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德

出版日期:2016-1-15
ISBN:9787510842026
作者:柳长云
页数:222页

内容概要

柳长云,1945年5月生,籍贯湖南湘潭县,1953-1959年在湖南湘潭县石矿小学读书,1959-1965年在湖南湘潭二中韶山学习,1965-1970年在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1970-1974年在天津南郊教书,1974-1987年在湖北(南漳)国营四四零四厂学校教书,1987-2005年在深圳华强职业技术学校教书(共35年从事教学工作),现在退休在深圳。其中1985-1996年在深圳大学夜大兼职讲课(大学语文、哲学、政治经济学及公文写作等),业余爱好文学及创作和体育锻炼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谈“孝”的美德
1
第二章 谈“仁”的美德
9
第三章 谈“义”的美德
17
第四章 谈“礼”的美德
25
第五章 谈“智”的美德
33
第六章 谈“信”的美德
41
第七章 谈“忠”的美德
49
第八章 谈“节”的美德
57
第九章 谈“和”的美德
65
第十章 谈“恕”的美德
73
第十一章 谈“谦”的美德
81
第十二章 谈“廉”的美德
89
第十三章 谈“耻”的美德
97
第十四章 谈“勤”的美德
105
第十五章 谈“俭”的美德
113
第十六章 谈“勇”的美德
121
第十七章 谈“强”的美德
129
第十八章 谈“爱”的美德
137
第十九章 谈“悯”的美德
145
第廿章 谈“洁”的美德
153
第廿一章 谈“志”的美德
163
第廿二章 谈“慈”的美德
173第廿三章 谈“慧”的美德
183
第廿四章 谈“正”的美德
193
第一章
谈『孝』的美德
有诗云:
二十四德孝为先,父精母华铸根基。
养育之恩儿当报,春晖寸草理自然。
鸦有反哺之义道,羊有跪乳之德仪。
人为万物灵智者,文明进化必懂礼。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而且总是被列为众德之先的。那么什么是孝呢?古人认为:“善父母为孝。”(《尔雅·释训》)并且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这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民众以为只是天然的法则。孝这种道德不仅仅是家事,而且是国家大事。自古以来,我国儒家就将其确定为重要的道德伦理思想之一。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又曰:“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孝经·三才章》)这就是说,这个孝,是道德中最根本的东西,教化就是由此而开始出发的。民众既然认为孝德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以此为天然法则,那么为政者就可以用这个孝德来理训天下(指治理国家)了。其教化不待整肃而自然可成,其政不待严法而自然可治。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他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如果都敬养自己的老人并以此心惠及他人的老人;社会上的人爱抚自己的小孩并以此心惠及他人的小孩,那么天下就可以掌控于手了。孔子的名徒曾参对孝的解释很具体,他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就是说:能使父母受到别人的尊敬称为大孝;其次则是不辱没父母的名声;最基本的孝是能供养父母。战国时代的荀况则从另一方面来解释“孝”与“顺”的问题。他说:“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荀子·子道》)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道德对孝的规范从来就是讲原则的,从不主张盲从,更还有“大义灭亲”一说。
中国老百姓对孝的美德更是情有独钟。民间广为流传的《天仙配》中的那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是歌颂孝的。董永家贫,父亲死了而无钱安葬,他被迫卖身为奴而葬父。此事感动了天仙七姐,她终于冲破阻力下凡而与董永婚配。黄梅戏中那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歌词至今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经久不衰。传说董永是我国湖北孝感人,其地还有其墓葬云云。笔者以为,董永可能真有其人,而七仙女却不可能真有,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于《天仙配》故事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出于对孝这种美德的敬仰与歌颂。
当然,我国数千年历史对孝的解释是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要求的,其产生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但其对社会的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其美德的光辉依然熠熠夺目。如事亲以敬、爱子必教、敬亲爱国等伦理思想。在处理“忠”与“孝”的关系时,我国传统美德中也早有定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以身投国就是大孝。”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历代统治者都把孝当作维护社会伦理关系和政治统治的手段。所谓“阶级烙印”当然是很深的,其历史局限性与进步性同时存在,其历史局限性,就是指那些已成为陈腐的旧东西了,如“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这些东西理所当然地成为历史沉渣而应当抛弃了。
孝的传统美德早已扎根于中国老百姓的良心之中,历经千古而不衰,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势,应当好好地继承和发扬。在今天,孝的美德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比如说,再过几十年,我国必将跨入老龄大国行列,面对老龄化这一大社会难题,继承与弘扬我国孝的传统美德,能令我们国泰民安。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德奎利亚尔深深敬佩中国的孝德,并认为这是解决世界老龄问题的最佳办法之一,世界应当向中国学习。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我们能放弃这种宝贵的遗产——孝的传统美德吗?
当然,继承传统美德又有一个问题。有些人迫于舆论的压力不敢不孝,但采取孝的方法和心计却值得研究。平时,他们对父母并不怎么关心或漠不关心,而在老人去世后却大操大办,讲排场阔气,以显其“孝”心,这种重死不重生的“孝”,其实是一种虚荣心而已。我们提倡孝的美德恰好与此相反,父母老人活着的时候,要尽孝尽德,而在他们死后则应以勤俭为原则,丧事简办,那些花大钱建墓地的风气其实于孝于德毫无益处,反而对社会形成公害,我们应当反对。
