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精神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年
ISBN:9787504327802
作者:章韶华
页数:918页

内容概要

章韶华, 又名张进计, 全球文明推进组织(OPGC)永久主席, 国际自然与社会科学院院士, 中国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教授, 副院长。 章韶华教授于 1951年12月出生于中国河南省, 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 思想家. 他从16岁开始写作, 出版了数十本哲学著作, 并形成了一套由他的物性学说, 人性学说和神性学说组成的“章韶华思想体系”, 受到了中外学术界极高的评价。 1997年,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编辑出版了名为 “章韶华思想体系”的教科书。200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章韶华教授的著作全集“章韶华学术思想体系”。该全集是一个完全由章韶华教授个人创作的学术思想体系,是一个由新的科学-哲学学说、人学-类学学说、生命学-宇宙学学说、神灵学-信仰学学说、母子宇宙学-太一精神学学说、全球学-文明学学说等六门新型学说彼此融通、相互支撑而成的学术思想体系。
�1997年以后, 章韶华教授成为了推进全球文明精神的社会活动家。 他于 1999年牵头在澳大利亚创立了全球文明推进组织。在章韶华教授的倡导下, OPGC决定召开五届世界大会, 分别从理论, 政治, 宗教, 环境, 文化各方面探讨解决争端, 世界和睦, 提升人性等关系到全人类利益的切实方案。 他作为主席,于 2001年在悉尼召开了全球文明第一届世界大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全球文明宣言“。 2005年, 他又作为主席在纽约召开了全球文明第二届世界大会,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议联合国大会讨论‘成立世界联合政府’的公开信“。会后,联合国大会副秘书长陈健代表联合国正式接受了这封公开信。目前,章韶华教授正在领导全球文明第三届世界大会的筹备工作。
由于章韶华教授推动全球文明和世界和平的卓越贡献,章韶华教授获得了2006年及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章韶华教授同时也在致力于成立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会,将促进世界和平的个体的分散力量,变成强有力的集体力量。


 宇宙精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宇宙精神--人类生命观引论》,冷眼一看书名,使人很容易联想起黑格尔哲学,因为黑格尔也讲过宇宙精神。  其实,仔细想来何止黑格尔,历史上的许多哲学家都有过类似的思想,如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思想”,斯宾诸莎的“实体”,莱布尼兹的“单子”,牛顿的“第一推动力”,乃到中国哲学家“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道”,都具有宇宙精神的性质,区别只在于他们不像黑格尔那样直截了当,使用了“宇亩精神’这个词。这些思想家的观点各有不同,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混同起来。但也无可否认它们同样具有宇宙精神的性质,表明它们之间确有某种相通或相同的地方。它们都力求从宇宙的观点去看待人的精神,或者反过来说,从人的观点去理解宇宙的本性。  如果我们排除掉那些由传统和习惯沿袭而来的成见观点,那么,我们对这种把人的生命引伸到宇宙的本性,从宇宙精神的高处去看待人的精神的观点和做法,就会认为不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人有精神,这是事实,没有疑问;人的精神属于人所有,同时又属于宇宙所有,这也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推论。因为具有精神的人本来就是宇宙进化和发展的产物,并非宇宙之外的什么存在。因此,把人的生命、精神看作宇宙内的本质力量在特定发展阶段和层面的一种展现,是完全合乎哲学思想逻辑的。而这正是本书的一个基本观点,一如作者所说,“人类生命,从空间角度、从结构上讲,它是一个自创造系统……从时间角度、从动态上看,它是一种自塑造过程……而从整体角度、从本质上说,它则是一种宇宙精神--准确地讲,是宇宙展示自己精神的过程中的一个层面或阶段” (见本书第六章)。  “人”在人的认识对象中,向来是最为人们所关注、而又是最难以为人所把握的一个对象。这不仅因为认识自我这件事情具有“自我缠绕”的矛盾性质,还因为人之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着多重矛盾本性的存在。例如,人总是属于人的自我的存在,这点表明人是天生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人又是属于由他和为他的一种存在,这点表明人同时又是本性外投的天然开放主义者。由此人与自然之间便构成了既是否定而又统一的复杂关系:一方面,人来自于自然,属于自然,人的秘密存在自然之中;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进化最高结晶的精华,具有超越自然的性质,自然的奥秘又是体现于人的身上的。这种状况表明,我们要认识人,就既需要从人的自我内部去理解,又非得跳出人之外,从一个更高处和更远处去认识不可。  常人作为人而生活,通常总是局限于人的狭隘自我去了解自己,难免局守一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哲学家们则习惯于从人的外部,或者站在人的高处、或者从人的低处去理解人,而这又使哲人们经常脱离开人的自我,不是陷人虚浮的神灵观念,就是落入龌龊的动物观点。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实在是很难。