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桔梗花》书评

出版社:林白
出版日期:1985.12.30
ISBN:9784061830639
作者:連城三紀彥
页数:253页

茶韵悠长——连城三纪彦 《一朵桔梗花》

前些日子偶然喝过一次人参乌龙茶,初冲时几乎毫无滋味,但冲过几次后,却在不经意间回味到一点甜美,凝神去品时,愈发浓郁。那种缓缓弥漫开来的甘甜,至今仍萦绕心头。读过连城三纪彦的《一朵桔梗花》,忽然觉得,若将它喻为人参乌龙茶,会是个很好的比喻。普通的推理小说,再好看,揭开谜底那一刻,也就心满意足,曲终人散。而连城的《一朵桔梗花》,却是从明白了真相的那刻起,动人的韵味才真正弥漫开来。那种意外的冲击感,与回想时的无限低徊,化为浓郁的余韵,缭绕不去。小说里一共收录了五篇以花为篇名的系列作品:《一串白藤花》、《桐棺》、《一朵桔梗花》、《白莲寺》、《菖蒲之舟》。时代背景均为大正及昭和初期。我并不太清楚那是个怎样的时代,但从连城优美的文笔中,却隐约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和变迁,繁华消歇、落日余晖般的肃杀与哀愁。五篇作品中,初看最平淡、日后却最难忘的,是《白莲寺》。其中的诡计今日已毫不稀奇,就是母亲杀人的理由,我乍看之下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知为何,我无法遏止地一遍遍回想,回想母亲的心情,母亲的立场,还有儿时经历赋予她的体认,最终愈来愈理解到,对她而言,的的确确,是非如此不可的毅然选择。纵使带着狂气,那依然是令人心酸的、无比深挚的母爱。《一朵桔梗花》同样是一篇有着哀婉余韵的作品。坠入花街的稚弱少女,和想要从苦海里拉她一把的青年刑警,一切都是淡淡地着墨,却在最末的那封信上,道出了悲剧背后隐藏的,少女秘密的心事。依然是初看如不可思议的奇想,细细品味,却是如此的炙热、苦涩、真实。《桐棺》则是本格味最浓郁的一篇,尤其笔端轻轻一转,点破杀意的缘由时,不禁拍案叫绝。那动机堪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完全打破思维的定势。而男女之间本欲相近,却反相远的爱恨纠葛,也藉由叙述者的视角隐约浮现,耐人寻味。连城真的很懂女性的心理,笔下女性角色的心思和情感,非常的细腻真切,饱满动人。而文笔之优美,甚至有人惊叹“美得不像推理小说”。也难怪他后来专心跑去写恋爱小说,的确比起推理小说,更能发挥他之所长。正因为连城的这一特色,我觉得他的小说诚如译者所言,将推理小说提升到文学境界。无论是不是推理爱好者,都可以从他的小说中感受到独特的韵味。

属于人生的谋杀

有篇故事,讲小弟受大哥指示杀了有恩于他们的老板,倒也一直弄不清杀老板的原因,最后才恍然,有时候谋杀的不是人而是物,是因为不想再见到那个“物”而把守着“物”的人给作了,亦让“人”“物”俱毁。在连城三纪彦笔下,推理小说会比现实主义小说更现实。他笔下人物的行为,若说诡异,也是与其命运相黏结的;他的推理也就循着生而为人的轨迹,人情世故是用来谋杀的。人的一路跋涉,处处风浪险恶,“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相合又相离,纠缠又碎散,交际又隔阂,或就在彼此的心中、眼中、言语中,执行着无数次的“谋杀”了。

