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出版社:陕西旅游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41811982
作者:[清] 高鹗 (清)曹雪芹

内容概要

曹雪芹,(1715——1763年),男,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现存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约1738——约1815年)所续。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五十岁。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今传《红楼梦》80回以后他已写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由高鹗(或只是修订者)续书。【曹雪芹生平简表】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乾隆元年(丙辰1736)曹雪芹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帖式。乾隆十九年(甲戍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实为之助撰。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当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者,多咏及雪芹。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今存“乙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脂砚斋四阅评过”。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废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质酒歌》,纪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受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五十岁。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开年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年华太瘦生”,皆为史证。(周老引用的这两句诗有误,原句应为:“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全诗如下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肠回故垅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雪芹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革寒烟对落曛。曹雪芹的传说】金鉴(一)曹雪芹的医德“红楼”又热,曹公在天有灵,不知是喜是忧。然,百人读“红楼”既有百解,没什么高下之分,无非兴趣而已。现撷取一些曹公在北京留下的痕迹,是耶非耶,欢迎商榷。曹雪芹迁徙西山后,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百姓,特别是生活无靠的残疾者,雪芹非常同情他们的困苦,尤其是在他们得病之后,无钱医治,更增加了他们的苦恼。雪芹为了给无助的病人解除病痛,经常上山为病人采药,以减少他们的负担。香山地区曾经流传着关于曹雪芹为贫苦百姓治病的传说,《香山的传说》中就有张宝章、严宽先生搜集整理的《芹圃先生的医德》。崔墨卿先生搜集整理的《雪芹的由来》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北京清代传说》中还有张宝章先生记载曹雪芹为香山百姓治病的《手到病除》。我曾拜访过孔祥泽老先生,孔老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没有记下。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曹雪芹与白家疃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觉得曹雪芹住在香山健锐营,从没听说雪芹晚年的最后五年是在白家疃度过的。查阅有关资料,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切地记载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雪芹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雪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况,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雪芹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以及雪芹的一些言行,殊显重要。那么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雪芹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山迁到白家疃。有人分析有经济原因之说、有回避“舆论”之说、有屋塌之说、有“满汉轸域”(乾隆二三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也有雪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认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雪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为理想的著书、修书之所。