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船来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1
ISBN:9787509741023
作者:[日] 三谷博
页数:222页

内容概要

三谷博 197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国史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明治维新与民族主义》([日]山川出版社,1997)、《十九世纪日本的历史》(合著)([日]放送大学教育协会,2000)、《佩里来航》([日]吉川弘文馆,2003)、《面向成人的近现代史十九世纪部分》(合著)([日]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001
前 言
001
第一章 近世初期的对外政策
一 向“幕末”型政策转变
二 19世纪初期与俄国的紧张关系
第二章 知识阶层的对外认识
一 “锁国”意识的扎根与攘夷论
二 对海外信息的收集——来自荷兰的信息、漂流民、北方调查
三 天文署与学问所
第三章 天保改革、鸦片战争、信息收集
一 江户近海的海防调查
二 从撤销驱逐令到拒绝开国建议
三 海外信息的收集与传播
第四章 举步维艰——重返锁国、内部协调、对外政策
一 恢复驱逐外国船只体制
二 探索幕府与大名之间的协调之路
三 处理对外关系的三种意见
第五章 西洋各国的亚太政策
一 俄国、美国、法国、英国
二 美国的横渡太平洋计划
第六章 佩里的到来——危机迫近与最初的接触
一 苦于出路
二 佩里舰队出现
第七章 应对佩里再度来访与推迟回答的对策——与俄国的关系
一 应对佩里再度到来的对策
二 俄国使节的到来与采用推迟回答对策
三 推迟回答对策的成功
第八章 接受有限开国以及条约的歧义性
一 开放港口=接受有限开国
二 缔结琉球美国开港通商条约
三 条约的多义性
第九章 开港条约与国境问题:与英国、俄国的关系
一 日英条约——因误解导致的开港
二 日俄和亲条约——开港与划定国界的谈判
第十章 义无反顾——转向积极开国路线
一 承认通商与采取稳步开放措施
二 通信与通商条约的签订
结 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编辑推荐

“黑船”——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向德川幕府提出开国通商要求。面对佩里舰队的巨大压力,德川幕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翌年佩里如约再度来访,日本最终签订了开国条约,二百余年锁国的大门由此打开。这一历史事件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德川幕府决策层是如何做出艰难决定的?东西方不同文明背景的两个民族首次相遇开始谈判时,面临怎样的困难?因翻译人员语言沟通不畅或者故意隐瞒真相又引发了怎样的摩擦?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三谷博教授在本书中从独特视角出发,依据大量史料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重写了这一段历史。《黑船来航(对长期危机的预测摸索与美国使节的到来)》由三谷博所著,全书论证透彻严密,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日本幕末开国史实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黑船”——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向德川幕府提出开国通商要求。面对佩里舰队的巨大压力,德川幕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翌年佩里如约再度来访,日本最终签订了开国条约,二百余年锁国的大门由此打开。这一历史事件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德川幕府决策层是如何做出艰难决定的?东西方不同文明背景的两个民族首次相遇开始谈判时,面临怎样的困难?因翻译人员语言沟通不畅或者故意隐瞒真相又引发了怎样的摩擦?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三谷博教授在本书中从独特视角出发,依据大量史料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重写了这一段历史。