唯美的植物与杀戮

本书是短篇集。4个故事,4个诡计。其实每个诡计都不是很让人意外,考虑到作品较早,也算差强人意。每个诡计都能单独写成一个长篇(也确实看过分别以其中两个为主诡的两部长篇作品,这也是这些诡计不让人意外的原因)。和《名侦探的守则》的作者东野圭吾一样,连城三季彦也没有吝惜诡计。但与东野圭吾相比,东野在《守则》中像是在拿诡计开玩笑,连成珍惜了这4个诡计,加上唯美的文笔,用杀戮将植物侵染了。本书最出彩的两点,一是杀戮与植物的结合,二是连成唯美的文笔。当然,两者不可分。最后还是要感慨一句,连成的原作,钟先生的译文,太唯美了。

那旖旎而痛楚的大正风情

看的是台版,据说新星版多出四篇,有空找来看看好了。大正时代的风情味道相当旖旎——虽是旖旎,却又有些冷然。花葬之美便在于此——那些微妙的感官之美在混沌中变得令人迷醉,却在真相揭示之时变的格外凄楚。印象最深的是【一朵桔梗花】、亦读过【好色五人女】中的阿七的故事,可是触动却远不及作为模仿犯的少女之死来的深切,这是何等迷人的痛楚风景啊。而【菖蒲之舟】更是一篇让人联想到大正“心中”热潮的短文。令人初读匪夷所思的解答,读后却在豁然开朗后产生莫名的哀愁。竟、有些同情这样的歌者了。

菖蒲之舟

这本短篇集可能是我近五年内读过的最好的以大正末昭和初为背景的推理小说。作者和译者都是当代著名文人,小说中的内容也多是自己结合史料对过去的想象。但怎么说呢,有的时候想象反而比现实更加甘美具体,于是我想即使是生活在昭和的太宰和三岛写出来的日本也不过如此。可是这两人是断然不会明白风尘中女子那种悲哀与绝望的。最喜欢的是最后这个称之为“菖蒲之舟”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大正风情:情死,古典风的未亡人,西洋风的富家千金,落魄歌人等等。乍一读罢感觉很像《人间失格》,但细细品味倒是很像《斜阳》。如果有看过有关太田静子(即是《斜阳》没落贵族女儿的原型),大概可以了解到太宰和静子的关系,就有如《菖蒲之舟》里落魄歌人对身边种种女性的情感:并非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只是需要写小说,需要有血有肉的人的感情成为素材。想到一个细节,太田静子战后随家人生活在伊豆的山庄,对在东京三鹰的太宰写了很多充满情热的情书。太宰最终欣然赴约,到伊豆和她见面并共度一夜(也就是后来出生的太田治子)。第二天清晨拿走了太田静子的日记(后来成为了《斜阳》的素材),此后再没有见面。又隔了两年,太宰和山崎富荣情死。太田静子也曾哀叹过,太宰只是为了她的日记才和她交往。读了这个短篇,不由得感慨昭和文人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无耻真是浑然天成到令人佩服,果然是“无赖派”。即使这个歌人自称“柏木”,想来他心中恋慕的三之宫只是那个才华洋溢的自己。以上

這樣的古早過得去

古早味的作品,能寫成這樣,真的是可以看看。〈菖蒲之舟〉,這一篇讀的時候一定會想到太宰治,想到《人間失格》,完全的背景再現,卻又有一點《某小倉日記》的味道。詭計取自古典,但是動機卻深入了心理學範疇。我想能得推協獎的緣由便是這動機的卓爾不群。五個短篇以平淡筆法開頭,暗潮湧動中突然迎來古典詭計,算是很奇妙的閲讀感受了。似乎味道上有一點日常解謎之風。翻譯上佳,古韻繚繞。

