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狱岛事件》书评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13322236
作者:时晨
页数:276页

无常识流推理的第二弹

写在前面:评论过后几天回来看,这篇评论居然被点了二十多个“有用”。搜索一下,似乎围绕这本书有一场很不愉快的争论。因此我决定将评论修改为三星(因为我还没有发现写长评不打星的办法),借以表明立场——此篇书评仅谈论本人读过此书后的、主观的感受,不站在黑或粉任何一边。当然,书评的内容我不会更改一个字。读这本的书的时候,我曾惊叹于时晨在叙事上的进步。虽然韩晋与陈爝的打情骂俏依然令人满脸黑线,但只要这俩货不互动,故事的代入感还是很强的。特别是Alice线的叙事,在气氛营造上已经接近优秀的程度。然而一切的好印象只能停留在真相揭示之前。评论说这本书是“逻辑流”,但这并不意味着诡计的设置可以没有常识。在《黑曜馆》中没常识的诡计已经把读者雷了一次,没承想这次更甚。老院长做心脏手术,医生居然可以把手术刀忘在胸腔里。我们暂且不论作者是不是《黑杰克》看多了,既然都开胸了,那一定是搭桥之类的大手术吧!动了这样的大手术,老院长不说好好在家休息,居然很快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而是还是在一座孤岛上的精神病院工作!这是怎样的敬业精神!!仔细想想,老院长坐飞机到海南、歇斯底里的发作,手术刀全都老老实实的留在原地;最后却被凶手用电磁铁精准定位杀死了……如果用电磁铁的时候正好是刀柄朝向心脏怎么办?“磁力导航”的专家,就会随时在办公桌里塞一块电磁铁准备杀人。“镜像对称”便是“有两座镜狱岛”的提示。如果我把两块镜子面对面竖起来,时空是否就无限拓展了?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为何要把精神病院建在孤岛上”的疑问,没承想到最后非但没揭秘,反而抛下了一个更大的雷:外国公司到底脑残到什么程度,居然把精神病院建错岛屿了!你没看错,建错岛屿了!手术室居然有暗门连接病人的病室,设计师在想什么?Alice这个名字居然是线索!你认为与《爱丽丝漫游仙境》同名就能提供线索吗?还与Alicesoft同名呢,也没去做游戏啊!所有“真相”都带给读者这样一种感觉,作者为了给出一个解释,便像插积木一样把故事中所有的线索强行拼凑在了一起,无论这样的解释多么违背常识。读完最后一页,之前气氛塑造留下的好印象荡然无存,心中只想着大声吐槽一句:你在逗我吗?????

优劣明显的第二作——这诡计也太扯了吧(透慎)

