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故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年12月1日
ISBN:9787020026951
作者:庐隐
页数:206页

书籍目录

1.目录海滨故人一个著作家一封信两个小学生灵魂可以卖吗思潮余泪月下的回忆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彷徨海滨故人沦落旧稿

作者简介

"五四"是中国现代史上永难磨灭的光辉一页,本书要给你展示的正是在那个火热的时代里,女知识青年的种种命运。这里有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有不幸的婚姻给她们带来的苦痛,还有她们在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醒与追求。


 海滨故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初上大学时在一个慵懒午后读的一本书~~~喜欢那弥漫着的淡淡温情,还有如此干净的思想~~~是水墨画的感觉,很远又很近,只是突然想起许多远方的故人,海滨故人们,你们好吗?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我只看过《海滨故人》,评价和你基本相反。
    海滨故人的文字很不典型,也许那样的文体,五四时期很普遍,49年以后就基本绝迹了。庐隐受欧洲伤感文学的影响很明显,她的审美观非常小资,和阶级斗争没什么关系。
  •     和包法利夫人一样活在镜像围成的世界,可作者又何曾有福楼拜的清醒呢?思想解放召唤出了这样随波逐流、无所依傍只能零落随流水的主体,她和革命的林道静之间只差一个能动而桀骜的莎菲了
  •     恩海滨故人看得我是比较郁闷的,毫无文采可言,人物塑造太刻意了。
    但从里面主人公身上可以清楚看到五四的印记,这应当是庐隐对当时那个最大的贡献。
  •     我倒觉得这篇自叙色彩比较浓,和她自身的经历很像,她自己应该就是露莎的原型吧
  •     “我何尝游戏人间?只被人间游戏了我!”庐隐写lesbian小说应该是一把好手。。。
  •     又是紅樓夢一場
  •     “每天里寸肠九回,既恨人生多罪恶!又悔自家太孟浪!哎!KY!我的失眠病,就因此而起了!现在更绵延到心脏了!”
  •     五四的,太五四的:1.普遍的无聊情绪;2.普遍的无希望感;3.多角恋爱;4.革命尚未到来。不过我很迷恋五四腔。
  •     凄苦的语言
  •     当年为此书哭得如泪人……
  •       作为中国历史上那段曾经的特殊阶段民国,那时候的社会诞生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群。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抱负,见解,追求,却又同时有着他们时代所局限下的无奈,纷争,放弃和遗憾。而更有那么一部分人以笔为武器,写下一部部属于自己对那时候社会的呐喊。
      
      庐隐,“福州三大才女”之一的她毫无疑问地就是这些有想法,有思想的人群中一员。通过最初阅读她所撰写的《柔肠一寸愁千缕》一书,我感受到了她来自于心底深处的挣扎和反馈。这是属于她所奏响的忧伤民曲,却更是属于后人的我们感知她们当时心灵的媒介。而此时此刻的《海滨故人》则让我更进一步深入地走入这位才女的内心世界,感知她的悲哀和无奈,感受她的努力和抗衡,感悟她的追求和追求-----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这次所推出的《海滨故人》其实就是一个以书册的形式集结庐隐的三部颇有相同意味的小说集锦。有别于先前所读到的《柔肠一寸愁千缕》中遍布的短篇集合,这里的作品相对而言整体而言都是颇有长度和深意的。当然,除了最后一篇的一个著作家。三篇文章的共通点是都有关于民国年代的女性追求真爱,独立,奋争的足迹,但是同样也有着时代自身缺陷而导致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无奈出入。尽管那时候的女性已经开始接受新思潮,新影响,但是她们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和家庭封建氛围依然有如蛛网般地遍布各处,缠绕着她们的足,束缚着她们的心,影响着她们获得真爱的人生追求。卷首最初的第一个作品《海滨故人》真实细腻地揭示着来自于女大学生的恋爱生活圈。她们曾经都是那么有抱负的人们,但是却追中无法挣脱出封建旧社会的陈旧枷锁。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好胜的斗志和脆弱的内心的抉择,努力和放弃的选择-----毫无疑问地让这些原本心比天高的民国“新女性”不得不在大趋势之下还是低下了原本高贵的头颅。如此张扬的个性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理想化的全权释放。事实上,从一个更深层面而言这终究还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而造成的遗憾。思潮 ,行动尚未真正付之实际;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影响等导致的最终结局。本书第二个故事象牙戒指毫无疑问是这本书中占据最大分量的一部作品。在这里讲述的同样是一个非常令人伤感万千的爱情故事。牵扯其中的三人尽管都渴求获得真爱,却彼此在想换牵缠纠葛之下失去真正的爱人。到头来暮然回首之时才发现原来什么才是真爱,可是一切皆已晚哉。一枚白色的象牙戒指最终却也是道出了一个伤人的民国情爱故事罢了。而全书最后的故事一个著作家同样以包办婚姻,人虽嫁,心却死的那份无奈和苦痛。三个故事,具是悲剧。却也在这一幕幕的悲情之下演绎出了那份独有的民国情殇。
      