 黑船来航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讨论明治维新的书如过江之鲫,本书突出之处在两点:首先,详细介绍了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虽然它执行了最严格的锁国政策,但始终保留了一个窗口——出岛上的兰学,日本人很早就知道西方文明的冲击必然到来,知识阶层和统治者对此怀有高度的危机感,只是他们曾以为“锁国”可以免于屈辱,当黑船真的来袭时,日本开放不完全是被动的,它也是因应时变的举措。正是百年忧患,让当时日本社会的组织力远远高于清王朝,后者则完全不了解对手,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其次,将抗日战争与明治维新进行了比较研究,这是一个新颖的视角。两者都处在历史大变局的拐点,日本社会矛盾重重,正在危机的道路上狂奔,明治维新及时踩下了刹车,使日本免于像其他东方国家那样,在外敌面前继续“锁国”,步入越锁越弱的死循环,而抗日战争前,日本社会却失去了胆量与理性,太多人知道走错了路,可没有人站出来踩一脚刹车,最终,战争给亚洲也给日本带来深重的灾难。人类总是沿着传统前行,不免会有路径依赖,但任何路径都会产生两个效果:一种是我们可以预见的,另一种是我们无法预见的。所有制度设计,都建构在可预见的基础上,而当预见之外的情况出现时,该如何因应,这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保持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理性,在危机到来时,勇敢地站出来喊停,这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其实,即使在那时,更多的日本人一样随波逐流,一样想等等看,一样会觉得“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甚至想趁火打劫,先为自己捞足……如果没有“维新志士”们的前赴后继,没有他们勇敢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没有他们坦然面对千夫所指,现代化是不会降临的。然而,为什么到抗日战争时期,浪人们反而成了邪恶的推手呢?因为儒家的忧患意识毕竟只是个体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制度约束,就随时可能步入非理性的误区。当残暴成了勇敢,自私成了爱国,愚昧成了忠诚,粗鲁成了质朴,再靠少数人的觉醒,已不足以踩下刹车了。因为,儒家有其脆弱的一面,它有向君主争自由的勇气,却没有向公众争自由的勇气,面对威武,它可以不屈,但面对众意,它往往流于盲从。本书讨论的是历史,但对于变革中的社会来说,颇有当下的价值。
  •     朱科微信公众号:书评之乱1945年9月2日,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投降仪式隆重举行。而在签字仪式的现场,有两面美国国旗格外引人注目。一面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时,在美国白宫楼顶上飘扬的国旗;另一面则是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专门从博物馆借出的美国国宝级的文物——只有31颗星的“星条旗”。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用“炮舰外交”迫使日本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这面“31星旗”正是在佩里的旗舰“波瓦坦”号上悬挂的。美国人用这两面国旗,一则控诉日本人发动战争为不义之举,一则不无霸气地宣示日本人在美国人面前从来都是输家。在多数中国人的概念里,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瓜分、欺侮的血泪史、屈辱史。这些西方列强,当然也包括当时正在兴起的美国,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掠夺中国的资源,戕害中国的百姓。即便是门户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强烈民族情感的“爱国青年”也断然不会感谢这些侵略者的。可是,日本人倒是将促使德川幕府“开国”的佩里视为英雄。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在当年由佩里率领的黑船登陆的地点,有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上有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美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在佩里公园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却都以英雄的姿态出现。明明是侵略者,何以最终变成英雄?日本学者三谷博的《黑船来航》(ペリー来航)一书,就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1.“锁国”政策让日本变成“井底之蛙”其实,说到“闭关锁国”中国人一点都不陌生。明洪武年间,民间海外贸易繁荣的同时,沿海的倭患也十分严重,而且还发生了所谓胡惟庸“通倭叛国”的大案,太祖朱元璋下令实施海禁,“片板不得下海”。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壮举,但只放开了“显示国威”的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到了清乾隆22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处对外贸易港口,只留广州“一口通商”。此后大清先后又颁布了诸多条令,主要对来华外国人的活动进行各种限制,彻底实行闭关锁国。