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自传别传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6
ISBN:9787537124829
作者:魏平,李江
页数:460页

书籍目录

张爱玲自传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
三岁能背诵唐诗
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
第一次和音乐接触
九岁起就开始向编辑先生进攻了
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也不
一个最安分的“肉食者”
因为年初一早上哭过了
八岁那年到上海
想起我从前的家
母亲是被迫结婚的
外婆是农家女
我们这些亲戚本家
爷爷名字叫张佩纶
祖父一直不能复出
因为他主战,故遭人忌恨
他是个穷京官,就是靠我祖母那份嫁妆
父亲绝口不提上一代
姨奶奶
二大爷
我称大妈妈的表伯母
他们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
母亲总是说,湖南人最勇敢
母亲爱做衣服
我就是在不相干的地方像她
母亲和我姑姑一同出洋
我们搬到上海
母亲回来了
新屋
母亲教我画图、弹钢琴
母亲像拐卖人口一般硬把我送进学校
父亲终于协议离婚
永生的童年
看到关于祖父的野史
教我琴的先生
有一件事使我不安
小孩子的恐怖
我就算是嘴刁了
带我的老女佣
磕头见礼
父亲房间里永远是下午
父亲鼓励我学做诗
天津家里
父亲又要结婚了
有了后母之后
在继母治下生活
穿着我继母的旧衣服
父亲吼道: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我预备逃
我那个家的结束
终于逃出来投奔我母亲
母亲说:“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
轮到我被周济了
父亲与姑姑兄妹俩急于分家
姑姑对于我们张家的人没有多少好感
我对姑姑的家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
姑姑怕我跟她更亲近
她有过一个年老唠叨的朋友
姑姑有一次想吃“粘粘转”
姑姑运气一直不怎么好
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
姑姑找起事来,挑剔得厉害
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
中学时我也写较雅驯的东西
我不大喜欢音乐,但颜色常常使我快乐
红绿对照
教室里挂着一张《蒙纳・丽莎》
生平第一次赚钱
一个非正式的辩论会
除了我的母亲,就只有你了
惶惑的未成年的人
入香港大学
我们自己的女同学
歇夏
青年的悲剧
我们聚集在宿舍的最下层
俄国先生
围城中
历史教授佛朗士被枪杀
乔纳生投笔从戎
做看护
满街找寻冰淇淋和嘴唇膏
港大本来不是我的第一志愿
为了练习英文,三年没有用中文写东西
同学里只有炎樱胆大
同炎樱一块去看电影
炎樱个子生得小而丰满
炎樱也颇有做作家的意思
炎樱喜欢中国的厚道含蓄
炎樱与我在一起
我们很少清帐的时候
住过一个职业女子宿舍
我也要妒忌的
我与炎樱结伴回上海
出名要趁早呀!
把想到的一切写出来
文人该是园里的一棵树
我编了一出戏
我初次编电影剧本
感谢柯灵先生的指教
读者大约愿意看看我是什么样子
我写的东西实在是很少
我希望造成的气氛
我喜欢我的职业
女子应当到社会上去
职业女性要可爱一点
女人应当天真一点
“那样的女权我一定也不羡慕”
我做了个梦
向来喜欢不把窗帘拉上
友人给我拍照
和表姊看霞飞路上的橱窗
苏青与我
她就是女人
我不喜欢男性化的女人
苏青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
她就象征了物质生活
天生的俗
保护自己的感情
她的理想生活
生之烂漫
身世之感
风雅之月
我最喜欢的古典音乐家
足尖舞
印度舞我只看过一次
东宝歌舞团给我极深的印象
关于我看到的图画
我是中国人,喜欢中国的锣鼓
听觉上的回忆
我对京戏是个感到浓厚兴趣的外行
中国的流行歌曲
最不喜欢半新旧的外国通俗音乐
中国的通俗音乐
有一阵子我常看日本电影
我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一次我到小菜场去
喜欢到虹口去买东西
仿佛穿着博物院的名画
上海五方杂处
我在街上碰见小贩
门口的女孩
在外滩看见一个警察打人
对于声色犬马最初的印象
我们的饭桌正对着阳台
我忘不了那条黑沉沉的长街
封锁中
遇见影星李香兰
公寓房子上层的居民
我喜欢听市声
俄们的开电梯的是个人物
公寓生活的特殊优点
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
颜色这样东西
别人不喜欢的许多气味我都喜欢
足迹
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
活在中国就这样可爱
落叶的爱
离开上海的前夕
不像个知识分子
怵目惊心的纪录
仍旧继续写作
译《海上花》
我的译本删去几回
书再版的时候
张恨水、丁玲、林风眠
胡适、刘半农、徐志摩和中国的新诗
我是名演员嘉宝的信徒
路易士从前作过好诗
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
“真实比小说还要奇怪”
有这样美丽的思想就好了
适之先生用了引语号
“那位胡博士不大有人知道”
胡适先生谈我的祖父
胡适先生来看我
这才真正觉得适之先生不在了
美国公路上的餐馆
美国人在吃上的自卑心理
一下飞机就直奔中国的饭馆
买唐人街的老豆腐
美国医生劝我吃鱼片火锅
想起小时候父亲买的香肠卷
美国的“热十字小面包”
我买了一只俄国黑面包
香港买不到“司空”
到楼外楼去吃螃蟹面
连吃了十天,也吃不厌
汉堡我也爱吃
近年来西餐水准的低落
本人还在好好地过日子
还以为我在盗印自己的作品
古墓里掘出来的东西
香港有个人冒我的名写的小说
我们不是文如其人的
一种疯狂
“去日苦多”
张爱玲别传
童年最快乐的事
多好,妈妈回来了!
