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集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09010071
作者:芥川龙之介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作者:(日)芥川龙之介 译者:鲁迅 夏丐尊
芥川龙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150余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文笔冷峻,语言简洁有力,其代表作品 如《罗生门》、《蜘蛛之丝》等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书籍目录

罗生门

袈裟与盛远
薮中
南京的基督
湖南的扇子
手巾
附录一
中国游记
附录二
绝笔
国图典藏版本展示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集(精)》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12篇。《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鼻子》则把犀利的笔锋直接刺向人的深层心理,委实耐人回味。本书即是老一辈著名翻译家鲁迅、夏丐尊等人的译作。


 芥川龙之介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有很多书一边看一边就想着应要重读十遍百遍。罗生门,樹中,竟不敢说黑泽明的电影有原文这般耐人寻味。鼻子,南京的基督,湖南的扇子,蘸着被杀头的人血的可以治病饼干。没有一字点评,一句感叹,对人性的解剖竟让人时时迟滞,必须暂停阅读,停下来叹一口气。先生到中国拜访了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随眼前情景时时想起琵琶行,水浒聊斋金瓶梅。鲁迅,夏丏尊等先生的白话翻译冷炼老辣,所用语词似把人带回民国。把英文welcome译成:来得很好,都可以作一篇语言学论文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片片短片读得欲罢不能。文风很淡,但是却有无尽隽永的感觉。罗生门和薮中这两篇是代表作,耳目一新又让人落入言辞与诠释的怪圈。秋对心理的把握非常准。特别是他的文章中对中国的描写,让我觉得很有冲击感。作为一个日本人,他在自己能做到的程度上尽量保持着客观,有些词句读着难受无比,但更难受的是,他说的都是真的。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所以看到颓圮的中国感受到了恶感。还有鲁迅先生等民国作家的翻译,时代感强烈。
  •     #2016BOOK49# 不同的翻译,不同的韵味,民国风果然是隽永。
  •     读完一阵子了忘记评论。龙之介的小说自然是品质极好的,巧妙而触动人心,还不失幽默。这本书的重点在于「鲁迅译」这一点上,民国体译出来的小说相当有趣味,不仅在某些地方语言简洁而意境完整,还能观察到那时很多把日文原词直接搬过来用的现象。虽然鲁迅译的只有前两篇,但总体上来说也是很有趣味和新鲜感的(时不时会忘记自己在读日本文学)。
  •     阅读全程都觉得文风好像鲁迅…读完一看,哦,鲁迅译…
  •     日本文坛最喜欢的大师之一
  •     《鼻子》和《罗生门》是鲁迅先生译的,这个译本大概因年代原因不太好读。 《中国游记》和《湖南的扇子》中不免有对中国的讽刺,但能看出作者是喜爱中国文化之人,他的这种讽刺,颇有“恨铁不成钢”的含义在里面。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批判,虽一针见血,让作为国人的读者不免难堪,但有些批评放在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却仍然适用,可见这一百年来一些陋习仍没有改变,让人不胜唏嘘。 最喜欢《秋》,读了许多遍,微妙的感情流露分外耐人寻味。
  •     翻译语言晦涩不通,一些句子不解其意。只有一两篇是鲁迅翻译。收录作品较少,其中几乎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是馆藏图书复印版的展示。注释很少,相关背景介绍也很少。纸质厚,字体较小而集中。不建议买的一版。借于图书馆。
  •     中国游记略逗
  •     原版是开明书局在1927年初版的。查了一下发现夏丏尊在开明书局当过编辑,这部文集里也有多篇译作出自其手。
  •     虽然有些短篇看不太懂,但仍旧感觉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     开始接触芥川龙之介。
  •     以后如果要入一本芥川那就是它了。果然牛人就应该和牛人一起玩……听说芥川当时来过中国……有联系?
  •     说不上多喜欢,文风很淡,有点冷。但是《竹林中》确实很特别,出人意料。
  •     看完黑泽明的罗生门,刚好在图书馆瞥到了这本书,便借回家翻阅,书中的短篇——鼻子,秋 ,罗生门,薮中,袈裟与盛远,南京的基督,湖南的扇子…,每一篇都短小精悍,很快就看完,不过这种寓意深远的内容还是需要反复阅读推敲才能触及吧
  •     秋尤为的喜欢。
  •     (保佑保佑!)我不喜欢芥川了。高中读短篇确实觉得好棒,但是不太喜欢故纸堆重演绎的作者?还是觉得他不是我想像中的平和?的人。话说这里头的中国游记也没有太刻薄嘛……大家译本呢这个……
  •     亲妹追日漫追成迷上日本文学,被她强行安利了太宰治东野圭吾芥川龙之介等等,嗯,特意从图书馆背了许多书回家给我看。。。
  •     2015.7.4
