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31
ISBN:9787533938277
作者:易中天
页数:223页

内容概要

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明星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文集》(1-16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祸起萧墙
窝里斗开始
姑息原本为养奸
弑君第一案
又杀了两个
耗子打猫
霸主就要来了
第二章 五侯争霸
管仲相齐
尊王与攘夷
蛮夷之邦:楚
不战而霸
真霸主晋文
准霸主秦穆
第三章 南方崛起
九头鸟
血染的霸业
两笔账
阖闾伐楚
夫差亡国
勾践灭吴
第四章 礼坏乐崩
南方,北方
黄河,长江
子产政改
鲁国政变
田陈代齐
三家分晋
第五章 商鞅变法
世道变了
天子没了
这错不该犯
只能霸道
从此血腥
为谁改革
第六章 合纵连横
赌棍苏秦
骗子张仪
食客冯驩
商人吕不韦
这是什么时代
谁来回答中国
后记 这格子不好走

作者简介

春秋战国时代,大国争霸,小国争胜;大国吞并,小国图存。强者存,弱者亡。这个血与火相涤荡的历史时期,保持着原始的野性和活力。周桓王与郑庄公的长葛之战,标志着旧的制度和秩序都已经难以维持,终将土崩瓦解,王权时代结束,霸权时代的帷幕拉开。公子小白与管仲狭路相逢,被射中衣带勾,却没曾想到未来的自己将在管仲霸术的辅佐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声色犬马的楚庄王,三年之间,不理朝政,不出军令,一味骄奢淫逸,然而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静制动蓄势而发,收心之后的头一年,他就联合秦国和巴国灭了庸。三年后,又联合郑国侵陈侵宋,后来更命令郑国痛打背楚降晋的宋国。夫差亡国,勾践灭吴,在诸侯争霸兼并的刀光剑影中,五侯争霸,诸子峰起,异彩纷呈。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算是一本有一定可读性的历史普及书,但在高度、广度、宽度上乏善可陈。不认同易中天把一些历史的选择归结为“赌博”,比如,他在说郑庄公放纵叔段时说这是郑庄公的“一场豪赌”,第一赌叔段和武姜必反;第二赌他们谋反必败。还有后面把吕不韦也说成了“赌博”。
  •     我总是会出现一种自卑感,就是当合上正在读的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篇空白,完全不记得刚刚看了些什么内容、有时候能说个大概,有时候真的是好像没看过一样。也不知道是自己读的不够专心,还是记忆力严重的下降,反正是不知所云。《中华史》看了有一半了,可是,春秋战国看的还是晕晕乎乎的。搞不清楚时间上先后,记不清楚各国君王的名字,发生的时间,弄不明白谁跟谁结仇了,打仗了,谁战败了,谁吞并谁了,完全是一锅粥,就像是当时的局面一样。有时候不清楚看历史是为了什么。最早初中的时候也许是为了那些故事,高中的时候也许还是为了故事,现在反而不知道是为了什么。都说以史为鉴,这句话值得商榷。不是所有的人看了都能从中看出门道,如果仅仅是看些所谓的谋略的话,直接去看些厚黑学就可以了,那里面也有很多会把一场战争的失败分析的很透彻交给你如何做,真的没必要看那些史料。可是,始终觉得,这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就在文献中,在出土的文物中,而不是在那些分析中。像最近几年比较红的易中天,本不是历史出身,站在一个文学角度去解释历史,多少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思想。《品三国》,这个品字,就把这本书定性了,说的是他自己对于三国的看法,而不是纯粹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他更像是一个说书人。还记得在高中时候,每次考历史,我都能拿到很高的分数,这门学科完全构不成我的功课负担,来来回回的我把教材都翻烂了,因为觉得有意思,才会主动去学;身边有同学一看见历史就觉得头大,不想看,不想背;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像易中天的这种说历史的方法,能引起后一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发现趣味性,而不仅仅是看史料,会觉得枯燥。这对于课堂来说也许是有必要的,但对于那些兴趣不强的学生来说,听过就忘,不是他们不乐意听故事,而是不乐意去背故事,尤其是年代时间上。有人说,像易这样的学着应该多一些,普及一下大众的知识;也有一部分反对的,说这类人把历史妖魔化了。当初是初中时候看的百家讲坛,最早的时候是阎崇年讲的明亡清兴六十年,还没有易中天,于丹这些人,那时候看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现在,经过这这些人之后,好像看的人也又少了。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如果说它的定位是取悦大众的话,那么现在明显观众不买账了,到底是为什么,这问题还没仔细想过。但是历史,最应该还原的是它的真实性。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得了天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也是,也不是。