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都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09792444
作者:[美]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页数:695页

内容概要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在牛津大学获得古代史博士学位,曾在多所大学任教。他著作颇丰,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包括得到评论界盛誉的《恺撒:巨人的一生》《西方的没落:超级大国罗马的灭亡》和《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他创作了五部小说,讲述拿破仑战争时期一群英国士兵的命运沉浮,其中最新一部是《驱敌靠岸》(Run Them Ashore)。他目前是纽卡斯尔大学的访问学者。

陆大鹏,英德译者,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代表译作“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伯罗奔尼撒战争》《伊莎贝拉:武士女王》等。
豆瓣、新浪微博:陆大鹏Hans。微信公号:ldphans

书籍目录

目录
致谢
序章
第一部: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前63—前44年
一、“祖国之父”
二、“富裕且名誉良好的人”
三、尤利乌斯和恺撒担任执政官
四、出路
第二部: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阿努斯),前44—前38年
五、继承人
六、赞颂
七、奖赏和抛弃
八、复仇和纷争
第三部:凯旋将军恺撒,神之子,前38—前27年
九、神子们
十、竞争对手
十一、凯旋
第四部: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前27—前2年
十二、恢复传统,继往开来
十三、在战争中击败骄傲者
十四、“最强大权力的头衔”
十五、鹰旗
十六、结尾和开端
十七、家庭和同僚
十八、奥古斯都的和平
第五部: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祖国之父,公元前2—公元14年
十九、父亲
二十、“哨兵岗位”
二十一、为了共和国
二十二、奥古斯都盛世
终章:“着急也要从容!”
附录一 元老晋升体系(荣耀之路)
附录二 耶稣的出生年代
术语解释
主要人物
谱系图
参考文献
缩写词
注释
译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恺撒•奥古斯都通过权谋和斗争,成为罗马的第一位皇帝,创立了一种延续许多世纪的体制,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历史。他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成功,统治国家长达四十四年,最后于公元14年寿终正寝。
但在今天,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如他的舅公尤利乌斯•恺撒,后者掌权的时间很短,最后在元老院遇刺 身亡。从更广泛的影响来看,奥古斯都显然是二者中更重要的人物,而且他的故事同样充满戏剧性。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身处罗马的凶残政治的核心。
他的故事并不总是具有教育意义。奥古斯都通过杀戮来上位,一直攀登到最高峰。他曾下令屠杀对手,并在攀升过程中随意缔结和打破盟约。胜利之后,他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形象,成为“祖国之父”。虽然他的宣传夸大其词,但他缔造的和平与稳定是真真切切的。在他统治下,帝国欣欣向荣。
奥古斯都是臻于完美的权术家、宣传家和表演者。他有时冲动而情绪化,往往既冷酷无情又宽宏仁慈。他希望自己的亲友都去扮演他赋予他们的角色。他放逐了拒不服从的女儿、外孙女和外孙。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是一个难以准确把握的人。本书是多年来第一部完整而详尽的奥古斯都传记。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完全凭借古代史料来解读奥古斯都和他的时代。
本书获得2014年美国出版商专业与学术卓越奖(PROSE)传记与自传类荣誉奖。
精彩绝伦……《奥古斯都》是一部一流的通俗传记,由一位技艺娴熟的专家写成,可以与戈兹沃西的《恺撒传》媲美。
——史蒂夫•多纳休,《华盛顿邮报》
令人肃然起敬……戈兹沃西先生……巧妙地运用关于奥古斯都生平的其他证据……这部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非常圆满的。对某些传统的说法做了有益的纠正。
——布兰登•博伊尔,《华尔街日报》
戈兹沃西真正的专业是军事历史学,这赋予他的传记以力度和精彩:他对奥古斯都与军队的关系的描述是大师级的。
——罗伯特•哈里斯,《伦敦周日时报》
就像戈兹沃西给尤利乌斯•恺撒写的传记一样,本书也是任何对古罗马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娜塔莉•海恩斯,《独立报》
历史学家和传记家戈兹沃西在这部精彩的传记(中展现了他对古罗马的丰富知识……强有力的叙述将本书支撑起来,关于罗马生活的许多细节使本书更为丰富……戈兹沃西制造的整体效果是,让读者见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整个生活距离我们现代人的体验并不远。古代的文化习俗常常让我们觉得陌生,但那些政治动机、阴谋、家庭关系和情感,在今天就像在公元纪年之初一样真实。
——《出版人周刊》


 奥古斯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博士,英国人,罗马史(尤其军事史)专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著作包括《战争中的罗马军队》《罗马的战争》《布匿战争》《坎尼战役》《以罗马的名义》《西方的没落》和《恺撒:巨人的一生》。《恺撒:巨人的一生》被军事历史协会选为年度最佳传记和军事回忆录作品,是一部经典的恺撒传记。他还写了一系列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这是他的官网:http://www.adriangoldsworthy.com/。他的《恺撒:巨人的一生》中文版即将上市,《奥古斯都》也将由我推出。广场(Forum)是古罗马的城市中心,呈长方形,周围是罗马最古老与最重要的一些建筑。它是罗马公共生活的中心:凯旋式游行、选举、公共演讲、罪案审判、角斗士竞技的场所,也是商业中心。广场及周边有纪念伟人的雕像和纪念碑。Legatus(英语legate),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将领,指挥一个军团(约5000人),我译为“军团长”。军团长都是元老阶层成员。