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010113838
作者:乔瑞金
页数:63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各种机制最好被看做是各种交流的形式,它体现了对特定现实的观察。艺术是这些交流形式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威廉斯看来,没有什么完全不同的秩序,只有我们所生活的现实,在其中我们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反应和行动。 由此看来,在威廉斯的视域里,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一样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形态,二者是没有那么鲜明的界限和区分的,只是其功能不同,受众不同而已。威廉斯并没有因大众文化而反对精英文化,他反对的是精英主义,即将精英文化看做唯一正确的文化的做法。“威廉斯的研究并不像霍加特,更不像后来的文化研究者那样全神贯注于通俗文化(进而陷入新的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花了大量精力研究现代主义以及先锋派等高雅文化,将各种文化现象平等对待,消解了文化研究的二元对立模式。”在威廉斯看来,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最关键的是区分文化的“优劣”,优秀的文化既存在于精英文化中,也不乏见之于大众文化,反之亦然。并不是精英文化就是优秀文化,而大众文化就是劣质文化,这种绝对、武断的认识正是精英主义错误的根源所在。威廉斯认为,优秀的文化应当全人类共享,他要推广的是人类“美好”的文化成果,而在以往的社会中,这些“美好的”文化成果总是被少数精英所垄断和掌握,所以,在一个大众化的社会中,我们应当真正地将人类的优秀成果为全人类所享用,打消那种文化不应有的阶层分隔。在这样的文化普及过程中,大众由以往的懵懂无知会逐渐地走向明理通达,从而迎来一种全新的共同文化世界。 除此之外,关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问题,仍有进一步检讨的余地。“因为这界限并非如这一理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所说的那样清楚明白而且稳定。相反,它始终在变化、位移,在被重新界定。”

内容概要

乔瑞金,1957年10月生,山西石楼县人。哲学博士。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认识论与价值论、管理哲学等。十多年来,出版学术专著《现代整体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人民出版社2002年)、《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新话语——技术与文化批判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书海出版社2005年)等5部;主编、合编著作《技术哲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年)和《技术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获得省级人文社科奖等5项。

书籍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汤普森:回归人道主义 第一节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标示特殊性的“民族主义” 二、历史哲学的经验特征 第二节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 一、历史主义方法论对阶级的分析 二、历史主义思维方式及其特征 第三节人道主义的理论立场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观 二、工人阶级的社会自觉 三、生产关系的核心地位 第四节主体能动性的理论内核 一、阶级意识 二、没有阶级的阶级斗争 三、历史的推动力 四、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章霍布斯鲍姆:追寻总体性的全球视野 第一节全球视野的政治理念 一、唯物史观的史学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政治观 三、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四、革命、阶级斗争和政党组织 五、国际化的策略、战术及全球化问题 六、作为政治力量的社会主义 第二节“进步”的社会发展观 一、历史整体观 二、“从下往上看”的底层历史观 三、从欧洲中心主义情结转向全球视野 四、古代一现代一后现代的意识形态 五、基于现实的乌托邦计划 第三章威廉斯:走向共同文化的理想社会 第一节整体主义的文化视角 一、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 二、对精英主义文化的祛魅 三、感觉结构的哲学意义 第二节文化唯物主义的哲学论断 一、作为“研究范式”的文化唯物主义 二、文化领导权问题 第三节技术解释学的政治意识 一、现代主义的文化场域 二、“意向介入式”的研究路径 三、“电视流”的意义与价值 四、文化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践 第四节展现生命本真的共同文化 一、真正社会民主实现的保证 二、“与邻为善”的构建原则 三、现代民主的最大障碍 四、共同文化的精神内核 五、共同文化的实现途径 第四章伊格尔顿: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文化政治批判 第一节变革政治制度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 一、文化的要义在于社会批判 二、批判的功能在于政治实践 三、作为方法的文化政治批评 第二节指向人的解放的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多重意蕴 二、建构崭新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三节社会主义“新人”培育的美学法则 一、“政治批评”视角下的后现代主义反思 二、走出幻象之境 第五章安德森:守护经典社会主义 第一节经典社会主义的哲学态度 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辩护 二、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遇 四、与新社会运动实践的交融 第二节结构主义的存在哲学 一、社会型构的整体主义 二、社会存在的拓扑空间 第三节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经验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 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武器”的批判 三、安德森“武器的批判” 第四节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学 一、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祛魅 二、反资本主义的多元潜能 三、革命的乌有之乡 第六章柯亨:倡导公平可致的技术与社会批判 第一节分析哲学的技术批判立场 一、技术批判的历史维度 二、技术批判的方法维度 三、技术批判的价值维度 第二节本质主义的技术实践观 一、技术本质的语义分析 二、技术功能的首要性 三、“技术决定论”辩护 四、社会批判的技术范式 第三节平等主义的技术价值论 一、技术本质的解蔽与回归 二、技术发展的平等困境 三、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第四节公平、自由的社会主义理想 一、平等主义理想的可致性 二、从自由“主义”到平等的自由 第七章吉登斯:创建自我认同的生活政治社会 第一节民主主义的社会批判 一、现代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二、现代性的多维制度分析 三、现代性的动力机制 四、现代性的国家权力 五、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二节极权主义的现代政治 一、工业主义与军事化的结合 二、行政力量的全面扩张 三、监控的集中化 四、极权主义的政治后果 五、社会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商品化的资本主义本性 一、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点 二、资本主义劳动的必然特征 三、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关系的本质 第四节自我认同的社会哲学 一、自我认同的基本特征 二、自我认同与现代性 三、自我认同的反思性超越与解放的政治 第八章科琴:聚焦实践的哲学 第一节辩证的实践哲学 一、马克思的哲学构造 二、马克思思想的核心 三、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质疑 第二节展现社会秩序本质的人类实践 一、规律与历史决定论 二、“世代”的历史概念 第三节科学主义的实践观 一、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 二、《资本论》的主要经济假设 第四节人类解放的社会革命 一、革命时期的革命观 二、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 第九章佩珀:重塑主体的生态社会主义 第一节辩证的生态观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进程的解释 第二节帝国主义的生态灾难 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生态帝国主义肆虐 三、虚假意识控制了人类 第三节人类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理论意指 一、技术中心主义摧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 二、生态中心主义阻碍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 第四节生态主义的社会主义 一、对极端绿色分子的批判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第十章哈维:开启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 第一节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空间哲学 一、新“空间”理念的崛起 二、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四重原则 三、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解释学意蕴 第二节有机论的资本理论 一、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二、对资本积累理论的改造 三、资本与“空间修复” 第三节整体主义的社会批判 一、后现代主义是另一种视角 二、时空的社会性与整体性 三、后现代主义社会批判的实质 第四节乌托邦理想的政治诉求 一、空间的政治性 二、人类解放的政治学 三、未来社会的乌托邦规划 结束语 附录: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著作成果年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推荐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地论述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是国内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理论成果。《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对于拓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由乔瑞金等所著。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旨在把马克思主义英国化的一种学术思潮和倾向,其研究领域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因它们都有共同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并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故称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以人物研究为突破口,选取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十个典型代表人物,对其学术思想特征作了深入挖掘和剖析,以期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主要从回归经典本源、创新思维范式、聚焦现代主义危机、倡导新文化生存方式、重塑理想世界等方面进行了独到阐释,为深入理解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奠定了基础,是学习、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资料。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怎么有吉登斯却木有霍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