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惑亂

出版社: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9577305855
作者:巴特勒

作者简介

"本書是女性主義理論的經典著作,更是酷兒文化的理論奠基之作。全書圍繞著一個主題:如果將性別的不同簡化為生理的差異,將是過於單純天真的想法。身體的奧秘難以言盡,宗教文化政治的影響,都會左右性別與身分的認同,換言之,身分是需要經由不斷地實踐來鞏固的。巴特勒巧妙地將心理分析與知識權力論交互論述,為的是在理論文本的解析中,將性別乃至認同的桎梏,從根本上解脫。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 性/性別/慾望的主體>重思「女人」作為女性主義主體的地位,以及性/性別(sex/gender)區分的問題。
第二章 禁制、心理分析和異性戀矩陣的製造>選讀結構主義、心理分析和女性主義,解釋亂倫禁忌(incest taboo)強化了異性戀框架內分明而內部協調的性別身分,深入的探討同性戀的問題。
最後一章 身體顛覆行為>始於對茱麗亞.克莉絲蒂娃(Julia Kristeva)母體建構說的省思,彰顯她著作裡主宰著性(sex)和性意識(sexuality)的文化不可辨識性之隱含成規,並兼論傅柯對克莉絲蒂娃的批判,以及他所顯露的知識權力論述。


 性/別惑亂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赞。跪谢。
  •     梳理的挺清晰的,谢谢
  •     风暴式的洗脑
  •       BUTLER的知识影响与核心概念
       拒绝将「女人」(woman)视为建构性别认同/性别身分的具体类别,而是视为一个虚构 (fiction)。
       相对于一般女性主义者问:「那女人的情况是怎样?」后现代女性主义者问的是「当你说『女人』的时候,你的意思是什么?」Butler批判当代女性主义者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二元类别当中,她认为这样的局限无法撼动性别歧视 (sexism)。Butler将性别化的主体,概念化为流动的身分,并主张个别主体绝非独占地「男」或「女」,而总是处在依脉络而流动的状态。因此性别化主体 (gendered subject) 不是「固定的」或「本质的」,而是一套持续的动作,「一种重复与仪式」。也因此Butler希望能去解释「使性别 (gendering) 得以发生的实作 (practices)」。
       顺着Foucault的脉络,Butler在不同的论述领域当中,对性别分类进行批判性的系谱学考查。简单来说,当女性主义者区分生理性别 (sex) 与社会性别 (gender),以打破想象中存在一个稳定或本质性的自我,Butler反对这种区分,她认为sex的二元区分其实也跟gender一样都是文化建构的。重点是,当把sex建构为「非建构的」、自然的,是否为其它的社会或政治利益服务?
       Butler更进一步将这种sex与gender之间断裂推到极端,颠覆了性欲特质 (sexuality) 想象中具有的生物学面向。易言之,「欲望」不被认为有生物基础,反倒是「发生在性别规范矩阵 (matrix) 中的认同形构的合法性实践,决定了哪种愉悦 (pleasure) 能够存活下来,哪些则会死去」。
      
      性别操演 (performativity):
      