司马迁不是宁愿受宫刑也不愿胡写八写么,这样的人还是有的。而且,当时只有这样一个记录的办法,你不相信也不行,除非是在出土文物中能明确证明史书上市错误的,毕竟,真实存在的器物可信度更大。考古学真是一门了不起的学科。除了考古学能印证书中所写之外,有人还把野史做为另一种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其实野史这个东西,更多的是被用在明清这些朝代,说有些正史记载的不正确,野史上有的正史上没有,才要把野史拿来研究一番。像先秦时候哪有什么野史存在,诸子百家各种思想大放异彩,用不着有什么遮遮掩掩不肯写不敢写的。现在一些电视剧把野史或者说是正史中的一些故事经过加工改编或换成一个新故事或者努力去还原当时的面貌,这属于一种创作。想要表述正确需要了解那个年代的文化背景,那个年代的衣食住行等等,表达正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些电视剧在商朝就出现了铁器,这是最起码的缺乏常识,简直是对大众的误导。回到这个《中华史》,这是第一次看易中天的书,看到现在记住了一些他的观念,算是视野上开阔了一点儿,但是他给的真正的关于历史的脉络不多,这部书不该用这么个名字,应该再加一个动词。我想,看历史就是想看到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已。不要抱着一定要从中得到什么人生道理的想法,看懂事情本身就看懂了很多道理,不要舍本逐末。读史书,一定要读好书。选书很重要。
  •     今天去书店,看到书架上摆了一整套的《易中天中华史》,由于我对春秋战国的历史相当感兴趣,所以只看了这本《从春秋到战国》。我以为,这本书应该是和《品三国》一样精彩的好书。可是我很失望。“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群星辉映的浪漫时代。”每当我触及这段历史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惋惜,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上古的一块石头,经过悠久的岁月,亲眼去见证那个时代的浪漫和辉煌。而现在,我们只能从泛黄的书卷中,在油墨的字里行间里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苍茫与萧瑟。那么,这么说来,书对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由于喜爱,我也认真研读过许多有关于春秋战国的书籍,对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大概也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秦。秦从一个西北的游牧部落,跃而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到战国中期的雄起,最终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而又艰难的。这条成功之路,是有着无数人的鲜血和汗水、心智和苦劳的。这条成功之路是值得所有人去学习去研究的。在秦的这条成功之路上,有一位举足轻重的奠基人,那就是商鞅。对于商鞅,我是崇拜的。经历了夏、商、周等无数岁月的华夏大地,终于在春秋末年进入拐点。此时的秦,应该是相当的穷的。山东六国没有一家把秦这个邦国放在眼里。秦孝公和商鞅,不管是先见之明也好,是形势所逼也好,他们通过变法,营造出了一个新的秦国。从当时来看,秦国的变法,让一个不与山东六国通人烟的秦,一跃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从长远来看,秦国的新法新政,为此后两千多年政体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石。那么如此看来,商鞅变法的最大意义在于,为华夏大地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了下来。好了,上面说了好多都是废话。写这些,就是想说,真的觉得书里面说的有些话,真是看不懂。说“公战是为了国君战斗,不是为了自己战斗”,说“只杀外国人,不杀秦国人”,说“只为高官厚禄杀人,不为蝇头小利杀人”,戏谑过头了吧,真的觉得好笑。讲述历史,可以玩笑,评论是非功过,不需要严谨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喜欢战国尔虞我诈挑拨离间的“小人”形态,谋略被奉为智慧是时代使然。举国体制大变革,文化心理必由崇礼变趋利,道德沦丧,既催生了“士”功利背德,也促成了精神贵族。“士”的价值凸显,他们衣食被保障,受人尊敬,言论自由,从而走向学术繁荣的百家争鸣。
  •     这本很不错呢。管仲在齐国搞军国主义,于是齐桓公称霸。商鞅在秦国搞军国主义,于是秦孝公强大了。千年后,纳粹德国就是这么干的,专制、集权、独裁,快速强大的同一个方法。然而,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
  •     春秋战国都精彩,但不可爱。春秋尤甚,假仁假义,比之真势利的战国更让人厌恶。
  •     春秋到战国,前后五百年,从制度到人心,翻天覆地的巨变。
  •     实在是太喜欢春秋战国这段的历史了~
  •     复习中学语文,又下单了四五本
  •     打个卡
