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与治学

出版社:季羡林、姜永仁、胡光利、 李涛 沈阳出版社 (2009-08出版)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44139274
页数:182页

章节摘录

论世篇人生态度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理的人生态度。我所欣赏的人生态度,是道家的一种境界。正如陶渊明诗中所云: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人世文从》序1997年5月5日我向无大志,是一个很平常的人。我对亲人,对朋友,总是怀有真挚的感情,我从来没有故意伤害过别人。但是,在那段“浩劫”的岁月里,我因为敢于仗义执言,几乎把老命赔上。那时,任何一个戴红箍的学生和教员,都可以随意对我进行辱骂和殴打,我这样一位手无搏击之力的老人,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种皮肉上的痛苦给心灵上带来的摧残是终生难忘的。 我的生命本该在那场“浩劫”中结束,在比一根头发丝还细的偶然中我没有像老舍先生那样走上绝路,我侥幸活了下来,我被分配掏厕所,看门房,守电话,我像个患了“麻风”病的人,很少人能有勇气同我交谈,我听从任何人的训斥或调遣,只能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我活下来,一种悔愧耻辱之感在咬我的心。我活下来,一种求生本能之意在唤我的心。《人世文从》序1997年5月5日我扪心自问:我是个有教养、有尊严、有点学问、有点良知的人.我能忍辱负重地活下来,根本缘由在于我的思想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的信念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不情愿那样苟且偷生,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那段时期,那个环境,那种心态下译完的。我活下来,寻找并实现着我的生命价值……《人世文从》序1997年5月5日我行年八十有五矣,在旧中国,能活到这样高龄,就有了被称作“人瑞”的资格。我读中外文学史或学术史,往往有一个怪习惯:我喜欢计算文人的生年卒月。我发现,能活到像我现在这样的人是非常少的,我感到幸福。虽然我自知见到鲁迅《过客》中说到的长野百合花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总有一天会给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的。《杀斤民晚报?(夜光杯)小引》1996年11月9日活老了有什么好处呢?有很多好处。小说上常读到老人自我吹嘘: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面都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长。”颇有点英雄气概,让我兴奋鼓舞。盐吃多了,桥过多了,我没有白吃白过。我曾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上至总统、总理,下至引车卖浆者流,不管肤色是黑,是黄.是白,我都见到。至于文人、学士、流氓、无赖,诸色人等,我也见了不少。即使我自命为“世故老人”,也不为过。我在国内,在八十多年的生活历程中,我逢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也逢到过“柳暗花明又一村”,颠颠簸簸,坎坎坷坷,摇摇晃晃,趔趔趄趄,走过了这样漫长的道路。我耳虽不太聪,但能听得见;眼虽不太明,但看得着:心虽有点毛病,但还是“难得糊涂”。我经常考虑和回忆过去的事情,研究和观察眼前的事。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明亮照见众生相。《新民晚报?(夜光杯)小引》1996年11月9日“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我看,谁的心都是一面镜子。不过,这一面镜子有大,有小;有明,有暗;有的有时明有时暗,有的总是明或总是暗;有的人意识到它,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有的人意识到而能反映出来,有的人意识到却反映不出来。在这花花世界,众相纷杂。在三千大干世界中,只要有动物的地方,就都会有这种现象。此事太玄远幽奥,恐怕只有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的佛祖或上帝,也许再加天老爷,才能了知,我辈凡人大可以不必操这一份心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序1996年3月13日我现在只讲凡人的事,只讲我这个凡人的事。我决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我不比别人多一只眼睛,多一个耳朵,多一颗心。但是,差堪自慰者,我不糊涂,或者不太糊涂,我敏感,我有感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芸芸众生,风花雪月,阴晴寒暑,一旦触及我的五官,就必然映现在我心里这一面镜子上。我这面镜子能辨邪正,分是非,能使魑魅魍魉现形,能使牛鬼蛇神无所逃遁。