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箋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5
ISBN:9780193982260
作者:古蒼梧

内容概要

原名古兆申,祖籍廣東茂名,在香港長大、讀書、工作,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七○年代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寫作計劃,八一年獲法國政府獎學金在巴黎索邦大學修讀法國現代文學及哲學課程;先後與友人創辦《盤古》、《文學與美術》、《八方》文藝叢刊,曾任台灣《漢聲雜誌》主編、《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節目部學術總監。
著有詩集《銅蓮》、《古蒼梧詩選》、評論集《一木一石》、散文集《備忘錄》、散文集《書想戲夢》、《祖父的大宅》,譯有瑪格麗.杜哈絲《大西洋人》、《中國北方來的情人》、保羅.安挌爾的《美國孩子》、《舞的意象》。

作者简介

〈為我們更為他們而寫〉 古蒼梧
黃子明赴法留學前,把已故女友林海媞一些文件交給好友鄧文博,說是海媞的文學作品,希望他能幫忙成書出版,把海媞的才華留在人間。文博打開一看,卻原來是一疊海媞寫給子明的信。當年一起玩的朋友,都知道海媞是子明的女朋友,而海媞並不搞文藝創作,這些信 應該是「情書」,怎麼會變成「文學作品」呢?文博把信一封封的細讀,才發現子明愛戀的,另有其人……
故事發生於1967年本港發生「五月風暴」期間。海媞的信件,只講了半個故事。另外半個故事,是文博通過注釋推想出來的。
作者用海媞的信件、文博亦敘亦議的注釋和自己關於史實部份的按語構成這本小說,為讀者提供三種不同風格文本的閱讀趣味,也挑戰這個電子資訊時代讀者的耐性。寫這部小說的初衷,固為了保存作者及同代人這段火熱的青春記憶,但更強烈的願望,卻是和年輕一輩分享自己在香港此一重要歷史階段的感受。採用「註釋」的手法,故意用了半史實半虛構的形式,是為了更自由地談今論昔,方便兩代人的交流。因此,我更關切年輕讀者的看法。
一個80後讀者有下面的回應:
一、開始時不太習慣「註釋」,一邊讀信一邊看「註釋」,有點忙不過來。掌握了閱讀節奏之後,卻覺得像看推理小說:「註釋」逐步打開了兩個主人翁的內心世界。
二、這幾年,年輕人很接近信中哪個年代年輕人的情懷,讀來頗有共鳴。
三、第一次讀是愛情小說,第二次卻當是香港的歷史筆記來讀。
一個90後讀者的回應則是:
書名(按:指小說中的書名《六十年代書簡詳註》)吸引,因為對60年代香港有興趣。
開始讀時,不太讀得下去,因為覺得有些評論很武斷;看到談及披頭四、《祖與占》等等才翻下去。首次讀時覺得註釋部份太跳躍,太細碎,但重看時就頗喜歡,因為是哪個年代的歷史碎片,很有意思。
喜歡讀這種60年代大學生青春戀愛故事。哪個時代是 hope for something,結果破滅了;我們現在又似乎 hope for something,那麼 what can we do?
這本書的信件部份,雖因故事情節的需要,略經改造,但仍真實反映了1960年代本港大學生在時局的突變中所受的衝擊和他們的思考。從上面兩位年輕讀者的回應,可見這些信已把我們這一代當年的震動與徬徨,傳遞了給今日年輕一輩:「一個有血有肉的香港呱呱墮地了,香港這個歷史的傷口,終於流出了中國的血!」
我一位80後學生讀後發電郵給我:
掀開這一段被遺忘或隱蔽的心路歷程,也許是老師這部小說給80後青年最寶貴的禮物。
這的確是我的心願。
(文章出處: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8F%A4%E8%92%BC%E6%A2%A7/art/20120718/16523714)


 舊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海媞是何等的情致?!含蓄而澎湃的情愫,周游信笺。期待、试探、矜持、担忧、困扰、克制、失望、崩溃……大环境下的迷惘,小环境里的不由自主。极美!极美!
  •     如果没有加入那么多关乎立场的注释就好了。
  •     研究參考。
  •     可以是香港,也可以不是。因为是香港,有了别一层的感受
  •     六十年代香港大學生的書信
  •     居然是本舊式香港文青版的《祖與占》。
  •     既可從個體的視角去看香港那是的歷史,也可揣摩海媞對黃子的心思
  •     古老师当不起这书的作者啊,出版者而已。林海媞才是。她写进了我的心里,我永远记住她在1967年的夏天,说出我这个二十一世纪青年的心声。
  •     真以为是真的
  •     在商务印书馆草草翻阅,没看出好。
  •     幾得意,但又唔算好喜歡
  •     我要学花梢!
  •     当年香港的文青
  •     那个时候这样的文艺和忧国忧民还算不上矫情
  •     很喜欢慢慢读海媞的那些信,先开始还是边看信边看注释的,后觉气息打断都读完信再看注释。猜测是主观的,这样的情书隐忍至极,在我看来黄子必是同性一派。向往那个年代香港的文青生活啊,许多电影书籍都还没过时,急切想看。
  •     触摸真实的历史,需要平静地听个人的喋喋不休
  •     六十年代港英政府治下祖与占的故事。也是一代人的青春。牛津的装帧好好啊!
  •     注释烦极
  •     从片段的书信里面洞悉60年代有关香港的一点温情,突然曾经普通的城市里,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温情。本来是因为古苍梧先生开始想要读这样一本书,但是却意外收获了许多。ps.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装帧一流!
  •     谢谢田七。好了,晴朗的天,等你的電話!Heidi最後一封信的最後一句話。看完後記,把書頁停留在“第十二封信”……. 我也一句話說不出來了…….當對著空白發呆、這時傳入耳邊的歌居然是“兄妹”
  •     那些无疾而终、未曾发生的恋情,随着当事人的消逝,凭着十五封舊笺,之于年青的读者而言,是一段值得揣度的空间。
  •     可以看到當年的歷史與文青就很好,就是忍受不了作者中的大中華情花毒,不喜歡殖民地政府應該回當時的大陸生活一下。
  •     想像無窮
  •     兩個人攜手慢慢走過 一路的槐花 還下著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