       Butler认为性别 (gender) 是重复表演 (reiterated acting) 的效果,生产出静态的或规范性的性别,同时模糊了任何单一个人性别表演的矛盾与不稳定性。这样的效果,生产出我们认为的「真实性别」(true gender)。=>sex与gender都是一场没有原本(original)只有摹本(copy)的操演 (performativity),是社会规范性的建构。
       由于Butler认为性别表演具有「持续的连续性质」(而不像衣服可以随意穿脱),因此选择使用performativity而不用performance这个字。她认为「表演」意指独立的、具体的的事件,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疏离,「操演」则强调「文化上延续的时间长度」。
       「视性别为操演的,显示出我们认为属于性别的内在实质,其实是透过一套延续的行为所制造出来的,并且透过对身体的性别类型化 (gendered stylization) 而加以定位。藉由这样的方式,我们认为是我们自己的『内在』特质,其实是我们所预期并透过特定的身体行为所生产的,说到极端,就是自然化姿态 (naturalized gestures) 的幻觉效果 (hallucinatory effect)。」
       视性别为操演,意思是,存在的只是性别行为和表达,而非性别主体。Butler常引用尼釆的一句话:行为、事件和生成的背后,并没有本体 (being);行为者 (doer) 只是附加于行为 (deed) 的伪造----行为就是一切。
       既然没有主体,那我们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性别与性欲特质?简言之,主体在操演性别化的自我时,都是对所在社会中,可辨识的性别规范或论述的引述和演绎,而非个人内在真实的呈现。因此,每次操演,都是深植在某种历史社会脉络当中,并且受其规约。而每次的展演,也都是再次物质化了这种规范/论述。(用白话文来说,就是去「重述」社会的性别规范。所以,与其说,同性恋是在模仿异性恋,不如说,异性恋本身也是一种性别模仿。)
       Butler自承他是从卡夫卡《在法律门前》得到如何理解性别操演的灵感。在小说中,「等待法律的主人翁坐在法律大门之前,赋予他所等待的法律一定的力量」。期待某种权威性意义的揭示,是那个权威所以被赋予、获得建制的方法。对性别可能也有类似的期待,相信它以内在的本质运作,有朝一日或许能被揭露。而这样的期待最终生产出它所期待的现象本身。因此:(1) 我们对某个性别化本质的期待,产生了它假定为外在于它自身之物。(2) 操演并非一个单一行为,而是一种重复、一种仪式,通过它在身体脉络下的自然化,而获致它的结果。
       「她是一个女孩」,这句话不只是陈述,而是一种召唤。「她是女孩」这句话就将这个孩子女孩化 (girling)。这不是一种性别表演,而是操演,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一定仪式之下反复进行的活动」,因此,是这些行为与表现,构成了性别身分,而非反之。身分是「后来」的。
       因此,人类婴儿从一出生就被赋予特定的性别身分,透过学习而不断重复操演符合性别身分的意识与行为,这是模仿,也是生产,就像扮装者 (drag) 一样。(由此可知,Butler非常反对本质论与普遍性,因为任何本质论与普遍性,都可能是对压迫的合理解释。例如女性运动中谁是「女人」?黑女人算吗?中下阶级女人算吗?同性恋女人算吗?)
      
      酷儿理论 (queer theory):
       酷儿理论萌芽自同志研究,同志研究则是于1980年代萌生自性别研究。直到1980年代,「酷儿」这个用语一直具有贬抑性的意涵,意指「怪胎」(odd) 或「不正常」(out of the ordinary)。然而,酷儿理论家挪用了这个字,主张所有性行为,所有将性行为联结到性身分的概念,以及所有正常的与偏差的性类别,都是社会建构的。简言之,性变成一种社会规范。
       相较于前述女性主义者认为性是生物的、性别是社会的,Butler则认为性也并非一个自然的类别。她认为是「性别规范」结构了「生物学」,而非相反。
       Butler并不否认特定的生物差异存在,但她希望能解释「在哪些论述的与制度的条件之下,某些任意的生物差异,变成性的主要特质。」。她强调性特质是个人活动与制度权力、社会规则与社会力量的复杂数组,它们彼此交织,形塑了在特定的时刻中,何谓正常何谓偏差的概念,而这些又形成所谓「自然」、「本质」、「生物的」或「天生的」类别。她期待证明:某种规范如何物质化 (materialize)身体,也就是说,身体并不只是被规范所限制,也在某种意义上藉由规范而得到生命。
       连结到性别操演的概念,既然sex与gender都是建构的,就有可能从内在去加以颠覆。我们可透过操演,对性别身分的形式与内容,重新肯定、改变、再造与宣示。
      
      异性恋矩阵 (heterosexual matrix):
       Butler认为存在一种异性恋矩阵,在其中,「适当的男人」与「适当的女人」都被认为是异性恋。她希望证明:在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以及异性恋之间的根本一致性 (生理男=阳刚气质=欲望女性;生理女=阴柔气质=欲望男性),并非自然给定的,而是一种透过意义的文化系统所传达的幻像,这种意义系统潜在支持了我们对于物质的、解剖学差异的理解。对Butler来说,异性恋的规范「不应该规定性别秩序」,不过她也承认「实行性别颠覆,对性特质或性实践来说可能并不代表什么。性别可以变得暧昧,但却丝毫不会对规范性的性特质造成扰乱,或迫使它有所调整。」
       因此,对同性恋的歧视,并非因为他们的性特质,而是他们无法实践异性恋的性别规范。因为异性恋是立基在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差异之上,存在着一种以异性恋为核心的社会建构的性别,让我们据以理解生物学(而非反之)。
      
      
  •     艱難地啃完,第二章還是雲來霧去,但一三章看得激靈不斷,有些段落甚至使我興奮跳起好想立刻跟人分享
  •     跪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