我对它是颇有自信的。物换星移,八十五年于兹矣,它至今仍旧朗然。有时候,我无端会可怜起我这一面镜子来,它的负担实在太大太大了。从高中时起,我受了几位老师的影响和鼓励,开始舞笔弄‘墨。以后,虽然倾全力搞的是另一个行道,可是积习难除,每有所感,我的心这一面镜子每有什么映像,我自然而然地就会拿起笔描绘下来,我识人成千上万,游踪遍亚、欧、非三大洲。国内,国外,伟人,猛人,君子,小人,地、富、反、坏、右、叛、特、走资、臭,我无不接触,我自己就是其中的“老九”嘛!至于浩渺大洋,巍峨峻岭,瑰丽春花,晶莹秋月,夏日红荷,三冬冰雪,更是每年一度会面,从不爽约。所有这一切纷纭繁复的五光十色的人和物,都反映到我的心境中。《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序1996年3月13日我前几年写文章,喜欢用“垂垂老矣”这一句老话。现在看来,此话也已过时,年近耄耋,难道还不能算是真正老了吗? “垂垂”二字还能再用吗?但是,如果没有人提醒我的岁数,我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老。我虽老迈,但自谓尚不昏庸。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成了陶渊明的信徒…… 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态度。 “十年浩劫”期间,我白捡了一条命。至今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即使是多活一年,我也认为是“额外收入”。我现在计划要做的事仍然很多很多,就仿佛自己还是风华正茂,面前还有几十年的路程似的。我仍然同以前一样,许多工作齐头并进。《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自序1990年11月2日编第一部《自选集》是在1988年,当时还没有进入耄耋之年;但心中已颇有老意,觉得自己眼前能走的路已经不太长了。到了今天选这第三部《自选集》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然而心中却老意全失,眼前仿佛还有好长好长的路可走。难道世上真有返老还童这一说吗?《季羡林自选集》序1997年2月26日最近几年以来,我心中萌发了一个怪论: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年纪比较大一点的知识分子,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被整,被污辱,被损害,是正常的。这证明,他们起码还是些好人。这样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用不着反躬自思。他们应该以头上被戴上的帽子为荣,他们可以以此自傲。反过来,如果有的知识分子,平安地走过了历次政治运动,没有被溅上任何的污泥浊水,没有被戴上任何莫须有的帽子。这样的人,我认为,反而应该反躬自思:自己在处世做人方面是否有什么不足之处。不然的话,为什么能够在那种黄钟为轻、蝉翼为重,颠倒黑白,混淆邪正的运动中安稳过关?我不敢说,我这个想法能适用于一切人;但适用于大部分人,则是可以肯定的。《透过历史的烟尘》序1997年5月22日如果说我这后半生还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不肯浪费半寸光阴,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近两三年以来,我拼命苦于;但是,工作怎样也做不完,文债怎样也还不完,身心交瘁,日夜难安。外面来的书报信件,盈几盈案,我却无法一一过目。好多应该答复的信,都没有答复。有人会怀疑我傲慢不恭。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此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然而几乎每天都是宾客盈门,有“速”者,也有不速之客。还要充当采访的对象,拍照的道具。拍照者高声大叫: “笑一笑!”我怎样能笑得出来呢?结果当然会像电影《瞧这一家子》中的一个镜头那样,陈强同志做出怪模样来“笑一笑”。但是,那是喜剧片,专门逗人乐子。我却是处在现实生活中。我演的不是喜剧,而几乎是悲剧了。我现在真是中西交迫,内外夹攻,简直没有喘息的余地。静夜自思,无端怜悯起自己来。自己已年届耄耋,正向着鲁迅所说的那一个开着野百合花的地方走去。偏偏道路极不平坦,有如在风光旖旎的燕园中,今天这里挖一条沟,明天那里凿一个洞,让我这个在这里住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老北大,有时候竟也摸不着头脑。未知何日天下道路都变得平坦起来。让我这个已毫无所图又毫无所求的老人能够安然坦然地走到那一个非去不行的地方。《朗润琐言》自序1996年5月28日在敦煌,在千佛洞,我就是看一千遍一万遍也不会餍足的。有那样桃源仙境似的风光,有那样奇妙的壁画,有那样可敬的人,又有这样可爱的影子。从我内心深处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然而这样做能行得通吗?事实上却是办不到的。我必须离开这里。在人生中,我的旅途远远不到结束的时候,我还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在我前面,可能还有深林、大泽、崇山、幽谷,有阳关大道,有独木小桥。我必须走上前去,穿越这一切。现在就让我把自己的身躯带走,把心留在敦煌吧。