所以人类认识历经多少万年,对其它的事物已经达到相当高超和深入的认识,唯独对人自己,却难说已经认清了它的内在本质。依我理解,“章韶华新思考系列著作”要啃的就是这样一根硬骨头,即要促进并唤醒“人类去重新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的艰巨任务。  作为这套著作的第六部也就是最后一部书,作者提出了“宇宙精神”的理念,特意从宇宙精神去阐明他对人类生命本性的理解。这在我看来就是,作者要把以上两个方面内在地统一起来,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既能深入人类自我生命内里、又能升华人类精神,即从全新视角去把握和对待人类生命生活价值意义的一个更高的观点、原则和境界,以便如作者所说,“依此消除在人类生命理解问题上的种种误区,转变干百年来所形成的那-切陈旧观念”。  如果我的这个理解无大错的话,那就可以说,作者在本书所讲的“宇宙精神”既不同于黑格尔的观点,也不同于以往其他任何一位哲学家的观点。这里的所谓字宙精神,不是指神灵、上帝之类,也并非什么隐秘的本体存在,它不过是人类为达到正确自我意识、自觉实现和发展自己对于宇宙演化价值的一个理念参照系统。这里提出和表达的是一种观察视野、一种精神意境、一种思维方式。所以读者万莫因为“词语”相同而把它同黑格尔等人的哲学混淆起来。  我一向坚持认为,哲学作为人的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理论,作用并不在于提供知识(这不意谓它不包含知识),而主要在于为人类自我发展的需要提供理念思维方式;哲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它作出的那些结论,而是它可能给出的那个精神意境。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在它确立起一个新的观察模式之时,这就意味着为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思想境界,把入们带进了更加广阔的新的世界。  人总是处在自身超越的生成发展之中,与此相适应,哲学也就需要不断去更新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时到今日,人类已经发展到,从原先人与自然的依附关系和对峙关系、从原先人与人的依从关系和分裂关系,开始走向和迈进一体化本质统一的“类”关系的阶段。在这样的时候,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往支配人们的那一切旧价值观、旧伦理观、旧思维观、旧理性观、旧生命观,以及局限人们视野的那一切狭隘的自我观念、家族观念、集体观念、社区观念、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甚至人类圈观念、生物圈观念从未来观点看也已经不够用,需要进一步扩大。“宇宙精神”这一理念,在我看来就是作者适应这一发展趋向而提出的反映今日人类需求的思想意境,它是立足当代发展现实的一种新的“天人一体”观。  确立高远宏大的观念并不是为了别的,主要是为了由此便于更加深人地洞悉现实、理解现实、批判现实、超越现实。哲学思维方式的作用就在于此。章韶华几部著作留给我的一个深刻印象是,它体现出的立足现实、脚踏大地、力求追寻“真实”的思想特点。讲实话、说真话,本是做人的起码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这点却又往往是最艰难的。想想我们的经历,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吗!我们的某些哲学著作引不起读者兴趣,以致影响到“哲学”本身也遭到冷迂,并不是因为那里面缺乏宏伟的道理,应该说刚好相反,而是因为那些道理“过于宏伟”,以致使它脱离了尘世人烟的真实生活,变成不是在为人说话、说人们想说的话,而是在“代天立言″。这样的理论怎么能引起人们的兴味!  我常听到人们议论:中国几十年来未出过一位真正像样的“哲学家”。这话虽说得过于绝对,但把它放到学术圈内理解,想想还是满有道理的。我们出不来哲学家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哲学长期以来失落了自己的家,哲学家因而也跟着失去了自我的缘故。这正像我国历史上有那么多考中状元的文章,却没有一篇(也许说绝对了点)能够流传千古是同样的道理。至于学术圈外,那就另当别论了。那里有广阔的田野、自在的夭地,很少受传统污染,正像一首歌里所唱的,“希望在田野上”。  不论人们怎样看章韶华的著作,也不论人们能够从中挑出多少毛病,都不能不承认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当代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哲学主题,所发表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立见解,而且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结构完整和内容丰满的理论体系。我们从此就不能再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堪与他人对话的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哲学理论了。
  •     章韶华所做的工作,在《宇宙精神》这本书中有一个概括,叫作“六部著作,三门学说,一个体系”。体系就叫作“章韶华思想体系”,三门学说 —— 一门是“决定反决定的理性学说”,一门是“自然—人道主义的人性学说”,第三门是“宇宙精神的天性学说”。现在我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宇宙精神学说”。  一种理论,尤其是一种规模宏大的理论体系,唯有抓住根本才能彻底说服人。我认为章韶华先生之所以建立这门“宇宙精神学说”,就是试图对前两门学说、对21世纪的人类文明构架、文明定向作出自己的开拓性努力 。  刚才陈志良先生和李景瑞先生介绍了“决定反决定学说”和“自然—人道主义学说”。按照章韶华的思路,这就提出了一个从自然—人道主义的人性学说到宇宙精神学说这么一种转换:人的本性为什么只能是自然—人道性?人类社会和个人为什么只有从人的自然—人道本性出发才能真正成为人?这就需要进一步为这种自然—人道性学说寻找一种理论依据,或者说制造一个脚手架。  