只有亲临白家疃的人,才能体会到白家疃这个靠近西山脚下的小村有多美,青山似黛,植被丰沛,正如敦敏和张宜泉的诗中所道出的:“日望西山餐暮霞”、“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寂寞西郊人到罕”,均可证明雪芹的居处近山傍水,除了自然秀美以外,寂静和谐,是著书、修书的理想环境,我想比起香山健锐营的创作条件要好。遥想当年,雪芹为了著书,常常踱步于村西小石桥附近,缜密思考书中之情节……只有小石桥还曾记忆起当年雪芹踱步沉思的身影。(三)空空道人考《红楼梦》中有个很重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雪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不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成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日前,笔者曾见到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明’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颜色有碍,证据略显苍白。这让我突然想起我的好友杨奕先生,他长期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他曾写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祇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山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著的《有关曹雪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为何雪芹先生在书画作品之中用他不常用的斋号?我以为早在乾隆二十四年雪芹在世的时候,《红楼梦》(当时仅限于抄本),已经被视为“谤书”了;也就是弘旿所谓的“碍语”;弘晓组织家人抄写《石头记》,不用外人,以至怡府书目中找不到他家存有这样一部书,就是怕人知道他家存有这部“谤书”,而此时雪芹(被抄家的后人)政治上受歧视,经济上陷入困顿,以至蓬牖茅椽,绳床瓦灶、鬻画为生,飧饔时有不继、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为了《石头记》的成书,为了顽强地生存下去,一些时候,雪芹不得不在作书画或写信札时,署自己不常用的斋号,“空空道人”即是其一,当然“空空道人”也不是空穴来风,作为雪芹先生不常用的斋号,也是有因缘的,他生活的白家疃村的“空空庙”,雪芹曾经用来为村民看病,便借过来作为自己的斋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倘若不了解白家疃的历史与渊源,亲自去探索与考证,自然无法了解雪芹先生当时所处的困境与现状。这正是雪芹先生起用“空空道人”斋号的用意,从而也为后人考证带来了难度,然而这进一步确凿地证明了“云山翰墨冰雪聪明”篆文小品为雪芹所书。愿请方家赐教!另一旁证:吴恩裕先生在《考稗小记》所叙雪芹先生一行书信札,也证明雪芹签名用一不经见之别号,为飨读者,引缀如下:“魏宜之君言,1954年春,有人以曹雪芹书简求售,索价至数百万元(核今之币值数百元),亟祥询之,据云:彼所见之两页为雪芹行书信札,系寄某旗人者,略谓嘱作之诗,因忙至今始得奉上,不知合用否,请斧正等等。函后签名不作雪芹,而为一不经见之别号,但此别号为何,魏君已不多记意”。(见吴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第132、133页)(四)曹雪芹与广泉寺香山广泉寺是惟一确切记载曹雪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地方,并且两人留有诗歌唱和,遗憾的是,雪芹先生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宜泉先生按照雪芹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录下来,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雨,墙贵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朋友肖长江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到过此寺,和他谈起,他说此寺仅留古井一口。探访古寺的心情油然而生,老肖愿做向导。文案工作必须提前做,查阅史籍是必不可少的。查阅《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集(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徐公时先生撰写的《有谁曳杖过烟林——曹雪芹和张宜泉在北京西郊活动之断片》。徐先生是通过研究张宜泉先生的诗以及和雪芹先生家族有关系的朋友写的诗歌,找到了与曹寅同时代的好朋友宋荦(康熙三十一年任江苏巡抚),写有西山广泉寺的诗歌,韵脚全同,来推测这座水源头附近的废寺——广泉寺,遗憾的是徐先生没有到过广泉寺。与老肖乘兴而行到水源头,绕过一个小山坡,路很窄,沿着羊肠小道前行,时陡时缓,有时还需要攀扶一些路旁的小树或灌木,体会到张宜泉先生诗中所说:“曳杖过烟林”的境况,时间不长便到了广泉寺。这个地方林木清幽,人迹罕至,广泉废寺已经没有任何建筑构件了,只有古井一口,是广泉寺惟一的遗迹,坐落在半山腰的古井,打得是很深的。《天府广记》曾经有广泉寺古井的记载,称其水质甘洌,适于烹茶。我突然发现古井的盖板上隐隐约约有文字,只是年代久远,字迹有些模糊,仔细辨认为“广泉古井”为篆书,左边的字体只能辨认出繁写的“华”字以及“重修”二字,即便是这样,对我们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起码我们辛苦寻觅的广泉古寺,位置十分确切(事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广泉古井上书写的文字是北洋政府大员周肇祥重修古井之后留下的)。遥想当年雪芹与好友,信步憩废寺,当时他们所见的废寺,虽然残败,也不至于像现在没有任何遗迹可寻,雪芹与宜泉所看到的:零落的废寺,满目疮痍,自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情不自禁地感怀,感叹世间的悲欢离合,因此,写诗记述此事。