前言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能够出版东方语言文学大师季羡林的著作,为他的书做责任编辑,既是梦寐以求的事,同时也是不敢奢望的事。当这个机会降临时,我不知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2001年8月,我和季老的两名学生如约去了季老家,准备向他约《季羡林文丛》五卷本书稿。季老的家在北大朗润园13号公寓,是一套很普通的三室单元房。第一次去见世人眼中高山仰止的伟大学者,我有些诚惶诚恐。当真正和他面对面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季老的风趣、随和、朴素,甚至带有几分幽默,就像平日里我们遇见的某一位和蔼、普通的老人,外表没有一丝“留德十年”的痕迹。季老很清瘦,虽然年过九旬,却精神矍铄。我作了自我介绍,并为季老呈上了名片,他认真地看了名片,然后放进上衣兜里。这时季老幽默地说:我没有名片,头衔太多了,名片装不下。这句话,立刻让我全无初次相见的拘谨与生疏。季老说话一口山东腔,不过说洋文却没有口音。季老的大师风采,在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时便有所领略。当时,我们策划编纂的这套《季羡林文丛》,旨在对季老那些历经时间考验、深受学者和读者欢迎的文章进行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并收录为册,共包括五卷——《感悟人生》《散文精粹》《学问之道》《耄耋新作))《修身与治学》。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我为季羡林先生做责任编辑编者的话论世篇人生态度伦理道德生活情趣严己自律爱国主义天人合一宗教态度精华糟粕针砭时弊出国留学忆昔怀旧老年琐谈青年寄语劝学篇探索真理壮心不已贵在自信治学甘苦谦虚好学天才与勤奋学术道德学术创新文采风格以文会友文化交流比较文学外语学习文化经济科研境界资料搜集季羡林先生大事年表

编辑推荐

《修身与治学》由沈阳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承蒙沈阳出版社的重托,幸赖季老的垂青,我们编选了《季羡林语要——修身与治学》。《修身与治学》旨在凝炼先生的信仰真谛,彰显先生的人格品位,展示先生的学术造诣。为达此目的,我们面对先生邈无涯际的人生阅历,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剪辑精彩片断,聚焦热点问题,采取浅近简约的形式,以“论世篇”和“劝学篇”为题,捕捉先生的话头机锋,寻觅先生的思想轨迹,以裨益老中青读者与大师相逢,走进极具魅力的精神世界。其实,我们之所以这样做确有特定机缘,那就是先生在其许多著述中,为了方便学人,接引后学,不事华藻,总以俗谈平话揭示真理,却又无处不闪烁着智慧之光。诚如先生所言,在义理、词章、考据三门学问中, “我最不善于义理,也最不喜欢义理”。而据我们了解,倘若知人论世,纵谈学苑世情,先生则腹笥充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且又实话实说,直来直去,决无半点所谓的“大道理”。因此,我们遂以“语录”为间架,所搜之文,不失俚俗,如此方能更加贴近读者。但是,其中仍不乏有深邃之见,精辟之言,字字如珠玑,句句似金针,仿佛使人沐浴一股股迎面扑来的和风,只觉得春意盎然,勃发生机。 《修身与治学》尚属初次尝试,鉴于经验不足,篇幅有限,固然未可把先生的金玉良言更多更好尽善尽美地奉献给读者;又因读先生的书甚少,囫囵吞枣,难以吃透先生著述之精髓,惟恐有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甚或支解先生博大精深思想之嫌。然而,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的目的和心愿毕竟会被领悟到的,那便是以此为座右铭,默念慈父般的教诲,照观大师的明镜,紧循先行者的足迹,在修身和治学的征途上誓与巨人同行,永不间歇地攀登、攀登……


 修身与治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