话不多说,本作较黑曜馆不管是在人物描写、气氛营造、结构布局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人物模式化仍然严重,牙尖嘴利不留情面不到最后一刻不说清楚事情真相名侦探+二货蠢萌不知道破案整天就泡妞的助手仍然和前作一样像是模具里刻录出来的一样,当然以作者的说法是致敬,但读者也可以认为是主要人物描写仍然没有突破,先说优点:1.虽说主要人物描写没有突破,但精神病院里的几个病人,包括叙述女猪脚的刻画却极为用心和出彩,正常人被诬陷关押在精神病院里的无助与逃亡的急切、各色各样精神病症状与病人的精神状态及语言逻辑、暴戾的警卫、阴鸷的院长和医生,描绘出一副生动的地狱景象,确实有让人身临其境之感。2.双线叙事及结构布局。古语有云双线叙事必有叙诡,发现是双线之后,不停在猜是一人两角呢、还是时间叙诡呢,结果都不算。不过从情节的逐步展开和推进上,读者更容易代入到女主的手记之中,迫不及待的想翻阅,想破解这充满吊诡气氛的医院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看得出作者在伏线的安排上是很下了一番工夫的,不动声色的描述,既没让读者觉得突兀,顺理成章的就完成了整部作品的布局架构安排,同时,在文中不断出现的彩蛋也让人会心一笑。3.文笔。文笔提升巨大,词句运用愈加熟练,气氛营造一流。推理小说也是文学类作品,文学类作品即要讲究文学性。文学性并不单指此辞藻华丽,而是词组的运用、组合上下功夫。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网罗出巨大的悬念,节奏明快扣人心弦,女主在精神病院的各种矛盾冲突不停加剧与起伏,急速推进甚至令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再说缺点:1.天上的谜面。真的,这个谜面太天上了,一个人在完全封闭的密室里面、在有监控、有警卫的情况下居然被人在密室里用利器刺死。但是作者,你的解答作为普通读者来说,是不满意的。先不说心脏科医生将手术刀遗留在患者体内是多么严重、多么偶然的医学事故,患者在体内有一把手术刀的情况下仍然在遥远的海岛勤勤恳恳工作,这是钢铁侠啊。然后患者莫名其妙发了疯,凶手用磁铁引导手术刀杀害患者——你要说心脏科医生就是凶手,我都可以接受啊,毕竟他在做手术的时候就埋下了杀害患者的伏笔(当然他的保证他必须第一个接触凶手的尸检,否则怎么回收手术刀啊)。2.广义密室杀人手法。谜面同样牛逼,文中说死者被钉在十字架被断首后,周边没有任何人的脚印(包括死者自己)。那凶手和死者是怎么走过去的呢?最后你告诉我使用磁铁起重机挖的!!!!起重机!!!和侦探开助手玩笑的四十米长刀,有什么区别??!!你当读者傻子啊!!!以后广义密室都可以用起重机来解释了!再者,死者死亡时间是三点,雨停是两点,意味着凶手必须在两点前将死者绑在十字架上,然后要立即走出来等雨把脚印冲刷掉,再坐在起重机前操作(凶手也太能干了,蓝翔毕业的),问题是凶手特么怎么知道雨在两点一定停?万一在凶手还在绑死者的时候,雨就停了呢?(而且泥地的脚印会不会被大雨冲刷掉还有待商榷)。T字路口消失的小丑。一边是墙壁,一边是房间,在确定了没有任何暗道的情况下,小丑就这么消失了。还是牛逼的谜面,最后你一句话告诉我,是投影仪。。。。投。。影。。。仪。。。。(助手:投影仪是放在哪里的?!!枉老子吓个半死!!!看来你们知道老子是一个智商缺陷到真人与投影都分不清楚的傻逼吗??!!什么???是全息3D投影???)3.烂俗的孪生梗。在怀疑了双线叙事的各种叙述性诡计可能后,两个女警的真实身份居然是孪生姐妹!在看到侦探胸有成竹的告诉助手手记的作者(也算是)女警察之后,我还疑心这一人两角是怎么安排时间出场的。那前文中各种对女主的铺垫(包括敏捷的思维、拳脚的力度——还能把椅子踢的“粉碎”,作者,你知道粉碎和散架的概念吗?)都是逗我的咯?当然,两姐妹都是警察也不无可能。那么,女警把侦探和助手诳到岛上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侦探神秘兮兮的说:“三亚市警局没派她来调查密室死亡之谜,但没说没派她来干别的。”以这种言论来解释的话,是违背了推理小说的公平性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女警是通过种种调查后知道妹妹被困在岛上,只是苦于没有证据?你叫两个侦探来(开始本意只是请侦探,没请助手)还不如叫几个特勤便装陪你来好吧?当然,可能是因为侦探头脑聪明,更易于发现破绽,可全文我也没看到女警和侦探怎么研究营救计划啊。上岛没多久就消失不见,联系上下文是独自一人坐船去联络特种部队去了,那你又何必多此一举?4.侦探不合逻辑的做法。说起来这个岛还真是蛮危险,可我看到侦探从一上岛就满不在乎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和助手一样,也觉得先把妹比较重要。可是侦探居然在满不在乎了几天之后,突然给助手留一个“快逃”的字条,我很能想象助手当时看见这张纸条时的心情——一定问候了侦探全家上下祖宗十八代。我觉得作者安排的侦探经历大概是这样:上岛(非要拉助手一起去)——女警坦露秘密,和女警商量营救起孪生姐妹的办法(瞒着助手,让助手去把妹)——以数学家的头脑发现各种密室杀人手法(瞒着助手,让助手去把妹)——和女警商量,女警偷偷出岛搬救兵,自己继续调查(瞒着助手,让助手去把妹)——自己先跑,留纸条让助手快逃(能想到留纸条这种方式也是牛逼,我要是追兵看见你纸条还不一把撕掉)。总结下来就是,不合逻辑的侦探自然造就了苦逼的助手,这回被玩的妥妥的,太惨。那么,侦探揭破器官交易的证据,又在哪里呢?如果没有这个决定性的东西,那么院长的突然发难、女警悄悄撤离搬救兵都说不过去了。同时,在危机四伏,对手有可能觉得侦探和助手发现秘密的前提下,不将危机因素告知同伴,太不仗义了。最后,容我向作者表示敬意。我认真的阅读了这本书,在国产原创推理日渐艰辛的道路上,作者是一直走在前列的先行者,不管作品如何,作者至少是用于去尝试且取得了成就的。当然,如果这本书是某日系作家写的话,豆瓣评分可能会低到6分,国产推理圈不论作品优良一律5星的做法,对读者和对作者本人,都是不尊重,也是不公平的。本文实则应该三星半。我打一星是为了平衡下豆瓣评分。如果量化的话,评分应该在7分上下。作者截图告诉普罗大众,没懂我打一星的意义。楼下群众一片骂声,或在问候我的智商、或说我是黑子、或说我是嫉妒。其实不然。看看岛国的几部长篇在豆瓣的评分吧,在国产推理圈中,作者固然是佼佼者,但私以为尚未及彼端诸神的高度吧?那么此书高达八分的评分,又真的能代表本作的真正水平吗?不负责任的一星固然可恨,不负责任的五星,除了能促进本作销量之外,对作者本人并无裨益。说实话,在推理上,此书不如前作。前作我打的是四星,并且非常推崇作者的逻辑流推理,所以,尽管作者之坚吝刻薄早有耳闻,也毫不遮掩我对本作的判断————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所以,我修改了评分。三星。诸位,我非黑非妒,也希望作者能够多赚稿费和版权分成,更希望作者不被贵圈的溢美之辞降低了写作水平,作为普通读者的我,非常希望作者的第三作、第四作能够堂堂正正的获得9分。

名侦探的又华丽冒险

我是将上一部《黑曜(yao四声)馆》和这部《镜狱岛》连读,三个晚上,两段冒险,如果第一部可以说是惊喜,那第二部完全可以称之为惊艳了。一直以来,去新华书店,推理那一栏都被日本推理牢牢占据,咱们的国产推理,则被贴上幼稚、无逻辑、打着推理幌子谈恋爱的标签。所以先不管逻辑是否做到完美无缺,当看到一本真正被作者认真打磨,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我想,光是这份热忱与好看就值得我们的驻足,我认为《镜狱岛》可以入围我心目中中国版“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榜单。事件的舞台推理小说最经典的舞台是什么?那当属与外界切断联系的封闭环境莫属。本书的故事就发生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而且事件的发生地还是一座精神病院,里面关的病人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一个个都是货真价值的罪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两条线索双线并行,接受委托的名侦探,精神病院中的失忆少女,加上密室杀人事件、岛上的形形色色各怀鬼胎的人们,有的书友评价为中国版《越狱》《禁闭岛》,我认为远远不足以概括啊,这次的故事线把握与多条伏线的展开确实更成熟了。谎言与真实作为本书两条线索之一的失忆少女,“我”在醒来后就发现自己置身于这座恐怖精神病院之中,而当一个失忆之人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推理小说会产生无穷种走向,就像岛田庄司的《异邦骑士》,就像绫辻行人的《黑暗馆》,就像折原一的《倒错》,尤其是当周围人对你说的话,无从分辨谎言与真实,那种缺失自我身份认同所导致的不安,才是让读者产生强烈代入感的最佳佐料。很喜欢最后的身份翻转,我强烈希望作者下次写一本以叙述性诡计为核心的推理小说,应该会很不错。凶手的自白一本推理小说,它的核心诡计固然重要,但是我始终认为故事性才是第一位的,《白夜行》将所有诡计置于阳光之下,可是却将主角置身于无穷无尽的黑夜,正是案件背后的动机与情感的暗流涌动才是最吸引人的所在。对于推理小说,最低级就属钱杀,上一等的是就是旧日恩仇,其中包括情杀、复仇、宿命等等,在本书当中,果然是充满禁忌的悖德、深埋心底的恨意才能造就如此冲击性的结局,只有无穷的恨意才能促使一个人想到如此精巧的杀人手法,我想,我这个文科生应该想不到吧,毕竟**这种东西理科生用的多一些(笑)。名侦探的登场双男主一直是非常喜欢的推理小说设定搭配法则,陈爝和韩晋的组合实在很妙,如果你喜欢御手洗和石岗、喜欢火村英生和爱丽丝老师,那你一定也会萌上他俩的吵嘴互动。我个人的看法哈,陈爝的设定=汤川学+吉敷竹史+御手洗=汤川学计算机般发达冷静头脑,吉敷竹史的亲力亲为,御手洗的天马行空脑洞大开,“陈爝”系列能一而再地出单行本,果然还是靠着这出类拔萃的名侦探的品格啊!毕竟,现在是个人格魅力至上的社会。其实,在本书的书名中,就已经透露了案件的一丝线索,你发现了吗?我可没提绫辻行人的《黑猫馆》哈。