谈一下桔梗花的版本问题

《一朵桔梗花》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连城三纪彦在1980年由讲谈社出版的个人首部推理短篇集,甫一出版就由于华丽的文字,凄美的爱情和极具旧时代风貌的故事,受到评论界极大地赞誉,一举获得了推理协会短篇部门赏,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美的推理小说”。当然这次要谈的并不是文本内容,重点是想说一下版本方面的问题。看过新星版和台版的读者,必然会对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有疑问?为什么名字相同的两本书,在内容会有那么显著的不同,新星的篇幅可以说是台版的两倍还不止,而且最后一篇的《向阳科探案记》也与之前八篇的风格差别极其巨大,完全不像是出自同一部书内的感觉。很显然我在初读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就去查了一下资料,一下就是我做的调查。《一朵桔梗花》原版书名是《戻り川心中》,收入五篇之前在著名推理杂志《幻影城》曾经发表过的五个短篇,即台版的五篇和新星版的前五篇。讲谈社1980年的单行本和1982年的讲谈社的文库本都是这个编排。这也是台版出版的基础。哪新星那个版是这么回事了?因为连城的这个系列出版后反响很好,后来得了推协奖,这让他有了继续创作的念头。之后他又陆续创作了三篇同系列的作品,之后和另外一个幽默中篇《向阳科探案记》一起集结出了另一本书,这本的书名是《夕萩心中》,即这本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884823/,为了弥补花葬系列没有同时出版的遗憾。在1998年连城曾经把花葬系列的八篇集结成书,这本即《戻り川心中》的ハルキ文库版。新星比较奇怪的是,他们既没有选择像台版遵循单行本的编排(但却用了台译),也没有依据ハルキ文库版出花葬系列的八篇。而是把《戻り川心中》和《夕萩心中》简单地捆绑在一起出版,这也造成了现在这种最后一个中篇和前面八篇风格差距如此南辕北辙的状况的出现。

清丽

看完两个故事之后,我就已然对这本书赞不绝口了:“清丽”,当时脑海中就冒出了这个词。由于同时在看岛田庄司和绫辻达人,那些传统日系推理对于诡计的追求让我在读书之余难免疲惫,觉得这些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好累,但是只是累而已。到了连城三纪彦笔下,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悲哀。本以为东野圭吾的《放课后》是我看过的最不可思议的动机,而《一朵桔梗花》中每一个故事的动机都愈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由于生命的卑微,杀人就跟砍了一棵树一样,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简单的目的,而让某个渺小的生命不那么绝望。末世笔触和东方风情都无需赘言,此书远超一般的推理小说,挣脱了任何“本格”或是“社会”之类的派系枷锁,茕茕孑立于所有其他日系推理之外。p.s. 最爱《白莲寺》丢个link哈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712596.html

