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星观测史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807306948
作者:潘鼐
页数:764页

章节摘录

插图:因此,这古度,恐怕是二十八宿体制成立并沿用了一定时期之后,用较简陋的初期仪器,采用亮星为主所测得的。由于测量手段较为原始,技术不够完善,故所得结果比较粗略。它可能应用于春秋战国之时发展着的古历。古历亡佚,宿度仍完整地保留着。从其较原始粗疏以及刘向称为古度来论断,当比石氏为早,但相去亦不致甚远。汉武帝订太初历,用了后起而较精确的石氏宿度,它就被摒弃了。因之刘向称为“古”度。夏侯灶墓中三个盘,均为当时实用器物,并非明器。古度数值得以保存,或许同这类仪器继续在使用也有关吧。(五)古度在三家星经之外《开元占经》载有1419星,它属于陈卓订定的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经。对于全天恒星分属三家一事,能田忠亮认为,甘、石之星,战国时所传,原本所有;巫咸之星为陈卓所测,假托殷商巫咸之名①。三家星经中,甘氏与巫咸氏之星少于石氏,尤其巫咸氏的为数更少。法国马伯乐认为不能单从数字上看问题。三家原本各成系统。石氏多于其他二氏,是由于陈卓汇总整理时以石氏表为核心,依次加入了甘氏与巫咸氏所有而为石氏所无之星②,并非后两家原来的星数较少。这一点确是很可能的,因为三个人要将周天恒星包括很亮的星在内交叉地瓜分隶属三家,除非他们生活在差不多同一时代,并且至少要处在学术上互有往来的环境内,经过磋商,才有可能办到。三家星经更含有大量星占成分。要做到这一点,在百家争鸣的那时代是极其困难的。一般都认为巫咸氏是托名,那末,古度是不是属于甘氏呢?文献与计算,证明它不属于甘氏。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潘鼐为天文学史权威学者,著作《中国恒星观测史》在业内有相当的知名度、权威性,为天文学重要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目录

增订版序

第一章 我国早期的恒星观测
第一节 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星象著录与二十八宿的问世
一、我国最早的恒星观测记录与关于恒星的释义
二、甲骨文中的星名与《尚书尧典》的四仲中星
三、《夏小正》星象的年代
四、《诗经》、《左传》、《国语》中的星名
五、二十八宿名称的全部出现
第二节 二十八宿星座的系统化观测
一、二十八宿星座的组织及距星的证认
二、二十八宿作为昏旦中星的观测时代
三、石氏的二十八宿观测值
四、早于石氏的二十八宿古度
五、石氏宿度与古度的时代考订
第三节 四象、十二次与二十八宿
一、四象与十二次的产生和使用
二、十二次、十二辰与二十八宿的结合及宿名诠释
三、中国二十八宿在华夏本土的生长
第二章 甘氏、石氏与《石氏星经》年代的论定
第一节 对甘氏与石氏的考查
一、甘、石的姓氏与时代
二、甘、石《星经》的流传与内容探索
三、有关《石氏星经》研究的不同论点
第二节 《石氏星经》观测年代考辨
一、各家研究的得失
二、《石氏星经》中观测年代的推算
第三节 甘、石《星经》的恒星记事与《甘氏星表》
一、传本甘、石《星经》的恒星观测记事
二、《甘氏星表》辑佚
第三章 秦汉时期星象观测的发展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星象观测与记述
一、汉初的恒星名数及星座组织
二、两汉时期的星象观测与记载
三、《周髀算经》中的星象资料
第二节 有关星象观测的几个问题
一、恒星观测的几项进展
二、对《石氏星表》的补充
三、星象在政治、文化与生活中的反映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甘、石、巫咸三家星经的流传与整理
第一节 三家星经的定纪与敦煌写本
一、陈卓及其天文星占著述
二、《敦煌写本》中的三家星经
第二节 《玄象诗》的勘订
一、《玄象诗》的内容与性质
二、校点《玄象诗》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至隋统一时期三家星官的流传
一、从汉末的星图到吴、晋间对恒星名数的整理
二、《巫成星表》质疑
三、南北朝至隋恒星图象的制作与流传
四、日传本《三家簿赞》星官的校证
第五章 星象体制的演变与唐代的恒星观测
第一节 《步天歌》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南北朝、隋、唐的星象著述及星象体系的变化
二、《步天歌》的产生及三垣二十八宿星象体制的成立
三、校订《步天歌》
四、若干星名的注释
第二节 一行对恒星观测的贡献
一、一行对二十八宿所作的新观测
二、关于二十八宿去极度变化与恒星自行的论议
三、对恒星位置变化的观测和修正
四、一行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第三节 传世的两本敦煌星图
一、敦煌星图概述
二、敦煌星图文字的勘证
三、两本星图上星象的校核
四、星图时代的考辨
五、近年发现的墓葬及其他星图
第六章 宋代恒星观测及恒星图表
第一节 宋代天文仪器的制作与星象的观测
一、宋代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
二、对历次恒星观测的考查
第二节 景祐年问的恒星测量与《杨惟德星表》
一、《景祐乾象新书》与《乾象通鉴》
二、景祜测验资料的整理校定与《杨惟德星表》
三、宋《杨惟德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归算和分析
第三节 皇祐占年间的恒星测量、《周琮星表》与皇祐星官图的复原
一、皇祐年间周天星次的测定与《周琮星表》
二、宋《周琮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证认和皇秸星官图
三、恒星的中西对应与皇祐观测的实用价值
第四节 《新仪象法要》星图的考证
一、苏颂的撰书与书内的星图
二、星图的取材及其年代与地点
三、星图的体制与星象的校勘
四、星图的制图技术水平及其价值
第五节 苏州天文图碑的考释
一、天文图碑的来历及其作者
二、星图时代笺证
三、天文图星象的校核
四、天文图的科学价值
第六节 元丰恒星测量、黄道十二宫及《宋史·天文志》
一、元丰恒星测量与《元丰星表》
二、黄道十二宫在我国的传播
三、《宋史·天文志》经星述评
第七章 元、明时期星象观测的延续及其在民间的传播
第一节 元初对恒星位置的测量
一、郭守敬制仪与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
二、至元年间的二十八宿观测与元《郭守敬星表》拾遗
三、元《郭守敬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证认
第二节 传世的元明星象著作
一、元至明前期的几项星象著作
二、北京原隆福寺万善正觉殿藻井星图的考查
三、常熟县学天文图碑
四、明后期天文星象之作在民间的传播
第三节 航海天文学中的星象指认
第四节 朝鲜与日本的中国恒星图像
一、中国星象在朝鲜的长期传播
二、中朝两国星象的交流与演变
三、中国星象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
第五节 客星的观测与元明的阿拉伯星表
一、绘有客星的莆田涵江天后宫星图卷轴
二、客星记事和几颗著名的客星
三、《明译天文书》和《七政推步》中的恒星表
第八章 西方天文学的传入及明崇祯年的恒星观测
第一节 西方历算天文的东传经过及《经天该》的产生
一、西方历算天文传入的历史背景
二、耶稣会传教士的入华与西学东渐
三、《经天该》的产生及其影响
第二节 《崇祯历书》恒星历的编纂及西方观测技术的引用
一、徐光启对编历所作的贡献
二、西方制式天文仪器的制作
三、近代方位天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引用
第三节 恒星观测的成就与恒星历表的编制
一、关于二分点岁差及恒星经纬度变易的论议
二、二十八宿距星经纬度与宿度的订定
三、《恒星经纬表》的完成
第四节 新星图的绘制及近代星图投影法的运用
一、 传统形式的见界总星图
二、《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与绘制星图的投影原理和方法
三、两种黄道星图与天球仪星图
四、恒星屏障——整套的恒星全图
第九章 清代三次恒星测量与恒星星名的中西对应关系
第一节 康熙、乾隆、道光三朝的恒星观测
一、《灵台仪象志》中的恒星测量
二、《仪象考成》与《仪象考成续编》中的恒星测量
三、《大清会典》与《大清会典图》中的天文星象及其他
第二节 民间对恒星观测所作的努力及其成就
一、清前期民间天文星象研究的昌盛
二、西学东渐与恒星方位天文学的中西比照
三、清后期民间星象之作的撰制与传布
第三节 恒星星名中西对应的寻绎
一、三百年来对恒星星名中西对应的探索
二、从天象凌犯纪事寻求恒星的中西对应关系
三、《仪象考成》恒星经纬表与现代通用星名的对应
结束语中国星象体制的历史变迁及恒星名数的汇总
附折页图
1.日本《古格子月进图》天文横图
2.法国小德金星名中西对应星图

