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媛

作者简介

由华商报业出品的《淑媛Elegance》杂志在4月20日正式发行。这是国内第一本“高尚女性生活周刊”。同时,这本以倡导“知性、富足、摩登”为理念的女性人文时尚刊,由创刊号开始发起了为期将近一年的“寻找中国新淑媛”的活动。
双周刊,每月1日,15日出版,全国报亭皆可购买,或者订阅。订阅热线:010-65663788
官方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huyuanzazhi


 淑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我特别相信生命中的缘分,之前没看的杂志,我直接决定订阅!那天纸老虎在做《淑媛》的订阅活动,我觉得杂志定价合适、薄厚合适,还有就是送的礼品,是一个白色的手提包,看上去很像一个医疗救护包,很特别,喜欢。于是订阅了1年。拿回来看过之后,非常喜欢,这是唯一让我流泪的一本杂志。有很多共鸣,很真实。人生就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理想的、物质的、过去的、未来的……丰富的智慧与情感在这里真实的流露了,我很幸运的结识了她!
  •     作为一个中原小城市长大的女人,我读时尚杂志的时间很晚,大概直到27岁才开始看ELLE,COSMO,然后是VOGOE,BAZAAR,当我终于明白自己虽然能念出那些大牌的发音却只能在国贸的超市里买一瓶纯净水站在橱窗前发呆的时候,我就越发沮丧。后来我干脆连普通商场都很少去了,因为那里的东西不是看不上就是买不起,而时尚杂志里的东西,我只是买不起。国内的时尚杂志越来越向年轻化倾斜,而针对大年龄段女性的刊物却越来越少,内容也无非时装,美容健身和取悦男人之类。一个女人过了三十岁,应该早已完成了时尚的初级课程。肉体的美终究是要衰退的,当我节食一个月也穿不上那条低腰牛仔裤并且去医院看胃病的时候,我开始追求精神了。这本杂志的好处,不是它的时尚资讯,说实话,这方面它的品位平平,吸引我的是它里面的人物专栏。特别是那些著名的西方妇女,从安兰得到海蒂拉玛。那些西方女人。我一直在想,西方妇女和西方世界一样是世界的风向标,在那个世界里涌现了如此众多的优秀的女性,她们的品位,成就,影响力,豪不逊色于男人。是什么造就了如许杰出的女性。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的男人把女人惯坏了,而东方的女人把男人宠坏了。前者是出于爱,后者是出于占有。前者成了独立自由的女神,后者造就了十六亿人连个足球都不会踢的男人群体。光荣属于前者,耻辱属于后者。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对自由的追求。自由孕育平等,博爱造就宽容,理性成就刚毅。一切源于对自由的追求,不理解这一点就不理解西方思想。西方的自由不是东方人想象的为所欲为和任性--这是奴性的变种,而是对思想的控制与行动的铁碗,这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存在与进步的基础。这样的思想体系造就了雄健的男人与独立自主的女人,西方妇女的地位是她们不断奋斗追求的结果,虽然从一开始这个文明就赋予了女性崇高的地位,但是假如不是后者在历史的进程中向男人一样勇敢的追求自由,幸福与平等,也很难得到令人钦佩的结果。。西方人明白,自由与理想都不是凭空坐等,而是依靠奋斗甚至生命换取。而自由的代价之一,就是孤独。要自由就必须忍受孤单。从文化上来说,我们中国文化中最缺乏就是孤独。孤独对西方人来说是一种自由,面对灵魂自我反省的方式,他们承认自己也害怕孤独,但是用自由的丧失来换取热闹,他们就要拒绝。而我们中国人是最难以忍受孤独的,无论是新年鞭炮的轰炸,还是吵人的说话分贝,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逃避孤独与寂寞,所以中国人生孩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不是喜欢孩子,而是害怕孤独和畏惧死亡。黑格尔说过,自由的绝对形式就是死亡。孤独就是一种变相假死。我们这个以丧失自由与个性换取热闹的民族,从来都是一种集体式的思维,很难出现面对灵魂的拷问和思索,我们追求的从来只是一种虚假的形式,而从不重视内在,所以我们没有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痛苦没有尼采的疯狂,没有凡高的震撼,没有孤独就没有真正的艺术,不面对自己的内心就不会感受宗教的伟大。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无宗教无信仰的原因。