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太空漫遊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出版日期:2006 年 10 月 20
ISBN:9789573258940
作者:亞瑟.克拉克
页数:464页

内容概要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英,1917- )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幻大師,與海萊恩、艾西莫夫並列本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同時也是太空科學研究顧問,為少數具專業科學家身分的科幻作家。

自五○年代以來筆耕不懈,作品多達六十餘部,以三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千萬冊以上。一生獲獎無數,如坎伯獎(科幻新人獎)、三次雨果獎及三次星雲獎(皆為科幻文壇最高榮譽)。一九八六年因其終身成就,榮獲星雲科幻大師獎。由於克拉克本身學術背景,作品飽含豐富的科學知識,風格屬於著重科學邏輯的「硬科幻」(Hard SF)。然而克拉克亦擅長於文學性的描寫,筆端優美富哲理,因此讀來毫不生澀,在世界各地皆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著有《太空探索》、《月球歷險記》、《火星之沙》、《童年末日》,以及「太空漫遊系列」和「拉瑪系列」等。其中「太空漫遊系列」中的《二○○一:太空漫遊》曾由名導演庫伯力克改編成電影上映。

作者简介

二○○一年「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發現號」太空船即將墜毀在木星上,美國緊急前往救援。此時,俄國提出合作計畫,美蘇於是一同遠征木星,由佛洛依德博士率隊。他們的任務,不僅要取回「發現號」上超級電腦「哈兒」所記錄的資料,還要探索木星上的神秘黑石。

等佛洛依德一行人好不容易與「發現號」會合,卻發現「發現者」上唯一倖存的太空人鮑曼已經變成了「星童」,他並透過「哈兒」的螢幕,警告佛洛依德博士,必須在十五天內離開木星……

★克拉克對「未來世界」的預測幾可亂真,他總有能耐提出科技發展的前瞻視野,把科幻和科技的實質進展之間的鴻溝都打破。──曾志朗(中研院院士)

★克拉克獨創的懸疑情節都是根據真正的科學事實塑造出來的,其手法之高妙,無人能出其右。──艾西莫夫(科幻小說作家)

★「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豐富、太精采了,每次讀它都只能觀其皮毛。」──《芝加哥太陽時報》

★大膽穿過太陽系的行動,精采度足以媲美《二○○一太空漫遊》。──卡爾.薩根(美國天文學家、《宇宙?宇宙》等科普書籍作家)

★克拉克將「科學」與「人文」兩者天衣無縫的融合在一起。在克拉克筆下,所有硬梆梆的科學知識都變成繞指柔。──張啟陽(本書譯者)


 二○一○太空漫遊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2001写于60年代,2010写于80年代,时间跨度有20年,燃料问题应该已经解决。
  •       我是在飞机上读完这部书的,很是惊心动破,当然最爽的还是老克在吹捧咱中国人的时候,……,不过我相信美国科学家不会那么傻,都想不到可以利用木星的水。…… 然后比较搞笑的是那个中国科学家,都TMD快死了,还惦记着要用他的名字来命名那个他发现的外星生物,不过他倒是很平静沉着,一字一句的描述他的发现,比我强。
      
      唉,悲观一下,不知道人类能不能撑到探索原地行星的那一刻阿。但愿把,要不老克的书就都白写了。
  •     第一步的震撼很难再续写了。但是阿瑟有勇气有欲望写下去,就很难得,他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充满冒险和未知的世界,足够吸引我一直读下去:)
  •     回ls:
    《无声奔逃》slient running: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775766/
    你引用的翻译版本有误,应是“这部电影是拍出了《2001》没有呈现的、有环状结构的土星。”这样来说更准确一些。
  •     好文 好图 mark~
  •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抓的很准,青史留名嘛。
  •     信仰狂热,手段无所不用,实用主义
  •     你有没有电子版啊?
  •     没有……
  •       所以会发生两个矛盾:
      1、电影中的主角有出舱抢救队员后返回飞船被HAL拒绝,然后冒险进入真空返回的情节,书中没有;
      2、2001原著中多次强调飞船到达土星后已经没有多余的一磅燃料,但是2010中改为“剩余燃料足够返回地球”。
      