恺撒麾下军团长的军事经验并不比他更丰富。他曾邀请西塞罗担任自己的军团长,这说明对这个职务来说,有用的政治人脉比军事才干更重要。Legatus原意是代表,也可以是外交使节。百夫长(Centurion)是一个等级,不是具体官衔。1个军团有60名百夫长。每个百夫长指挥80人的百人队。百夫长具有重要的行政职能,需要识字、掌握算数。百夫长在社会地位和经济上远远优越于普通士兵,他们的军饷是普通士兵好几倍,或许高达十倍。大多数百夫长可能来自比较富裕的阶级,绝大多数普通士兵来自贫困阶层。与更高级别的军官相比,百夫长的确会随军较长时间,他们是职业军官。一般来讲,总是百夫长这个群体在危急时刻能够镇静自若、英勇奋战,为赢得统帅的认可而不惜牺牲生命。首席百夫长Primus pilus(字面意思是“第一枪”,枪指的是标枪,Pilum),是一个军团中最资深的一位百夫长,同时也是最精锐的第一大队的指挥官,还要辅佐军团长。一般的大队有5至8个百人队,而首席百夫长指挥的那个大队兵力更强,拥有约10个百人队,还拥有一些非战斗人员(文书、伙夫等)。在一个军团里,首席百夫长的地位仅低于军团长、六名军事保民官和营地长官。军事保民官(Military tribune)与平民保民官(tribune of the people)迥然不同,完全是军职,比军团长低,比百夫长高。每个军团有约6名军事保民官,每年选举产生24个,但同时存在的军团数量远超过4个,所以许多军事保民官是由上级任命的。选举产生的军事保民官享有很高威望,这个职位常被视为贵族子弟测试自己能否赢得选民欢心的第一个机遇。七鳃鳗:据小塞内卡记载,有一次,奥古斯都与一名叫维迪乌斯•波利奥的骑士用膳,此人以富裕、好奢侈和残酷而闻名。波利奥也是奥古斯都的老友,可能是年轻的屋大维于前44年投身政治时支持他的富豪之一。波利奥拥有面积很大的装饰性鱼池,其中之一豢养着食肉的七鳃鳗,如果有奴隶惹恼了他,他就把奴隶丢进去喂鱼。席间,一名奴隶偶然打碎了一套昂贵的酒杯之一,主人立刻命令将此人扔进鱼池。奥古斯都命令侍从把这一套酒杯的其余几个拿过来,当着主人的面一个一个砸碎,直到他释放那个奴隶。后来波利奥去世了,将他的奢华别墅之一遗赠给元首。奥古斯都将这座别墅拆毁,以消灭这恶人留下的痕迹,让维迪乌斯的名字陨灭。Pilum(标枪)是罗马军团士兵的主要武器之一。标枪的木柄长4英尺,前端有2至3英尺长的狭窄铁柄,最前端是金字塔形的小枪尖。投掷出去之后,标枪的全部重量集中在小枪尖之后,使它足以穿透敌人的盾牌,而细长的铁柄使它具有足够的攻击范围,能够继续飞行,杀伤敌人。屋大维(下称恺撒)平定安东尼之后凯旋,欢迎群众里有一个人胳膊上载着一只渡鸦,他训练这只渡鸦喊:“恺撒万岁,胜利的统帅!”恺撒心花怒放,花5000迪纳厄斯买了这只鸟。又有一个人走来。原来他是刚才那个驯鸟师的生意伙伴,他自己没有得到赏金,非常不满。他说还有第二只会说话的鸟,于是带着另一只渡鸦来了。这只渡鸦非常不知趣地喊道:“安东尼万岁,胜利的统帅!”恺撒感到很好玩,并未生气,命令第一个人与他的伙伴分享5000迪纳厄斯。毫无疑问,假如是安东尼凯旋,也一定会有类似的欢呼雀跃的人群迎接他。胜利者如此慷慨大方的消息促使一些人送来了一只受过训练、会说同样的话的喜鹊,恺撒也把它买下了。一个贫穷的鞋匠得到灵感,又弄来一只渡鸦,尝试训练它。他的努力都失败了,不过这只鸟后来学会了他气急败坏的呼喊:“我的所有辛苦,所有钱,都白费了!”据说,从一大群急于吸引他注意力的群众当中,恺撒听到了这只鸟的嘶哑声音。他被逗乐了,于是用高于5000迪纳厄斯的价格买下了它。双耳瓶(Amphora)是古罗马重要的容器,通常是陶器,也有金属的。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装载和运输葡萄酒。市场上流通的葡萄酒的数量非常惊人,一位学者估计,在前1世纪,有约4000万瓶葡萄酒在高卢参与交易。这个数字其实还是太低了。每个双耳瓶一般是3英尺至3英尺6英寸高,容量为35至45品脱。有史料称,一位高卢酋长愿意用一名奴隶交换一双耳瓶的葡萄酒。法西斯束棒(fasces)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束棒是一根斧头,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着。在官方场合下,高级官员的卫兵在他的前面持束棒来代表到来的官员的级别和权利。按官员级别的不同,束棒的数量也不等。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使用这个符号。美国也大量使用fasces符号,如参议院印章,和美国国民警卫队管理局的徽章。Speculatores,是古罗马军队的侦察兵,后来有了情报人员的意思。来自拉丁语动词speculare,意为观察。奥古斯都时代的Speculatores可能已经有了间谍、情报人员的意思。执法吏(Lictor)是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负责侍奉和保卫行政长官的公务人员,其实相当于保镖。执法吏从平民当中挑选,不少是释奴。罗马军队的百夫长在退役后自动获得担任执法吏的资格。执法吏都是强壮有力的大汉,免服兵役,有固定薪金。他们携带法西斯束棒,在长官命令下,他们有权逮捕和处罚公民。不同级别的行政长官拥有的执法吏数量是不同的。例如,独裁官拥有24名执法吏,执政官拥有12名。 凯旋式(triumph)是罗马共和国嘉奖(一般是对外战争中)获胜将领的仪式。胜利者乘战车穿过城市中心,队伍包括战俘、战利品和其他象征胜利的标志物,以及他自己的身穿最精美甲胄的士兵。得胜将军穿戴罗马最重要的神祇“至善至伟朱庇特”的宝器华服,把脸涂成红色,以模仿古老的朱庇特赤陶塑像。他身后有一名奴隶,将胜利者的桂冠举过将军的头顶,同时小声提醒他,他仍然只是个凡人而已。小凯旋式(Ovation)的荣誉在以下情况授予得胜的将军:并非国家之间的正式战争;敌人特别卑贱(如海盗或奴隶);或己方不曾遇到危险,或危险极小,就轻松得胜。大凯旋式(Triumph)和小凯旋式的形式区别是:前者的将军乘战车,后者骑马或步行;前者戴月桂(laurel)花环,后者戴桃金娘(myrtle)花环;另外,小凯旋式中元老不走在将军前面,一般也没有军队游行。奥古斯都最有名的雕像,1863年发掘于prima porta(第一大门),这是罗马郊区的一个地点,距市中心12公里,在台伯河右岸,是几条重要道路的交汇点,也是从北面进入罗马城的入口,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奥古斯都脚下是小爱神丘比特。恺撒和奥古斯都的家族自称是维纳斯的后代。丘比特是维纳斯的儿子,骑着维纳斯的吉祥物海豚。胸甲的浮雕是庆祝从帕提亚收回当年被克拉苏丢掉的罗马军团鹰旗。罗马的阿非利加(Africa)行省: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中,罗马彻底消灭了迦太基,在其领土上建立阿非利加行省,范围约在今日的突尼斯北部、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和利比亚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这是罗马帝国西部最富庶的行省之一。今日非洲大陆的名称即是从该省的名称而来。西班牙短剑(gladius hispaniensis)一直到3世纪始终是罗马军团士兵的标准武器。前3世纪模仿西班牙凯尔特伊比利亚部族的武器制成,所以叫西班牙短剑。它用优质钢制成,可以劈砍,但主要是用来刺杀的。