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抗争政治

出版日期:2016-10-10
ISBN:9787509793777
作者:应星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应星,1968年生于重庆市。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教育社会史等。著有:《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专著),(简体版:三联书店,2001;繁体版:(香港)文化中国出版社,2010)、《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专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气"与抗争政治》(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农户、集体与国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从科场的终结到学府的分岔》,(三联书店,即将出版)。

书籍目录

初版前言/001
第一章 导论/004
序曲一/004
序曲二/005
一 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出/006
二 既有的研究/013
三 本书的视角/019
四 抗争政治的类型/021
五 研究的方法和材料/026
六 本书的结构/027
第二章 作为社会行动范畴的“气”:从传统中国到现代中国/029
一 中国思想传统中的气/033
二 以忍御气与以气立人:日常生活中的气/036
三 任气行侠:抗争政治中的气/047
四 气在现代中国的变化/052
五 气及其相关概念:中西方社会的一个比较/056
第三章 中国当代抗争政治的结构背景:“气”的凝聚/065
一 中国社会1990年代中期以来治理方式与利益格局的变化/066
二 “跑马圈水”与移民问题的凸现/082
第四章 依法抗争案例的过程叙事/087
一 山阳移民集体上访个案/088
二 银江镇抗争性聚集个案/094
三 水城市青山村群体性行政诉讼个案/099
第五章 “气”的初始释放与草根领袖的生成机制/105
一 气的初始释放的地方性因素/106
二 草根动员与草根领袖/109
第六章 “气”的加压与草根行动者的组织策略/121
一 “打压-反弹”模式与“气”的加压/122
二 草根动员的结构条件/130
三 草根动员的组织策略/147
第七章 依法抗争的行动策略:“气”的导引/161
一 合法性话语的建构/162
二 行动路径的选择/168
三 情理法的交织/195
第八章 群体性事件:从“气”到“气场”/200
一 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叙事/201
二 “气场”的六层分布/204
三 两类群体性事件的比较/212
四 小结/214
第九章 当代中国乡村抗争政治的影响/218
一 抗争政治的社会影响/219
二 抗争政治对抗争者自身的影响/228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234
一 气对于理解当代中国乡村抗争政治的意义/235
二 乡村社会稳定问题在1990年代前后的变化/238
三 延伸的讨论/244
参考文献/246
附录一 现代中国农民维权运动的历史地位/271
附录二 现代中国农民维权运动的二重性——敬答谷川道雄先生/281
索 引/286
修订版后记/289

作者简介

1990年代以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中心性问题,《“气”与抗争政治》通过几个案例的深入比较分析,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群体抗争行动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转变,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
作者认为,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并不是一个概念。中国目前社会矛盾虽然突出,但政治仍保持稳定。为了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消除“不稳定幻象”,形成关于社会稳定的新思维;缓解维稳工作的压力,形成宽松和理性的问题解决氛围;破除僵硬的维稳机制,形成以利益均衡机制为主导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
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抗争政治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


 “气”与抗争政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脑内模拟一场辩论,输多赢少,但作为一本书来说,“气”的完整性不足,组织社会学理论的思维贯穿全书,“气”无法织就理论之“网”,仅可做分析之“纲”。
  •     1.西方的权利视角与中国农民的抗争政治不太具有亲和性,于是应星老师引入“气”这一概念,希望做出本土化的解读,可惜没有扎实的田野,论述总显得单薄。忍不住和吴飞《浮生取义》做对比,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呈现出来诸如“过日子”“争口气”这样的中国人独特的情理逻辑,令人折服,相比之下《气》就显得有点隔靴搔痒了。 2.对基层政府之困境的论述倒是让我很是感慨,上有上级的维稳目标,下有民众的利益诉求,夹在二者中间的地方政府往往陷入“打压-反弹”的恶性循环中。在访谈基层治理部门的时候我也曾感觉到他们的这种“无奈”:小心翼翼地避免冲突发生,但又无力去疏导问题积聚起的怨气。 3.管理者往往陷入“静态稳定”的误区,这个道理放在我校也同样适用。可控范围内的冲突+合理的排气阀制度,才是长远之计啊
  •     关注点还是农村抗争运动的形成 发展机制~ 这个题目起的倒是很有中国风格
  •     缺少深度访谈,通篇的中层理论统领,不上不下,甚是尴尬,而且“气”这一概念好像根本没办法作为全书的理论支撑啊,没办法和实践融为一体,修饰性太强,全文读下来更像是作者粗糙匆忙的写作思路。实际内容抵不上作者的雄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