踏着雪芹先生和好友走过的足迹,回想着二百多年雪芹与宜泉寻访古寺的往事,此时感慨万千,雪芹的身世如在眼前,只有亲身经历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似的生活,以及经历过两次抄家后,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生活的雪芹,才能写出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红楼梦》,让后人敬仰。(五)曹雪芹和敦敏、敦诚“虎门数晨夕”位于西城西单东侧的石虎胡同31号、33号院(上世纪60年代前为7号、8号院,今为民族大世界商场),两院相通,是北京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大宅。而且还曾为皇家府邸。这座府邸是大型的多重四合院。在北京众多的四合院中,这个院可以说是居住名人最多的院落之一。此院在明代为“常州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科考居住学习的地方。在清初,清政府把会馆迁移到南城,这里又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皇太极的小女即十四格格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故这里一直被人们称为“驸马府”,又称“恪纯公主府”。现在北京的史地学者们为著文或探讨方便,仍习惯称这里为“驸马府”。到清雍正年间,为对八旗子弟教育,在这里建立清“右翼宗学”。(清左翼宗学在东城的灯市口)。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曾在这里任教。因曹公的好友敦诚有诗句“当时虎门数晨夕”,所以红学家们又称这里为“虎门”。就在这个大府的一个北院中,巍然屹立着一棵巨大的古枣树。其高达15米,干周长达3米,始植于明初,距今已六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枣树之最”,人称“京都古枣第一株”。古枣树是北京的特色之一,在北京四合院中古枣树最多。因枣树“外表多荆棘,内中实赤心”,所以在很多名人故居中,都植有古枣树。像文天祥祠、于谦故居、杨昌继故居、鲁迅故居、老舍故居、田汉故居等。这棵古枣树的粗干盘错挺拔,犹如巨龙昂首向天,无数的枝干刺向半空。此后在这个大府里居住过很多古今文化名人,曹雪芹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人物。曹雪芹是什么时间到右翼宗学任教的呢?红学家们也没有定论。但有的红学家认为大约是在乾隆九年(1744年)左右。他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红学家们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助教,有的说是教师,有的说是舍夫,有的说是瑟夫(这个瑟夫是否为舍夫的谐音),还有的说是职员、夫役、当差等。总之,他是在宗学任教。曹雪芹在右翼宗学任教,他是什么学历呢?有的红学家认为他是孝廉(即举人),但多认为是“贡生”,而且是“拔贡”。在清朝的学制中“贡生”有六贡,即恩、拔、岁、优、副、例。曹公的“拔贡”是顺天府的拔贡,是经朝考合格的,故能到宗学任教。而敦敏、敦诚兄弟是右翼宗学的学生,他们大约是在乾隆九年入学的。当时敦敏十六岁,敦诚十一岁。由于敦敏、敦诚兄弟聪明才奇,喜文善诗,和曹雪芹的关系虽是师生关系,尽管他们年龄相差也较大。但因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曹雪芹和两位学生的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在古枣树下谈古论今,逐渐由师生关系变成好友。敦诚有著名的《寄怀曹雪芹》诗,诗云:“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他们“数晨夕”、“高谈雄辩”,不但经常在一起饮酒论诗,还有载可查,曹公曾几次到敦敏的住处“槐园”去。关于“敦敏槐园在何处?”红学家们虽多有考证,但今仍是个谜。但一致认为是在西城西南城墙根一带。(有的红学家认为是位于西单西南的南醇王府或袁家花园一带,过去这里是太平湖,但都没有确定。在复内北侧金融街上有两棵明代古槐,又靠近原墙根,这里会不会是“槐园”呢?尚有待于红学家们的考证)。而敦诚的“西园”,红学家们的观点比较一致,认为在阜成门内大街南侧一带。清右翼宗学是在乾隆十九年迁到宣武门内的绒线胡同。而这时,曹公已不在宗学。关于曹公是什么时间离开的宗学,红学家们也不太清楚。只是根据右翼宗学是在乾隆十九年时迁走,推算可能是在乾隆十六、七年左右离开宗学到的西山。现在的曹雪芹纪念馆,即过去的正白旗村39号老屋,实际上也就是曹公故居,在1974年4月发现了题壁诗,有的诗注有“丙寅”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证明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到西山。有红学家说,曹雪芹是在其好友及表兄福彭的帮助下住到西山的,福彭正是正白旗的都统。还有福彭英年早逝,是在乾隆十三年41岁时去世的。所以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在西山是可能的。在曹雪芹纪念馆的第三展室就明确写着:“约于乾隆十年左右,他为生活所迫,离开京城,结庐西山,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用血和泪铸成了他的举世名著的”。这也就是说,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离开清右翼宗学。总之,曹雪芹在清右翼宗学教学的时间不会太长。因红学家们多有著文,说曹公的思想感情是爱憎分明,疾俗愤世,甚至“傲骨狂形”,这当然是统治者所不容的。如果说曹雪芹在西山的伟大创举是写作《红楼梦》,那么,在右翼宗学结识敦敏、敦诚兄弟可以说是曹公的重要身世。敦敏、敦诚兄弟有关于曹公身世的诗作,大多是在曹公到了西山后,他们频频交往而作的。