  •     也许是鲁迅先生的翻译,总有一种读鲁迅评判文学的意味,有些晦涩,但饱含深意。从“鼻子”到“罗生门”“秋”等篇目,其作品总以一种特别的角度直面人心低的道德伦理问题,并以严谨的态度做了别样的剖析。实不屈“鬼才”之名。在“中国游记”中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让人为之惊叹,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水浒西厢记更是如数家珍。但也不难看出其对旧中国所闻见有感而发的嫌恶。其所言“现代的中国有什么?政治、学问、经济、艺术,不是如数堕落着吗?”,现如今看来还是不免有些脸红!!如今网络文学充斥荧屏,恶俗炒作流言蜚语,抄袭改作屡见不鲜,如今的文坛却是失了严谨与清明。“绝笔”中的自白确实让人不安,也为他的选择感到遗憾与惋惜!但斯人已故,却也不是我们能臆想的!
  •     已经看过了王译的罗生门的,不过为了鲁迅译还是又买了一本。周先生果然无论在哪里落笔都像自己……
  •     ←_←然后芥川龙之介来中国劲看美女了
  •     故事很好看,但是太不喜欢鲁迅了,看故事的时候带着有色眼镜就很生气,觉得他的翻译里面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卖弄。
  •     文字入味 有意思
  •     云淡风轻却又风起云涌
  •     罗生门:仅仅通过对于两个人的善恶观的描写,时代的黑暗却历历在目。鼻子:人心的贪婪险恶无聊的恶意。秋:姐姐即使割爱了仍有无法消散的怀念憧憬与嫉妒。 后面对中国的描述让人震撼
  •     魯迅翻譯的兩篇文章,從文字的運用上打上的深深的時代烙印,也不可避免刻上了魯迅的風格印記。《南京的基督》多年前早已看過電影,也讀過原著,再讀之後發現電影遠不及原著來得深刻。《中國遊記》的部份也是再度閱讀,寫到舊中國的現狀,讀來深有感觸。
  •     篇章布局巧妙,情节引人深思
  •     他的矜持加上鲁迅的拗口,很耐。
  •     版本不行
  •     鲁迅、夏丏尊等的这部译作确实好,读过译林出的其中七八篇译笔还是稍逊。不足之处就是鲁迅等译的少些(或许是收录的不全吧,不清楚),觉得不太过瘾。虽为短篇但很隽永,也很有深度。惊讶于芥川的博闻强识,《中国游记》里古典小说、诗词信手拈来。《罗生门》久负盛名,我最喜欢是《秋》和《袈裟与盛远》。
  •     袈裟与盛远。
  •     重读芥川。这本选篇很少。更喜欢鼻子那篇了,讽刺得好。他在中国游记里愤然写道:我不爱中国,就是要爱也不能爱。如果目击了中国国民的腐败……不,就是中国人,只要是心不昏的……应该更熬不住憎恶吧。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大正之前的文人,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古中国的情结吧。
  •     中国游记真是...
  •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竹林中》(改编为电影《罗生门》)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     喜欢最后的绝笔。
  •     花一个工作日早上的看完。没想到人性之恶竟然这么耐人寻味。最近这类书看得太多,可能得看看十分爱什么的洗洗脑。
  •     南京的基督印象深刻
  •     鲁迅翻译的《鼻子》和《罗生门》别有一番风味呢。从附录一《中国游记》中可以看出芥川是嫌恶中国的,虽然可能有偏颇之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当时的堕落,特别是国民的精神方面。这是民国时期的译本,书中还附有国图典藏版本的书影,很不错。
  •     从这本书里的文章来看,芥川龙之介特别擅长描绘人物的心理,几乎每一篇都是用人物的心理活动撑起的。看到《罗生门》的时候兴奋了一下,第一遍没太看懂,又看了第二遍,并没有什么“各执一词,扑朔迷离”啊。后来百度了才知道现在说的“罗生门”出自同名电影,而这个同名电影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另一篇文章《薮中》(《竹林中》)。也许是因为翻译是民国时的文法,读起来有些“隔”,不是很好懂。最后附录一中的《中国游记》,读时有种灵魂附体于他,仿佛真的“看到”的感觉,当时中国的场景看起来很令人震惊。
  •     这才明白周作人比他哥哥翻译得好多啦
  •     鲁迅译文,特别有风味
  •     好看,罗生门的独特气氛,最后一个白发老妪从点了一星灯火的高高的楼上伸出头来,张望夜色的场景,太动人了。
  •     芥川龙之介确实辛辣得可怕,近百年前的一瞥,洞见得却遥远。 感觉和鲁迅的趣味很接近,小说的写法上也很多类似之处。很有意思。
  •     轻描淡写的几个故事能让人反复反复又反复地看 人生也不过如此 最后的绝笔让我想起一句话 看的太清楚反而迷路我愿盲目 芥川先生的模糊的不安多半是来自于他对世界看得太过通透 他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了解自己 最后一刻仍能考虑的面面俱到
  •     未完待续,回头再写
  •     首读多有不懂与疏忽
  •     对人性的洞察似乎停留在了一个点上 最后还是自了杀
  •     别人是翻译成中文,鲁迅是翻译成鲁迅语……看的时候最好还得自我脑内转换……
  •     里面是鲁迅,夏丏尊等几位老先生翻译的作品,和之前那个重叠的也就是《罗生门》《竹林中》《手巾》三篇了吧,不过,始终是再没有像《地狱变》那样使我经验的了,那场华丽的大火,至今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最后的《中国游记》,看芥川眼中的大清朝,不过实在是不太喜欢散文呐。
  •     能理智地写出一篇文章来讨论自杀方法的大作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