朋友,你听过“镜狱岛”吗?

时晨,推理小说家,1987年生于上海,是本土原创推理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坚守古典本格理念的创作者之一。欣赏的推理作家有:埃勒里·奎因、松本清张、岛田庄司等。这是豆瓣对于作者的介绍,而据说作者被讨论很多的作品《黑曜馆事件》就是完全古典本格推理的路子,对于本作,我更想类比也是刚看完的埃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之谜》,这里的类比并不是指两者的诡计有什么相似之处,而是两者最终的效果:两者都像是往逻辑流推理的一次尝试,但最终都有些瑕疵,这并不是说作者已经达到了逻辑之王的高度,毕竟这是在奎因写作完《埃及十字架之谜》之后的近百年再犯同样的错误。先说本文的优点,首先是叙事的紧凑度,故事随着明暗两条线交叉叙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本格推理有所了解的读者们应该都在猜测这是一个叙述诡计,毕竟这种套路用的太多了,但本文在两条线的把握上非常的到位,可以说并没有丝毫的阅读眩晕感,笔者也是一气呵成的阅读完整篇故事,完全不同于某些叙述杂乱的作品。然后是本作的“对称”暗示,这一点其实作者在整篇故事挖了很多的小提示,不能说这些提示都是毫无根据的,但阅读完后记中的点评,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里并不是指推理本身,而是作者运用的这些推理典故和语言文字游戏,这也是一种推理乐趣。当然本书的槽点确实也不少,首先就是推理硬伤:手术刀的磁力杀人显然太过玄学,可操作性和成功率实在太低;双岛设定从推理上其实也站不住脚,二十一世纪中国连自己领海争议极其重的南海有几座岛都不知道,是不是太搞笑了。另外就是双胞胎的设定,虽然这并不是本书推理的主线,但几乎所有本格推理小说都明确的排斥这种设定,虽然也有作品拥有双胞胎,但并不能像本文这样几乎是在最后才交代出来的。而且为了隐藏这个设定,alice这个人竟然在书开头的人物列表中并没有写,让本人一直在猜测这是谁的化名…所以说本书只能算是作者在推理写作路上的实验之作,有优点也有瑕疵,希望作者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当道德与法律被禁锢,恶魔才会狰狞的大笑

开篇与结束是一个推理小说作家与记者书信往来为起点与终点。整个叙述过程采用的是一男一女两个主人公一同叙述的方式,韩晋的叙述及他与陈爝住在一起,以及陈爝自傲、敏锐、博学、孤僻等的性格特征,感觉跟华生叙述福尔摩斯时有点像。请原谅看的推理小说比较少,对推理的流派与源流并不是太了解。封皮上这个清秀容貌女孩的眼睛清澈中透着迷茫,有无奈也有一丝丝坚毅的流露,看完书还真是如韩晋般,有着一些小疑问,她为什么出走?她是与她姐姐一起上的岛才会被误囚起来的吗?显然不对,她姐姐上岛才几天,而她已经被囚禁一个月了。还有很多的疑问就不一一提出了。一片雾还没有消散,另一片雾又起,一片又一片迷雾就这样一层层袭来,当重重迷雾堆满脑际,实在不忍放下这本书,拨开迷雾才发现,原来凶手并不是一个人,还是漏了一个。而那些助纣为虐地爪牙与走狗,残忍又暴虐。新任院长为了一己私利的贪婪,都是人性凶残扭曲的完美诠释。镜狱与境遇也是同音不同字,这些被囚禁的病人的境遇很是可怜,很是让人同情。谁才是真正的疯子?疯子不疯,那几个疯子充满了人情味儿与可爱的一面,他们才更向是正常人,他们如别人手中的木偶,可以任人摆布,所有的病人只不过都是被圈养起来的肥猪,等待合适的机会出栏,谁也逃不过任人宰割的命运。当道德与法律都被禁锢,恶魔附体的人才会肆无忌惮,毫无顾及地为了私欲的不断膨胀摧残自己的同类。文后推理作家陆烨华的解说,读完后更是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与这篇小说的出彩之处。引用一下柯南道尔《福尔摩斯》中的一句话:“一个逻辑学家可以从一滴水的存在推断出大西洋的存在,所以整个生活像一条巨大的链条,如果见到其中的一环,你就可以推想出整个链条的情况,文章认为推断和分析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才能得心应手,有时人们经过一生的研究也未必能取得很深的造诣……”也许引用的这句话有些长了,但可见作者的颖悟能力与用心,感谢能看到这么耐看与精彩,更体现出人性光辉与邪恶并存的好故事。