如名篇敦敏的《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敦诚的《寄怀曹雪芹》等诗,其例举不胜举,敦敏有《懋斋诗钞》等诗集,敦诚有《四松堂集》等诗集。诗中都有大量的有关曹公身世的诗篇。因有关曹公身世的记载很少,红学家们都是从敦敏、敦诚的诗作中寻找,所以敦敏的《懋斋诗钞》和敦诚的《四松堂集》被红学家们称为寻找曹公在北京身世的编年史。(六)曹雪芹的错误“羽毛贴花绢”是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的,此墓即发现两千年前完整女尸的那座汉墓。“羽毛贴花绢”的发现,其重要性不仅在于用这种丝织品装饰的木棺,尤其重要的,它是鸟类毳毛结合绢绸织物而成的一种手工艺品最早的实物证据。《从羽毛贴花绢到雀金裘》就是吴世昌结合出土实物所写的一篇考据文章。这篇文章从《周礼》中提到的专管收集鸟羽的官吏讲起,一直谈到清初从外国输入的鸟毛织物,再加上出土文物的材料,可说是把雀金裘的“祖宗十八代”都弄清楚了。不但有史料,而且有史识。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学术论文。吴世昌指出了贾母有关雀金裘的说法错误之后,又推断“监造江南织锦原是曹家祖传的本行专业,雪芹幼时一定见过孔雀毛线织成的珍品。晴雯在织裘时说:‘这是孔雀金线织成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只怕还可以混得过去。’麝月说:‘孔雀线现成的。’这无疑也是当时真实生活的情形,正因为曹家织过吴梅村词中所谓‘孔雀妆花锦’和‘孔雀罗’,所以家中才有‘现成的孔雀线’”。按:明末诗人吴梅村的《望江南》词十八首之一云:“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灿,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说用孔雀毛或翡翠毛织进锦缎中去作为各种龙凤花纹。据说这种用孔雀毛织成的云锦花纹,在定陵出土的装花缎中也有。“祖传的本行专业”,曹雪芹一时疏忽,可能也会写错,可知任何文学名著,倘若存心要挑它的毛病,总是可以挑出来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吴有意挑曹的毛病,不过有感而发罢了。吴世昌考证“曹雪芹佚诗”的真伪问题,也可能有错。但这不过也只是属于“小疵不掩大醇”一类而已。丙辑诗话书话晴雯补裘出疵漏晴雯在曹雪芹笔下是个性格倔强、十分可爱的少女。她在大观园中,身份虽然只是个小丫头,却像污泥池中的白莲,《红楼梦》五十二回下半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就是写她的事情。这件孔雀裘是贾母给宝玉的,名为“雀金裘”,贾母给他时说:“这是哦啰斯国(即俄罗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曹雪芹以贵公子出身,非但饱读诗书,而且见多识广。《红楼梦》书中涉及的东西,纵然是一件衣服,一件玩物之微,他都说得头头是道,十分在行。不过上面所引述的贾母说的那句话,却是说错了。挑曹雪芹这个错的就是吴世昌。吴世昌对“雀金裘”的考证曾经下过艰辛的研究功夫,他说:“我以前曾因《红楼梦》中说到晴雯补雀金裘的故事,留意清初人著作中有关的毛织品的记载,连类及于晋唐和更早的这一类文献、材料。”这还不算,他还从解放后的出土文物到实物作为证论根据,为了彻底弄清楚《红楼梦》中所写的一件雀金裘,你想想他费的是多大功夫。他是无愧于“红学专家”这个称号的。他在《从羽毛贴花绢到雀金裘》一文中,批判了《南齐书》的“文惠太子织孔雀毛为裘”的说法,也指出了贾母的错误。“贾母对于各种丝织品,如‘慧纹’、‘软烟罗’等,确是见过世面的行家。但她说雀金呢是哦啰斯国织的,却是附会之谈。孔雀是热带飞禽,俄国哪里会有?而且俄国的纺织业不发达,锦绣工艺的技术也不高明,即使有孔雀毛这种原料,也织不出‘雀金呢’来的。”贾母说错,亦即曹雪芹写错了。至于吴世昌所挑的错是否真错,我非红学专家,不敢妄议了。吴世昌近年为外文出版局审校英译本《红楼梦》第一、二卷。他有许多论文被译为英、德、俄等多种外国文字,和周汝昌一样。【曹雪芹与《红楼梦》】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向您介绍中国杰出的小说家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曹雪芹的祖上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族正白旗的内务府。他的家庭从曾祖父到他的父亲,都担任清王朝要职。康熙皇帝六次到南方巡视,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由此可见曹家的豪华以及与皇室关系的亲密。曹雪芹的家庭除了是一个百年望族外,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他的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还会作诗填词写剧本。曹雪芹的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时间不长,他的父亲因事受到削职抄家的处分,曹家便急遽走向衰落。等曹雪芹成年后,流落在北京的西郊,过着贫困的生活。贵族家庭生活给曹雪芹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都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基础。《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有些情节处理的很精彩。1792年,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并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就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的少女形象。男主人公贾宝玉是贯串全书始终的人物。根据考证,这一形象中,有作者的亲身体验。贾宝玉生长在贵族之家,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但是他不爱读书,憎恨封建传统思想,厌恶束缚他的家庭,充满叛逆精神。由于他生活在一群美丽、单纯的侍女中间,而对生活在下层的女性饱含同情。