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当时就念了两句名诗“为了祖国牺牲,是一件甜蜜而适宜的事情”(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图2为美国阿灵顿纪念堂上的这句诗。英国军人与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Wilfred Owen,1893—1918)写了首诗Dulce et decorum est,用令人震惊的现实主义笔法描绘堑壕战、毒气战的凶残恐怖,谴责鼓吹“为国捐躯”是“古老的谎言”。他于1918年11月4日在法国阵亡,恰好一周之后,停战协定签署了。Signifer是罗马军团里扛着百人队(century,80人左右)或大队(cohort,一般是10个百人队)的军旗(signum)的旗手。Signum上往往有手的图形,悬挂若干圆形奖章。旗手是非常危险的工作,因为要站在第一排,并且只能携带一面小圆盾作为防具。Signifer也是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军饷是普通士兵的两倍。共和国时期Signifer可能泛指所有旗手。帝国时期的旗手分为许多种。罗马军团著名的龟阵(Testudo):将互相重叠的盾牌举过头顶,构成一个屋顶状的防护盾,足以抵御绝大部分投射武器的侵袭,一般在攻击敌人防御工事时使用。现代防暴警察也会用这种阵法。Scutum是罗马军团的标志性盾牌。经典的“好莱坞式”罗马军团士兵使用矩形瓦状盾牌,但实际上罗马的盾牌有多种类型。恺撒时期,盾牌上很可能已经有标志性符号,要么是绘制的,要么是凸起的装饰物。盾牌是用三层木板胶合而成的,覆盖小牛皮,边缘有青铜滚边保护。这种盾牌很灵活,防护力不错,但重约22磅。盾牌的中央饰钉的背面有一个水平的握柄,士兵在战斗中可以借助它举起盾牌。盾牌也可以用于攻击,士兵可以将盾牌饰钉往前猛推,将敌人推倒。罗马的亚细亚行省(Asia)在今天土耳其的西部沿海地区。今日“亚洲”的名称即是从该省的名称而来。恺撒的父亲盖乌斯约前91年曾担任亚细亚总督。帝国时期,亚细亚是归属元老院管辖的行省,由资深执政官(proconsul)级别的人担任总督。神职人员的身份往往被授予贵族和豪门世家成员,是一项很大的荣誉,但也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因为神职人员往往要自掏腰包来主持祭祀等宗教活动。最重要的神职人员团体有四个:1. 大祭司团(College of Pontiffs),包括祭司长(Pontifex Maximus)、其他大祭司(Pontiff)、15名祭司(Flamen,分别侍奉一位神)、维斯塔贞女(Vestal Virgins)、祭典之王(Rex Sacrorum)。2. 观鸟占卜师(augur)。3. 十五人团(Quindecimviri sacris faciundis),主要负责保管《西卜林书》。4.司膳(Epulones),负责安排节庆活动和公共宴席等。伊利里库姆Illyricum,或称伊利里亚illyria,是公元前167年—公元10年间罗马的一个行省,位于今巴尔干半岛西部、亚得里亚海东岸。大约包括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等地区。公元10年,伊利里亚行省被分割为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行省,但伊利里库姆/伊利里亚作为地区名仍然被广泛使用着。该地区的人民以孔武有力著称,是罗马帝国军队的主要兵员来源地之一。多位皇帝,包括君士坦丁大帝,出身于伊利里库姆。军团旗手(Aquilifer)是执掌一个罗马军团的军旗(aquila,字面意思是鹰)的旗手。军旗其实是一尊银质或镀金的雄鹰塑像,安放在一根木杖顶端。军团旗手的威望很高,地位仅在百夫长之下。Aquilifer与其他旗手不一样的是,一般不会批兽皮、狼头等。威望(Auctoritas)是一位罗马元老的声望和影响力。英语的authority一词来源于此。军事成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Auctoritas。和罗马的许多概念一样,Auctoritas也极难翻译为英文,因为它包含了权威、声誉、影响力和地位重要性等多重涵义。一位行政长官卸任后,他的威望可以延续很长时间,但如果他后来行事不端或者出了丑闻,他的威望也会减少,或者与其他元老的威望相比黯然失色。一个人的威望决定了元老院开会的时候,主持会议的行政长官会不会频繁地征求他的意见,以及是不是优先征询他的意见,以及他的意见能够有多少分量。辅助部队(Auxilia):共和国晚期招募的非罗马公民的士兵。到帝国时期,Auxilia步兵数量与公民组成的罗马军团相当,并且大部分骑兵和专业兵种(尤其轻骑兵和弓箭手)都是Auxilia。到2世纪,Auxilia占到罗马总兵力的五分之三。恺撒大量征召了高卢诸部落的人,尤其吸收他们的骑兵。多数情况下,辅助部队由各自的酋长指挥,但至少有一些高卢人曾在由罗马军官指挥的单位里服役,可能接受过罗马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在《内战记》中,恺撒提到,在前49年,他拥有“3000骑兵,这支部队在他过去的所有战役中一直追随他”。他还告诉我们,他有5000辅助步兵。Spatha是1—6世纪罗马的一种长剑,长0.75至1米,据说最早是日耳曼辅助部队用的,后成为重步兵的标准兵器,于是以前的西班牙短剑Gladius降级为轻步兵武器。Spatha在前线取代了Gladius,因为更长,攻击范围更大。床弩(Ballista):一种有两根臂、利用扭力的大型弩,可以发射弩箭或石块,精度相当高。床弩尺寸不一,绝大多数用于攻城。罗马共和国于前146年吞并希腊各城邦之后,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Ballista技术。
  •     作者: [美]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 从革命者到皇帝原作名: Augustus: First Emperor of Rome译者: 陆大鹏出版年: 2016-9页数: 695定价: 8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甲骨文丛书ISBN: 9787509792445内容简介 · · · · · ·恺撒•奥古斯都通过权谋和斗争,成为罗马的第一位皇帝,创立了一种延续许多世纪的体制,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历史。他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成功,统治国家长达四十四年,最后于公元14年寿终正寝。但在今天,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如他的舅公尤利乌斯•恺撒,后者掌权的时间很短,最后在元老院遇刺身亡。从更广泛的影响来看,奥古斯都显然是二者中更重要的人物,而且他的故事同样充满戏剧性。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身处罗马的凶残政治的核心。他的故事并不总是具有教育意义。奥古斯都通过杀戮来上位,一直攀登到最高峰。他曾下令屠杀对手,并在攀升过程中随意缔结和打破盟约。