时晨蕉林已长成 ——论《镜狱岛事件》叙述的胜利

时晨蕉林已长成——论《镜狱岛事件》叙述的胜利by 芭蕉上人“方圆数里之内,大大小小的香蕉林鳞次栉比,连绵起伏……而在这地底下,星罗棋布的密室有四十多间,有暗道相连互通。数不尽的通道,数不尽的分岔,数不尽的死路。”合上《镜狱岛事件》,我脑中浮现出就是纯文学短篇《香蕉林密室》中的这段描写。用它来形容这本书的叙述结构真是太贴切了。文中的奇数章的“我”是一个失忆女子Alice(后称Alice线),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偏远小岛的精神病院之中,为能逃出生天而努力着;而偶数章的“我”是数学家系列(本作为其第二作)的叙述者韩晋(后称韩晋线),受邀与数学家陈爝一起前往镜狱岛调查前精神病院院长徐鹏云的谋杀案。时晨首先是个调皮的叙述者,每每到关键时刻就一摁遥控器,切换到另一个人的视角。这一招屡试不爽,读者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探究欲。例如,第一章讲到“我被瘦子撕烂了衣服,压在地上”的时候,戛然而止;第二章刚拍到“我们踏上镜狱岛”时,“导演”就把镜头转向他处;第三章教授神秘的耳语还在“我”脑中回响,“屏幕”就变黑了……其次,时晨还是个负责的叙述者,两条线并没有为了吊读者胃口而对情节生拉硬拽,一点也不杂乱无章,反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两条线有着迥然不同的任务。韩晋线节奏如同灶台上的水,水温逐步上升:前期平铺直叙调查案情,第二个命案的发生之后才吹响了情节加速的集结号。而对于Alice线来说,它却是始终沸腾的水:失忆,被猥亵,斗殴,目睹有人被活活咬死……各种刺激场面,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两个视角交替阅读,其实就是行走在两条不同的情绪线上。初期的时候,一张一弛,既保证了观众度不离场,也不至于一上手就太齁;之后两条线的情绪度逐渐接近,呈现出一种险中有更险、奇中有更奇的竞争关系。当然,时晨更是个用心的叙述者。本文在在叙事上不仅有一个框架式的结构,而且有大量的细密的横向肌理。Amphishsbaena、两本日本推理作品、死神的重量、班宁顿……这些粗看之下也许只是随意放置的普通布景,其实都是作者殚精竭虑才想出来的道具,与明面上情节勾连,形成复杂的网状叙事结构。也许有些人看来过于含糊还够不上伏线,但至少使作品拥有了大量值得玩味的细节,和一种独特的质感。从这一点来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镜狱岛事件》是一部经得住“拉片”的小说。 《镜狱岛事件》的叙述与情节,就像银碗里盛雪,两者浑然一体。

罪恶的深渊,欲望的恶魔

文/ 海蓝蒲雨世界上的恶分为好多种,其中一种是贪婪的产物,欲望之火将良心和道德燃烧殆尽,只剩下烧红了眼睛的恶,吐着红色的信子,窥视着罪恶的深渊,等待着释放下一次欲望的恶魔。一个远离人世喧嚣的小岛,一所掩映其中的医院,里面看管着各种刑事犯罪的精神病患者,错综复杂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有令人畏惧的一个个消失的人们……破解迷案的数学家陈爝和拍档小说家韩晋受警察唐薇的邀请,调查密室杀人事件,却被卷入了更诡异的恐怖事件之中……两条线将镜狱岛的迷案徐徐道来,一条是医院里的病患“Alice”以当事人的视角,讲述从她失忆开始,到发现了医院中的种种诡异和恐惧,诉述平缓朴实,由浅入深,直到那一句“我的名字叫唐薇”为爆点,将所有的激情和欲望引燃扩大;另一条是韩晋以普通人的视角从外部视角看待整个事件,同时跟陈爝有了更多互动和沟通,将整个案件推向高潮。以这两条线的构造和诉述,不断切换的视角,不同的感官和对案件的控制,都有很大的张力。对于喜欢悬疑故事的人来说,密室杀人事件是不可逾越的一个点,从日本动漫到日本的书籍中都必不可少会用到这个梗。时晨在《镜狱岛事件》构造的密室杀人事件中,这个梗有不同的亮点。我们总是会想到密室一定不是密室,会暗藏暗门。后来在Alice逃离房间那里就燃爆了这个点,但是这个梗在谜底的信里才揭开,并不是密室杀人的直接原因。从一间小小的监禁室来看,墙壁、软包、桌子、椅子、床,就这几样东西都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暗门,前院长徐鹏云是如何在一间没有任何问题的房间里被人杀死的呢?这个亮点非常surprise,设计出了一个新颖的杀人手法,很高科技,叹为观止。杀人的手法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除了惊叹以外,跟感觉到了冷血和悲凉。密室杀人案件在侦破的过程中,韩晋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他说可能会是冰刀杀人,这个梗实在太有时代感了,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柯南时代。在陈爝破案的过程中,他发现的线索总能够憋住,韩晋总是会将自己的想法托盘而出,所以总是让人忍俊不禁,但是觉得他的性格比陈爝要亲切的多。在Alice要逃出医院的过程中,那些看似精神不正常的人们,却比医院里精神正常的警卫和医生们更加古道热肠。即使是精神病患者,也有着令人动容的精神。教授和佐川的“牺牲”精神,叶萍、新娘、唐吉坷德的“奉献”精神,对比之下,那些道貌岸然的人们却显得可怕而渺小。试问,到底是精神病患者不正常,还是被欲望的恶魔捆绑的人类不正常?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恶魔?最后凶手呼之欲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被蹂躏的爱人,被践踏的爱情,让原本所有的幸福都化为乌有,只剩下一副要报仇的皮囊和一颗仇恨的心。在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让人感叹感伤。几期谋杀案的犯罪手法浮出水面,而镜狱岛真正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原来,真正的大BOSS谋划的未来如此深谋远虑,而一个个消失的人们是源于他的发财梦。人心,如此可怕!最后,韩晋的那封信的燃点爆开,双生岛,双生医院,双生双胞胎,甚至包括薛飞给韩晋的信里也隐藏着双生龙的暗语,时晨在线索和暗语的把控非常巧妙,暗自想来也有趣儿的很。这些细密而隐晦的秘密只有读者慢慢发掘的时候,会将身体里的细胞调动起来,热血沸腾。世界上到底没有什么解不开的谜,也没有什么封不住的秘密,一切都只有可怕的欲望和隐藏黑暗里的黑手,钱财到底是好东西,将人迷惑的神魂颠倒,忘记了肉体的疼痛,道德的底线,良心的谴责,引火必自焚,吐着信子的恶火终究烧到了身上,疼痛却无法了却那深渊的罪恶啊!

