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中汉文文献释录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501329991
作者:林世田 主编
页数:144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封面、封底裱糊纸剥离出的汉文文献残页的辑录,其中佛教文献100件,道教文献70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客观的著录和释文。


 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中汉文文献释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西北所出宋僧行靖与净源著述残本考 作者 高山杉 发表于2011-03-20 03:12图书馆里面能不能有考古发现?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宁夏灵武所出西夏文佛典,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修补和装裱,近年经国图善本特藏部修复中心逐卷揭开,乃发现当时修补和装裱所用材料,为若干据说是明代刻本和写本的汉文佛教文献和道教文献。这批二次发现的碎纸残叶,包含佛教文献残片一百张(其中有写经题记一张,佛教版画五张)、道教文献残片七张以及残损严重而难于辨别缀合的残片十三张,总计一百二十张。这些汉文佛道文献残片,连同四张黑水城出土汉文佛典残片,业已经过国图学者录文和考释,辑为《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中汉文文献释录》出版。  如今借助电子文本的利器,已刊文本的比定大多已经是受过中等教育者便可以胜任愉快的活计。即使如此,学者并无失业之虞。《释录》所收多数残片已能在《大正藏》、《卍续藏》和《道藏》中坐实原文,唯有《肇论》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张(第56-57页),《禅宗永嘉集》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张(第58-59页),列为“待考佛教文献”的写本残片二十八张(第71-94页),以及上述残损严重的十三张残片(第109-113页),仍然未能比定出书名和作者。后面这十三张残片中第三张残存“无妖”两字(第110页),应为同书收录的刻本道书《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地无妖尘”一句(第103页)所缺部分。第11张残片“救承菩”三字(第112页),正是同书收录的《慈悲道场忏法》残片(第55页)所缺部分。  佛典版本是专门之学,灵武佛道二教汉文残片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新材料,但《释录》在此方面的得失,笔者暂不拟详论。这里仅就《肇论》和《禅宗永嘉集》注释书残片书名和作者问题,尝试加以解答。    净源《肇论中吴集解》残本  灵武《肇论》注释书刻本残片,实出中兴华严宗的北宋学僧晋水净源(1011-1088)所集《肇论中吴集解》。此书属于《卍正藏》、《卍续藏》和《大正藏》的“漏网之鱼”,但罗振玉辑《宸翰楼丛书》(五种本,宣统三年,第四册;八种本,民国3年,第五册)曾据传是楼藏宋刊本刻印一部。近年伊藤隆寿和林鸣宇又据日本真福寺文库所藏抄本重校《中吴集解》,将其收进他们合撰的《肇论集解令模钞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极便于学者参考。残片中《肇论》本文用大字,《中吴集解》用双行小字夹注。残片第一张相应文字如下(为避免繁琐,残片文字的存佚情形不再特别标出,感兴趣的读者请对照《释录》图版):  “以此观者乃名正观,以他观者非见佛也。”(《经》谓:“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今云:“他观非见法身佛也。”证前论旨,正观则玄寂,他观则隐显。)《放光》云:“佛如虚空,无去无来。应缘而现,无有方所。”(一月不降,无去无来;百水不升,应缘而现。)然则圣人之在天下也,寂寞虚无,无执无竞,导而弗先,感而后应。(释梵赞之而不喜,无执也。魔外陵之而不怒,无竞也。未熟者导之不先,已熟者感之后应。上法下喻。)譬犹幽谷之响,明镜之像。对之弗知其所以来,随之罔识其所以往。(镜像喻现身,对形即现,来无所从。谷响喻垂教,随声即应,去无所至。后合。)恍焉而有,惚焉而亡。动而逾寂,隐而弥彰。(应机而有,无言示言,隐弥彰也。机尽而亡,现身无身,动逾寂也。)出幽入冥,变化无常。(出幽入冥,谷响也,结前垂教。变化无常,镜像也,结前现身。)(参《宸翰楼丛书》本,卷下,第十一叶左;《肇论集解令模钞校释》,第350-353页)  残片第二张相应文字如下:  为莫之大,故乃返于小成,施莫之广,故乃归乎无名。