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的开端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802565545
作者:储安平,韩戍 编
页数:551页

内容概要

作者储安平(1909—1966?),江苏宜兴人,著名报人。私立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士,伦敦大学研究生。1949年前历任《中央日报》副刊编辑、主笔,中央政治学校、国立师范学院、国立复旦大学教授,观察社社长兼《观察》周刊主编。1949年后历任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 出版总署发行管理局副局长、《光明日报》总编辑。1957年因党天下发言被打成右派。1966年神秘失踪,生死不明。
编者韩戍(1986—),先后在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取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书籍目录

编者说明
上卷 评论、杂谈
多方面的发展
灰雾之消散
我们的级长——潘炳麟君!
批评及骂与周刊及周刊之以后——卷完别辞
双十节在我们的心头
现在的问题
论“幻灭”——《一本木刻的恋爱故事》读后
再论“幻灭”——赵家璧作《一本木刻的恋爱故事》读后感之二
致幽默大师林及论语社诸贤
论司堡刺孟锡泼
论魔术
文艺年鉴与文艺商品
春蚕小说与春蚕电影——借此一谈中国电影
说挤篇
论文学者
傅斯年的反中医论
八难
省自为政的统制经济
蒋梦麟等的修正学制提案
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
托儿事业亟待提倡
南昌新运已见实效
勃克夫人论现代中国文人及其作品平议
一年来的中国出版界
论涵养:给小读者的第九封信
关于节制生育的一夕谈
我们的编辑态度
寄小读者:明天中午十二时
一年
大江行
我们欢迎战事延长
我编辑副刊的自述
关于国际宣传
青年与人品
强国的开端
论抗战之影响
事在人为,行重于言
论报业
中国行政院与英国内阁比较研究
自由与守法
我们对于苏联修宪案的看法
论剧本:西南剧展献言之一
论剧人:西南剧展献言之二
论观众:西南剧展献言之三
论行政上的刷新
论人身自由
青年内归
告内归的青年
英国工党执政
我们的立场
下卷 文艺、报道
两个少女与我——其序
给海外的朋友们
中秋
苏州
美丽的图画
北行散记
为奴隶的一生
梦与地狱
感情的颜色与色彩
朝行
家书一段
小约翰求偶记
柏林奥运采访录
恋爱
英国史上之又一页:爱德华八世退位记
由英王加冕大典说到英国的社会生活
英皇乔治六世加冕记
金汤一般的武汉
战地的文化服务
记参政会

作者简介

《强国的开端》收录了储安平先生佚文七十篇,三十余万字。本书所有文章均系第一次整理出版,包括2万字的《北行散记》、4万字的《柏林奥运采访录》、2万字的《中国行政院与英国内阁比较研究》,是继1998年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之后,最重要的储安平资料。