胜利之后,他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形象,成为“祖国之父”。虽然他的宣传夸大其词,但他缔造的和平与稳定是真真切切的。在他统治下,帝国欣欣向荣。奥古斯都是臻于完美的权术家、宣传家和表演者。他有时冲动而情绪化,往往既冷酷无情又宽宏仁慈。他希望自己的亲友都去扮演他赋予他们的角色。他放逐了拒不服从的女儿、外孙女和外孙。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是一个难以准确把握的人。本书是多年来第一部完整而详尽的奥古斯都传记。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完全凭借古代史料来解读奥古斯都和他的时代。本书获得2014年美国出版商专业与学术卓越奖(PROSE)传记与自传类荣誉奖。精彩绝伦……《奥古斯都》是一部一流的通俗传记,由一位技艺娴熟的专家写成,可以与戈兹沃西的《恺撒传》媲美。——史蒂夫•多纳休,《华盛顿邮报》令人肃然起敬……戈兹沃西先生……巧妙地运用关于奥古斯都生平的其他证据……这部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非常圆满的。对某些传统的说法做了有益的纠正。——布兰登•博伊尔,《华尔街日报》戈兹沃西真正的专业是军事历史学,这赋予他的传记以力度和精彩:他对奥古斯都与军队的关系的描述是大师级的。——罗伯特•哈里斯,《伦敦周日时报》就像戈兹沃西给尤利乌斯•恺撒写的传记一样,本书也是任何对古罗马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娜塔莉•海恩斯,《独立报》历史学家和传记家戈兹沃西在这部精彩的传记(中展现了他对古罗马的丰富知识……强有力的叙述将本书支撑起来,关于罗马生活的许多细节使本书更为丰富……戈兹沃西制造的整体效果是,让读者见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整个生活距离我们现代人的体验并不远。古代的文化习俗常常让我们觉得陌生,但那些政治动机、阴谋、家庭关系和情感,在今天就像在公元纪年之初一样真实。——《出版人周刊》作者简介 · · · · ·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在牛津大学获得古代史博士学位,曾在多所大学任教。他著作颇丰,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包括得到评论界盛誉的《恺撒:巨人的一生》《西方的没落:超级大国罗马的灭亡》和《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他创作了五部小说,讲述拿破仑战争时期一群英国士兵的命运沉浮,其中最新一部是《驱敌靠岸》(Run Them Ashore)。他目前是纽卡斯尔大学的访问学者。目录致谢序章第一部: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前63—前44年一、“祖国之父”二、“富裕且名誉良好的人”三、尤利乌斯和恺撒担任执政官四、出路第二部: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阿努斯),前44—前38年五、继承人六、赞颂七、奖赏和抛弃八、复仇和纷争第三部:凯旋将军恺撒,神之子,前38—前27年九、神子们十、竞争对手十一、凯旋第四部: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前27—前2年十二、恢复传统,继往开来十三、在战争中击败骄傲者十四、“最强大权力的头衔”十五、鹰旗十六、结尾和开端十七、家庭和同僚十八、奥古斯都的和平第五部: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祖国之父,公元前2—公元14年十九、父亲二十、“哨兵岗位”二十一、为了共和国二十二、奥古斯都盛世终章:“着急也要从容!”附录一元老晋升体系(荣耀之路)附录二耶稣的出生年代术语解释主要人物谱系图参考文献缩写词注释译名对照表序章当那些日子,该撒亚古士督[1]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这是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头一次行报名上册的事。众人各归各城,报名上册。【1】——《路加福音》,1世纪末我第一次听说奥古斯都的名字,一定是从这个圣诞节故事的简略段落。尽管幼年记忆已经模糊,但我当时一定还是个小孩子。和大多数听到或读到这些文字的人一样,我当时应当没有多想,直到后来,我对历史越来越热爱之后,才对关于古罗马的一切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要研究罗马史,就绕不开奥古斯都及其遗产。他是罗马的第一位皇帝,是他最终以蒙着面纱的君主制取代了延续近五百年的共和国。他创立的体制使得罗马帝国稳定发展了约两百五十年,在这期间,帝国比任何其他时候都更为幅员辽阔、繁荣昌盛。3世纪,罗马帝国面临着数十年的危机,仅仅在经历了宏大深刻的改革之后,才生存下来。即便如此,一直到15世纪,在君士坦丁堡执政的罗马皇帝都自命为奥古斯都的权力与威望的合法继承者。毋庸置疑,奥古斯都非常重要。同时,他的故事也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我在向学生传授关于奥古斯都的课程时,总是会停下来提醒他们,奥古斯都投身于极其凶残的罗马政治时,还不到十九岁,所以差不多比我的所有学生都年轻。在描述他的所作所为,他如何娴熟又冷酷无情、毫无忌惮地周旋于内战(在这期间,人们的效忠关系错综复杂又瞬息万变)时,我们常常忘记,他当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他是遇刺身亡的尤利乌斯·恺撒的甥孙,被后者立为主要继承人,并获得了“恺撒”的名字。这意味着,恺撒将他收为养子。在罗马,权力不是世袭的,但在恺撒这个名字的支持下,他将死去的独裁官的亲信召集到自己麾下,宣布了自己的意图,即继承养父的所有官职和地位。随后,尽管困难重重而且遭到经验远比他丰富的竞争对手的阻挠,他还是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马克·安东尼是他的最后一位竞争对手,于前30年被击败并殒命。历次内战的年轻而嗜血成性的军阀随后成功地将自己转型为受人爱戴的国家守护者,采用了“奥古斯都”这个带有宗教意味的名号,并最终被歌颂为“祖国之父”。他是一个海纳百川的人物,而不是制造纷争的恶徒。他执掌最高权力四十四年之久,这对任何一位君主来说都是很长的时间。他寿终正寝的时候,他指定的继承人可以毋庸置疑地顺利继承皇位。然而,尽管他的故事非常了不起,他对罗马帝国历史的影响也极其深远(而这个帝国的历史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恺撒·奥古斯都却从大众的视野中渐渐远去。对大多数人来说,他只不过是圣诞节宗教仪式中,或者学校上演的耶稣降生题材话剧中的一个名字,仅此而已。很少有人会想到,7月(July)是以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的名字命名的,但我怀疑更少有人会意识到,8月(August)是以奥古斯都(Augustus)命名的。