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匪的女兒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11-1-6
ISBN:9789861204017
作者:赤井三尋
页数:388页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赤井三尋
1955年出生於大阪府,自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後,便進入日本放送電台服務。寫小說是三十歲後半開始的事,也曾通過文學界新人賞及江戶川亂步賞等初選徵試,而本作品更榮獲第49屆江戶川亂步賞大獎。2006年轉投效富士電視台工作,一直到現在。
■譯者簡介
張雅梅
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曾從事多年行銷企畫工作,負責商品品牌形象規畫與推廣。
近年來專職於日文翻譯工作,譯作以大眾心理叢書及文學類居多。
主要作品有《大坂城:天下第一名城》、《桂離宮:日本建築美學的秘密》、《紅長靴》、《解讀純愛時代》、《教育力》、《這樣說就對了!》、《藉口,這樣說就對了!》、《蟋蟀比螞蟻更有錢?》等。

作者简介

在「綁匪女兒被內定成為新進的報社記者」這個震撼彈下
封藏在二十年前的一起嬰兒綁架案
逐漸呈現出赤裸裸的真相
推理評論家傅博 專文導讀
第四十九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品
一則來自週刊上的獨家新聞:「綁匪的女兒被內定成為新進的報社記者」。知名報社東西新聞社於是著手針對這起發生在二十年前的嬰兒綁架案,重新展開調查。
當年,綁案嫌犯在成功取得贖金之後,遭到警方追緝,撞車身亡,使得整個案情匆匆落幕。所以大家聽到重啟調查的第一個反應都是:任憑再怎麼查,也不可能有新事證出現。
奉報社命令擔負起這項調查任務的記者梶,回到案發現場的橫須賀市,重新訪談了當時負責此案的刑警井上、新生兒所在醫院的院長大槻先生,從大槻的口述及井上筆記本中記載的內容,逐漸摸索到案情並發現重重疑點:例如嫌犯的身高、說話的聲音與長相不相符等等。
為了解開疑點,梶窮追不捨,積極尋訪綁案嫌犯的生活圈,終於找到蛛絲馬跡,讓當年「封藏而不為人知的真相」浮上檯面。


 綁匪的女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诡计(现在真痛恨这个词,有多少好的小说为了它变成不伦不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没有空中转体720度接托马斯全旋的反转,从推理上来看,又缺乏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推进,一些关键的点是作者"造"出来的.前者比不上<向日葵不开的夏天>,后者比不上<黑色皮箱>.不过何必要比呢?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刻画.我不是说有多么真实,而是这种温暖的感觉在推理小说中是比较少见的.里面的人物亲切,敬业,风趣,正义,要是书中按表他们都来自三丁目或者都娶了冈仓家的女儿我也不奇怪.书中唯一一个怎么也应该有的恶人是以垂死的样子出现的,怎么也恨不起来,而且正面描写也就是几页而且他马上就死了.因为惯性使然,我不停的怀疑每一个出现的人,希望他们中至少有一个披着斯内普外衣的伏地魔,不过最后只看到了世界的光明和生活的美好.这跟看桐野夏生的作品有点像,只不过在看她的书的时候我想寻找的是人性是否还能残存一点儿光明.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二零零三年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
      
      看题目以为是偏惊悚和变格派的小说,读后方知想错。
      人物多而不乱,案件平中见奇,时间跨越二十年,在对家庭的牵挂和对生命的叹惜中步步迎来结局,一部完整的佳作确实该是这个样子。
      