“娘子军”的指挥官
山芋糖、掌鸡蛋、合肥九子
含着眼泪看母亲和姑姑搬家
习作《后母的心》
为小花猫求情
从《孽海花》中了解家族历史
与父亲讨论《红楼梦》
少时文学梦
表情板滞的天才少女
十四岁写《摩登红楼梦》
“喔,我忘了”
《霸王别姬》轰动全校
打油诗的风波
“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结了婚”
连夜赶回上海看电影
考了远东区的第一名
“祝贺你,高材生”
“在香港唯一一次用中文写作”
与弟弟谈文学
“我不能给不出名的刊物写稿”
奇装异服
初次走进情爱的世界
一个不速之客
投缘的初次会面
平静的夜与不平静的心
短暂的恋情
破碎的姻缘
左翼对她的关心和保护
伪自己辩白的“几句话”
《传奇》增订本
《不了情》和《太大万岁》
摇头,再摇头
夏衍的赏识与关注
《十八春》和《再生缘》
她有没有参加过土改?
离开上海前后
靠翻译维持生计
在小几上写《赤地之恋》
出书求卦
《秧歌》的遭遇
与李丽华一面之缘
“我八点的灰姑娘”
“惦记是反正一天到晚惦记着的”
“咦,这是我写的吗?”
出版风波
初到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闪电式的第二次罗曼史
第一次怀孕
不能不归结为缘份
赖雅中风
母亲去世留给她的遗产
三十八岁生日
要求赖雅陪她去看脱衣舞
再次到香港
与赖雅女儿合不来
赖雅之死是个解脱
迟到的演词
不让别人翻译她的小说
她喜欢面对空白的墙壁
住在老鼠洞里
重新与姑姑互诉心曲
张子静两次寻找姊姊
流浪的日子
一次破例的约见
“我总希望在你动身前能见着”
早已准备好一份礼物
“真应该写下来,比你写我更要好”
“我顶怕麻烦人家”
“我的作品要是能出个有评注的版本……”
喜欢阅读沈从文、老舍
要求写的东西太多太多
垃圾引出的故事
想安定下来过日子
最后一次搬家
丢失美国公民身份证
在电话里聊天
到底是上海人
做过一次整容手术
写下了遗书
最后的定格与注脚
最后一次电话
突然的噩耗
收拾张爱玲的房间
处理遗物时的发现
遗书内容的诠释
张爱玲生平・作品年表
后记


 张爱玲自传别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张爱玲的书好似是读过但那时并没留下印象,色戒热播的时候,认真的看了原著小说,,还有如此好的短篇小说,这里的好我是觉得带有很深的智慧的,中国的文字中就这样好像设计好似的,又好像推理小说样,但已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了。我是在看陈丹青的《多余的素材》中读到他写的胡兰成的文字,及想到那本<<今生今世>>的书,很想买来一看,图书馆借了几次还没借到,就把有关<<今生今世>>以及胡兰成和张爱玲情感的书拿来看,<<今生今世>那本书也在当当网上买到了。其它人所写据说源头都来自这本书中的<民国女子>,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情感历程。先看了这一章,就看别人写的传去了。有所感,记之。<<海上花>>是张爱玲很喜欢并推崇的一本古代小说,1894年出版,她认为<<海上花>>是旧小说发展到极端,最典型的一部。作者最自负的结构,极度经济,读着像剧本,只有对白与少量动作。暗写、白描,又都轻描谈写不落痕迹,织成一般人的生活的质地,粗疏、灰扑扑的,许多事“当时浑不觉”。所以题材虽然是八十年前的上海妓家,并无艳异之感,在我所看过的书里最有日常生活的况味。看完张爱玲的传,女子如花是很多的,但要找一种花来形容的话又很难从自然中找出。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小姐,虽然家道中落,但那种贵气还是不自然的流露出来。从小被视为天才,三岁背唐诗,七岁写了第一部小说,九岁投稿。在香港大学时征文比赛用的标题是《天才梦》,虽然是第十三名,文集却用的是她的标题。郁郁不欢。花一开便让人如此耀眼,喷香扑鼻。直到见了胡兰成“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相片是以前在天地杂志上已看过的那张。如果说身外的花一开始就耀眼开放―――内心的花到这里才开始开----出名早。“以前我一直这样想着: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色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我要问报贩,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销路还好吗?