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关键技术研究与分配试点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17004998
页数:28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大凌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河道淤积;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导致河道断流;河道水体污染严重;人海水量减少,河口湿地退化。 9.3.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其与水权分配的关系 9.3.2.1 与水权分配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大凌河流域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可以将该流域生态与环境的保护目标综合概括为:加强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提高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证河道输沙功能,维持河道冲淤平衡,尤其防止下游河道淤积;防止和控制水环境恶化,维持水体自净功能;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防止海水入侵,维持水盐平衡等。 9.3.2.2 与水权分配的关系 与生态保护目标对应的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的计算范围包括:水土保持需水量;河道输沙需水量;维持河道不断流的基本生态需水量;水污染防治需水量以及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河水盐分稳定的人海水量。 水土保持消耗的水量对本流域来说天然降水就可以满足,或者计算在农业或者林业、牧业等具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用水中,不需要依靠专门的供水工程供水,并且这部分消耗水量往往在水文站观测到河川径流量之前就消耗掉了,即不包括在下游的实测水资源量中。因此,不将水土保持需水量作为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单独计算。 鉴于与太子河流域同样的道理,大凌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不考虑水污染防治需要的水量。 综上所述,大凌河流域最终确定需要计算河道内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汛期河道输沙需水量以及保护河口生态的人海水量。其中河道内基本生态环境需水是为了保护河道水生生态系统,其水量与来水频率没有关系,只与生态保护目标和水平有关系。在水权分配中,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作为硬性约束条件在任何时段都应优先予以满足,而非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分配次序则靠后,根据不同来水频率,水多时多分,水少时少分。对于河道输沙水量和人海水量在水权分配模型中不作为硬性的约束条件,而是在水权分配后,对河道内水量的输沙能力和人海水量进行验证。 9.3.3 基于水权分配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大凌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流域,水资源短缺是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综合考虑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在计算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时,生态与环境保护标准不宜定得过高,重点考虑流域干流的生态环境生态需水。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初始水权分配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水权制度改革与水权分配进展 2.1 国外水权制度演变与水权分配实践 2.2 国内水权制度改革的探索 第3章 与水权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探讨 3.1 水权和水权制度与产权的关系 3.2 初始水权分配与水资源配置的关系 3.3 初始水权分配的社会影响及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第4章 初始水权分配的原则 4.1 分配原则的分类 4.2 以往采用过的分配原则 4.3 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分配原则 4.4 各条分配原则的关系及其矛盾协调处理 第5章 初始水权分配的模式和程序及操作规则 5.1 分配模式 5.2 分配的基本程序或阶段及其工作内容 5.3 分配的操作规则 第6章 初始水权分配的约束条件 6.1 一般约束条件 6.2 特殊约束条件 第7章 初始水权分配的协商机制研究 7.1 各阶段需要协商的问题及内容 7.2 协商机制 7.3 仲裁机制 第8章 双总量控制指标和预留水量与剩余水量 8.1 双总量控制指标 8.2 预留水量 8.3 剩余水量 8.4 预留水量和剩余水量的管理 第9章 基于初始水权分配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9.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9.2 太子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9.3 大凌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第10章 初始水权分配协调参数指标体系研究 10.1 协调与协商的关系 10.2 需要协调的问题筛选 10.3 初始水权分配协调参数指标体系 10.4 协调参数方案与协商的关系 第11章 基于协调参数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型 11.1 水资源系统的概化与分析 11.2 分配模型的构成及各模块的作用 11.3 水资源优化配置子模型 11.4 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评价子模型 第12章 交互式多目标初始水权分配模型 12.1 交互式多目标水权分配模型的总体构思 12.2 预分配模型的构建 12.3 第一阶段预分配模型 12.4 第二阶段预分配模型 12.5 交互式诊断模型 12.6 交互式分配模型 第13章 太子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研制 13.1 太子河流域概况 13.2 太子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框架 13.3 现状年水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13.4 水资源工程及其调蓄能力和供水能力分析 13.5 社会经济发展及其需水量预测分析 13.6 基于分配原则和协调方案的水权需求量研究 13.7 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设置 13.8 现状年太子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成果 13.9 2015年太子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成果 13.10 2030年太子河流域年初始水权分配成果 第14章 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研制 14.1 大凌河流域概况 14.2 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框架 14.3 现状年水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14.4 水资源工程及其调蓄能力和供水能力分析 14.5 社会经济发展及其需水量预测分析 14.6 基于分配原则和协调方案的水权需求量研究 14.7 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设置 14.8 现状年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成果 14.92030年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成果 14.10 采用不同分配方法得到的分配方案比较 第15章 松辽流域初始水权的省际总量分配方案研制 15.1 跨省河流总量分配的基本原则 15.2 省际总量分配控制性指标体系 15.3 跨省河流省际总量分配方案研究 15.4 省际总量分配方案的协调和协商 第16章 结论与建议 16.1 初始水权分配研究的结论 16.2 关于做好初始水权分配及其方案实施的建议 附表 附表1 2007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供需平衡表 附表2 2007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国民经济水权及其分项结果 附表3 2007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及流量 附表4 2015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供需平衡表 附表5 2015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国民经济水权及其分项结果 附表6 2015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及流量 附表7 2030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供需平衡表 附表8 2030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国民经济水权及其分项结果 附表9 2030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及流量 附表10 2030年太子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生态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及流量过程 附表11 2005年大凌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供需平衡表 附表12 2005年大凌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国民经济水权及其分项结果 附表13 2005年大凌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及流量 附表14 2030年大凌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供需平衡表 附表15 2030年大凌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典型年国民经济水权及其分项结果 附表16 2030年大凌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及流量 附表17 2030年大凌河流域推荐分配方案各生态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及流量过程 附表18 2020年松辽流域初始水权的省际总量分配方案(P=50%)  附表19 2020年松辽流域初始水权的省际总量分配方案(P=75%)  附表20 2030年松辽流域初始水权的省际总量分配方案(P=50%)  附表21 2030年松辽流域初始水权的省际总量分配方案(P=75%)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关键技术研究与分配试点》共16章,系统地介绍了初始水权分配的理论方法、分配模式、关键技术与模型以及应用试点等8方面成果,其中取得了4项创新。《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关键技术研究与分配试点》提出的初始水权分配方法分别在太子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进行了试点,并进行了松辽流域初始水权的省际总量分配方案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供其他江河流域水权或水量分配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关键技术研究与分配试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水权制度改革与水权分配进展。通过研究,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式——太子河模式,凝练了分配原则、程序和协商机制,提出了分配的双总量控制指标和协调参数指标体系、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预留水量设置方法、剩余水量的计算方法、分配方案的评分方法,建立了基于协调参数指标体系的分配模型和交互式多目标分配模型。依据这些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对太子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进行了分配试点,制定了详细分配方案和松辽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的省际总量分配方案。《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关键技术研究与分配试点》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分配经验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江河流域的初始水权或水量分配。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关键技术研究与分配试点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