尤利乌斯·恺撒闻名遐迩,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尼禄、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或许还有哈德良,以及一些哲学家也很有名,但奥古斯都不是那么广为人知。原因之一是,莎士比亚从来没有以他为题材写过一部剧。或许因为奥古斯都活到了高龄,最后寿终正寝,他身上没有多少天然的悲剧性。在莎士比亚的《尤利乌斯·恺撒》中,奥古斯都以屋大维的名字出现;在《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中则被称为恺撒。但在这两部剧中,他的角色都不是特别鲜明有趣,不如布鲁图斯、安东尼,给人留下的印象甚至也比不上埃诺巴尔布斯[2]那样的小角色。在剧中,他的命运主要是作为安东尼的陪衬,显得软弱,甚至怯懦,但冷酷而擅长玩弄权术。与他相比,安东尼英勇无畏、非常有血有肉,而且激情澎湃。古代史料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两人的对比,其根源来自当时的宣传战。在现代人对这个故事的讲述中,奥古斯都与安东尼的差别显得更加突出,例如1963年的著名史诗巨片《埃及艳后》中罗迪·麦克道尔扮演的奥古斯都如冰山一般冷酷,并且带有一丝虐待狂的意味。【2】电影中的奥古斯都精于算计、奸诈阴险而冷酷无情,所以观众倾向于同情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所以他们的死显得特别悲剧,因为这些故事说到底是关于这一对鸳鸯的。没有一部以奥古斯都为核心人物的戏剧、电影或小说能激发大众的想象力。在罗伯特·格雷夫斯的小说《我,克劳狄》以及根据它改编的精彩的BBC版电视剧中(如今这部电视剧至少与小说一样有名),奥古斯都仅仅是一位比较重要的配角。格雷夫斯对奥古斯都的描写非常正面,他的形象是一位淳朴、情绪化而仅仅偶尔露出凶相的老人,被他那精于权谋而残忍暴虐的妻子李维娅耍得团团转。这些故事非常扣人心弦,非常有意思,但总的来讲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奥古斯都何以如此重要,让我们很难把那个玩弄阴谋诡计的青年与常常被欺骗和愚弄的皇帝联系起来。奥古斯都的生平远不止这些,而范围更广泛的故事绝不是沉闷无聊的。有人认定他的成功是必然发生、不可避免的,要么是因为他的政治天才(这是比较老派的观点),要么更广泛的趋势使得罗马出现君主制势必发生、只是时间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奥古斯都的长寿让所有人吃惊,他的成功,尤其是早年的成功,也令人意外。在很多时候,他更像是一个赌徒,而不是小心算计的运筹帷幄者。奥古斯都冒了很多险,尤其是在内战期间,而这些风险并非都取得了很好的后果。有时人们认识不到,其实奥古斯都非常像尤利乌斯·恺撒,比如他摆脱自己造成的困境的本领。我们也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能够表明,他建立新政权的计划是在长时间内逐渐演化成熟的。事实上,这个过程包括了很多随机应变和试验,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吸取教训来建立新体制,偶然性起到的作用差不多和有意为之的安排一样大。我们看到,他非常努力地去遏制自己的激情和火爆脾气,常常失败,所以他绝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权术家。真实的奥古斯都和身怀六甲的有夫之妇李维娅有了私情,迫使她的丈夫与她离婚,然后在她分娩仅仅几天之后就与她结婚,并且还让她的前夫主持婚礼。我们或许觉得这更像是安东尼做的事情,或甚至更像是尼禄(马克·安东尼与奥古斯都姐姐的外孙的外孙)[3]的所作所为。除了激情洋溢之外,他还颇有些残暴。奥古斯都、安东尼和他们的后三头同僚李必达都犯过大屠杀的罪行,比如在有名的“公敌宣告”期间(莎士比亚剧中的台词是:“那么这些人都是应该死的;他们的名字上都作了记号了。”),在其他很多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罪行。这个时期的其他军阀并不比他们更心慈手软,不过这也不能洗脱他们的残酷暴行。尽管后来的奥古斯都温和克制,我们实在很难喜欢年轻的奥古斯都。现代大多数为他立传的传记家也颇感棘手,不知道如何将这两个显然迥然不同的人联系起来。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将他的故事分为两段。他的最初崛起,一直到亚克兴角大捷,很显然自成一体,充满了南征北战和阴谋诡计,涉及许多著名人物,如西塞罗、布鲁图斯、塞克斯图斯•庞培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然后,很多传记家会直接跳到他的晚年,讲述他选择继承人时遭遇的所谓阴谋。这两段截然不同的故事就相当于莎士比亚和格雷夫斯挑选的主题。这绝非偶然。其他作家,尤其是学术界人士,通常也将其叙述定格于前30年。对于奥古斯都的余生,则主要讨论更广泛的主题,例如“奥古斯都和元老院”、“奥古斯都和各行省”,以及“奥古斯都与宗教”。【3】尽管传记对广大读者有着极大吸引力,或许恰恰是由于这一点,学术界对传记感兴趣的人不多。我写了一部尤利乌斯·恺撒的传记,因为比较近期的关于他的书都不能令人完全满意,要么缺乏细节,要么只讲了他的生平的一部分。作家们要么关注他的政治生涯,要么描写他的戎马一生,但从来没有人两方面都写,这样的区别对待会让罗马人自己感到困惑。在写作恺撒传记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有朝一日我要写一部同样规模的奥古斯都传记,因为还没有一部他理应享有的完整传记。关于他的生平的某些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著作,一些非常优秀的简略概述,但没有一部非常详细地描写他整个生涯的书。从不同主题入手的策略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关于政府采用的政策、思想或图像的讨论会让读者眼花缭乱,看不到奥古斯都这个人。从年轻的奥古斯都一下子跳到晚年奥古斯都,很容易显得过于跳跃和缺乏连贯性,让读者无法真切地感受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和《恺撒:巨人的一生》一样,本书的目标是,将奥古斯都当作一位现代政治家来为他立传,提出我们会对现代政治家提出的相同问题(尽管史料不足,导致我们很难得到圆满的答案),并尽可能努力理解真实的奥古斯都。【4】[1]这是中文的“和合本”圣经对恺撒·奥古斯都的译法。[2]莎士比亚的戏剧《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中的埃诺巴尔布斯的原型是格奈乌斯·多米提乌斯·阿赫诺巴尔布斯(前32年执政官),他曾和父亲卢基乌斯·多米提乌斯·阿赫诺巴尔布斯(前54年执政官)一起在庞培领导下反对尤利乌斯·恺撒,后得到恺撒赦免。在恺撒死后的内战中,格奈乌斯先是反对后三头同盟,后来投靠安东尼。在奥古斯都与安东尼决战前夜,他又叛逃到奥古斯都那边,据说因羞耻而死。[3]奥古斯都的姐姐是屋大维娅,她的女儿安东尼娅生了日尔曼尼库斯,日尔曼尼库斯的女儿是小阿格里皮娜,小阿格里皮娜的儿子就是尼禄皇帝。皇帝变幻莫测的面目但真实的奥古斯都极难准确描摹,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一生中非常仔细地重塑自己的形象。