――――太贵了,太贵了,真还有人买吗?”呵出名要趁早啊。”有天才和少女才有如此美妙的想法。见了胡兰成,便要低,是那棵大对吗?显出花低来。胡兰成又是谁呢,让我们娇贵的花低去。据记是汪伪政府《中华日报》的主笔,可是人家已是有家室的人,我们的张爱玲也低去了。海上花不是百花园中的花,常人的标准对她来说是没用的。只要能让他低,让她心思欢喜,俗世的标准是没用的。后来日本投降,胡兰成成为汉奸隐姓埋名去浙江的中学任教,张爱玲也看到胡兰成又有好几个相好,还是亲去温州当面看这个人还爱不爱,当然只能失望而回。先不说胡兰成的品性。但张爱玲是全身心用心去爱的,不管胡兰成是不是汉奸,对自己不忠。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终归是不安稳的。岁月也不静好。这就是海上花的殘缺,如同她年少时看《红楼梦》后四十回看出不对的地方一样,有殘缺也许更美。就如《海上花》这本小说一样。海上花的爱是发自于心,注重于精神的交流,俗世的标准在这里是落花流水。是花总是招人的,喜欢穿奇装异服,看到这一幕很有感触,就是上海解放后召开第一次文代会,其它人都是穿的蓝色和灰色的衣服,只有张爱玲穿着旗袍,外面披着网眼白衫,显得是那样的美丽和突兀,美也有在不美的地方不适宜的。也是这次会后,她选择了去香港继续学业。无柰吧,个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适应于这个时代和社会。当时的夏衍柯灵对没能留住张爱玲表示遗憾。如果真留住了还是不是张爱玲,十年的时候不知她能过的去吧。在美国虽然也是孤寂后半生。花儿是调谢了。但是很凄美的。八卦一下,据传中是说她是1920年9月30日生于上海,按照星座的说法是天秤的女子,这种类型的女子很高贵的,最是爱美了,公平。张爱玲也喜画画,很多书的封面和图都是自己画的,对美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比如喜蓝绿色,按照心理学上性格分类,是蓝绿性格,不是很爱热闹。很聪明的,考试得奖学金,大学是远东第一名,在港大也是第一名,有位教授说没给过这么高的分的学生。才女非凡人。也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结了婚。“我不太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比如她喜欢林风眠的画,她认为那些宝蓝衫子的越南\缅甸人像,有着极圆熟的图案美。她认为色泽的调和,中国人新从西洋学到了“对照”“和谐”两规矩―――用粗浅的看法,对照便是红与绿,和谐便是绿与绿。殊不知两种不同的色,其冲突倾轧是非常显著的;两种绿越是只推板一点点,看了越使人不安。红绿对照,有种可喜的刺激性。或是太直率的对照,大红大绿,就像圣诞枝似的,少回味。中国人从前也注重明朗的对照。有两句儿歌:“红配绿,看不足;红配紫,一泡屎”现代人往往说从前的人不懂得配颜色。古人的对照不是绝对的,而是参差的对照,譬如说:宝蓝配苹果绿,松花色配大红,葱绿配桃红。我们已经忘记了以前所知道的。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对现在的人适用,“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现在好像都是生活的戏剧化先行,后才有生活。没有伴同生活而来的得到的各种感受和感觉。总的说来,她实现了她人生的花样的绽放和调谢,自由的挥洒,虽然有种种残缺。但在常人看来,无疑不是一种完满的人生,婚姻不顺,无儿女,晚年无所依托。对姑姑可以20几年没信,弟弟后来也进断时续。不见人,不回上海。然而这就是她,海上之花----张爱玲。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那么骄傲的女子飞在云端,却因爱坠落凡间,可她终究是属于天空的。
  •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我四年级的时候,我要死要活让我妈给我买这本书,看了多少遍都记不清了
  •     张爱玲这个人有点搞不懂,以后再看看她的小说
  •     怎么说呢 偏见了
  •     读的哭了
  •     较详尽介绍了张的一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