淒美的殺意如花朵般綻放

“如果他是一位畫家,那麽他必定喜畫枯萎的花,並讓萎謝的花朵,看來比盛放的花更美,……令人想到在大正這個黑暗的歷史一頁裏,光爲了凋謝而綻開的一朵無果之花。”誠如連城三紀彥在這部以“花葬”為主題的短篇推理小説集《一朵桔梗花》裏所說,該書所收錄五篇作品中的人物,無論男女都擺脫不了在淒美的殺意中沉淪或殞逝的宿命,猶如“爲了凋謝而綻開的一朵無果之花”。我不得不承認,讀日本人的作品,除了伊坂幸太郎等寥寥幾位作家外,極少有過程輕鬆的經歷,蓋因爲日本人是最能不斷深刻挖掘人性和反復審視自身的民族,這表現在推理文學上就出現了衆多描寫人性之復雜、糾結和無以盡言,並附以極具沖擊力文字的作品。與《白夜行》、《殺戮之病》等刻畫和探討深處社會洪流中的人性之陰暗、暴戾、殘惡和僞善不同,本作用極富唯美典麗的文字為我們訴説了大正時代的一樁樁男女情殤的往事,即便是這些事件背後的殺意也變得那麽感傷柔美,連城將受愛情渲染之人性,描繪成至純至情的美,其淒美哀婉的程度臻至無以復加的地步,乃筆者自開始閲讀推理以來之最高者。其個中原因除了連城的抒情天分外,鍾肇政的翻譯應該也是一大要素吧。連城是“幻影城世代”的諸位作家中最善於運用擬人化、意象化的富有水墨色彩的景象文字來烘托和抒寫人物心情的作家,再加上鍾老的古雅生花的譯筆,而各篇之白藤花、桐花、桔梗花、睡蓮花和菖蒲花於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曼妙奇奧的花色、花語、花意、花情,使得本作在讀者閲讀之時,就帶給我們一種難以拒絕和厭惡的馥郁醇釅之花香,讓我們沉醉其間,隨著主人公的淒美宿命幾番沉浮、扼腕嘆息而不能自醒。下面試引作品的幾處文字並結合筆者的閲讀感受,權作上述論斷之注腳:〈一串白藤花〉。“如果人的性命是爲了埋葬那串花的儀式,還有如果人與人之間是互相用背影來交談著相錯而過的,那麽代書先生和阿縫兩人想用無言的背影,載在黃泉路的黑暗當中的真相,我也還是用背影來送他們去吧。”這部短篇集除了出現衆多的有關花的意象外,無一例外地都出現了“花街”這一反映日本社會由繁榮富強邁向動蕩腐糜的大正時代的万華鏡。那些在花街上由生到死的下女、酒家女、賣唱女、妓女角色,應和著自身不可違逆的如曇花般綻放和凋謝的人生宿命,而能夠為其卑微慘淡的一生妝點哪怕只是片刻的絢爛輝煌的,就是作品中的男性主人公們,本作中的代書先生即為其中一位。他為阿縫所做的事情,即使被不法的殺意所籠罩,卻無不透出人性的光芒。他的自戕結局令人悲憫感懷,讓人冥想著,不曉得那貫穿全篇的“花葬”主題究竟是在告慰逝去的塵世花朵,還是在緬懷某個護花、憐花、為花所感、為花所落的陪葬綠葉呢。〈桐棺〉。 “從阿際那朦朧的身子裏,我所熟悉的香味又蒸騰而起。一切的一切都變了,只有那香味使我想起的桐花沒有變。我覺得比起那淚水,香味更能使我領略到阿際的回答。”大正時代中“花街”更陰暗的旮旯還是在那些為社會正道所擯棄的黑社會組織,這在任何時候都無有區別。本作敍述的就是發生在法印河邊一個叫作“萱場祖”的暴力組織内部發生的殺人事件,隱藏在事件背後的則是那美丑難分、善惡難辨的不倫之情。究竟事件發生的動因爲何,恐怕連被情緣紅線所牽絆的主人公們也無法確定吧。複雜、纏糾、纖柔、繁密的男女情感,借著河風、細雨,因著暗語、冷殺,經由作者的筆端鑽進讀者的心窩。貫田、我和阿際就在這樣的小小世界中如靜謐冷白的桐花般寡言游走,只有動作和氣氛的襯托依附。大概死亡和棺材的象徵意義似乎必然包含著極致之美吧,無怪乎聖桑會以一曲《死之舞》來吟哦之。〈一朵桔梗花〉。“屋簷下的花即令是默默無言,仍然沒有讓最後一瓣染汚,把它的純白留在那男子的心房裏,然後結束了像衹有幾天日子的短暫一生。”從本篇開始,推理味道逐漸濃厚,幾乎和花香一樣散落在作品的各個角落。身處污穢泥淖的少女鈴繪,卻有顆純潔無瑕的心靈,她用自己的生命來守望著遙不可及的愛情。細膩到驚人的情感結局,讓人不由神傷而泣。