《黑曜馆事件》之后的突破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超乎我的预期的。这部作品的逻辑推理不输于前作《黑曜馆事件》,两起不可能犯罪的解答也很不错。而且相较前作,《镜狱岛事件》在故事性、伏线和布局上有了可喜的进步。缺点是唐茵的身份直到结尾才公布,以及第二起命案的可行性存疑。当然有些豆友指出的更多的细节上的问题我也看过了,各有各的道理。于此我不想在本书的细节问题上多谈。我更想先把这个议题放大,先谈谈逻辑流推理小说。个人认为,逻辑流推理小说有三个要点:逻辑与细节、公平性、观赏性。逻辑流推理小说注重一步步的逻辑推演,因此非常需要注重细节。所以如果逻辑流推理小说的严谨性出了问题即漏洞太多,就会有读者认为这显得像是纸上谈兵。有些读者会具体指出小说中的漏洞,然后分点列出。其实这样的现象很普遍,不仅限于逻辑流推理小说,诡计流推理小说也有,只是读者对逻辑流推理小说的细节要求更高。我要提的是,细节问题《镜狱岛事件》有,《黑曜馆事件》也有,甚至埃勒里·奎因的某些名作也有。大家不要忘了,推理小说的创作本身就是“纸上谈兵”。推理小说中的谋杀案本就是虚构的,尽管推理作家奉行写实主义精神把谋杀案写得再怎么“实”,也很难考虑到所有的细节。更何况逻辑流推理小说的创作最重要的不是逻辑推理多么严密,而是能够在保证一定程度的严密上使推理得过程具有观赏性(此处摘自某位侦吧吧友的观点)。而且,逻辑流推理小说的重点不在于那种一目了然的逻辑,而在于将平常难以觉察的细节连接起来。这些因素使逻辑流推理小说的创作变得难上加难。所以说我们应该给逻辑流推理小说多一点宽容,而不是各种挑刺,将书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列出来,然后嚷嚷着要退钱。当然,细节问题实在太多的话同样不行,这点我承认。毕竟能写出逻辑流推理杰作实属不易。在我看来,逻辑流写得好的推理作家,欧美有埃勒里·奎因,日本有青崎有吾、有栖川有栖、法月纶太郎,中国有时晨。当然,我绝不希望大家对我的这句话太过误解,因为我并没有将他们进行横向比较。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若进行纵向比较,就知道众多的推理作家中能出现这些逻辑流推理作家究竟是多么的不容易,欧美和日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尚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呢。以上观点可以套用于《镜狱岛事件》中前两起不可能犯罪诡计以外的细节。为什么我这么说呢?以《罗马帽子之谜》为例,逻辑流推理小说很少有非常出彩的诡计,那是诡计流推理小说的事儿。而《镜狱岛事件》中有两起不可能犯罪,而且诡计还蛮不错。对诡计的可行性问题和细节问题当然更不需要求全责备。另外关于逻辑流推理小说的公平性问题,其实本格推理小说(不管是逻辑流还是诡计流)都是一样的,于此我把它们放到一起来谈。公平性问题主要是线索公布的时间。有一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中有许多线索都是在推理过程中揭晓,这也成为这本小说最大的败笔。本书中也有一条线索,它连接着《镜狱岛事件》双线叙述的两条线,但是这条线索直到结尾才公布,那就是唐茵的身份。当然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我看到有豆友给这本书打了两星,抱怨不平等的阅读体验。就这点我们仍然可以将《镜狱岛事件》与《罗马帽子之谜》对比。《罗马帽子之谜》以逻辑推理见长而故事性不足,显得有些枯燥。而《镜狱岛事件》并不是像《罗马帽子之谜》那样的纯粹的逻辑推理一条路走到黑,没有命案以外的谜团。它分双线叙述,一条线是陈爝办案,而另一条线是失忆的唐茵在精神病院里的故事,不管是故事性还是布局都要胜《罗马帽子之谜》一筹。我认为至少作者在谋杀案这一谜团上做到了公平,而且这部分的逻辑推理相当出彩。剩下的唐茵的身份,精神病院的黑幕、以及镜狱岛的秘密,都是经过推理之后再调查出来的结果。而唐茵的身份和镜狱岛的秘密在最后被公布带来的不公平,是作者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意外性作出的牺牲。更别提书中前半部分关于镜狱岛的各种各样的暗示了。这点对比绫辻行人的某作便知。最后,通过谈逻辑流推理小说,我们可以发现《镜狱岛事件》已然不再是纯粹的逻辑流推理小说,它已经有些新本格作品的味道了。大概这也是以逻辑推理见长的时晨在逻辑流杰作《黑曜馆事件》之后作出的突破。

