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论争史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16121269
作者:刘泉
页数:21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一新型格局的形成,固然离不开知识分子对西方现代文学的积极借鉴,但语言观念及语言形式的双重转变,对于现代文学文体格局的形成,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语言“文白转换”的实现,改变了传统的文类格局,增强了小说、戏剧等新型文体的创作动力,转化了诗歌、散文等旧有文体的创作方针,开创了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 白话作为文学语言,在古代仅出现于俗讲、唱本及小说中,难以为白话诗歌、白话戏剧提供必要的借鉴,兼以其作为书面语言尚未形成完善的语法规范与充足的词汇体系,因此,与白话小说、白话散文的迅猛发展相比,白话诗歌、白话戏剧的创作始终面临难以解决的语言困境,造成了四大文体发展的不均衡。 朱光潜在1940年曾对现代小说创作进行了评价,认为“通盘计算,小说的成绩似比较好,原因或许是小说还可以接得上中国的传统”。证明小说创作的成功与传统文学积淀之间的密切关系,而语言形式的一致,则成为联结二者的深层血脉。意大利学者马西尼曾对汉语中的多音节词进行了统计,发现“多音节词在汉语中早就使用了,即使在十九世纪以前,特别是白话文学中,多音节词已屡见不鲜。在《水浒传》(约1649年)、《红楼梦》(1765年)和《儿女英雄传》(1840年)中,多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的比例大约为1:1。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1935年)中,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反映出传统白话小说与现代小说在语言形式上的承接关系,同时也证明,二者对于写实文学观念的追求是基本一致的。明清白话小说的主要作者为下层文人,他们的创作多以直接反映下层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为主,在语言表达上也注重吸纳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新词新语。可以说小说自出现以来,其用语方式是基本同步于当时的社会语言现状的,这种情况延续至现代,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生活化语言。

内容概要

刘泉女,1974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1996年毕业于青岛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3年毕业于青岛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副教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语言及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绪论语言建构与现代文学研究 一论题的提出 二现代文学发展中语言论争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五四”时期的“文白之争” 第一节“文白之争”的历史描述 一白话文学观念的提出及其近代渊源 二新文化派与“折衷”派之间的辩难与商榷 三新文化派与守旧派的持续论争与激烈交锋 第二节“文白之争”中的关键性问题 一白话文的合法性 二文言与白话的属性与功用 三白话文的建设与完善 第三节对“文白转换”过程的整体思考 第二章30年代的语言“大众化”讨论 第一节语言“大众化”论争的阶段性考察 一文学用语问题的浮现(1928—1932年) 二文学用语问题的深化(1932年前后) 三文学用语问题的集中探讨(1934年前后) 第二节“大众语”论争中的关键性问题 一“大众语”与白话文 二“大众语”的实施与发展 第三节语言“大众化”方向再思考 第三章40年代“民族形式”论争中的语言问题 第一节“民族形式”论争语境下的语言本体意识 第二节“民族形式”引发的语言资源问题的讨论 一民间文艺用语问题 二大众日常用语问题 三“五四”新白话问题 第三节民族意识对现代白话发展方向的整合 第四章文学史叙述与建构中的语言论争 第一节作为方法论参照的语言论争 一语言视野的引入 二新文学“传统问题”的阐释途径 第二节作为文学史叙述内容的语言论争 一文学史对“五四”时期“文白之争”叙述的流变 二文学史对语言“大众化”“民族化”叙述的趋于一致 三语言观念文学观念文学史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文学语言论争史论(1915-1949)》还进一步考察了论争中所形成的白话观念及思维方式,在现代文学的语言资源、语体形态、表达风貌等方面的实际体现,《文学语言论争史论(1915-1949)》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文学语言论争史论(1915-1949)》内容简介:现代文学的发展,实际是以新兴思想观念与僵化文言模式之问的内在矛盾为契机,在不断演变的社会文化转型中,所由展开的一个现代化过程。而此过程中所开展的有关文学语言的论争,实则具有将不同层面文化观念及思想意识汇聚融合,继而运用于文学实践、推动文学转型实现的重要作用。因此,立足于白话建构与现代文学之间的互动影响与紧密联系,《文学语言论争史论(1915-1949)》引入适当的语言学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现代文学发展中的3场熏要语言论争,即五四时期的“文白之争”、30年代的“大众化”讨论、40年代“民族形式”的论争,结合对语言论争所由形成的时代语境考察,梳理、辨析了历次语言论争中所建构的语言观念及所凝聚的多重思想意识,总结了汉语书面语的现代品格的生成过程。以此为基础,《文学语言论争史论(1915-1949)》还进一步考察了论争中所形成的白话观念及思维方式,在现代文学的语言资源、语体形态、表达风貌等方面的实际体现。


 文学语言论争史论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