每個死者手中完美潔淨的一朵桔梗花,反復訴説著少女的命運。桔梗的花語是永恒而無望的愛,鈴繪在愛情倏然降臨之後的内心矛盾,最終引致了一出無可挽回的淨琉璃悲劇。熾火一樣的情感和寒雨一樣的現實交織之下,蘇子的一闋《蝶戀花》仿佛伴隨著鈴繪的離世吟唱著:“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方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白蓮寺〉。“蓮花是真宗裏所說的‘極樂淨土’,以各種顔色綻放的花。母親是在一片漆闇的土壤裏,不只埋葬了季節,連死後的美麗世界,也是惡人所不被允許的世界,也一併埋葬了。爲的是在其後的生命裏,只看守著罪,只當一個惡人;還有爲了守護我的血。”以追尋記憶和歷史真相為題材的作品,在日本相當之多,我本以爲綾辻行人便是其中的翹楚,一部《殺人暗黑館》加上《最後的記憶》、〈夢魔之手〉、〈我是誰〉等作已足以傲世了,豈料連城的本作在處理這一題材之緊湊熟練,令我對他不禁高山仰止,畢竟這是一九八一年寫的啊,其時還沒有出現綾辻引領的新本格之風呢。〈白蓮寺〉篇幅不長,卻被作者雕琢得相當精致,通過主人公的内心活動,記憶與現實的界限愈加模糊,與殺人事件有關的幾個人物形象也在層層剝繭的過程中幾番更變,真相猶如被深深埋進土裏的蓮花般難以觸及。母親臨終前的話:“殺人的理由,不想讓任何人知道,尤其不希望你知道。”究竟隱藏著什麽奧義呢?噩夢的源頭、陌生的男子、傷痕的由來、模糊的殺場、詭譎的火災、身世的謎團……所有的元素共同編織出一張嚴密的網,而當我們隨著主人公的視點扯開它的時候,只看見瓣瓣蓮花擁簇著的含情脈脈的母愛。〈菖蒲之舟〉。“我好想在胸臆裏雙手合十,向這些不住地流逝的花膜拜一番。因爲我禁不住地想祈求:那些女人們的生命,但願在死後的永恒漆闇裏,同樣地以那種花的顔色浮泛著。”小説起始略顯平淡和不協調,大致告訴我們本作的主要構架就是一個叫做苑田的歌人的短短一生和與之相關的兩起殉情自殺事件。然而隨著主人公“我”對其人其事的調查分析,讀者將被引向一個駭人的世界。作者用這最後一個篇什深度吟詠和完美詮釋了“花葬”的主題,菖蒲花對於歌人的意義竟然如許複雜和深邃,“我”敍寫歌人一生事跡和思想的紀實作品《殘燈》之最後一章已然足夠凄美,但當我們讀到多重解答、一唱三嘆之後的“真相”時,似乎只留下世界崩壞的念想了,因爲抑或所有的結局都是應該存在的呢。苑田的葬花和歌,是在悼懷那些女人的美,還是在絕唱自己的命運,恐怕已經無法分辨了。而菖蒲的三日之期,可能正應和著歌人的一生,可能更應和著那些日本文學史上以自殺而終的唯美大師們(如野澤尚、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的一生,可能也還應和著一個時代的盛衰吧,——不止是小説背景之大正期,還有作者創作經歷的一大轉折:寫完《一朵桔梗花》之後,連城開始轉向戀愛小説和恐怖小説領域,離推理漸行漸遠了……最後說句題外話,在日本文學史上,連城三紀彥向以描寫至情至性的人類情感聞名,可惜其作品之美並沒有引起大陸出版社的關注和重視,倒是在臺灣出版了他超過十部作品(有些是同作異名)的繁體中文譯本,其中有推理小説,也有純愛小説,這些書大致如下:《一朵桔梗花》(林白,1985)、《寫給愛人的信》(皇冠,1987)、《命運的八分休止符》(希代,1987)、《出軌的女人》(希代,1988)、《微笑的秋》(故鄉,1988)、《激情的夏季》(故鄉,1989)、《紅唇》(故鄉,1993)、《外遇俱樂部》(故鄉,1993)、《被選中的女人》(故鄉,1993)、《求生無門》(林白,1998)、《背對背的愛情故事》(文英堂,1998)、《浪漫的復活》(收錄其短篇〈菊花塵〉,新雨,2001)、《情書》(直木獎獲獎作,商周/麥田,2006)等。希望自己能有機會閲讀他的其他作品,更希望能早日見到其作簡體中文譯本。