其实,在人类文明史上,对于这类问题,有不少思想家、宗教家、甚至一些政治家,都从各自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有的把这个问题诉诸于理性;有的是把这个问题诉诸于信仰。历史发展到今天,章韶华先生试图以一种改革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人类文明的成果给予自己的一种概括,一种提炼。我认为,章韶华的包括宇宙精神学说在内的这三门学说是采摘人类文明百花而酿造的一个文明果。它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就像李景瑞先生说的,它不是头脑中“突发奇想”出来的。在编写宇宙精神这部分时,我更看重宇宙精神学说对于人类文明所具有的那种创造性,所具有的那种继承性。  读宇宙精神学说,它会给你留下一个很强烈的印象:这门学说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其一,它来自于东方文明,这是根本的一点。包括所用的概念,例如,它认为“为而不争为福”,“长而不衰为寿”,“劳而不衰为康”,“利而不害为和”。它把人的生命的最佳状态表述为“福、寿、康、和的统一”。再如,他从宇宙精神的高度,综合了东方文明的生命观,从而对人类生命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即创天时,造地利,致物用,主人和,修性命。  其二,章韶华的宇宙精神也继承和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赫拉克利特的“逻格斯”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思想”,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单子,特别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章韶华思想体系就是对这些思想进行概括、揉合、提炼、提高之后,来提出自己见解的。  章韶华的宇宙精神学说的第三个来源是现当代的文明成果,特别是科技成就,即站在当代科学发展的新高度来提出自己见解的。应当说,这些思想素材构成了章韶华宇宙精神学说中一个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比如说,它对宇宙精神中的人类生命规律概括为三大规律,即人类生命形成的“湮灭剩余规律”,人类生命构成的“多向耗散结构规律”,人类生命发展的“思与有互塑规律”,这些思想显然吸收了现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  在编写这个第三篇时,我基本上是按照黑格尔的逻辑结构方式进行的。宇宙精神是什么?人类生命是什么?领悟了宇宙精神、人类生命之后又如何通向宇宙精神?章韶华先生概括了宗教文明的生命观、政治文明的生命观、科学文明的生命观,仙学文明的生命观,从而在这四种文明观的基础上、扬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视角:从宇宙精神来看待万物、来解释人类的生命。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回答从宇宙精神看人在宇宙中处于什么地位。对此,他用他所创立的“宇宙四形态理论”给出了回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宇宙精神就是维系宇宙存在、运动和演进的决定反决定精神,人类生命是宇宙合力与张力相统一的最高产物,因而,我们只能把人类生命理解为宇宙精神的一个层面或一个阶段。  那么,这样理解人类生命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人类生命现象论、人类生命系统论和人类生命过程论。从现象上来看,人类生命是“福、寿、康、和”的统一;从生命系统来看,人类生命是这样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而成的巨系统:一是人与自然构成的他控—控他系统 —— 天人是一体的,灵与肉构成的为己—己为系统,三是欲与义构成的控自—自控系统。由此他得出结论说,人类生命系统就是“以自创造为本质的自开放系统”。从人类生命作为一种过程来讲,它认为人类生命是一种“以自律性为本质的自塑造过程”。  我想岔开说两句,章韶华先生在90年代初就通过自己的宇宙精神学说提出了“人类的进化本质上是智力的进化”这个重大命题。所周知,今天在国外、国内,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当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已经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到新闻媒体对知识经济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章韶华的论断和今天的国内外潮流不谋而合。  当代人类如何通向宇宙精神之路呢?章先生提出的见解是,必需继承人类所具有的那种真、善、美,把它们高度统一起来,确立人性逻辑、领悟宇宙精神。  我觉得高清海先生在“序言”中对宇宙精神的把握对我编写这一部分是具有指导性的。高先生在“序言”中写到“所谓宇宙精神既不同黑格尔的观点,也不同于以往其他任何一位哲学家的观点。这里所谓的宇宙精神,不是指神灵、上帝之类,也并非什么隐秘的本体存在,它不过是人类为了回答正确自我意识、自觉实现和发展自己对于宇宙演化价值的一个理念参照系统。这里提出和表达的是一种观察视野、一种精神意境、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宇宙精神学说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为人们实现“人为自己立法”提供了一个立足点。人类建筑自己21世纪文明大厦的“脚手架”就是这种宇宙精神。通过章韶华提出的宇宙精神,我们将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就会提交自己我们的精神境界。  我个人认为,章韶华所构筑的宇宙精神学说,它试图打通理想与现实的逻辑通道,为人类由现实走向新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台阶。