即使纪德觉得自己曾恶心自己了一把,但爱欲、贞洁、升华、和谐与扭曲,是未解的主题,像田园交响曲。
  •     谁他妈还想看窄门的彩蛋啊。一星你值得拥有。
  •     喜爱纪德,是他苦行僧式的性情
  •     没有日记精彩
  •     谁没矫情过,啊哈!!
  •     到底是纪德的处女作,显得还不够成熟。不到二十岁时,纪德写了这本书。书里充满了这样的字眼:灵魂,肉体,幻觉,理性,激情,爱,信仰,死亡,上帝。可以看出一个青年内心的激动和灵魂的颤栗。这本书无疑是显得不成熟,不像一本小说,有点像是一位病人的妄语。如果安德烈·瓦尔特是纪德的影射,那么,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感受到少年纪德内心所经历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持续了一生。
  •     维特+帕斯卡尔
  •     纪德早期作品,他自觉矫饰,但是读来还是十分动人
  •     纪德,男神一般的存在。
  •     16年暑假在家。决定放弃了……
  •     人总是以美和生命的激情反抗死亡,所以人必死无疑。
  •     如何用理性描述理性,如何用语言承载情感
  •     毕业论文选的书 把我折磨疯 写的是这本书中的象征主义 因为早期的纪德崇尚的是象征主义 写作这本书时多多少少受到些象征主义思想的影响
  •     28岁前读到该有多好。那时激情幻想都在,这样的书能将所有的感情系于一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