4世纪中叶,尤利安皇帝在当时的帝国体制中当了几年恺撒(副皇帝)之后,通过武力夺得了最高的奥古斯都头衔。他写了一部讽刺作品,幻想在一场宴会上,诸神欢迎已经被神化的皇帝们。奥古斯都也在那里,不过被描绘为一个奇怪的、不自然的形象,就像变色龙一样,不断变换颜色,以适应周边环境。只有得到哲学的教诲之后,他才变成一个优秀而睿智的统治者。【5】奥古斯都很了解自己的公众形象,不过所有的罗马政治家都会大肆宣扬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功绩与成就,并抓住一切机会鼓吹。马克·安东尼至今仍然享有经验丰富而精明强干的军事家的美誉,这主要是由于他的宣传得力,而不是他实际上的军事经验与才干。与奥古斯都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安东尼有长久得多的时间来塑造和宣扬自己的信息,也拥有比其他人多得多的资源。在古典世界的历史人物中,奥古斯都留存至今的肖像最多。尤其在亚克兴角战役之后,人们甚至很难看透表象,去了解真实的奥古斯都。即便如此,我们也知道许多关于他家庭生活与习惯的故事,关于日常偶发事件的诸多轶事趣闻,甚至他讲过的笑话,或者攻击他的笑话。在这些方面,我们掌握的关于奥古斯都的材料比关于尤利乌斯·恺撒的材料多得多,也超过几乎任何一位罗马历史的主要人物。但我们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这些貌似“真情流露”的时刻其实也是表演作秀的好机会,而罗马的公共生活总是非常戏剧化的。罗马政治家的生活是在公共场合展开的,而奥古斯都特别希望别人觉得,他无论在私生活还是公事中都是楷模。关于他的信息很少有完全清楚明晰的。或许我们应当从一个基本问题开始,即如何称呼他。就连莎士比亚在不同剧作中都用不同名字称呼他。他最初的原名为盖乌斯·屋大维。成为尤利乌斯·恺撒的继承人之后,他也用了恺撒的名字,改称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他可以将“屋大维阿努斯”加在名字后面,以纪念他真实的、相当默默无闻的家庭背景,但他显然没有这么做。只有他的敌人才叫他屋大维阿努斯。随着时间流逝,他修改了自己的名字,取掉了“盖乌斯”,换成了非常偏离常规的“凯旋将军”(Imperator)。尤利乌斯·恺撒被神化之后,他又变成了“神圣尤利乌斯之子”。最后在前27年,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投票授予他“奥古斯都”的称号,他们肯定是精心准备了这个称号,知道这一定会让他龙颜大悦。于是,他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有迥然不同的名字,而且这些名字还有不少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现代学界的常规是,将前27年之前的他称为屋大维,此后称他为奥古斯都,而完全避免使用“恺撒”的名字,以免和尤利乌斯·恺撒混淆。这种办法虽然很清楚明了,却非常有误导性,会让人觉得在双手沾满污血的后三头同盟者和卓越的政治家与统治者之间存在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在罗马世界,名字是非常重要的。在较晚近的时期也是这样,比如“恺撒”作为统治者头衔一直延续到现代,如“kaiser”(德国皇帝)和“tsar”(俄国沙皇)都是“恺撒”这个名字的变体。马克·安东尼将年轻的奥古斯都称为“一切都要感谢他的名字的兔崽子”,正是因为这个少年被称为恺撒之后,就获得了一种重要性,而他以其他方式是不可能变得如此显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奥古斯都从来没有自称为屋大维。如果我们这么称呼他,而不是用“恺撒”,那就较难理解那些年的事件。我们需要知道他在每个阶段如何自称,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会尽量用这种办法,并据此将本书分为若干部分。那位著名的独裁官将始终被称为“尤利乌斯·恺撒”,如果单独提到“恺撒”,那么指的是奥古斯都。棘手的不仅仅是他的名字。Imperator是个拉丁词,英语里的emperor(皇帝)就是从它演变来的,但在奥古斯都时期,Imperator并没有“皇帝”的意思。他自称为“元首”(princeps),意思是第一公民,其他罗马人也是这么称呼他的。如果我们称他为皇帝,那么就等于是向他的政权强加了一个不同的概念,这个概念出自我们的后见之明,因为我们知道,罗马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将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因此,在“序章”和“终章”之外,我不会称他为皇帝,尽管我有时会把他的后继者称为皇帝。类似地,我不会将他建立的政权称为“帝国”,因为罗马共和国也拥有海外的帝国基业,而将其称为“元首国”,学者们熟悉这个术语,不过它在学术圈之外很少见。另一个与拉丁语词源有关联的困难就是Republic(共和国),它源于拉丁文res publica,字面意思是“公共之物”或“国家”。罗马人就是这么称呼他们的国家的,但它没有今天的“共和国”的特殊的体制涵义。“共和国”这个词非常有用,不可能完全绕开,否则我们怎么称呼那个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前1世纪灭亡的政治体制呢?但我努力避免现代人的一种倾向,即将尤利乌斯·恺撒和三头同盟的对手称为“共和派”,因为这会让我们误以为这些人是一个团结一致的集体,而事实上,他们是立场和目标差别很大的许多不同群体。“共和派”这个词也会让很多群体显得具有合法性,而事实上他们没有,就像假如我们使用“屋大维”这个名字,就让马克·安东尼在死后赢得了一场胜利一样。不过追求准确性也是有限度的,比如我在July(7月)和August(8月)这些词被发明出来之前的时期就用了它们,因为很少有读者会熟悉罗马历的Quinctilis(第五月)和Sextilis(第六月)。在本书中,我会努力做到独立客观。这么说好像有点奇怪,毕竟我们在探讨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冲突和争端,但历史会让人们感情用事,即便最冷静和严肃的学者也不能免俗。尤利乌斯·恺撒常常引起阿谀奉承的赞颂和愤恨的憎恶,奥古斯都差不多也是这样。在整个19世纪和之后,他普遍受到赞颂,因为他治愈了一个破碎共和国的疾病,给了罗马人和平、稳定和繁荣,因此被认为是一位贤君。在帝王和帝国仍然主宰着欧洲和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是很容易产生的。到20世纪,世界风云变幻,旧制度消失殆尽的时候,对奥古斯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时期,关于奥古斯都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罗纳尔德·赛姆爵士的权威专著《罗马革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出版。这部作品的挑衅性很强,拒绝将奥古斯都的崛起视为一件好事,并创造性地运用了正在发展中的“族谱学”(研究贵族家族和关系的学问),将那个时代描绘为一位领袖的崛起,他的派系取代了旧的精英阶层。