我还想提供一个背景:章韶华宇宙精神学说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候,就提出了智力进化对人类发展的重大影响。我还想提出第二个知识背景:20世纪的东方特别是我们中国,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我们正走在市场化的大道上。我们有各种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小农经济转向世界经济,面对这种情况,西方的布莱尔首相提出了“第三条道路”,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伙伴关系”。那么,我们在学理上应该给予怎样的解释呢?我们认为,章韶华提出的自然—人道学说就是试图提供某种思想理论的背景的。  对于一门新的学说、新的理论,它的产生、发展有一个过程,由精神的东西走向现实的东西,也有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将来的路很长,如果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比喻的话,我们刚刚到达自己的“瑞金”。我们有了瑞金,但也可能丢掉瑞金。但是,无论有没有这个曲折,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必须走的。  最后,我想提出两个小问题:第一,对于学说如何划界问题,如何把学说和政治划分开。在研究、学习、宣传过程中一定要清楚。近代文化史上从梁启超先生提出的“少年中国说”、鲁迅先生提出的“改造国民性”,到今天我们要建立的“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应该说这既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是一种学术思想。但是,梁启超和鲁迅先生是学者。要划清政治和学术的界限。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能够千什么?有人说,我们进入了“后体系的时代”——什么体系都没了、都不要了。西方学者构筑的学说很精巧,比如“语言分析”。但是,人类的命运必须由人类来关心、来把握,而要这样做,没心体系,没有一个全人类都认同的体系,特别是没有一个思想体系,关系和把握人类的命运,就会是一句空话。  谢谢大家!转的,作者是张阳升
  •      《宇宙精神——人类生命观引论》是前五部著作一系列观点的集结、实证和升华。作者认为,既然人们活着是为了展示和实现自己那种人所以为人的本质和力量,既然人类的,本质和力最就是那种人所以为人的自然—人道主义的性质和能力,既然健康的人类生存和健全的人类社会只能以充满生机的个体生命活动为基础和内容,那么,按照“自然—人道主义原则’建立一种人类生命观—— 一种研究人类生命的特点、结构、机制、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或者说“关于延长人类生命时间,增强人类生命素质,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谐人类生命环境的学说”——就成了人类至关重要的事情了。可借——作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科学在“人类生命’问题上表现出了两种明显的片面性:一种是分析主义的片面性,这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科学(除“中医”等极少数学科外)所具有的片面性;一种是整体主义的片面性,这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绝大多数学科所具有的片面性。在分析主义的思维方式下,科学家、思想家们或单纯从人体的物质构成上(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等等)、或单纯从生理上(如中、西医学,气功学,长寿学,人体学,营养学等等)、或单纯从精神上(如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思维学,哲学等等)、或单纯从社会角度(如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生物学等等)、或单纯从道德角度(如伦理学,情感学,文学,人格学等等〉以及其他角度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在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下,科学家、思想家们又反过来只讲整体、系统、结构、协同、全息、统一、综合。为此,作者提出了“宇宙精神”的理念。这一理念认为,人类生命当然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认识,但从根源上、根本上讲,则是宇宙在在展示自己精神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阶段和层面。由此,作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大同一” (即各门科学都以人类共具的自然—人道主义本性为自己的立足点、生长点、出发点、参照系和检验标准〉和“小浓缩” (即任何一门关于人类生命的科学都应当把众多相关学科的积极成果浓缩在自己的理论中)结合起来的观点。由此,作者认为,人类生命不仅是众多自然科学学科和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更是任何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对象,因而它们都应当在“人类生命学”这里综合化、层次化和归位。为此,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即通过“人类生命观”的建立为人类科学的走向、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科学传统的一体化实际地探索出一条新路来,这无疑是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