此书脑洞太大,入手需谨慎

读《镜狱岛事件》作者:苏术关于推理小说,我恨少看。但是这几天我却看了两本。“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来的,无论你多么不愿意相信那就是真相。”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著名的侦探福尔摩斯说的话。这句话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去深思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明明白白的表达在了这字里行间。我上面说,最近看了两本推理小说。一本看完几乎可以说是爱情小说,只是作者运用了插叙失忆等手法模糊你的视线;而另一本就是《镜狱岛事件》。此书也运用了失忆环节,且不似前一本快看完了才告诉你失忆,而是翻开第一章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我失忆了”。失忆的人会做什么呢?而且还是被告知你在一个精神病院。你是去告诉别人你没有精神病呢?还是先观察观察环境再做出判断?本书作者时晨,我不怎么看推理小说,所以对于作者并不是很熟悉。稍微百度了一下,发现其作品还是挺多的。我看见评价里其他人对时晨的另一部作品《黑曜馆事件》非常的赞赏,且一直有人将《镜狱岛事件》与《黑曜馆事件》相对比,当然结局是《黑曜馆事件》获胜了。《黑曜馆事件》知音动漫出品漫客长跑悬疑推理小说。我也没看过,但是在《镜狱岛事件》一书里,却有提到两者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镜狱岛事件》的逻辑推理过程,没有《黑曜馆事件》那么密集,但是更高级。”如何证明《镜狱岛事件》更高级呢?书里有书面的表达,我在这里就不剧透了。但是我可以给读者一些提示。比如:1、《镜狱岛事件》的名字2、盎菲斯比纳岛(Amphisbaena)的典故3、手记女主角Alice这个名字的暗喻可能几乎没有接触过时晨的作品,所以读起来还是有点困难。很多细节方面并没有想的那么周全,直到我看完后(我不会告诉你们后面有剧透)。末尾是一封非常长的书信,如果你能仔仔细细地看完,你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前面那些解不开的谜底就都被揭开了,并且让你猜不到。这还不是全书的亮点,最让我觉得深刻的是末尾一篇类似书评的书解。是一位叫陆烨华的推理作者写的。他没有像那封信一般直接告诉你谜底(比如如何用磁力密室杀人)而是根据书里的一些细节运用自己的推理视角来一步一步解读这本书。有自己的推理也有作者的小心思,还能根据作者以前的作品中找到线索,并且根据这些线索来证实自己的推理,这篇书解可谓仁者见智。最后再说一下此书。可能我前面看了一篇爱情类的推理小说,内容比较陈规,适合像我这种入门都没有入门阶级的读者。而《镜狱岛事件》不可谓是一本脑洞大开的书,我也是看完后觉得作者真的是太能想了。简单的一句话,桌上的一本书,可能都蕴含着一个谜底。比如Alice这个名字。我读完都没有去想过,一个书里的人物名字竟然也是一个谜底。好了,什么都不说了,只想告诉读者们:此书脑洞太大,入手需谨慎。(当然如果你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脑洞,我也是乐观其成的。)

本格推理之“镜狱岛事件”

周末雷雨天,困在家里懒得外出,睡饱起床后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一本新星最新出版的《镜狱岛事件》。作者时晨,之前从未听说过。简介里称其“本土原创推理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坚守古典本格理念的创作之一。”说起侦探推理悬疑类型的小说,一直在我喜欢甚至为之着迷的阅读范围内。只是之前读的更多是国外的作品,相较日系也更喜欢欧美系的,本书腰封上提及的美国作家埃勒里-奎因就是我喜爱的作家之一。至于国内的同类作品,在我的个人阅读史里基本是空白。归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国内此类作品固有的印象都不太好,很多年前看过那多和蔡骏的作品之后,基本已经抹杀了我对国内推理悬疑作品的全部热情和期待。而另一个次要的原因是心理上的情感距离,阅读国外的作品会让我觉得如此恐怖的事件离我很远,不在我熟悉的环境内,其实这有点驼鸟心态。而今阅读《镜狱岛事件》,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拓宽阅读范围,何况它还是一本本格推理作品。本书开场从一个失忆少女开始,在这与世隔绝的小岛,关于自身以及精神病院内的种种疑团,密室杀人案的发生,刑警带领作家等人上岛介入,种种元素让我瞬间想到美国作家丹尼斯-勒翰的《禁闭岛》。不过这没关系,在阅读此书前我已经先降低了自己的期待值,也许这样会有意外惊喜,就算没有也不会太过失望。《镜狱岛事件》基本上是采用了双视角转换来写,分别以岛上原有的人和外来登岛的人两个群体来分章叙述,这种写法很常见,写好了会让故事情节紧凑、张弛有度,写差了那就很容易断片了。本书中的人物塑造的还算鲜明,抱着布偶的“奶妈”、穿着婚纱的“新娘”、养了一只鸽子的“堂吉诃德”,不过最引我好奇的还是“密室小丑”。至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有时略偏轨,开篇失忆女子的大段大段心理独白让我觉得愤怒多过恐惧,显得过于理智和冷静,甚至一度怀疑她是否是个被害妄想症患者,不过当她在67页生出同样怀疑时,我反倒觉得她是正常的。第一章过后,脑内闪出的疑问像红灯一样闪个不停,这个岛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如果只是要迫害那几个病人,何不直接杀掉了事,疑问还未得到解答,岛上发生了密室杀人案,第二章结束时全体人员于岛上集结完毕。碍于“剧透推理作品是极可恨的”原则,后面的内容就不涉及了,毕竟密室杀人也看过太多,想要惊喜实在有点为难作者,能把故事讲明白,逻辑起码是通的就算很好了。总的来说本书整个故事的布局算的上完整,事件展开的也井然有序,虽然脑洞开得有些中二病晚期,但对环境描写还是不错的,气氛渲染也比较到位。最后想略谈一点关于语境之对白,坦白说有些语言处理的有些跳戏,尤其是天才数学家陈爝和小说家韩晋两个成年男人间的对白过于女性化,不够简洁。如果让我推荐这本书,我愿意推荐给18岁以下的女生,尤其是刚刚开始接触推理作品的人。——疯猴勿杀9.13