      开端的铺陈似乎稍长了些,越过去便无法放手了。
      也许不是推理迷的人也会对这个故事有兴趣,因为在伤害和爱的边缘游走的人和家庭绝非少数。
  •     这个译名太直白了。
  •     桐野阿姨的书是让你看不到光明的,一直被黑暗压抑
  •     今天再看 ,看过 再回头看你的评吧
  •     推荐你看越界和异常,绝对重口味
  •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与推协奖相比,乱步奖的作品大多透出一种稚嫩之气。当然,这也很好理解,要新人奖的的将作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要求未免过分了些。而乱步奖作为推理作者生涯的起点(当然很多作者如流星一般逝过了),本身就是极为不错的平台。
      而这本《恐怖的夏夜》,是调查二十年前的一桩绑架案。坦率地说,这本书比同期的《制造暴力》差一个等级,当然,我说这话的前提不以诡计做评判标准。单从诡计上讲,这本《恐怖的夏夜》更优。其实,这两本书的风格差别蛮大的,可惜因为同一期获得乱步奖,又一起引进中国,所以言语之间,常常被拿来相提并论。据我所知,有好几位朋友看了《恐怖的夏夜》之后,就失去了兴趣,以为《制造暴力》也是一种类型,而未触及,颇为遗憾。
      这本书没什么缺点,当然也找不出什么亮点。作者在感言里面这么写道:“作为自己的第二篇长篇小说,在连文章和小说的写法都还不太清楚的状态下写成的拙作……”这话虽有自谦之意,但现在看起来,倒也是恰如其分。不过对这种一般的推理小说,书评其实是不太好写了,因为读完就忘,当时觉得不错,过后想讨论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是的,这本《恐怖的夏夜》就差不多是这种状态。
      看推理小说看到一定量以后,就会发现推理小说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单纯的诡计很难让我震撼,而写书评又时不时陷入无话可写的境地。我并不是说某些书真的是一句话的书评都写不出来,而是以前写过同类型小说的书评,现在再讨论相同的内容,未免有重复之感。长久地做同一件事,写同一种内容,我会生厌的。而我写评论,又不喜欢罗列作家的一大堆生平介绍(比方说作家小时候受到什么XX的影响而走上文学道路啊,或是屁股上有个遗憾终身的胎记啊),这些东西大部分网上都能搜到,何必再次复制粘贴,搞得那么学究气?而且我想书评和作家生平不同,资料整理贴和理论研究也不同。搜罗一大堆作家生平的资料而不加分析的文章,大抵不能算作理论研究吧?
      而书评就更是个人化的文章,似乎也用不着从作家的祖宗十八代说起,把所有相关信息都拿出来分析得头头是道。长篇大论虽然很让人震撼,却也让人难有耐心看下去。普通读者关心的只是小说本身,只有fans才会计较下蛋的母鸡。况且有的作者只写过一两本推理小说,也用不着巨细无遗地在书评中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
      本就是流星的东西,无须画出每一条轨迹。
      