编辑推荐

《中国恒星观测史》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就提出《石氏星经》中的一部分恒星测量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另一部分恒星则测量于公元170年左右。此外,他还对宋代《杨惟德星表》、元代《郭守敬星表》,以及东吴陈卓星官、隋唐《步天歌》、敦煌星图、宋代苏颂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和明代《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作了详细的考析。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史料浩如烟海,内涵丰富多彩,在恒星观测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以及很高的成就。其内容包括对新星、超新星、变星等的观测记录,对恒星位置的测量,对作为天象坐标系统的二十八宿体系的研究,以及对星图、星表的研究整理工作等。其中对于二十八宿的起源,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就有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随后又有不少学者在此领域做出工作。1962年薄树人先生发表《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一文,对这一论题做了简要的归纳。而潘鼐先生在1 989年出版的《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对这一问题做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提出对二十八宿距度的测量不晚于公元前6世纪。对于恒星观测领域的其他一些重要论题,潘先生在《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也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争论已久的《石氏星经》年代问题,翻阅书稿,发现《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二版比第一版篇幅多了不少。其中不仅对明清时期西方天文学的传入专辟章节讨论,对第一版原有的内容也做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尤其是加入了很多新的图片和资料。

图书封面


 中国恒星观测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这个书挺值得收藏的。包装极好,没有破损。
  •     我不说那无数专业考据和图表,不说最后强悍无比的古今星名对照,这本书本身就足够强悍的了——它当凶器用绝对不带不好使的T^T
  •     了解天文学的基础!
  •     此书内容非常严谨,从中国上古一直到近代,对恒星等观测的历史作了详细的考察,考证以及比较。对星象观测的历史发展感兴趣的朋友,这本书值得一读。

    书中的很多内容比较专业,如果只是随便看看,这本书相对就太深了。
    此书印刷很精美,纸张没的说,排版也很严谨,感谢作者和编辑。
  •     内容十分详实,注解详细,对于学习天文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以前读过,值得重读。再版定价如此之高,也许是因为印刷质量提高了吧。
  •     功力极深的大部头著作,资料性极强,附有很多古代星图、星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