少女林黛玉是曹雪芹着意刻画的女性。这个寄居在荣国府中的弱女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才华横溢而又多愁善感。她与贾宝玉两小无猜,后来成为生死相恋的情人,但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封建势力所扼杀。曹雪芹可谓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共出现四百五十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有些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感动的流泪。但是《红楼梦》也引起封建也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猛烈攻击,把它列为禁书。但无论怎么禁止,《红楼梦》仍然在群众中流传。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曹雪芹与荣国府建筑】王世仁荣国府是文学名著《红楼梦》里人们最为熟知的地方,许多文章包括红学泰斗,都认定北京后海的清代恭亲王府及花园就是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原型。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建筑布局,以乾隆《南巡盛典》中江宁行宫即原织造署图与小说核对,似织造署更接近小说描写的格局制度。荣国府的原型——清初江宁(南京)织造署和北京王公府邸融合的创造江宁织造署是明朝永乐后在南京设的内府机房,为皇家织锦缎。清初江宁制造监督官均由京师内务府统管。康熙二年建署,曹雪芹曾祖曹玺主其事。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驻将军府,适曹玺去世,康熙去看望其家属(因曹玺妻孙氏为康熙之乳母)。其后二、三、四、五次南巡,至江宁皆驻于织造署,这时期是曹宅最兴旺时期,扩建了府署、花园。康熙末至雍正六年曹氏败落直至抄家迁北京。乾隆十六年南巡,将织造署改建行宫。据考证大约乾隆二十三年曹雪芹曾故地重游,至今南京传说《红楼梦》在南京写成。江宁行宫在乾隆《南巡盛典》中绘有全图,用织造署图和小说荣国府对照,格局基本相同。如中路主体基本一致,只是正堂(《红楼梦》中荣禧堂)无东西耳房,但有位置可补;行宫图中之寝宫,正是小说中新花厅的位置;行宫图中西路之太后寝宫,正是贾母和宝玉、黛玉住处。前面的“朝房”正是小说中管事房、书房位置;行宫图中便殿、戏台、茶膳房,正是小说中荣庆堂、戏台、茶厨房位置等。同时,江宁织造署与北京的王府又有相当近似的一些特征,主要是组群排列的格局和兼容南北的建筑式样。如荣国府“三间兽头大门”,是北京王府外门形制。贾赦宅“黑油大门”,清代三品以下官用黑油漆;荣国府中的厢房鹿顶耳房钻山,这是只有北京才有的做法;穿堂、抱厦、倒座厅、暖阁,也都是北京大宅院常见的形式等。从作者曹雪芹经历来看,其聪明早熟,对幼年在江宁的生活环境必有清晰记忆,到北京后,经常出入恩主怡亲王府和亲戚平郡王府,有机会亲自体味北京王府,因此,以作者熟悉的自家宅第为蓝本,又结合北京王府的特点创作出荣国府也是很自然的事。大观园的原型——圆明园中的“九州清晏”景区圆明园是康熙赐予雍正的园林,始建于康熙五十八年。第一次大兴建是雍正三年至乾隆二年,基本上完成了“九州清晏”景区,当年乾隆命绘制了《圆明园全图》,并御题“大观”。第二次是乾隆三年至九年,完成了“四十景”,绘了四十景图,其时正是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其后作为内务府营造部门的家属(也可能有小差事),经常可以出入圆明园,对园中建筑熟悉。从“九州清晏”与大观园总平面比较来看,二者基本相似。基本格局上,如都是以湖为中心,周边布置景点;主要景点都是建筑组群,少数是单体建筑;每个组群都是围合式,但又都不完全对称等。景物题材上,如海上仙境。圆明园有“蓬岛瑶台”、“方壶胜境”;大观园有“天仙宝境”,众人评说“蓬莱仙境”、“金门玉户神仙府”等。建筑形象上,大观园中有几处只有圆明园才有的形象。如大观楼。“崇阁巍峨……复道萦纡……金辉兽面,彩焕螭头”,正是圆明园“方壶胜境”的写照等。从造园匠师来看,《红楼梦》中提到大观园是“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山子某”是清代园林匠师的称谓。江南名师张涟(字南垣)号山子张,其次子张然在康熙时可能是由曹玺荐入宫廷主持御园工程28年,圆明园也应当出其手,子孙统号“山子张”。“张”与“野”同有放任不羁之意,可见山子野即暗指山子张。

书籍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七回 送宫花贾避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人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官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第十八回 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田玉生香第二十回 王熙风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桥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叙羞笼红麝串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第三十回 