      民国的女子渴求真爱,民国的女子却又不幸地无法真正获得爱情的独立。就是这样的万般无奈下,社会在不断地喘息中得以前行。用如今现代人的眼光来解读当年的那份凄凉,用如今现代人的思绪重返当年的社会,我们是否也会不仅为当时的人儿而哀叹呢?答案是毋容置疑的。虽然时隔境迁,但是庐隐的字,庐隐的文总能带领我们感叹一番那独属于民国的万般无奈风情味。
      
  •     看了《海滨故人》以后,庐隐成了我现代文学中第二讨厌的女作家……
  •     不下定论。露莎好似就在我身边。
  •     读了些书便自诩脱了俗,便不走的普通人走的路,最后的网其实是自己编织。
  •     虽然笔法略显粗糙,但不能不肯定庐隐在小说中意识到的五四时期普遍存在的女性问题。
  •     真五四 百年前的同龄姑娘要承受的东西更多啊,只怕一不小心就走向极端,硬生生把自己逼进没有尽头的虚无里。
  •     十分“五四”的一部中篇小说,这大概是庐隐向郁达夫式自叙传体写作的标志性转向作品吧。露沙的多舛命途前后竟有些断节,结构拖沓,海滨故人最后成了云青时刻呼唤故人归来之处。主观浪漫的感伤色调,夹杂于多篇信件,对于语言颇想吐槽,深感白话文之改革必要。
  •        总是觉得,文章的风格多多少少会和作者本身的性格有关系。这部《海滨故人》,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浓郁的伤感情调。无论是写露沙生来时不受待见的可怜遭遇,还是她与相爱的人无法长相厮守,都深深体现了女主人公的伤感。
      这部小说其实结构和故事情节都很简单,文章脉络也比较清晰,或许这就是女作家的优势,心思细腻,多刻画心理活动,比较自然的写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我个人对伤感文学是非常喜欢的,虽然曾经有个作家说过:正是因为生活中不够完美,所以才要把小说写得完美些。这是一种精神疗法,却也是一种精神麻痹法,个人而言,我觉得一部好的伤感文学作品可以让人深深反思,既珍惜拥有,又能潇洒地放开那些得不到的。再者,伤感文学往往有着一种悲壮的氛围,如《海滨故人》中,卢隐写道,“呵!多美丽的图画!斜阳红得像血般,照在碧绿的海波上,露出紫蔷薇般的颜色来……”黄昏向来是用来写伤感文学的最佳时候,苍天碧海,斜阳如血,确实有种悲壮的感觉。无论是哪一类文学,渲染气氛都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个必不可少的,便是对比突出伤感。以过往的美好来凸显当前的悲怆。卢隐写到,“在这一个暑假里,寂寞的松林,被这五个女孩子点染得十分热闹,她们对着白浪低吟,对着激潮高歌,对着朝霞微笑,有时竟对着海月垂泪……”可以想象,苍茫的月色下,几个女孩在海滩上高歌欢畅,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然而,这样的惬意,却也让后来的各奔东西显得更加苍凉。
      这部小说常见的抒发感情的方式是书信,小说里穿插了很多书信,但每封书信都被浓郁的悲伤情调包围。
      “枯寂的人生真未免太单调了,唉,什么时候才得甘露的润泽,在我空莫的心田,开朵灿烂的花呢?恐怕只有膜拜爱神,求她的怜悯了……”这是榟青写给露沙的信,不难看出,他在苦闷自己与露沙的爱情不能得到爱神的眷恋,而露沙给他的回信写到“人生不过尔尔,苦也罢,乐也罢,几十年全都完了,管他呢,且随遇而安吧。”活泼泼的露沙,从此憔悴了,消沉了,对于人间时而信,时而疑,神经越加敏锐,闲步到中央公园,看见鸭子在铁栏里游泳,她便想到,人生和鸭子一样地不自由,一样地愚钝,人生到底做什么?
      卢隐自然的写到露沙的心境变化,体现她“人还未老,心已沧桑”的悲凉,既不矫情,又凸显了伤感。
      我是一直很想要学着去写好伤感文学的,但大概是涉世未深,真真不知愁为何物,现在所愁的,所烦恼的,或许几年之后,会觉得很幼稚很天真。卢隐写出这部小说,在文末,提到当年好友们重游海滨,发现门楣上写着“海滨故人”四个字,心中凄然,只叹道物是人非,当年韶华,再也回不去了。我想,这或许和卢隐本身的经历有关系的,她感情路坎坷,最后也只得哀叹,当年离别,依依不舍,而今回首,物是人非。
      关于伤感文学,我也确实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觉得要想写出一部自然不造作的伤感文学作品,怕是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的,或许今后千帆过尽后,明白了人生中的种种无可奈何,会真正体会到何为伤感文学!
      
      
  •     盛名之下——始终不懂她的好
  •     惟有青春允许矫情和感伤。
  •     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小说。
  •     作者的创作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展现时代背景下五个女子的不同命运,但她的笔力是偏弱的,不能很好地控制住,往往又流于“苦闷”的感伤基调上去了。
    其实庐隐的文采是好的,她的文章总是将整篇整篇的情书包纳进去,有的是必要的,但有的就是卖弄了。如果篇幅再严谨些就更好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