(圣人无功,故返小成,了月非指,故归无名。然净名一方丈,包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则小成之义于是乎在。)(参《宸翰楼丛书》本,卷下,第十一叶右;《肇论集解令模钞校释》,第357页)    行靖《禅宗永嘉集注》残本  《禅宗永嘉集》注释书刻本残片实即宋僧石壁行靖(生卒年不详)撰《禅宗永嘉集注》,此书曾收进《卍正藏》(《卍正藏》影印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0年6月第一版,第六十三册,第394-419)。值得一提的是,净源还曾将行靖《禅宗永嘉集注》修定并作科文,日本藏有此修定本的明代朝鲜刻本,读者可在驹泽大学电子贵重书库禅籍善本图录网站阅览原件的高清晰照片。残片中《永嘉集》正文用大字,行靖《注》用双行小字夹注。残片第一张版心题“永嘉集下 四”,其相应文字如下:  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心既即空,身亦随尔。《涅槃》云:“涂割二事,其心无二。”)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一切受用谓之依报,得如本有,得之不以喜,失如本无,失之不以忧。)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空忘爱见,假运慈悲,不证无为,利生诸趣。《放光》云:“不动等觉而建立诸法。”)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内冥一灭,外顺四仪,《宝积》 云:“以无心意而现行。”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贪求已泯,理顺于空,给济恒施,事符于假。肇师云:“般若之门观空,沤和之门涉有。”)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三观现前,知见明白,知则知心空寂,见则见性无生,知见了然,惟一实相。)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一尘诸尘,惟约依报,只于一尘,即入即出,即双入出,即不入出。于依报中,一一自在,于正报中,亦复如是。三昧者,此云正受,良以不受诸受,名为正受。)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第四警其上慢者,若不尔者,则未相应也。(谓己功高至圣,论心暗叶自然,既非三观资薰,即堕无知上慢。)第五诫其疏怠者,然渡海应须上船,非船何以能渡?(《淮南子》曰:“未有舍舟楫而能泛江海乎。”)修心必须入观,非观无以明心,心尚未明,相应何日?思之勿自恃也。(问:此文与前文何异?答:前论起见即招僭圣之愆,此诫疏慵必堕偏闻之失。)(参《卍正藏》影印本,第六十四册,第407页)  残片第二张相应文字如下:  若体之未形,则缘何所会,若缘之未会,则体何所形。(反显体缘相须成矣。)体形则缘会而形,缘会则体形而会。(譬如水曰波起(按:残片作“水因波起”),波因水成,波水相依,同一缘起。)体形而会,则明形无别会,形无别会,则会本无也。(法性全为无明,无明无别法性,如全水之波,波恒非水,以动义非湿故。)缘会而形,则明会无别形,会无别形,则形本无也。(前即末之本,本无别本,惟有无明,更无别法。此即本之末,末无别末,惟有法性,亦无别法。无明全为法性,法性无别无明。如即波之水非波,以动湿异故。)(《卍正藏》影印本,第六十四册,第414页)  《释录》所收汉文佛典残片中,印度译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叉难陀译八十卷本,般若译四十卷本)、《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和《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国撰述如法藏《般若心经略疏》、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和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得自黑水城,非宁夏灵武),以及新比定出来的净源《肇论中吴集解》和行靖《禅宗永嘉集注》,皆为与华严宗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经书和著述,从中或许透露出华严宗尤其是宗密、净源一系禅教融合的思想(参看伊藤隆寿为《肇论集解令模钞校释》所写解题)在西北地区流行的某种消息。■(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3/20/581999.shtml)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好大幅好爽。所有的“開”都錄成“並”了。
  •     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