      
  •     是《第二十年的恩仇》
  •     个人倒是觉得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乱步奖作品里屈指可数打动我的,放学后我都觉得不怎么样
  •        时常告诫自己 每每读完一本书,都应该写点感悟来的,可每每总是以各种因为由 微笑而过了,这次还是有必要写下这本书的些许感想,毕竟,读完后的温馨感 、以此联想的饱满度、还有那久违的人世善良感 在我自己看来,是那么的晶莹突透....
       赤井三寻 的作品,易爱华翻译。虽然名字译为“恐怖...”,可实际上整部作品完全没有恐怖感,而是从头至尾 那种 被善意支撑着的祥和氛围,读后整体感 的确酣畅淋漓,一吐为快。 这部书最成功的地方,应该是它的故事结构,想来作者一定是 做了很多笔录,搜集了很多时事资料,构建了很多故事蓝图,情节上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才完成的这部作品。不然,为何完全找不到案件的漏洞呢。 是的,案子是以一婴儿诱拐为线索贯穿始终,带着点 回忆的感觉,因毕竟是主人公对早过了期限的案件的重新调查,重而发觉出真相的故事。 整个情节,逻辑上缝缝密密,严谨认真,环环相扣,丝丝相连,案件调查的重头到尾几乎没有任何多余之处,完全为读者营造了一种真实犯罪的临场感,似是案件就发生在自己周围,而自己就是案件的当事人。 过多的剧情,这里就不剧透了...
       作品在人物刻画方面,我感觉还是有些许不足。先说主角,韦秀和应是智慧型,稳重,瞳孔里有乾坤的类型,包括他的调查取证,还有他自己做出的推理,以及对案件当时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这些在书中貌似只有部分语言描写,还有时隐时现的心理特征描写 来表现,这点让我感到没有尽兴,何况大部分的语言也是语出平平,是个人都会说的那些话,既然是如此普通的人(何况韦秀和 经历过那些事情,不应该是一个普通人..) 最后竟然 灵光一闪推理出整个案件,做出大胆假设,那么就应该在韦秀和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他的厚重感,与周围人的层次感嘛,就像是金田一耕助在众警方对关键人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 一直在旁沉默之后 突然看似平凡而又单刀直入的问到了一处关键一般。
       还有朝仓比吕子,这个应该是有着天使光环的天才少女,那种女孩应有的调皮,妩媚,与气质感,也没有让我感到表现的有多么明显,还是简简单单的语言描写,以及可圈可点的、少有的细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我宁愿不通过画外音来知道她的过目不忘,她的跳跃思维...还有她青涩的内心。.
       还有香织,这位抓着案件脊骨的女性,这个最终,真实的犯人,竟然就几句回忆,就把读者打发了!!! 有没有搞错啊!? 我认为,香织是一美丽 、善良的女性,她身材娇小丰盈,面色美丽动人,对丈夫有缠绵无尽的爱,对婆婆又有着交织无尽的害怕,她受着婆婆的伤害,神经元似亚麻纤维在伤感累积的心灵深处如涓涓细流一样,并同时紧张的交织着...她依旧深爱丈夫,在丈夫面前表现她的调皮与无尽温柔。 这本来就是一应浓重笔墨描写的角色,可是....
       作品最大的成功,便是故事情节的紧凑,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如若立意在深入一点,复杂一点,成熟一点...我想,江户川乱步大奖 , 一定会更加辉煌!!! 各位亲,你们觉得呢??
  •     我是先看越界,再看异常,被恶的不行,桐野是从美少女文学作家转型的,不知道她怎么写的出这种文字?
  •       这部推理小说中规中矩的但但稍显平庸并不是不好,有趣的案件、过去现在的穿插,推理过程也没有缺陷,结局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出人意料的
  •       看到一半,基本上猜到了~~~
      
      偷孩子时还能想到O型血,真是够行的,这个一般人很难想到吧~~~
      
      如果推理小说有“道”和“器”的分别的话,日本就是“器”的层次,看过《名侦探柯南》的基本上都能猜到吧???
      
      还是阿加莎的强,虽然很多次,尤其是马普尔,证据不太充足~~~
  •     嗯,眼光问题。囧叔要是从小看推理基本能提前发现答案,就会觉得推理什么的不重要
  •       从诡计(现在真痛恨这个词,有多少好的小说为了它变成不伦不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没有空中转体720度接托马斯全旋的反转,从推理上来看,又缺乏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推进,一些关键的点是作者"造"出来的.前者比不上<向日葵不开的夏天>,后者比不上<黑色皮箱>.
      
      不过何必要比呢?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刻画.我不是说有多么真实,而是这种温暖的感觉在推理小说中是比较少见的.里面的人物亲切,敬业,风趣,正义,要是书中按表他们都来自三丁目或者都娶了冈仓家的女儿我也不奇怪.书中唯一一个怎么也应该有的恶人是以垂死的样子出现的,怎么也恨不起来,而且正面描写也就是几页而且他马上就死了.
      
      因为惯性使然,我不停的怀疑每一个出现的人,希望他们中至少有一个披着斯内普外衣的伏地魔,不过最后只看到了世界的光明和生活的美好.
      