 强国的开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储安平(1909年-1966年?)关于他离开的日子,只留下了一个刺眼的问号。1966年以后,这位发出“党天下”呼声的知识分子就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留下的是有关他的生死谜团和曾经忧国忧民的呐喊声。他创办的《观察》,是宣传“第三条道路”的代表性刊 物。坚守着民主和自由的阵地,自许"实亦因为今日国家这仅有的一点正气,却寄托在我们肩上,虽然刀枪环绕,亦不能不冒为之"。新中国成立以后,知识分子的集体转向,储安平对于《观察》的态度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我们不禁发问,这是出于真心还是迫于压力?但当他发出“党天下”的言论时,章伯钧都钦佩的称呼他为勇士。至今,对这个勇士我们知之甚少。这本书是储安平1928至1950年间发表过的评论文章、散文、杂文等,我相信读他的遗作,是我们接触他的最佳途径。这本书值得期待,更值得一读。
  •     刊于《国家人文历史》经过这些年的“民国热”,我们对储安平的名字已不再陌生。但是这种了解仅限于储安平人生最辉煌的十年——从抗战后办《观察》杂志,到1957年反对“党天下”。因为无论学术论文,还是通俗作品,对储安平的研究无不集中于这一时期。即使是对储安平文章的整理,也没有超出这一局限。张新颖编的《储安平文集》,上下两册收录了储安平几乎全部的散文、小说和游记,但政论只有他在《观察》《客观》上的文章。谢泳所编文集《储安平:一条河流般的忧郁》亦是如此。韩戍、黎晓玲经过细致搜寻,编出的这本《强国的开端》(收佚文七十余篇,共三十余万言),其可贵之处就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从北伐成功到八年抗战期间,储安平在《中央日报》等刊物上的文章。编者之一的韩戍,致力于储安平研究多年,成果见于《传记文学》等刊物。他此前还编有一册《欧行杂记》,首次将储安平游欧时的见闻与日记呈现给今天的读者。对于这个书名,我第一次看到也很诧异,不知编者为何会给“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文集,加上一个“民族主义”的书名。细看文章,我才恍然大悟,编者不是要借这个书名引人眼球,也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恰如其分。首先需要阐明的一点是,在当下的语境中,所谓“民族主义”被严重污名化了。储安平所说“强国的开端”,即是以抗战凝聚民族意志,通过对外战争使“国家从散漫到统一,从衰弱到富强”。他举了英国抵抗丹麦人,西班牙对抗阿拉伯人,以及德国、意大利在战争中统一的例子,来说明民族主义的重要性。至少在我看来,储安平的这个论证很妥帖。储安平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与今日所谓自由派不同。他不崇尚什么联省自治,他呼吁国家统一。他在1934年《省自为政的统制经济》一文中,严厉斥责了阎锡山在山西的“自治”,指其“提倡土货,抵制外货”乃是一种“经济割据”。几年以后,这些“自治”的大帅们,果然成了抗战的阻力。别人不说,这位阎锡山就曾和日军保持着良好往来。其实自晚清以降,中央政府太弱都是中国多灾多难的源头之一。被当今知识界推崇的北洋政府,因无力向地方上的“大帅”收税,只能靠不断借外债苟延。那看上去辉煌无比的国会两院,其实工资都发不起。国民政府的情况好了不少,先后削平冯玉祥、陈济棠等地方势力,但到抗战时,还残存着广西李宗仁、山东韩复榘、四川刘湘、云南龙云等宣称对内“自治”的家伙。这些人的危害,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仅以战时陪都所在的四川来说,国民政府想在刘湘死后任命一位省主席,因川军潘文华、邓锡侯反对而未果。最终,只能由蒋介石亲兼四川省政府主席,才勉强控制了大后方这个最重要的省份。至于将潘文华、邓锡侯之流,始终龟缩省内,直至战争结束。简要回顾了当年的时局,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储安平的那些意见了。对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无论要对抗外敌,还是走向现代化,统一政令都极为关键。只是不知为什么,在抗战期间很体谅政府难处的储安平,在创办《客观》《观察》后,会成为一个彻底的反对者。我想这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文人的理想化情怀,以为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后,统一、自由、民主就会自天而降。当这个想象破灭时,储安平走向了反面。
  •     据说,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下落。40年代,他这样谈论中国的民主:在XX党的手上是多少的问题,而在XX党的手上则是有无的问题。50年代,他石破天惊的“党天下”发言至今仍令国人振聋发聩。60年代,他迎着血红的残阳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今天,他仍位居五大“铁帽子右派”之列。这是沉重的负担,更是显赫的荣耀!读《强国的开端》,缅怀储先生的智识与风骨。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自然也不会有储先生建国以后发表的文章
  •     极好,读后细致地感受到了储安平49前思想的变化。稍有一两处录误。
  •     建国前的储安平先生。上卷是评论、杂谈,有些很有意思,关于节日和放假,“国粹”之挤,中医西医,节制生育,编辑副刊之自述。然而下卷的文艺文章才是万分精彩,把散文写成了诗!超然于政治之外的文学家的孤独,还透出一些悲观。“假如我能从此不打狗,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有未来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