花作Death Note

无论是否因为花语,花总是会被寄寓各种人情世故,也常寓含万般怨念。我总是在想,如果在犯罪现场留下几处连自己也不明了含义的记号,比如让死者手中握有某种花朵,那会引起人们怎样的猜度。我不知道有这种想法是否算作阴暗,但谁心中没有一两处阴晦的角落呢?正所谓“江山不幸诗家幸”,大正年间正值日本社会转型动荡之期,深具时代特征的人物性格、社会风气,尤其是小人物生活的悲情与哀怨,自然成为其后众多文人才子创作灵感的源泉。《一朵桔梗花》即是以此背景为铺陈,展开了一幅幅基调凄美的浮世绘。作者在文中对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之细腻柔美,想必而后几十年的推理小说界无人能出其右,而其中尤以对女性情感之描写为甚,阿七、铃绘、阿末乃至文绪,她们为某人某情所作的付出往往没有结果,甚至来不及等到对方一个领会的眼神便如手中花般凋谢,不由令人泫然。不得不提的是,钟肇政先生的翻译令人称道,用词考究,诗意浓郁,行文间的画面感跃然眼前,较之个人之前所看译作,更具文学之美。因此,《一朵桔梗花》是否本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将推理小说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真正能让推理小说出脱窠臼,在强调笔触的文学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台。只可惜连城三纪彦的后继者们却难以做到像他那样的推理性与文学性兼顾,这是推理小说界的悲哀,更是文学界的悲哀。

听见花的哭泣

读毕,花香缭绕,淡淡哀愁之美。确实好的翻译,是能让原著散发新的光彩,如同给你一片花瓣,妙笔之下幻化为整个春天。译者钟肇政也是台湾知名作家,其文字很具有画面感,用词斟酌到位,古早味浓郁,只是爱用冷僻字,个别词汇又常用,但丝毫不会减少文字的优美程度,尤其最后章和歌的译文,美轮美奂。小说将舞台设定在大正年间,从初期写到末期,俨然一个时代的挽歌,而每一个故事用一朵花串联起来,一花一世界,那个时代风物,如序所言传统式的日本情调油然纸上。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语,其后面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典故,真相解开一刹那,仿佛听见花的哭泣。花都背负着凋谢的宿命,终会染上悲悒的色彩。以花为觉悟,以花为寻美,以花为寄托,以花为觅死。白藤花,向死的预感,水中升华蔓延,桐花,幻想之中闻到的味道,成为无法抹去的依恋。桔梗花,梦幻之花,洁白之花,手中紧握的花保留心中那独有那份纯白,睡莲花,象征极乐净土,埋葬此花,等于埋葬季节,埋葬身前那个所处纷乱的世界。菖蒲的花期只有三天,而歌人的一生都在实践,生如和歌之悠远,死于菖蒲之诡美。个人比较偏好后三个故事。桔梗花,是按照一定的剧本时完成自身的宿命,作者不显山露水的营建氛围,最后将事件真相娓娓道来之时,才明白剧本丝毫没有斧凿的意味,不像类似作品总是那么牵强。果菜姑娘阿七,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并赋予了新的意境。而白莲寺,却让我联想到了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嫌疑犯x的献身,并感觉后者只是致敬之作,母亲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守护,并且付出的努力远远高于石神,诡计的缜密度与难度系数很高,所以显得更加深刻,凶案背后是一个更为悲恻的日式纯爱。菖蒲之舟,苑田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太宰治,那位拉着女子去殉情的作家。而苑田次数要少,只有两次。其实很容易能够猜到故事的结局,但还是苑田最后的动机感到深深的叹服,拍案惊奇。更值得一点,与和歌那些句子也作了紧密的联系,和歌美妙的句子反而成了线索,渐渐解开谜团。综合所诉,此作是連城三紀彥与译者钟肇政共同献给读者一次美妙阅读体验,是上升到文学程度的推理作品。


 一朵桔梗花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