      这跟看桐野夏生的作品有点像,只不过在看她的书的时候我想寻找的是人性是否还能残存一点儿光明.
  •     最后的一段批评说得倒是相当正确。
    作者大概也意识到了才给女记者加了个过目不忘的标签。
  •     武藤对医院的衰落有很大责任,可也没见他做什么过
  •     我阅读的第四部绑架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推理部分比99%诱拐优秀些,却却写得没有99%诱拐有趣,跟大诱拐比的话就更不用说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推理都要稍微逊色些,而又感觉比一的悲剧要好点。还有就是总觉得这个书名不是很好,还不如用回最初的书名第二十年的报仇更好。
  •     异常是我看过的第一本桐野的书,当时震撼到不行,后来看的几本都不如.越界没有买到,只好买了本英译本,还没看.
  •       在图书馆淘到的宝~因为《天使之刃》和江户川乱步作品给我的良好印象,我马上抛下其他的书,把《恐怖的夏夜》带到了我的自习桌上~~~浪费了整整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整本,感觉不错,虽然远比不上《天使之刃》,但还是非常值得推荐一下的。
      《恐怖夏夜》一点点也不恐怖,看完整本加评委评论,我也只能勉强把题目与其中的一个场景联系起来。评委评论中有提到另一个译名《20年后的。。。》(忘了),反而更恰当。
      
      1、就象评委会评论的那样,这部推理小说中规中矩的,有新颖的点,但似乎不够,没有大的突破性论述或内涵。但稍显平庸并不是不好,有趣的案件、过去现在的穿插,推理过程也没有缺陷,结局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出人意料的。好作品!否则我也不会一看一下午了~~~
      2、又要引用评委会的评论了,那就是人物的行动有刻意的安排,我个人认为有的角色太突兀了。这让我很容易就在不到一半的时候知道了凶手,还有最关键一人的下落(看过书的当然知道我是指谁了),也可能因为已经看过不少日本的推理小说了,一看作者的笔墨就知道大概怎么回事了。我认为作者安排的再巧妙一些、线索再隐藏一些就更好了。
      3、故事背后所含也俗套了一点点,不过还是感叹一下女人在日本社会的地位真是低下呀。正因为批判这些的有点多,已激不起我的好奇和关注了。
      
      Totally speaking,推荐,温馨而不恐怖,期待其他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
  •     大陆版这个名字把我吓退了,还以为是硬汉型推理呢
    故事还算不错
  •     本来绝对是要给五星的,可是结尾怎么也没看明白怎么就突然怀疑到xxx身上了,不算特别的反转,不过也应该说清楚啊。而且结尾的很仓促,不知道为什么。而且这本书好像也很励志的样子。
  •       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作者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对人与人交往时微妙的心理把握十分到位。并且,作者不介意堆砌一些看似对推理主线毫无帮助的细节,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自然地掩盖想要放出的线索,避免读者对关键线索过于敏锐(虽然有些线索还是很容易被看穿),第二是帮助刻画鲜活生动的人物和饱满的社会全景。
      
      这不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推理小说,虽然也已经很优秀了。但是这本书中描绘的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都有着自然的、符合社会属性要求的、匹配人物设定的来源和出口,不会让人觉得是“小说中的角色”。你常常会觉得“嗯,换作是我也会这样”,或者“没错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这种作品绝不是宅男可以写出来的。
  •       又一部社会性侦探小说,将它视为推理小说来阅读那肯定会面临深深的失望,之所以给3星是觉得他的社会性还略有可圈可点之处。
      
      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即表主角——丰秀和和里主角——比吕子及里元凶——武藤都是身负原罪之人。
      
      我这里的原罪的定义是,由他人被动、无意加载到自己身上的罪恶。
      
      丰秀和:两年前因手下的疏忽导致一对母子及犯罪嫌疑人死亡,手下后自杀,事业基本完蛋,妻子与其离婚。
      
      比吕子: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以优异的考核名次进入著名东西新闻社,却被揭露是20年前婴儿绑架犯主谋之女,而面临巨大压力。
      
      武藤:千丝万缕层层剥茧之后,才发现其妻子才是绑架案元凶,妻子与婆婆关系恶劣及产后忧郁不小心使亲生儿子死亡,妻子出于压力带走了育婴室里的孩子,由于武藤又热衷于绑架案的报道而忽略了妻子在绑架案前后的变化,很久之后才发现孩子已被调包。
      
      我之所以觉得这本书的主旨是在讨论“原罪的可宽恕性”,是因为这背负原罪的三人,本性皆善良正直,尤其是武藤,他不但保护了二年前负担起“原罪”的主角丰秀和,对录用比吕子一事也是持积极保护态度,他在妻子自杀之后含辛茹苦将绑架来的孩子视如己出,养育成人,可以说他的善远大于他的恶,可是这种人该不该被原谅?值不值得被宽恕?
      