《镜狱岛事件》后记

新书的签售和演讲活动,总算是告一段落,虽然忙碌,但见自己作品能够受到一些朋友的肯定,心里总是高兴的。和大多作者一样,写完一本书,总想再加点后记,像是交代一下开初的动机,或是分享一下写作时的心境。可是,这类喃喃呓语,不见得所有人都想看。有时,还会坏了雅兴。譬如,前作《黑曜馆事件》文末,作者就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对于中国推理的浅薄且幼稚的观点。评论的文字总是容易过时,回过头来,不堪卒读。于是,这次学乖了,这篇后记不附在书末,权当写给自己的。作为一个狂热的本格推理爱好者,我必须承认,我有严重的“名侦探情结”。对于天才型侦探的推崇,无以复加,是以当自己开始创作推理小说时,也常常想塑造一个类似福尔摩斯、御手洗洁这样“全知型”的侦探。从初期的艺术家肖晨、入殓师阎小夜,到现在的数学家陈爝,都是这样。我在公开场合表态,在阅读推理小说时,常常需要一个名侦探,让我们仰望膜拜,俯首称臣。当然生活中永远不会存在这种人,但这也正是推理小说的魅力之一。拿美术来打比方,我们需要库尔贝,也需要梵高和毕加索。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本格推理小说,也是。在创作陈爝系列第一部时,我没想到第二部的故事会发生在孤岛上,但完稿之后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把整个陈爝系列的长篇,都写成“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推理小说?像绫辻行人的馆系列那样,把对本格推理全部的热情燃烧在这个系列中!那么,这么做会不会很无趣,毕竟珠玉在前,不谈超越,与历史上的佳作并驾齐驱,已非易事。你怎么能保证自己写的比他们好呢?陈寅恪年轻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夏对他说,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但之后觉得没错,来来去去,还是那套东西。其实本格推理小说也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但不能说因为有了卡尔的“密室讲义”,我们就不去写新的密室诡计了,且不说重新的组合改造,还会带来惊喜,也许最厉害最惊人的诡计还没被写出来,也未可知呢!当然,写“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推理小说,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重复,要探索这一模式的其他可能性。《黑曜馆事件》从“时间”上,《镜狱岛事件》从“空间”上,以后也许回从“人物”上,“诡计”上,“设定”上做更多的探索。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系列是完成我自己的一个心愿,一个梦想,一个本格梦。就刚才,我看见一位读者给我的书打一星,并留言说:“国人还本格,天大的笑话!”是不是真的如诺克斯十戒规定的,中国人最好别和侦探小说沾边?身为中国人,写本格推理小说,就注定是笑话?那好,就算真是如此,我想我还会继续写本格推理。我会继续当这个“笑话”,一直写,直到读者满意,直到不是“笑话”为止。时晨2016年8月25日写于上海

有疑问的几个地方

1.不知情的人员如吴医生、梁护士一干人等十分有可能把两座岛的事情说出去,到时候怎么办,这保密工作不好做啊2.一开始就显示出迷之少女“我”的医学知识和武力值,以及唐薇的可疑,让读者误以为“我”就是唐薇,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妹妹的武力值是哪来的呢?难道妹妹也是警察?或者遗传?=_=3.真·密室小丑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一直觉得这个应该是最大的爆点…结果居然没说…

喜欢本格推理的人一定喜欢被折磨

台湾作家许荣哲在《小说课》里说:不给读者答案是一种折磨。他用《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来举例,“十二代金币,真币10克,伪币9克,问最少必须秤几次,可以找到那一袋伪币?”你不用算,答案是“一次”。他说的对,对于数学不好的读者来说,给你答案,却不告诉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无疑,是另一种更大的折磨。就好像全世界都知道马蓉和宋哲开房了,你却找不到视频下载的种子。从这个道理上讲,所有的推理小说都是本“磨人的小妖精”,作者是施虐狂,而趋之若鹜的读者是受虐狂。只不过对于这些“故弄玄虚”的推理作家而言,折磨人的形式各不相同,有人用杀人动机、有人用杀人手法、有人用凶手身份、而有人……什么都用。所有的目的,都是为折磨读者而设置的“刑具”,而读者却很享受这种“真相只有一个”的快感,无论它是从诡计的巧妙构思还是杀人的恐怖气氛中分泌而来。还是套用许荣哲的话,“在阅读的世界里,恐怖从来不是看见的,而是想象的”。《镜狱岛事件》,作者时晨,就是这样用文字来践行这种想象力的放大。孤岛、疯子、凶手和侦探,仅从本书的这几个关键字,就显露出这本长篇推理小说的本格传统,在大格局上遵循了《无人生还》又或者《紫丁香庄园》典型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把所有人角色丢在实验室般的空间里,任由想象力发酵。但另一方面,作为看着岛田庄司、二阶堂黎人以及折原一这些大师作品成长起来的作者,在不断的坚持和突破中,终于从模仿者变成了魔术师。《镜狱岛事件》,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作者时辰从帽子里摸出了兔子,但在帽子的夹层里却躺着《禁闭岛》、《恐怖的人狼城》、《眩晕》以及《倒错的XX(系列)》。首先,从故事的结局来说,这个发生在中国南海小岛上的恐怖杀人事件,在上帝视角之下和二阶堂黎人的《恐怖的人狼城》有着奇妙的血缘关系;其次,单看故事的情节,以精神病医院展开的视角和悬念,更让人倾向于认同它是本土版的《禁闭岛》;再次,尽管作者时晨在塑造“数学家侦探”这个形象上有所克制,但文中时不时跳出的“卡拉比猜想”和精神分析理论,还是留下了炫学的痕迹。至于叙述性诡计,《镜狱岛事件》并没有大做文章,但文本的主线和伏线一直呼应到真相浮出水面,有没有折原一的影子,熟悉这一套路的读者也自然心知肚明。但时晨的魔力,或者说(给读者的)惊喜在于,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并没有在推理诡计已经号称穷尽的路上首鼠两端,而是在坚定迈入本格阵营后,成为了集四方之所长的郭靖,学会了在本格螺蛳壳道场里左右互搏。所以,对于读者来说,阅读《镜狱岛事件》是不幸的。他们不得不一边思考密室之不可能,一边揣度恐怖的杀人传说,更要时刻堤防躲在暗处的作者在文字上布下的叙述陷阱,简直是多重的折磨。换一种思维,此书的读者又是无比幸运的,一本推理里杂糅了如此绚烂的推理元素,不告诉你答案的痛苦换来的是多重挑战的快感,简直比在小卖部打开易拉罐得知“再来一罐”还爽。唯一担心的是,正如作者时晨的好基友(无误)陆小宝在文末的解说中坦言——如此高密度的作品消耗的脑力惊人,免不了要担心作者在本格诡计上的山穷水尽。不过,是否感觉“身体被掏空”……那都是作者自己的事儿了。就让有好胜心的他在未来自己折磨自己吧。

短评太短

解答篇之前可以给五星,惊心动魄;到了解答篇只能给四星,因为太搞笑了,与之前的氛围不符(当然就搞笑程度或许可以给五星,但一贯性才是更高的要求),而且仿佛略显简单或说仓促,要是花的笔墨更多一点,将解答说得更详细一点就好了。否则更像是短中篇小说的解答,与此前长篇小说的篇幅割裂感较为严重,也就是长度上要有相称的对应关系才行。此外,解答中大部分真相都是直接给出,推理出的几乎唯有一点,还有一些未曾提到的补充条件,就给人一种不甚公平,拼接谜面和解答之感,当然推理的部分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其中有一两步不太严谨,然而现今的绝大部分推理小说都不严谨,而真正的严格的推理又是不存在的),但推理的部分自然是多多益善,推理多了,相对的公平性也会有所提升,难道逻辑流的作品看重的不是这一点吗?最后考虑到解答篇前的部分占比百分之九十以上,四舍五入还是给五星。

本格良心?世上哪有如此廉价的良心?

