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渊源录 国朝汉学师承记 国朝宋学渊源记

出版社:山东友谊书社
出版日期:1990
ISBN:9787805512693
作者:朱熹,江藩
页数:742页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朱熹《伊洛渊源录》叙述从周敦颐、程颢、程颐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伊洛指伊川和洛水,北宋程颐曾居于嵩县西北,地临伊川。二程、邵雍等又都长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阳居住、讲学。朱熹把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状、墓志铭、遗事等传记资料,排成理学谱系并以二程为中心,溯源探流,所以称此为《伊洛渊源录》。这本书令我产生的最大疑问是:朱熹这本书将理学的谱系理清,他的具体动机为何?仅仅是为了阐明道学源流吗?或是在此之外另有所指?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明白两宋政治及思想与前朝之不同。两宋政治与前朝最为明显之不同为皇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对皇权有限制,何以如此?宋建国于五代十国之乱后,按王夫之《宋论》所分析,因为宋太祖即无显赫军功,又无过人才能,凭人缘而被拥立,执政的根基不牢,因此一方面限制武将军权,另一方面抬高文臣的地位,以限制武人,因此两宋对士人之优待远超前朝,如不杀大臣上书言事者;如取消“释褐试”,登科即授官;如对士大夫子弟之荫补制度;南、北宋三百二十年,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进士39,711人。朝廷即优待士人,而民间社会经五代十国之乱后,亦有望于士大夫安邦定民,在这种氛围中,士大夫群体以天下为已任的意识得以唤醒。专制王朝,权力的来源仍为皇室,士大夫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仍不得不受皇室的制约,在双方的合作中,来自先贤的政治理想的正统性是士大夫能用之与皇室抗衡者有力武器,力图以此发声对君权有所限制,此即为“道统”。何为道统?据维基百科词条:道統說是儒家傳道系統的一種說法。道統之說最早出於孟子︰「由堯舜至於湯,由湯至於文王,由文王至於孔子,各五百有餘歲,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隱然以繼承孔子自任。唐代韓愈明確提出道統之說,《原道》認為「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韓愈又說:「孟軻師子思,子思之學,蓋出曾子。自孔子沒,群弟子莫不有書,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韓愈本人則以孟子繼承者自居,並自謙說:「韓愈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於未亡之前,而韓愈乃欲全之於已壞之後。」。李翱說:「孔氏去遠,楊朱恣行,孟軻拒之,乃坏於成。戎風混華,異學魁橫,兄嘗辨之,孔道益明。」皮日休說:「千世之後,獨有一昌黎先生,露臂瞋視,詬於千百人內。其言雖行,其道不勝。苟軒裳之士,世世有昌黎先生,則吾以為孟子矣。」宋代程頤把其兄程顥尊為道統傳人,他說:「周公沒,聖人之道不行;孟軻死,聖人之學不傳。道不行,百世無善治;學不傳,千載無真儒。……先生出,揭聖學以示人,辨異端,辟邪說,開歷古之沉迷,聖人之道,得先生而復明,為功大矣。」朱熹進一步將韓愈儒道傳授系統的思想概括為「道統」,把伏羲列為首位,朱熹在《中庸章句序》里說:「自是以來,聖聖相承,若成湯、文、武之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統之傳。」紹熙五年(1194年)十二月,朱熹築成滄洲精舍,率諸生行釋菜之禮,祝文曰:「恭惟道統,遠自羲軒。集厥大成,允屬元聖……周程授受,萬理一原。」今人或许会奇怪何以先人如此重视道统?陳寅恪指出,韓愈的「道統」說,表面雖受孟子啟發,「實際上乃因禪宗教外別傳之說所造成」「禪學於退之影響亦大矣哉!」,朱熹写《伊洛渊源录》除了除了学术上与其他学派区别,政治上有无其他意味?笔者认为,强调学术上的纯正性,强调思想来自古圣先贤,从而获得政治上的权威,这也是朱熹的用意所有。但接着又有一个疑问,为何是在此时要定学术为一尊呢?按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所写,君主与士大夫要共定“国是”。因对“国是”的认定不同,两宋党争也愈演愈烈。如神宗、哲宗、徽宗朝蜀党、洛党之争,元佑更化、宁宗朝的“庆元党禁”,“国是”更改,比比皆是。因此朱熹此时通过定学术为一尊,实际是想确定“国是”,使道学之士的治世理想得君行道,成为国是,所谓“整齐人心”是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何是宋,为何是南宋要定学术为一尊?历史有各种偶然性,历史学家对各种事件提供解释,也即是解释偶然性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才高八斗者有本领将偶然性解释成必然性,如马克思。但笔者这类求知者,不敢有此望,但愿多求索,偶然得见事件之冰山一角。如此所言,宋建国于礼崩乐坏的五代十国之乱后,痛定思痛,因面特别强调纲纪道德,这反映在史学上有欧阳修的《新唐书》用春秋笔法褒贬前人往事,《资治通鉴》更是明善恶,别是非;反映在学术上即是强调纯儒,强调自孔子孟子以来的的传承,以资治世,据余英时先生考据,宋儒颇以汉、唐、宋为“后三代”之喻,自然更强调道统,再加以朱熹所生活的南宋,历经国乱,道学之士心中无不怀国耻,以光复为念,当时的金政权,强调自身才是文化正朔,此时的朱熹强调学术为一尊,有别于并胜于北方学术,辨华夷之意。这种学术上的源流追溯,在经一番波折后,在政治上对应当时一般社会民众的心理期望,遂成为主流。可惜的是,也许两宋其他的学术流源亦有多彩处,却俱被掩盖了。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看不懂……嗷……最后滚去写了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