      书中给出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作者借由比吕子的身世对读者和社会发问,是否该以过去和背景判断一个人。而书中情节的一切皆围绕着为比吕子父亲沉冤昭雪展开,似乎洗刷了其父亲的罪恶,比吕子才能脱胎换骨重新为人。
      
      读到这里我不禁疑惑。虽说比吕子的父亲没有真正杀人,可是他亦非善类,他动机不纯,虽罪不至死,但武藤的落局就能挽回他所有的名声?就能洗去比吕子身上所有原罪?
      
      作者画一个圈,解开之时,却把更大的圈套向自己。
  •     对他人的温情上,我认为这本书很到位。
  •     這部很感人啊,雖然推理的部份算平實,但情感的部份卻寫的很深刻,有些事情也許真的都只是命運捉弄人啊,但有時當下做出的決定會造成往後怎樣的後果真的很難想像啊,我不知道在兒子知道自已的父親是綁匪的丈夫,而且不是自已的親身父親時會如何,但想必這又是另一個悲劇吧~
  •     结局看了三分之一就猜到了,剩下的是看作者如何展开故事,文笔还算流畅,后记是典型的yy
  •     虽然开始就猜到真相而且推理上有不流畅的地方,还是不妨碍是部好剧。制作绝对良心,镜头,色调都是电影的即视感。据说原著之所以能得乱步奖也不全是因为推理,而是对各色人物和社会全景的饱满刻画,剧中也很好地沿袭了这点。P.S渡部叔已成为大叔类新宠了,哈哈哈~
  •        《恐怖的夏夜》是在十一以前看完的,现在评述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兴奋和震撼。但是在我脑海中,依然飘散着一阵阵细微的不好表达的抒情音乐。对了,就是这样的感觉,它是整部作品的精髓,宛如诗歌一样叙事而又抒情。
       《恐怖的夏夜》是第49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相信对日本推理稍微了解一些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奖项对于日本推理小说家来说是一种怎样的荣耀。江户川乱步奖始于1954年誉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为庆祝自己六十大寿,捐资一百万日圆给日本推理作家俱乐部,作为基金,开始运营东户川乱步奖。第一届和第二届的奖金分别赞助出版了中岛河太郎的《推理小说辞典》、早川书房早川清的《早川袖珍推理》。从第三届起,开始向社会征集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并把奖金颁发给其中最优秀的作品。
       通过这些获奖者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江户川乱步奖逐渐被认可,并确立了其在推理小说界的权威。可以这么说,得到奖项的作品一定是代表日本推理小说方向的成功之作。
       作者赤井三寻,1955年出生于大阪。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毕业后进入日本放送社至今。他35岁开始从事小说的创作,其作品获得过日本文学界新人奖,和江户川乱步奖。
       读这本书很容易被名字所吸引,恐怖的夏夜。其实真正读起来,故事非但不恐怖,还清新细微到及至。每一位在故事中出场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独白,让人不忍忘怀。用浪漫的笔法,将诗歌的叙事和复杂的案情相结合。效果是能够想象的。这种靠文字或者是说文学功底来支撑的小说框架必定不同凡响。不但案情扑簌迷离,就是细致的景物描写也很完美。让读者随着作者的抒情节奏起伏,享受着视觉和精神交织起来的快乐。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诱拐婴儿事件,奇怪的是被勒索巨款的不是婴儿的父母而是医院。随着调查的深入,却发现勒索犯九十九昭夫及情妇已经死亡,而婴儿却始终没有找到。就这样,案件结束了...随着当年勒索犯女儿的突然现身,尘封了20年的卷宗再次被开启。调查由当时的一名记者接手,开始了新的发展。线索逐渐明了,真凶突然就浮现在了眼前。
       高明的是,作者似乎对插叙和倒叙非常有信心,不停的转换场景和视角,不停的探索着多重线路的叙事,让一个看似简单的案件以最支离破碎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然后抽丝剥茧,让悬念和意外共同完成。因为线路的复杂,记叙手法的多样化会让读者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迷宫,除了对作者文笔的大肆赞扬外,读者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当然猜测结局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故事的人物是本书的又一大看点,值得学习和借鉴。前面说过,作者的笔法细腻,善于发掘自己小说中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这个是难得的,如果在作品中合理运用的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但是人物和故事的关系应当顺从复杂多变的线路和记叙手法。丰富的人物会为小说增色不少,但是如果重心全部转移势必适得其反,所以没有一点功底是不容易如此掌握的。
       虽然对于推理小说来说,诡计是重中之重,特别对于我,一个喜爱巧妙诡计的推理小说迷来说,诡计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不能被其他任何一种形式代替的手法。可是在《恐怖的夏夜》中,我却得到了另外的启示和快乐。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应该在推理技巧或者是思维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精妙的诡计是体现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心,但是就算没有什么精妙的不能破解的诡计,也会有另外的方式来填补它的影响。我们所称道的叙事性诡计就是这样,在迷雾当中才能展现推理技巧,在复杂的线路之中才能选择思维方式。而这一切却被作者的笔法所支配着...
       最后附上作者赤井三寻的感言,和江户川乱步奖评审委员的意见,以供参考研究:
      作者感言
      