      总的来说,综合拉玛系列的感觉,克拉克的拉玛和漫游系列,还是只看第一部就打住最好。
  •     有同感,但看了上一部总会忍不住想看下一部
  •       这本书里的中国政府是蛮横无理神秘的国家 在太空中建造激光堡垒 与美苏进行太空竞赛 强行征用北京市消防队的水泵 强占木卫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的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了 莫非那时世界对中国的态度就如此?
  •     也有了一套,不过还没看。。。考完试就看
  •     其实我最喜欢这本书里对于中国人的描写。那个钱学森号像镜子一样映出了真实的中国人。
  •     克拉克的小说太精彩了!木星变成太隗那段看得我欢呼不已~~``
  •     慧根不夠看不懂><
  •     2001,挖了个大坑,2010把谜底揭开,又开了一扇大大的好奇之门!后两部会讲什么?
  •     楼主难道没有看过克拉克自己写的说明,他的第一部小说和电影版是同步进行的么?当然会有差别咯。
    而且我看正版书中,的确有鲍曼从真空环境中冒险进入飞船关闭HAL的描写,还出现不只一次呢。
    再说克拉克也多次强调他书中的科学知识是与时俱进的,燃料储备能够增加,也是自然的事啊。
  •     经典性自然无法和第一部相比
  •       以前看电影版2001,完全被想像力震撼,缓慢的镜头不沉闷,静音和噪音也不头疼。愿意在看书时放这部电影,只为听它奇特的声音。那时我还乐于用天马行空这个词儿,但是开始读漫游系列小说以后,渐渐觉得不妥,虽然刚读完2010,整个系列才过半,却越发喜欢作品的严谨。
      
      想像可以是天马行空的,但科幻是站在科学肩膀上的想像,就像镜头的写实和用声音表现出来的真空状态,很可能就是枯燥的。库布里克在当时条件允许下创造出的太空世界,克拉克随着时间推移更新的认知,无比敬意。
      
      常常,我以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是不是喜欢一部科幻小说,即是否以悲悯的胸怀对待我们生存的地球和我们的人类同胞。这不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更像是在特定环境下激发出的本能,至少我相信它是本能。不是英雄主义的悲壮,是人类对自身的信仰,当它受到威胁,人类可以不顾一切。漫游系列,需要这种悲悯。
      
      漫游系列揭示了人类文明的“真正”起源,现在这种文明遭遇了关乎存亡的挑战。几百万年前来到地球启迪了人类心智的外星智慧生命体,如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要回来亲手拔掉他们当年种下的野草。前因后果大概要到2061和3001中寻找答案了。
      
      我不知道后两部能在多大程度上延续水准,不过至少前两部,我的喜爱程度不相上下。2001的状态是电影版名声更响,几乎成了难以逾越的经典。相比之下,2010的电影差不多默默无闻,小说又被说成难以超越在两个领域双丰收的2001。可是我喜欢小说版2010,可能因为没有先看电影版,思路可以更忠实于原著,而不用过多比较两种表达方式。
      
      2010的人物比第一部明显增加,作为小说,可读性更强。虽然在现实中,冷战早就结束,苏联也解体了,可是因为写作年代较早,作品里还是有很多美苏之间的冷笑话——在后人看来,不就像冷笑话吗?不是针锋相对,大约相当于暗战吧。但气氛非常好,有一种智慧的宽容。当年发现号人烟稀少,哈尔发疯带来了难以想像的可怕后果;如今的列昂诺夫号像个大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的家庭成员在摩擦中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和舰上成员一样,我也目不暇给,觉得眨眨眼和把时间用在睡觉上都是犯罪。这种不自觉的痴迷就像鲍曼摆脱肉身成为星童后俯瞰一切产生的优越感,是不自觉地,没有好坏之分。但我本能地知道还有比贪婪地吸收美景更重要的,一如鲍曼未泯的人性让他忍不住帮助他原来的同类——以能量形式存在的鲍曼,也因此比第一部里那个智慧、冷静但因童年遭遇而有点儿冷淡的优秀宇航员更让我感觉亲切。
      
      我流连太空的壮美奇观,为人类还没来得及了解的木星的毁灭感到震惊和难过,但更重要的是,当他们从低温睡眠状态中睁开双眼时,美丽的蓝色星球就挂在天空上了。
      
      九年后,我终于明白库布里克和克拉克的心有灵犀。蓝色多瑙河,那是地球的颜色。不管你深入太空何地,都别忘记你是为何而去,更别忘记回来。当她受到威胁,我们会保护她。
      
      读完2010这天,看到了这组天体摄影作品,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日隗,Lucifer,人类会很快适应,因为即将出生的新一代根本没见过没有日隗的世界。不要紧,那就让我们告诉他们。
      
      天体摄影作品:http://shawxx.spaces.live.com/blog/cns!C75C78C8E80335DE!4935.entry
  •     确实,所以看这一部的时候会觉得有点莫名。
  •     书里面的前言部分 有这么一段话:
    然而,在电影中,斯坦利·库布里克没有安排激发人类和木星卫星上的独石之间的第三类接触,明智地避免了混乱。土星完全没有出现过,虽然在此后,道格拉斯·尊布尔曾在他自导的影片《无声奔逃》中以极高超的演技演绎了这个星球上的故事。
    请问这部《无声奔逃》的英文名叫什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