在这一切的背后,是赛姆所在时代的独裁者们,尤其是墨索里尼,他自称“领袖”(这是刻意模仿奥古斯都的称号),并将他的支持者称为“法西斯党”。法西斯是一根斧头,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着,象征一位罗马行政长官[1]的权力。今天,阅读《罗马革命》的读者更容易联想到甚至更恐怖的德国纳粹主义的崛起,或者斯大林的专制统治。【6】现代世界对任何政治派别的独裁者都持怀疑的态度,也不是很愿意原谅奥古斯都杀人如麻的崛起,尽管他最终创建了和平。但我们需要小心,不能对过去作简单化的描绘,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的独裁者、所有的帝国,或者所有的国家,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奥古斯都杀了很多人,但他从来没有给世界造成希特勒或斯大林造成的那种灾祸。我们应当始终根据时代背景来审视他的行为。他对自己的敌人毫不手软、大肆杀戮,但这样的他并不比当时的其他军阀更好或更坏。尤利乌斯·恺撒不像他那样冷酷,曾经宽恕布鲁图斯、卡西乌斯和其他一些人,而这些人后来却将他刺死。奥古斯都、安东尼和李必达在公布他们要处死的敌人的名单时,特别指出了这一点。“不像希特勒那样坏”肯定不算赞许之词,而说某人并不比他的竞争对手差,也好不了多少。但是,我们知晓一位成功领袖的缺陷,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他的对手的缺陷视而不见。赛姆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不会犯这个错误,尽管他对安东尼的评价特别慷慨大方,而在评论奥古斯都的支持者(尤其是来自门阀贵族圈子之外的大多数人)时特别严厉。他也知道,罗马精英阶层的家族关系特别复杂,亲戚关系并不一定与政治上的效忠关系吻合,罗马人会为了其他很多方面的考虑迅速改换阵营。虽然《罗马革命》是七十五年前问世的,但它是一部杰作,再加上赛姆的其他许多著作以及他对其他人的影响,这部书仍然决定着对奥古斯都及其时代的讨论基调,尤其在英语世界的学术界。对奥古斯都的研究有过很多新的思路,研究重点也有变化,但总的来讲,这些研究都是着眼于特定的主题或细节。然而,始终没有一部研究该时期的、拥有类似影响力的全面著作,所以我们对奥古斯都的时代(我当学生的时候就研究它,后来又教这方面的课程)的理解,仍然受到20世纪中期这部皇皇巨著的影响。在正式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架构上的安排,而这种安排往往会扭曲过去。关于共和国晚期的课程一般以尤利乌斯·恺撒结尾。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代从亚克兴角战役开始。亚克兴角战役要么被单独处理,要么被混入对元首国的研究,而前44—前31年的后三头同盟执政时期很少受到人们关注,这加强了屋大维与奥古斯都之间的割裂。一种比较少见的思路是,将奥古斯都及其生涯视为共和国的延续。人们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这二者(共和国与奥古斯都体制)的明显差别。奥古斯都并不知道他正在创建的新体制会延续许多个世纪。因此这种研究思路会夸大从共和国到元首国的变化,毕竟在当时这种变化肯定没有那么显而易见。这也会鼓励现代人使用“共和国”和“共和主义”等术语,并描绘出这样的图景:元老院的反对迫使奥古斯都将自己独裁的事实隐藏在共和国的表象之后。对尤利乌斯·恺撒的态度也会影响我们对他的继承人的理解。独裁官恺撒被谋杀,因为他掌握了永久性的绝对权力。而奥古斯都也获得了这样的权力,却能寿终正寝。因此大多数现代学者觉得,很显然,奥古斯都的行为方式一定与他的养父有着根本不同,尤利乌斯·恺撒赤裸裸地运用自己的权力,而奥古斯都软化和隐藏自己的权力。这种推断使得现代学者不愿意称奥古斯都为恺撒。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很多学者追随赛姆,进一步推断出,奥古斯都打败安东尼,成为国家主宰之后,就非常刻意地与尤利乌斯·恺撒这个人拉开距离,尽管仍然与“神圣尤利乌斯”有着联系。这种想法很方便趁手,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奥古斯都和恺撒的命运如此不同。人们不断重复这种想法,但不幸的是,没有证据能够支撑它。首先,奥古斯都和恺撒的对比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尤利乌斯·恺撒在前45年和奥古斯都在亚克兴角战役之后所处的不同局势。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尤利乌斯·恺撒刚刚打赢了一场艰苦的内战,而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里他在罗马停留的时间很少。不管尤利乌斯·恺撒多么精力充沛,他主宰国家的时期很短而且常常被打断,所以他能取得的成绩是有限的。而奥古斯都在打败安东尼的时候,已经作为后三头同盟者之一掌握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超过十年时间,而且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罗马和意大利,并且他的两位同僚都不在罗马和意大利。从亚克兴角战役之后开始讲述奥古斯都的故事,就忽略了这些漫长的岁月,在这期间,他通过武力和提拔亲信,双管齐下,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在这些年里,古老的贵族世家也逐渐凋零,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失败之后几乎无人敢步其后尘。有人认为,尤利乌斯·恺撒面对着一群死硬的元老院传统派的反对,未能安抚他们,所以奥古斯都一定也面对并且战胜了类似的反对派。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奥古斯都和尤利乌斯·恺撒所处的局势实在是千差万别。很多现代学者钟爱的观点——奥古斯都受到元老院反对,并没有可信服的证据。事实上,罗马贵族表现出的对共和国体制的忠诚,还不如今天的学者。若是仔细观察一番,我们会发现,尤利乌斯·恺撒和恺撒·奥古斯都之间的差别其实没那么大。为了讲述一个全新的关于奥古斯都的故事,我们有必要避开许多代人积累下来的学术辩论。本书不是关于那个时代的史册,而是一部传记。所以,尽管我们需要考虑更广泛的事件,但必须将注意力聚焦于奥古斯都本人。我们有必要知道,在他人生的每一个节点,他身处何方,如果有可能还要知道他在做什么。这样的研究告诉我们,他花了很多时间在意大利或各行省旅行。一直到2世纪的哈德良,他的后继者当中很少有人这么做。我们还清楚地知道,他即便年迈之时也承担着沉重的工作。他的政治生涯的基础不仅仅是简单的改革和立法,而需要关注细节和日常维护。而在对他的所作所为和成就的概览中,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方面。当时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体制、社会、经济和罗马本身和更广泛的帝国的变化。