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大清的国门终于被迫打开,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同样,德川幕府为了巩固统治,于1636年发布锁国禁令,严禁派遣日本船和日本人到外国,如有偷渡者处死罪。已去外国定居的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即处死罪。三谷博认为,与大清和朝鲜相比,日本的锁国实施地更为严格,甚至适用于官吏的出入境,只有遭遇海难的日本漂流民是个例外。当时,日本与大清没有国家间关系,只有清国的商人前往长崎从事贸易。因为宗教原因,日本断绝了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往来。到18世纪末,更是禁止所有外国船只进入日本,只有朝鲜、琉球、大清与荷兰是例外。也就是将朝鲜和琉球列为“通信”之国,把荷兰与大清视为“通商”之国。因为锁国,阻隔了信息来源,德川幕府对世界的认知仅限于几个渠道:荷兰的“风说书”、上文提到的漂流民、幕府向北方派遣的调查人员。在锁国期间,日本允许与其通商的欧洲国家只有荷兰,所以幕府想要了解欧洲的情况,也只有通过荷兰使节定期向幕府提交的“风说书”。但是,荷兰与日本是“通商国”,并不是什么血浓于水的“兄弟国”。只要欧洲乃至西方世界的相关信息,与荷日之间贸易通商相抵触时,就自然而然地被荷兰屏蔽了。如果荷兰本国陷入战争、自身难保时,风说书也会因此中断。所谓漂流民,就是日本的渔民到外海打渔,遭受到极端恶劣天气,漂流到外国(主要是俄国、中国),被施以人道关怀。而此时的“漂流民”,就可能瞬间变成了幕府的情报收集员,将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现状甚至是军事动态都尽收眼底。一旦被送回日本,幕府就向他们了解情况,有些询问内容还汇编成书。然而,漂流民毕竟不是专业的情报员,向幕府提供信息也是出于偶然,再加上渔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当地的描述只能大而化之,很难说有多少实际价值。但是,当日本与俄国在“北方领土”上出现争端,而幕府无法从荷兰那时得到可靠全面的信息时,这些漂流民的只言片语就变成了“救命稻草”。当时的德川幕府急于将北方的虾夷地(渡岛半岛除外,以现在的北海道为中心,包含桦太[库页岛]与千岛列岛等地)纳入直接管辖区,不得不派出人员对这些地区进行实地测量。不过,这些考察主要是为了绘制地图、修筑道路,而且所涉及的地区十分有限。严格的锁国政策持续了两百多年,不仅让普通百姓蒙昧无知,使幕府上下夜郎自大,更使日本与文明世界脱轨,变成井底之蛙。曾经是保护日本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大海,由于近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反而变成“贼船出没的海域”。当“文化宗祖国”大清被英国轰开国门,幕府仍旧执迷不悟丧失主动“开国”的机会。直到佩里从中国带领舰队驶来,要求开辟通商,幕府才逐渐梦醒,被动卷入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中。2.以“文明”的名义进行“侵略”在《黑船来航》一书中,三谷博不论从哪个角度叙述,都让人感到“西方列强”即便是有坚船利炮,即便语带威胁,但是终究是文明的、有礼数的。即便幕府官员屡屡狡猾而老套地使用敷衍、拖延的手段,这些侵略者要么主动放弃,要么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当然,从客观上讲,日本与中国相比,在地理位置、市场空间、资源禀赋等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列强在瓜分中国时难以分出更多的精力。但是,看得出,三谷博把观点的落脚点大多放在了强调“侵略者”的手法如何文明。在引述土佐渔民中滨万次郎的描述时,三谷特意提到“他(万次郎)还谈到了美国的情况。他说,由于美国开辟了横渡太平洋通往中国的蒸汽邮政船航线……不过他们并没有发动战争和侵占领土的意图。”三谷着重点出万次郎关于美国信息的陈述是“非常准确的”。美国政府派遣佩里前往日本进行“开国”的指令明确指出,美国总统没有宣战权,除了佩里本人或其他军官受到伤害的情况外,不得使用武力。同时,还要求佩里做到既能显示国威,同时又能显得彬彬有礼和有分寸。这个训令还称,美国与日本的通商试行期为五年至十年,而且在这之后可以修订,目的是减弱对日本的强硬态度。在《黑船来航》的第六章中,三谷博用近乎传记小说的笔法,详细刻画了佩里在与日本官员交涉的过程中有礼有节。当佩里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式时,三谷博也竭力为他开脱,称这并非其本意,而是因为佩里深知“生活在欧洲文明之外的人有说假话恶习与不诚实”, 下级武士也的确在谎报官名、冒充高官。让人不解的是,美方面对谎话连篇的下级武士时显得极为耐心,像神父一样一遍遍宽恕对方的敷衍和无理要求。几番周旋后,美方才略带语气地告诉武士“我方是重礼仪的,因此也希望日本方面不要对我方无礼。”而浦贺的正式官员香山左卫门与佩里交涉时,因为“彬彬有礼、举止稳健而受到美方的赞赏。”最终,江户的幕府高级官员同意接收美国的国书,但是要求在接收时不进行实质性的交涉。佩里竟然答应了这项要求,而且并不强迫日方立刻开放门户,而是可以考虑五到六个月。这样你好我好、有商有量,怎么看都不像凶神恶煞的美国鬼子。在成为迫使琉球答应成为美国煤炭的中转站后,三谷博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佩里利用文明的名义将……美方的要求正当化。”