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日报》南京大屠杀报道研究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308124088
作者:何扬鸣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新近发现,南京大屠杀发生期间,《东南日报》曾对这一大屠杀作过详细的报道。与当时中国其它新闻传媒相比,《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有报道数量较多、报道时间早和持续长、记载了外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等特点。《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报道之所以较为突出,是因为它自创刊以来一直反对日本对中国侵略。《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报道的发现,有助于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有助于拓宽和加深中国新闻事业,尤其是战时中国新闻事业的研究。


 《东南日报》南京大屠杀报道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众所周知,有关南京大屠杀现在主要存在三种见解。一种为中国官方见解,认为日军在占领南京后进行了数月之久的屠城,死难者不少于三十万。第二种为日本主流史学家的见解,认为南屠主要发生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的三周到六周之间,牺牲者的主体为四万人左右的中国军人战俘,平民也有,但人数不详。第三种见解来自日本右翼,认为南屠不过是中国政府战后制造出来的又一个政治谎言,日军占领南京后歌舞升平,没死一个无辜的人。在这三种见解之中第二种史学家的意见最不受人待见。三十万的见解在中国神圣不可侵犯在日本无人相信,一个人没死的虚构派的言论在日本很有市场在中国人人喊打。于是有关南屠的叙事,就变成了三十万和零的二极对立,南京的日军,不是禽兽即是圣人,不是魔鬼就是天使。在日本右翼的虚构派言论中最常拿出来说事的是战时下中国政府对于南屠的漠不关心。直到四五年日本战敗前后中国政府才成立南京军事法庭正儿八经的搞调查,在此之前不过是冷眼旁观,坐等西方正义人士仗义执言自己不作为。对于这一类右翼人士的见解,本书的作者责之为“流氓式的狡辩”。但同时,作者又不得不承认,战时下的中国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确漠不关心,乃至麻木不仁。例如本书作者查阅彼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日记,发现其通篇竟然没有出现一个字涉及到南屠,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句评语:“竺可桢不仅12月24日对此没有记载,而且以后也没有任何记载。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寻找原因,很复杂,笔者不打算自找麻烦。”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流氓式的狡辩,至少我自己很少看到过比之更为流氓的解释。但在这解释的背后,我读到了作者的无奈,似乎还能听到一声叹息。而这叹息又弥漫在本书每章每节每一页每个标点符号的后面,沉重而伤感。本书主题虽为东南日报的南屠叙事,但实际上其内容的很大部分和此主题并无直接关系。只因为如本书作者自己也承认的那样,东南日报彼时的报道大多只是转引国外新闻的记事,极少数“独创性”的新闻,又包含各种各样的错误。例如东南日报38年1月25日刊登了一则题为《南京我突围部队抵宁国前线》的文章,报道了南京守军中的一只部队在日军入城后奋勇杀敌神奇地冲出重围成功得救的事迹。但根据现在主流史学家的见解,南京守军在日军入城以后很快就停止了抵抗成为战俘,而正是中国军人的不抵抗和日军的残暴之间的强烈对比,才引起了彼时在南外国记者的愤慨和之后的路见不平拔笔相助,可见这篇报道的可信度十分成问题。本书的作者将此类报道明确地定义为虚假信息,但对于这类报道产生的原因却又不愿多言。作者甚至还能够时不时地发挥其神奇的历史穿越能力,将彼时某些报道上的错误极有自信地判定为“明显的笔误或是印刷错误”。本书的作者认为以往中方在面对日本右翼的质疑时经常躲躲闪闪不愿意直面问题,但本书所呈现出的直面问题的方式却未必高出以往多少。日语中有个词叫“中途半端”,本书给人的印象正是如此。想要走第一手资料论证的实证主义路线,却在评价资料的时候无法摆脱双重标准的束缚,最后便成了既没打到对方,又打疼了自己。花了很多功夫,却似乎只起到了很小甚至是相反的效果,真的是很可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