近来,有人发现深圳的老人多起来了,许多老人相互见面时都乐哈哈地夸奖儿女们的孝心,儿女们特意将他们接来深圳居住,享一享福。同时,还有一个可喜的发现,就是深圳外来务工者的工资,有三分之一寄回内地去了。这其中就体现了中国最可贵的伦理道德精神——孝。
第二章
谈『仁』的美德
有诗云:
仁者仁心且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人。
残暴苟政为不仁,怜恶纵敌是错仁。
爱止妻子是小仁,恩加四海为大仁。
仁德仁行仁政道,得天得道得人心。
“仁”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固有的精神之一,亦是中国儒家的基本道德思想。先秦的诸子百家无人不谈“仁”。
什么是“仁”呢?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又曰:“仁,人心也。”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又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可见,孔孟对“仁”的解释归结起来就是六个字:“人心,人道,爱人。”汉代的刘向说:“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不所不谐,则方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于妻子。”汉代大儒董仲舒曰:“何谓仁?仁者,憯怛爱人。谨翕不争,好恶敦伦,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无嫉妒之气,无感愁之欲,无险诐之事,无辟违之行。故其心舒,其志平,其气和,其欲节,其事易,其道行。故能平易和理而无争也。如此者,谓之仁。”(《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仁”的核心思想是爱人,孔子最早以“爱人”解释仁。孟子则继承和发展了仁爱的思想,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的仁爱思想是由己而推人,由内而至外,由近而及远的,还包括忠恕等多方面内容。著名的《论语》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等等。“仁”甚至还包括智、勇、恭、宽、信、惠、敏、慈、爱等多方面的道德,儒家常视“仁”为“全德”。后世将统治者施行的好政策统称为“仁政”。墨家主张“兼爱”。“兼爱”的要求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的理想境界是“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唐代的韩愈在《原道》中提出了“博爱之谓仁”的论点。孙中山更有鲜明的论断,他说:“仁爱也是中国的好道德,古代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古代在政治一方面所讲爱的道理,有所谓‘爱民如子’,有所谓‘仁民爱物’。无论对于什么事,都是用爱字去包括,所以古人对于‘仁爱’,究竟是怎么实行,便可以知道。……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仁”的反面是残暴。古时对人的本性的争论有所谓“性善”与“性恶”的区别。其实,天生的“仁”与天生的“恶”是没有的,这都是后天社会所形成的,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中,“仁”与“恶”是阶级统治与斗争所造成的。孔夫子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国君要当“仁君”,他反对暴政和暴君。对于残暴的统治者他曾予以猛烈的抨击,如“苛政猛如虎也”,等等。秦始皇对于历史来说是有贡献的,但他施行的是暴政,有过“焚书坑儒”等暴行,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西楚霸王项羽死后尚余“英雄气”,但他也太暴了,烧了阿房宫不说,还容不得批评意见,有人向他提建议,而且是好建议,他不听,人家只骂了他一句“楚人沐猴而冠”的话,他就将人家杀了。三国时的刘备是主张施仁政的。他在曹操已占天时之利(占据北方),孙权已占地利(据有江东)的情况下,采取“人和”的大政方针,以“仁德”招揽天下英雄,后来终于建立了蜀国。他曾这样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刘备被《三国演义》誉为仁德之君,至今社会上还有他一句广为流传的话,那就是“勿以善小而勿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国老百姓喜爱“仁道”,欢迎“仁政”,这是千古不易的观念。当然,仁爱有个对什么人的问题,对恶人敌人是不能讲仁慈的。寓言《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都说明这个道理,尤其那位东郭先生还是一位“墨者”,是主张“兼爱”的,但他却爱错了对象。可见,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一般来说,先秦儒家提倡的仁爱,本身就带有贵贱差别的,脱离阶级社会的现实谈仁爱,是含有超阶级、超现实和空想成分的。东郭先生那种迂腐的爱是可笑的。那位农夫救活了毒蛇而被毒蛇咬死,临终前的那句话也发人深省:“怜惜恶人,这是应得的报应。”所以,仁德不能被坏人利用,当在人民内部实行。
那么,我们今天应当如何将“仁”的道理发扬光大呢?首先,实行仁德要从领导者做起,其次是人民群众本身要发扬仁爱精神。邓小平同志讲话往往直截了当,他在视察深圳时,说:“如果不发展经济,不搞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生活,那只有死路一条!”他号召社会所提倡的“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助残工程”“再就业工程”等都是仁爱精神的体现。我国目前尚有6500万群众未过温饱线。党中央已提出要打这个最硬的“攻坚战”,除了政策、条件、物质、智慧等方面的援助外,13亿人民要团结一致,每个人都有要切实地献出一份爱心,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人”,最后才能解决这个“世纪难题”。
总之,“仁”这种道德在我国历史上形成已久,历代圣贤和学者对其论述备至,亦且是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的传统美德,讲仁德、行仁义、施仁政、仁民爱民,群众是会衷心欢迎的。

作者简介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形成的,它是中华之珍宝,也是世界最宝贵之奇宝,它导人以善,诲人以善。人间欲成伊甸园,大同世界,美丽之天堂,必学习道德文明,必具道德文明,只有人人都讲道德文明,人间才是真正的仙境天堂!本书通过24个章节来讲述中国传统美德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美德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