总之,在三谷的笔下,美国对日本的“开国”,没有激烈的对抗、血腥的杀戮,即便有威胁、恫吓也是以和为贵、兵不血刃,颇有君子、绅士之风,是一种披着“文明”外衣的有姿态、有胸怀、有底气、有手腕的理想化的“侵略”。3.“不平等条约”客观上造就了日本的强大在《黑船来航》一书中,三谷博还提出了一个在中国人看来十分熟悉又颇有争议的问题——“不平等条约”真的不平等吗?他说,在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里,经常提到的不平等的内容有“领事裁判权”“缺乏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首先,三谷承认这三个内容里让日本单方面承担义务的规定是“不平等的”。但是他同时强调,“这种尽可能推动自由贸易的体制在制度上是平等的,并成为各国参与经济竞争的一种体制”“自由竞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表面上看似对自己不利,但我们从明治时期的日本,以及后来的新兴工业经济体的经验上看,实际上有利于自己的情况是很多的。”其次,在关税自主权方面,看起来日本是吃亏了。但三谷马上笔锋一转,“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实际的利弊时,未必就是不平等了。”他说,条约规定除了特殊商品外,一般商品的进口税率为20%。其实这个关税在当时是偏高的。他还举出日本的生丝、棉丝产业的例子,称这些产业就是在低关税以及没有保护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成为日本赚取外汇的重要物品,有力地支持了日本工业的现代化。第三,三谷认为条约出现“片面最惠国待遇”,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不健全,这项规定只是为了解决纠纷,并没有明显偏向哪一方。领事裁判权规定,如果外国人与日本人直接发生纠纷,日本人作为受害者起诉外国人时,外国的领事可根据本国的法律进行审判,如果受到上诉,除了日本之外,最终要移送到被告所在国家法院审判。但是条约里也规定,当日本人成为加害人受到起诉时,则由日本法院根据日本的法律审判。最后,三谷得出结论,“这是因为不能相互信任而采取根据本国法律来保护自己国民的一种制度,在制度设置上是对待的。”而西方人将其写进条约,只是因为这让他们感觉占到了便宜。另外,正如上文所讲,不管“开国”的过程如何文明、如何有绅士风度,幕府被美国人用武力威胁且最终屈服,签订“不平等条约”,执政的威信丧失,怎么说也不是光彩的事。因为佩里来航、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本国内被长期压制的不同声音重新出现,而且渐渐形成足够与幕府对抗的政治势力——尊王攘夷派。主张尊王攘夷的势力似乎并不深究“不平等条约”真正威胁到日本的哪些国家利益,而是主要指责幕府对列强卑躬屈膝的姿态,这在面子上使日本受辱。尊王攘夷派还称,条约的签订违背了天皇的旨意,损害了天皇的权威,是卖国行为。他们想以此为借口,否定幕府的正统性,证明王政复古(执政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才具有合法性。众所周知,后来日本的倒幕运动取得了成功,封闭老朽的德川政权走入历史,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代,成功实行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亚洲强国。而这一切,似乎都可以归因于“黑船来航”,归因于“不平等条约”。如此看来,“侵略者”佩里不被当成英雄都难。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对重新检视中国的近代历史颇具参考意义
  •     难得的好书,了解日本,了解世界
  •     东大教授三谷博所著,讲述锁国后至尊王攘夷运动这一段时间内日本对外的交流史,侧重日本国内各政治势力对于不同状况的反应,讲述美英荷俄四国在对日外交方面的举措。
  •     比较考究的一本书,事实上完全就是文献(?),
  •     看到序言中將“公儀”作“公义”,會有追逼國家將今後所有的譯著強制實行雙語對照,並且立法化的妄想。
  •     不愧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整一本文献综述。
  •     开关前的日本
  •     内容好,但是读起来不容易,中文就是要反复的去判断那些字是名字,职位。对于这些不熟悉的词,要快速的抽取叙事,实在难受。
  •     有关日本幕末开国的书籍中最有价值最有分量的一本书。
  •     原来黑船来航还有那么多前因后果,不错,贺卫方老师推荐的书
  •     很有意思的小书,话说书中有一位只出现了一次的家伙,吹牛大王伯爵贝尼奥夫斯基,查了他生平之后我发现作者把他到日本的年份弄错了。。。
  •     当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时候可能更多忽略的是其长期的背景,日本的“闭关锁国”和中国的“闭关锁国”可能大大不在一个层面上
  •     书好,翻译实在一知半解。
  •     最感兴趣的是,翻译(主要是误译)在这一导致日本由“锁国”到“开国”的事件中所起到的匪夷所思的重大作用。(虽然,这个译本本身也有几处明显的误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