所以这样的民族也不会出现萨冈,杜拉斯,勃朗特姐妹,沃尔夫这样追求自我的女性,我们有的只是大奶奶,小三,不是农妇就是大小姐,他们追求的---即便现在,也不是一种平等的真正的两性关系,而是依附感和占有欲,还是充斥着奴性与任性,他们逃避的依然是自由带来的孤独感。虽然当今的中国女性似乎在表面上拥有了无数的所谓权利,但是从庞大的基数来看,女性的地位应该是在很多方面处于下降的趋势。娜拉的关门声预示了西方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新的开始,而我们众多女性每天离家的关门声带着祥林嫂的无奈。有人说,只有取得了经济地位才有资格谈论平等与自由,问题在于假如一种文化是基于不平等之上,那么即使有了诸多的财富那么个人的自由和解放也是空谈,人的自由与尊严永远是一切的目的,而经济上的富足只是手段。本期杂志里介绍了几位著名的西方侦探小说作家,她们都是英美系的作者,新教精神对于自由的渴望是无与伦比的,她不是拉丁式的浪漫,而是绝对的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其中有一位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那就是美国作家克雷格。她不是位好妻子好母亲,却是优秀的作家,她爱自己的自由超越一切,我不推崇她艺术家的放纵,我钦佩的是她这种特性独立的自由精神。西方人常常在孤独寂寞中死去,看上去很悲惨。贝克特晚年在一家普通的老人院去世,托尔斯泰为了追求道德的完美逃离了温暖富足的家庭,死在一个小车站。而他们正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象我们的,用自由换取了所谓的子孙满堂,逃避了死亡。逃避自由和不敢正视死亡,是通向平庸之路。我们中间有多少人,多少女人是为了逃避孤单而放弃了自由与理想。孤单本是人之常情。正如人皆有死。
  •     这是我最近经常阅读的一本杂志。虽然此书也和国内的时尚杂志一样,在图片的采选和版面美术设计上不够优美,但是由于其间经常介绍一些西方上流社会的名媛和早年的著名女性的逸事,文笔还不错,有点西方知识女性的派头,所以就不定期的看看。说实话,就象一个农妇总以为皇帝老婆顿顿吃饺子一样,我这样一个人也有莫里哀笔下贵人迷的倾向,在看到文章里出现的毛特冈,纳波可夫夫人,肯尼迪家族这些显赫的名字就很着迷,虽然有点八卦的意思,但是终究还有些味道。一个人总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我特别要推荐的是最新一期介绍西方豪门女性成为艺术资助人的专门文章。美国现代艺术的两大女主,惠特尼和古根海姆,她们将财富化为艺术而获得了永世的荣誉。两位富家女子都是基于当时不够开化的社会风气与家族的禁锢本人没有成为艺术家,但是她们却大力的资助了许多当时没有成名却很有才华的艺术家,并且建立了两座以她们名字命名的伟大的博物馆。在西方一直有所谓艺术赞助人的传统,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和领主,到各个不同的国王,甚至很小的只要有贵族居住的地方就有专门赞助音乐家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王侯。我们熟知的许多艺术大师,从达芬奇到贝多芬都是有人资助他们的创作。也许萧邦也算是乔治桑的的功绩之一。至于伟大的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之间的友谊更是一个精神之爱最好的证明。瓦格纳对自己被指责为滥用路德维希王的热爱奢侈生活回答说,自己是个艺术家,伊索德的音乐就是要在一个富足安逸的环境下才可以写的出。尽管世人都以为波西米亚艺术家是应该贫穷的,并且举了莫扎特与凡高的例子。不过,艺术人生确实是一种奢侈的人生,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艺术所要求的诗意的栖居。拉赫玛尼诺夫只有在他富足的庄园住宅里才会创作出那些浪漫的乐曲,而许多艺术作品---说实话不是普罗艺术,而是贵族艺术,是写给那些美丽富有的贵夫人和上流社会的人们的。贝多芬追求的也只是那些美丽的贵族女人,而从不可能是月光曲传说中的鞋匠的妹妹。所以西方一直有一个上流社会的女人举办艺术沙龙,发现和资助艺术家的传统,我们当然可以说她们确实是吃饱了撑的,因为她有钱有闲。但是,有品位要有钱,可是有钱不一定有品位。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家。这是中国的耻辱。在一个小孩子要攀着激流上的铁索,象猴子一样去上学的国家,这是一个莫大的嘲笑。沃尔夫说,正如被发现在一个悲惨的世界里过的幸福对一个诚实的人来说是一种可鄙的罪恶。