宝叙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动哥哥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锋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第四十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民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眼芍药胭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通鸳鸯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夫抓介杜绝宁国府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新情归水月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脆[女画]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粮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第八十一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第八十三回 省官闭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叙吞声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犊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嗽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第一百号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第一百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侵 大观园符水驱长孽第一百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第一百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第一百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骏马使弹劾平安州第一百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夭消祸患第一百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第一百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第一百九回 候芳魂五地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第一百一十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讪失人心第一百十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第一百十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第一百十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第一百十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思还玉阙第一百十五回 感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第一百十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第一百十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王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第一百十八回 记微嫌易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第一百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第一百二十回 甄全隐洋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编辑推荐

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全2册)》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红楼梦(全2册)》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博大精深的思想,精湛完美的艺术,丰富生动的语言,不仅稳占中国小说的榜首,而且成为中国文学的典范和骄傲,并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对于如此伟大的作品,任何宣传、广告和评论都是多馀的,它的不胫而走,家传户诵,以及“红学”的形成并长盛不衰,便是明证。

作者简介

红楼梦(全二册),ISBN:9787541811982,作者:(清代)曹雪芹


 红楼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便宜果然没好货~纸质一般,因为书薄,字印得好小,密密麻麻的看得好晕!
  •     十元钱的价格,纸张不算差,字很小但是印刷的不错,能看清楚。算很超值的了。
  •     如果不是应急的话我也不会买这本书,因为我已经有岳麓书院版的了字体小,其次是印刷不清楚,纸质不够好。建议还是买中号字体的版本比较好,小号费眼,大号没感觉。呵呵
  •     这本书的字实在是小,真后悔贪图便宜了,建议大家还是买精装的吧!但是内容是完整的,书面设计也不错,还送一张书签,那张书签不错.
  •     书的包装还不错,字也不是很小,印刷得很清晰,还附送书签一枚。是全本,前面还有原作的插画。10元钱,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做收藏的话不推荐,买来看看还可以。如果想买来收藏的话,推荐这本:四大名著红楼梦(上下册 人民文学版新版)(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很权威的说,是脂评本,还带解释,都是文革时的红学大家所做。建议大家以后买四大名著时选有这个(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标志的。
  •     十元钱买一套红楼,很便宜。简便易带,可以随意注解,挺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