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些变化产生的节奏,就能真正理解这些变化的重要性。这是一部很长的书,我原本也可以轻松地把篇幅翻一倍或两倍。我努力帮助读者一瞥奥古斯都对意大利和整个帝国的影响,以避免局限于观察罗马一些贵族世家的命运,但篇幅的限制使得我无法添加更多细节。本书一笔带过的许多主题,都可以写出鸿篇巨著来。用几页纸来概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是一件让人非常挫折的事情,而本书几乎没有机会探讨奥维德和其他一些诗人,也令我遗憾。本书写作过程中让我最感愉快的事情之一,是有机会重读该时期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其中很多作品是我结束学生时代以来第一次阅读。我尽了最大努力去帮助读者领略一番这样的东西,同时保证不偏离奥古斯都这个中心人物,毕竟这是一部关于他的书。对奥古斯都及其时代特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本书的尾注以及长长的参考文献清单,它们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关于这些主题的汗牛充栋的著述。[1]罗马共和国的行政长官(magistrates)经选举选出,可分成正规长官(Magistratus ordinarii)与特殊长官(Magistrarusextraordinarii)两类,执掌政治、军事以及在某种情况下的宗教权力。正规长官按照级别从低到高包括:财务官(Quaestor)、市政官(Aedile)、裁判官(Praetor)、执政官(Consul)、监察官(Censor)等。正规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监察官除外),任期一年。每个级别通常分别选出至少两位正规长官,以防范一人权力过大。特殊长官包括独裁官(Dictator)、骑兵统帅(MagisterEquitum)等。有元老身份的人可以通过所谓晋升体系(Cursus honorum,字面意思为“荣耀之路”),在服完兵役后,依次参选和担任官职。不同的职位对候选人均有最低年龄的限制。官员在各职位间晋升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法律禁止连续担任同一职位。当然,这些规定并不总是得到遵守。平民保民官(Tribune of the Plebs)在技术上严格地讲,不属于行政长官。延伸阅读:恺撒:巨人的一生作者: [英]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作名: CAESAR: THE LIFE OF A COLOSSUS译者: 陆大鹏出版年: 2016-7页数: 788定价: 89.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甲骨文丛书ISBN: 9787509775226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我的新浪微博、豆瓣:陆大鹏Hans微信公号:ldphans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啰嗦,与恺撒那本有重复。故事性还行
  •     啰嗦
  •     “一切都要感谢他的名字的兔崽子。”——安东尼。话虽糙,还有蛮有道理的,哈哈!这本书还教会你,认一个好干爹有多么重要。
  •     表演性人格集大成。以及专制效率高~#作者好啰嗦#以及#书好重#
  •     把其当成《凯撒》的续集。也许是奥古斯都的命运不如凯撒戏剧化,也许是涉及奥古斯都的史料不如凯撒的丰富多样,虽然奥古斯都在罗马历史上的地位比凯撒重要,阅读体验比《凯撒》略有逊色。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奥古斯都叫人拿来一面镜子,让一名奴隶给他梳头,并帮他调整好下巴的位置。做好准备之后,他叫奴隶把一些朋友带进来,问他们是否觉得,自己在人生的哑剧或喜剧中的表演还不错。然后他还用希腊语,念了几行诗,可能是引用,也可能是他自己编的,是演员离开舞台时的谢幕词:“既然我表演得很好,请大家都鼓掌,用掌声送我离开舞台”
  •     如果没有经历马略和苏拉、凯撒和庞培带来的两次内战,罗马人会一如既往地热爱自由和城邦制度。但那两场浩劫带来的巨大阴影让他们史无前例地渴望和平,也只有这样,屋大维才能从凯撒手中接过法西斯束棒,以奥古斯都之名武力独裁统治罗马数十年,在城邦民主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帝国。 他是个幸运儿,但并不是凯撒的影子,他的人生舞台剧足够精彩。在他的表演谢幕时,“请大家都鼓掌,用掌声送我离开舞台。”
  •     论干爹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于恺撒的另一种精彩人生。
  •     伟大的奥斯卡影帝。
  •     随手翻完,主要是为了再体验一下日渐神速的译者顺便重读了一下这位神速的作者。翻译读得下去,但果然生硬...原书本就难称杰作,译作读起来更是像开了碰碰车。不过总体还是值得推荐的,如作者所言,市面上恰好缺这么一本。虽然稀里糊涂看了两遍也没觉得里头奥古斯都的形象比I,Claudius里的那个微胖界萌神清晰多少。
  •     一个人的命运啊,既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屋大维便是如长者所说的典型人物,在恺撒如日中天的时候谁也想不到这位体弱多病的年轻人会最终成为罗马帝国实际上的的缔造者,其一生仿若硬币的两面,在夺权之路上对敌人毫不留情,不惜杀的血流成河,在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后又开始实行所谓的仁政。
  •     恺撒的续集
  •     前半部还行,后半部没意思了。
  •     前面两部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凯撒
  •     看完后有个感觉,墨索里尼的夺权方式与奥古斯都何其相似!当然老墨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照后者差远了。
  •     先读了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6》,再读了阿德里安写的这本《奥古斯都》,有了比较,也就越发体会到盐野七生的过人之处。
  •     太罗嗦了,况且屋大维自身经历本来就不够精彩
  •     适合在冬日午后的阳光下阅读,就像个声音毫无抑扬顿挫的老师在照本宣科,很快能把读者带入暖洋洋的幸福的深度睡眠。
  •     阅读时间:2016/10/11-10/16 简评:用五十万字的篇幅将奥古斯都波澜壮阔的一生描绘的精彩纷呈,记述了奥古斯都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屋大维,利用自己的姓氏给自己带来的无穷魅力,加之自己的种种权谋,成为恺撒,最后成为奥古斯都的故事,非常耐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五星评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