        赤井三寻
      
        围绕着同一个事件,多个家庭牵涉其中。
      
        犯人的家庭、被害人家庭、以不同形式介入这个事件中的登场人物,虽然分量轻重不同,但他们都在对家人的牵挂、事件带来的伤害及由此而生的感慨的夹缝中生存着。正是有了这样的动机我才开始动笔写这本推理小说。
      
        一起发生在综合医院里的,以获取赎金为目的的绑架新生儿事件。
      
        20年后,一位报社记者通过一系列调查,获知了这个原本已经盖棺定论的绑架事件的真相。作为自己的第二篇长篇小说,在连文章和小说的写法都还不太清楚的状态下写成的拙作,居然通过了初选,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这个如此有分量的奖项,真是令我喜出望外。对于初选及最终评选的各位评委老师,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示感谢才好。
      
        我今年47岁,和这本推理小说的主人公的年龄相仿。
      
        在获奖者年龄普遍较大的江户川乱步奖当中,我也应该算是年纪较大的。我要以这次获奖为动力,努力写出不枉活了这么久的有深意的推理小说。
      
        我现在只考虑该如何留下一些制作精良的、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不断创作,笔耕不辍。
      
      
      评审委员意见
      
      井上梦人:
       “不过另一方面,作品中出场人物的行动有迎合作者需要之嫌,这在诱拐事件的各处描写中均有表露。”
      
      逢扳刚:
       “伏线非常巧妙的婴儿诱拐小说。”
      
      北方谦三:
       “是一种以安全的、认真的方式构成的,能够让人放下心来阅读。作品中武藤的描写有些让人不能释然的地方,其他没有太大的不合理处。”
      北村熏:“尽管我对做为整个故事开端的杂志上的那篇报道表示不赞同。在人权意识高涨的今日,无论再怎么从正面报道,作为大型杂志社是否会刊登这样的文章还令人怀疑。不过由此开始的调查,从始至终都被善意支撑着,颇给人好感。故事的展开也一直很丰满。就连自杀的青年记者这样的配角,也能恰到好处地描写。对广播电台以及其他地相关背景的调查也很仔细,范围虽然很广却没有失误,增加了故事的厚度。这大概始忧郁作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进行创作的吧。
       但是在描写重要的出场人物的部分,以及对被夺去爱子的父母没有一句同情之语,让人有点不能释怀,对于作者而言,这本事举手之劳。在其他故事的开展中,也有应该必须交代而没有交代的地方。不过这些小地方可以轻易改正,并不影响作品本身的价值。以现在这种程度,就已经充分具备获奖的资格了。”
      
      乃南朝:
       “从推理小说的完成度来看,我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故事本身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也没有太大的漏洞,比较谨慎。由于它对细部的描写比较充分,反而衬托出警方在进行诱拐调查时的太过疏忽,而且报社高层对待一个即将聘用的女大学生的方式也缺乏真实性。另外这部作品写得太认真,因而从整体上来看缺乏跃动感和新鲜感,特别是对白部分有点陈词滥调。”
      