客观说,我对最近出版有一些所谓本格、所谓逻辑流的本土原创作品,有一种无法掩饰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作品水平的不敢恭维。以号称神作和本格良心的《黑曜馆事件》为例,语言乏味,人物单薄也就罢了,偏偏在以奎因逻辑流为名的作品里,错漏百出,逻辑混乱,诸多豆友一再提及的:柜子体积计算错误(根本不用刷油漆也能放下五件物品和油漆桶)、身高无法踢乱垫脚物、窗框如何承重、大雪天爬进隔壁房子窗台上怎么可能无痕迹、警察为何不搜查整座房子等数不胜数的硬伤和谬误外,单杀古阳这一段,不可能和不合理就多达数处,(1)豆友多次提及的躲门后吓人与挂铰链的逻辑矛盾,(2)据书中所称,凶手原本是上楼请古阳的,见他躲在门后才灵机一动,敢问,管家上楼请主人的时候,刀在哪里?拿在手上吗?诸位见过提着明晃晃的刀去请主人吃饭的管家吗?挂在腰间吗?那不成锦衣卫了?(3)更别提在如此窄的门缝,如此短的发力距离,如何确保死者不喊不叫,一刀毙命了。书中其它地方,诸如此类不合理的细节比比皆是。其次,是作者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对批评者的态度。几次看见豆友的截屏,作者称“推理小说本身就站不住脚”、“我逻辑混乱关你毛事”、“鲁智深一拳打死镇关西也不合理”等等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是否之前读者有什么过激的言论刺激到了作者,我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如此迹近耍赖的言论都是令人不愉快、进而产生反感的。作者在后记中还罗列了数名推理腕儿的大名,称得到他们的宝贵意见而多次修改,那为什么定稿中仍有这许多硬伤,用奎因的穷举法推理一下:要不就是些腕儿名不符实,对如此多又如此明显的漏洞视而不见,要不就是这些腕儿存心看你出丑了。:最后,就是完全无脑的全五星评分了,我就是豆瓣高评分的受害者之一,原也在书店见过这本书,本来一看那花里胡哨的封面就敬而远之了,可是偶然看到豆瓣上极高的评分评价,为免遗珠之憾,就从网上买了回来,也就有了这不愉快的阅读经历,回头再看这些“神作、良心”之类的评价,真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至于那些动辄满嘴脏话、党同伐异、人身攻击的豆友,你们真是拉低了推理读者的下限,我虽然普通人一个,可也羞于你们为伍。大圈子也好小圈子也罢,与其出版后为一部真心不怎么样的作品涂脂抹粉,进而群起攻击尖锐的批评者,为什么不在出版前当真动动脑子,为你们所说的什么振兴华语推理,指出几个BUG,补上几个硬伤?所以当《镜狱岛》尚未正式上架,诸粉丝又是一片五星评价,甚么“超越前作”,甚于“年度最佳”,甚么“不等书出来了,我就打五星”,我简直一阵眩晕,不假思索,立马给了个一星,怎么,就许你们回回耍赖,还不许我横一回了?

镜像

本格小说之所以让人着迷,是因为它以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为主,以惊险离奇的情节与耐人寻味的诡计为背景,通过逻辑推理展开情节。常见的类型为:密室杀人,孤岛杀人等。这本《镜狱岛事件》,作者巧妙的将孤岛、密室都设定在故事情节中。采用双向叙述的方式,最终向一个点汇聚。故事发生在一座孤岛上,岛上有一家精神病院,专门用于关押已经犯罪,但是经过鉴定患有精神问题的犯人。故事的一条主线是一位失忆的女子,她发现身处精神病院,且身上伤痕累累。她配合着医生做治疗,但是潜意识里,她非常渴望解开自己的身世,也非常想要逃离这所丧心病狂的医院。她在医院里结识了几位同伴,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人的懦弱,而这懦弱,让欺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警卫的目中无人,无视精神上的治疗,护士麻木呆滞,毫不关心病人的情绪。而与她一样的病患,唯唯诺诺,心里的创伤愈加深刻。另一条主线围绕着精神病院的前任院长,离奇死于密室之中。陈爝作为专家被邀请调查这期案件,他拉着好友韩晋一同前往这座孤岛。一同前行的唐薇忽然失踪,韩晋被密室小丑吓坏了,来调查的第二天夜里,又出现一具无头尸,一环扣着一环,案件更加扑所迷离,但仿佛答案就在眼前,只需要拨开迷雾,就能见到阳光。现任院长,医生,警卫队长,护士长,原来他们利用精神病人可能无法再回归社会这一特点,钻法律的漏洞,开始伤害病人,做起了贩卖人体器官的生意。与其说是精神病院,不如说是一家人体器官贩卖机构。读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绫辻行人的《黑猫馆事件》因为故事在最后解开谜团时,让读者了解到,这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就如镜像一般,存在于中轴线的两侧。就像这镜狱岛,有两座,且两座都修了同样的精神病院。一座是正常经营,用来掩护幕后的交易。而另一座,就像地狱,活生生的将病人处死,然后开始贩卖器官。失忆少女最后的命运如何?究竟三起杀人事件的凶手是谁?成了我们想要解开的谜团。最后小说的结局让我很意外,因为跟自己推理的凶手不是同一人,读这类小说,就是让人步步惊心,每个细节都去留意,每读一些,就会在心里将已有的线索进行推理论证。这就是推理小说与其他小说的不同之处,因为你有可能找到的答案,并不是故事传达的答案,这就是推理小说的魅力所在。感谢【小书虫】小站的赠书!


 镜狱岛事件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