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闻月刊

出版社:闻立欣 古吴轩出版社 (2013-05出版)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807339830
作者:闻立欣
页数:29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白俄将军恩琴二月三日率由日本军官指挥的俄蒙联军对库伦展开围攻,中国守军孤立无援撤兵弃守,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白俄操纵下再度宣布外蒙古“独立”,成立所谓“自治”政府并册封恩琴为“双亲王”。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地再被恩琴率部攻占,外蒙全境几乎都为白俄控制。库伦失守沦陷后,向买卖城—恰克图方向撤退的中国军队师败兵疲孤悬塞外,援军无望归国无门,走投无路的驻库伦最高军政长官库乌科唐镇抚使陈毅十九日被迫向苏俄提出“共同保卫买卖城—恰克图一带中俄交界区,以确保两国商旅安全”的请求。苏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高负责人斯米尔诺夫认为,陈毅的“求援信”是莫斯科施加对外蒙古影响力并达到控制该地区的绝好契机,于是向莫斯科提出答复建议,即中国驻军“应当向与外蒙古接壤的远东共和国提出上述请求”,因为“它能够为中国军队提供完全避难权并开赴苏俄的自由”。莫斯科按照斯米尔诺夫的建议答复陈毅,复函写道:“苏俄是最有社会和政治宽容性和真正爱好和平的国家,正在为政治逃难者和白卫军的受害者提供避难权和安全保证。”苏俄这是“一箭双雕”之计,既为其傀儡远东共和国创造了出兵外蒙古的合理借口和条件,又在外交方面报复和羞辱了中国政府。因为此前苏俄要求引渡逃入中国境内的自卫军时,北京外交部总是引用国际法,将白军视为“政治避难者”而拒绝引渡,这次苏俄也将陈毅的部队当成“政治逃难者和自卫军的受害者”加以滞留。 【中国驻莫斯科总领事到任苏俄急于了解代表赴华路线图】二月三日,中国驻莫斯科总领事陈广平抵达到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当天便照会陈,表示“承认陈为中国正式外交代表”,并保证陈氏及后续代表立即“享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所规定的相应权利”。同时苏俄方面还声明,苏俄在近期内将向中国派出外交代表,请陈广平尽速呈报北京,并“告知苏俄代表赴华比较方便的路线”。北京政府将布尔什维克之苏俄与前沙皇俄国视为“一个国家”,中俄早就存在外交关系,只不过因“十月革命”导致俄内部政权更迭而中断,所以给陈广平赴的任定性是“恢复中俄邦交”。