  •     赤井三寻作品
    《翳りゆく夏》
    《2022年の影 (ハードカバー)》
    《どこかの街の片隅で》
  •     没办法,一看到孩子的岁数就猜到结局了,这是他选题决定了的
  •     玛丽隔壁我妈催我睡觉了,没心情写下去了。
  •       这本是2年前读的,当时才上大一,在校图书馆借的,冲这乱步去的,现在情节完全不记得了,但我没忘记 这本书还是可以读读的。
  •     基本上后面那篇导读里记载几位评委的评语跟我的读后感差不多……
  •       这部《恐怖的夏夜》属于严重的题不对文,故事一点也不恐怖,反而恰恰相反。我想正是书中所散发出来的一脉脉温情气息最终打动了评委,使得赤井三寻脱颖而出、摘取了第49届江户川乱步奖。
      
       一、在阴暗中发现美
      原书日文名为《翳りゆく夏》,但这本书却不是以恐怖、阴暗为基调的。一见到汉字“翳(yì)”就立即想到了谷崎润一郎写的《阴翳礼赞》。按他的观点:在昏暗的光线下,器物能萌发一种更神秘的美感;在阴暗的环境中,人能加强对世界、对苦难与幸福的感受,这个怪异的老头甚至还很有经验地讲道:只有在幽暗僻静的厕所中,才能享受如厕方便的快感。此即,日本独特的美学—在阴暗中发现美。
      赤井三寻的故事即在灰蒙蒙色彩下开展。一场20年前发生的悲剧,造成了多个不健全的家庭,而后这种阴影一直延续到了当事人后代的生命轨迹。被冷漠的记者韦秀和在社长的指示下重新开始对事件的调查,并一步步寻找20年被误导的真相和失去的东西。在这一寻求过程中,他不经意遭遇了百态人生,似乎每个人都有一段心酸故事。谁能想到,那个20年前只有5岁的小证人,竟沦落为妓女,可她心底到底还是保留着一丝阳光。案件真相没有惊人之处,只有思维上的盲区。这个夏夜的气氛很阴郁,但点点亲情令人感动。例如等级森严却充满人情味的东西新闻社,温馨热闹的朝仓烧鸡店,穿着“大裤头”的武藤,母亲一样的千代...昏暗的生活中总能有点点、阳光般的温情不断洒出。
      
       二、旋转镜头
      作者不仅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还会是一个很棒的导演。故事的结构有些松散,用回忆、倒叙、插议等等手法,把不同的人、不同的时空绘在同一画面之上。在每一段调查/故事悄悄结束后,往往会突然冒出一个陌生的镜头,渐渐发现这些人与事又都与整个事件密切相关。而对于各种环境,各种的器物描写细致入微、体贴,富有生活气息,令人似曾相识。作者利用不断旋转的镜头令故事充满了新鲜和紧凑感,大大刺激了读者的胃口和兴趣。
      
       三、经历过才理解
      正像书中的千代常常说的那句话,“正常的人如果只是闭上眼睛,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盲人的心情的”。最简单地看,这也可以看做一个坚强女主角成就事业的故事。不过有些描写很做作:大公司的董事长、人事部长居然还能亲自去慰问刚通过面试的员工,并哀求其加入公司。类似还有一些突兀做作的描写,这是作者的败笔,因为太不现实。可是,很多读者会发现,就是这做作的、阴郁的情节令人激动,那是一种感激的幻想,一种对怀才不遇的假想认同。历经过找工作、四处碰壁的人更容易产生那种感动。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故事叙述如行云流水,情节也引人入胜,更能反射给读者一些温暖感受,好像在树荫下享受和煦阳光。
  •     我记得好像有一本还行,<燃烧的灵魂>?
  •     太同感了!看的时候就在不停感慨各种细节,即使是小角色也有非常妥帖的对白,不像有的小说人物简直就是脸上带着夸张的油彩在唱戏一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