  •     全册班级后面的小木架里都有哈哈哈哈
  •     历史入门书,当故事看就好了
  •     易中天在最后写了自己写书的心路历程,很不容易。
  •     通俗易懂的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想探究真相可以参考后面的注解。我觉得很不错了。
  •     又结一本~
  •     春秋五霸后两个是凑数的,哈哈!~春秋是英雄,战国是赌棍,礼乐崩→ 道德沦丧。
  •     比起前几部的侃侃而谈,这一部分叙述有节制,许多故事略微带过。但春秋到战国真是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几个霸王印象反而不如夏姬深刻…
  •     应当作为现代大多数人的精神启蒙史,中小学最需要。易中天是绝好的历史学者和教育家。
  •     春秋是浪漫主义人文色彩的时代,君子甘以热血捍卫荣誉,战国是一个体现了人性从高尚到卑鄙的时代。
  •     适合我这种想要大致了解历史轮廓,又不耐也不便直接看史书的人。简单有料
  •     看的有点晕晕乎乎的。确实春秋战国的历史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战争次数多,国家关系乱。我其实是想看看易中天对商鞅、苏秦、张仪这些人的评价的。但是评价的有点过于平面和冷淡了,可以说是一笔带过。然而反观之前几本书其实也差不多,很多关键事只是讲了个大概,但是有陈述有总结。这本书相比之下叙事多而不深不透,总结少而不够精辟。只能说可以当故事看吧。
  •     易老师也就适合电视上讲坛而已
  •     通史到这几个点就有点麻烦,篇幅有限,选择点稍有不慎便乱了叙事的轨迹。
  •     容易看懂,扫盲必备
  •     目前最喜欢的一本
  •     三四个小时翻了一遍,收获并没有很多,因为春秋战国历史人物太多,不容易记住,有点枯燥乏味。所以只是大概翻了一遍
  •     人心不古,礼坏乐崩。
  •     春秋是贵族,战国是小人。春秋浪漫,战国实际。礼崩乐坏让人惋惜。
  •     某某王、某某王,看的有点晕
  •     我觉得到时得再看一遍
  •     学生时代学过历史后,就全部还给老师了。现在重新开始看(其实是听有声小说),觉得中国古代文明真的太让人神往了!璀璨的文明!
  •     很适合历史扫盲
  •     易老师还是踏踏实实地讲非理论型中华史比较擅长
  •     我看的是黄皮的。恩。大框架
  •     讲个大概
  •     还不错,比较简单,有观点,有趣味
  •     易中天的书实在太适合我看了!五百年的历史,他只挑最典型的故事,按时间发展和逻辑顺序,分门别类又前后贯通地娓娓道来。不追求事无巨细,有些明明也很有名的人物事迹,也会被毫不留情地一笔带过甚至完全避而不谈,只为全书的节奏和可读性考虑。像我这种凡事只求略懂不求甚解的人,你说得太全太深,我肯定看得一头雾水半途而废的呀。易中天的风格就是完全贴合我的认知理解能力,充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三十六卷啊一共有,够我打发一阵子的了![鼓掌]
  •     春秋战国,我的最爱
  •     易中天的观点很独特,而且他叙述历史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
  •     作者已经很努力了,要言不烦,大刀阔斧精简了篇幅。但是除了一二十个人物之外,我还是记不得那许多名字
  •     看到一个适合普通人看的春秋战国史
  •     不过瘾,易中天为了构建一个整体框架舍掉了许多精彩历史,这个作者后面有讲到,这个可以理解。还是一贯的风格,我非常喜欢。
  •     这是一段早就为人熟知的历史,就算是大家如易老师,也没法写得很出彩。
  •     这本脉络清晰更显得上本完全多余,特别五霸的形式分析比较透彻,春秋礼崩乐坏,战国唯利是图。
  •     挺好。
  •     整体叙事不错,趣味性少了点
  •     从春秋到战国,公元前722到公元前221,易中天用其特有的风格,增添有度的叙述,使得我短时间内就浏览完了这五百年的风云变幻。时代跟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我想这种个性的认知,来源于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后仍然留存于史书中的那些熠熠生辉的伟大角色。先秦的史家,书写工具仍然是竹简刻刀,这就使得先秦的史书大多都语言凝练寓意深刻。“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寥寥数字,就将对外发动战争的好处剖析明白。然而春秋战国的脚步实在太过烦杂,读完后我仍然是乱成一锅粥。从王权到霸权的过度,周天子的威严逐渐没落乃至春秋五霸诞生:齐桓,晋文,楚庄…称霸顺序:先北后南,先黄河后长江。再从霸权到强权,田陈代齐,三家分晋,商鞅变法被车裂,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棋局,吕不韦修吕氏春秋…无意义插图太多,多点地图才是王道。
  •     春秋战国,岂一个乱子了得
  •     浅显易懂。
  •     不怎么好看…
  •     扫盲,梳理知识点。这么短的篇幅讲这么长的历史,所以舍掉不少,但条理清晰。
  •     春秋讲理,战国争利
  •     不管说的是不是到位,我觉得挺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