前言

前言历史是流动的、延续的,永远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社会变革仅有缓速显晦之别,没有停滞不前之状,而是以“一个变局趋向高潮而形成新的变局”为周期的。历史又是诸多侧面构建的综合体,是无数突发事件导致定向结局的集合体,其间充满着偶然和必然的交织。二十世纪初,社会内部矛盾淤积和国际环境变化,中国持续两千余年的皇权架构跌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摇摆状态之中。无论是盘踞京畿腹地的执政者还是流落边关浪迹海外的革命者,都意识到既有统治基础的坍塌已在现实中成为可能。因此,统治中枢试图通过立宪运动等温和制度改良措施挽救朝廷危机,革命党人则寻找一切契机制造激烈制度革命以实现“变专制而共和”。时间至关重要。武昌起义虽是一个偶发事件,但就整个情势而言,革命党人显然在这轮与时间赛跑的竞技场上占了上风,“变局”赶走了皇帝,辛亥革命铸就了民国。然而这个“变局”只是开始而远非高潮。孙中山所号召的“民族革命”旨在推翻清朝统治权,并非要赶尽杀绝前朝的统治者,“五族共和”原则体现了民族主义的理智性和以文化为基点的包容性。虽然革命难免要流血,但相对于一场社会制度更迭的“变局”而言,辛亥革命并没有如法国大革命的那般血腥惨烈,也没有将前朝皇帝像路易十六那样送上断头台。然而,由于革命党团体早期活动的秘密性和联络会党倾向,既缺乏现代意识又没有形成严密统一的组织,因此更谈不上自身的军事力量,点燃“辛亥变天”导火索的革命党人是利用朝廷新军而获得首义成功的。这种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体制的制度革命所衍生的后果,就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昙花一现,政坛实力人物袁世凯继而登场,从此开始北京政府持续十七年的治理,即所谓“北洋时期”。这种军人专政的事实,是民国初年从专制到共和社会过渡期不可避免的历史后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袁世凯是截然不同的形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如同一个硬币两个面。历史人物无法摆脱历史惯性,“忽然间”坐拥民国大总统宝座的袁世凯,对皇权“统治威严”难以释怀的崇拜心理,导致其帝制用心昭然天下而告别历史舞台,身后遗产除群雄并起的军阀割据、武人当道的北京政府,还有一个捍卫共和理念的西南护国政权。民国开始步入“非典型南北朝”状态。在民族主义和工业主义双重动力驱使下,各国发展趋向势必打上国际因素印记。中国近代外交开始形成于晚清,民国初年则是中国外交向现代模式的演变时期,国内诸多标志性的历史事件,都与当时的世界大事存在联系。所以民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包含有相当成分的各种国际因素。孙中山的国际视野显然要比其他民国政治人物开阔。在民国建立后,无论是短暂的临时大总统时日、为发展国家建设奔波海内外期间,还是在护国和护法岁月,他始终在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寻求各国支持,拓展国际关系空间。一九二○年四月,伍廷芳上演的“携印出走”一幕酿成的外交事件导致广东军政府的破局,也为孙氏“回粤重新开府”创造了前提条件。孙中山次年在南方建立政权并称大总统,拉开与北京政府的政权对峙。几经磨难,孙中山最终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支持援助下,通过国共合作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建立黄埔军校,拥有了一支梦寐以求的“自己的武装”。孙中山逝世后,南方政权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透过历史流动性角度观察,从辛亥革命共和肇始,至北伐告捷东北易帜为止,应该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个“历史高潮期”。在人们一般印象中,这段历史是一段纷繁复杂、波云诡谲、乱象丛生的岁月。从北国到南域,自畿辅至边陲,地方政权割据,国家四分五裂;政客纵横捭阖,军阀骄横恣肆,名目繁多的东征西讨致使黎民百姓陷于连年兵祸;上台下野如走马灯,仅北京政府就更换十三任总统(包括摄行大总统职、临时执政、军政府大元帅等),内阁有四十六届之多,“你未唱罢他登场,城头频换大帅旗”。但是,这个时期又是从皇权统治到共和政体的转型过渡期,是革旧鼎新、百废待兴的时代,是国家开始融入国际社会的起步阶段。建立国会、制定宪法、普及新式教育、颁布施行各种国家社会治理的制度法规、开展新式外交事务等,为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型共和体制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还是新文化在古老大地破土发芽的年代,是思想启蒙主义实践的年代,是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最后,这个时期更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对中国走向现代文明国家历程的不同追求和各种努力,为中国之所以成为“二十世纪的中国”奠定了基础。《民国新闻月刊》以“模拟报刊”形式,通过对一九一一年十月至一九二八年十二月间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的筛选、记述,向读者展示民国初创阶段这个“历史高潮期”的多个场景。本书以月份作为编写单位,按时间顺序为经,以中外事件个案为纬,构成单位时间内的事件综合,采用不分段落形式撰写并配以相关图片。每月以一个或多个对开为阅读单元,所记之事时间以当月为下限,不设严格的浏览顺序,重大事件的过程依事态进程按月份延伸叙述。每月刊头页设要闻栏目。历史乃人与事的结合体,任何人物都是生活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人物,对于当时之事,亦有其当时之认知与评判标准。本着“对历史人物要放在历史中观察”的历史道德原则,叙述内容多采用当时历史环境下人们对所发生之事的态度评价,包括细节描述、报刊评论、文稿演讲、函件通电、外界反应等。书后附有所征引图文资料来源的“参考文献目录”。《民国新闻月刊》的编撰承蒙诸多人士建议和帮助:北京文通天下图书有限公司负责人石生琼、禹成豪提供了全力支持,刘君承担了全部图文版面的技术操作,编辑部和出版部的吕夏乔、毕晶、梁茵、李溪、李宁、马野、王艳等为本书最终成型付出了勤恳敬业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闻立欣二○一二年四月

内容概要

闻立欣,湖北省浠水县人,1961年出生于北京。民主斗士闻一多之侄。历史学者。现执教于北京大学。《赤诚爱国求索真理的无畏战士:缅怀闻一多先生》(为纪念叔父闻一多先生所作)《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亚洲近现代史》《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抗日战争丛书》《抢滩:跨海登陆经典之战》《中老胡同三十二号:老北大宿舍纪事(1946~1952)》参与编纂《中国近现代史大典》(上下)《世界100战争排行榜》。

书籍目录

民国九年(一九二〇年)001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035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063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097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127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163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193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225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261

编辑推荐

《民国新闻月刊:1920-1928从"携印出走"到"东北易帜"》首次以“报刊体”呈现最有民国范儿的风云历史,穿越百年回民国,品读原汁原味的民国时事,图文并茂,值得珍藏。

作者简介

《民国新闻月刊:1920-1928从"携印出走"到"东北易帜"》内容简介: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1928年“东北易帜”,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波云诡谲的时期。此书真实还原这十八年之中的大事件,以报纸合刊的形式呈现,是对民国历史一次别开生面的全新解读,令二十八年风云变幻宛如昨天。


 民国新闻月刊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那个年代的历史图片很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