我们不能指望世界在一天之内就消灭了贫富差别和不平等,多少世纪以来,多少圣贤都在试图解决这个另人头痛的问题,可是还没有在根本上实现无差别和等级的大同社会。有人曾经说特里莎修女只会帮助那些印度穷人而不去和他们的政府抗争是懦弱,而这位圣女则以她天国的慈悲回答,当看到一个人就要死了的时候去让他安静的死去是最要紧的。她做的只是她所能够行的善,而这微小的善却汇成了爱的大河。所以我们不应该指责有人穿着名牌服饰去进行慈善,因为还有更多穿着名牌的人没有去做。盖茨和巴非特的壮举并没有震惊我们现今那些富豪们。他们依然在口出不逊,辱骂穷人和自以为是,我们也没有听到过什么了不起的他们赞助艺术和公益的事,除了港台的几个富翁,内地的富豪们所做的实在是令人失望。他们会摆出几十辆林肯嫁女娶亲,他们会公然的炫耀自己的浪费和奢侈和侮辱别人,而那钱是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当我走在我所居住的一个京城小镇的大街上,看着那停靠在权金城门口数十辆气派的轿车的时候,却为这里居然连公共图书馆和公园都没有感到悲哀。孩子们没有免费的场所可去。人们除了吃喝玩乐没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追求,过着契诃夫笔下那浑噩的畜生一样的生活,据说这里有很多人的资产是达到了亿的。我不知道一个人有了一个亿是什么滋味,是否象盖茨所说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我这辈子见过最多的一次现钱是许多年前,单位有人来交纳销售货款,六万元,害的我这个蹩脚的出纳数了半个钟头,满头大汗。少慈善和资助艺术事业的传统,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狭隘的理念。儒家的爱不光是有等级的还是有次序的,先爱谁后爱谁,都给你规定好了,剥夺了一个人选择灵魂归属的权利。基于家族和所谓熟人关系的次序,中国人的山头地域圈子作风很严重,所以中国人基本上是一个不老实,很难相信他人的民族。西方人讲他人是地狱,是一种他们特有的害怕被亲密关系剥夺了自由的被害妄想,而中国人对于他人,本质上指没有血缘与功利关系的外人的冷漠。所以中国人没有基于基督教所赋予的那种博爱,爱一切人,宗教的平等。而是非常狭隘的功利之爱。就象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一次过节发食用油,一个大姐居然搞了三桶。她就把油藏在办公室的柜子里上了锁,她不想让自己的亲戚看到拿走,结果后来油全部坏掉了扔了。这东西是我的,我就不能给你,这钱是我的,就不能给别人。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即便是烂了也不要给外人却是我们独有的思维方式。所以富豪们可以挥霍财富,但是却不做一点公益的事情,也是因为他理直气壮的说,我的钱,烧了也不给你!不打破这个基于血统与家族的伦理不树立博爱的观念就难以出现象卡耐基和诸多美国富翁那样赞助艺术和公益的善举。财富是属于上帝的,我只是暂时拥有,在富有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但丁在《神曲》中描述了在地狱第四层的景况。这里的人比别处的更多,他们不停的推着重物,来回的碰撞,有人叫,你为什么浪费?有人叫,你为什么吝啬?维吉尔说道,挥霍无度和一毛不拔使他们失去了美好的世界,托付给时运女神的人类相互争夺的钱财是短暂的骗人之物。愚蠢的世人啊,智慧超越者一切者给世上的荣华指定了女总管和领导者她及时的把虚幻的荣华从一个民族传给另一个民族,从一个家族给另一个家族,人类的智慧无法阻止。这第四层的人就是由贪财者和浪费者组成的,各自组成一个圈子相互辱骂碰撞,象快速旋转的圆舞。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而精神的光荣是永恒的。正是因为那些著名的艺术保护人深刻的知道物质倘若没有精神来做主宰人就会伦为畜生,为了追求永恒的荣誉要舍弃财富换取新生。凡是可以提高扩大充实心灵的东西,都最能使心灵去完成与心灵本身无关的事情。凡是削弱和贬低心灵的东西,都会破坏心灵处理小事情的能力,因此必须使心灵处于强大的有力的状态。倘若有人只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他将逐渐丧失生产物质财富的才能,最后总有一天和兽类一样,对财富既无鉴别能力又又不会使物质财物生产和发展--托克维尔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建立一座公益图书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