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兴亡史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229094682
作者:[英]罗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
页数:440页

内容概要

罗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
1895年出生于温布尔登,父亲是爱尔兰作家阿尔弗雷德·珀西瓦尔·格雷夫斯,母亲是阿玛莉亚·冯·兰克。一战爆发时,他离开学校入伍,成了皇家威尔士步兵团的一名上尉。1926年,他在开罗大学当过一年的英国文学教授,除此之外,他都以写作为生,作品多为历史小说。1929年,他写出了自传《向一切告别》,这本自传很快就成为公认的当代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特别有价值的战争文献。
1961年,他当被聘为牛津大学教授,并于1971年成为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荣誉研究员。1985年12月7日,罗伯特·格雷夫斯逝世于马略卡岛,1929年以后他就一直住在此地。他去世时,《泰晤士报》写道:“作为风格独特的散文作家、历史小说家和记录者,罗伯特·格雷夫斯的斐然成就会让他名垂青史。”

书籍目录

一 贝利萨里乌斯的童年/1
二 莫迪斯特家的宴会/23
三 迈格瑞恩斯·斯芬克司/43
四 精进的骑兵团/60
五 战波斯/75
六 丝绸的秘密/91
七 达拉斯之战/109
八 不必要的战争/125
九 胜利暴乱/143
十 远征迦太基/163
十一 汪达尔人战败/183
十二 贝利萨里乌斯的执政官生涯/203
十三 非洲与西西里之动乱/222
十四 围攻那不勒斯/237
十五 守卫罗马/254
十六 哥特人撤退/274
十七 拒绝王位/293
十八 回国遭冷遇/313
十九 卡赫美士胜利/327
二十 耻辱/349
二十一 在意大利流亡/365
二十二 召回和原谅/380
二十三 三百名将士/397
二十四 最后的忘恩负义/415

作者简介

英国BBC同名巨制原著
七十年畅销不衰 历史小说经典之作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格雷夫斯所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系列《罗马帝国兴亡史》中的一部。《罗马帝国兴亡史》系列书籍于1934年问世,1943年书籍由企鹅出版社出版,此后便长盛不衰。
6世纪的东罗马帝国危机重重,战事不断。然而,无论是汪达尔人、哥特人、波斯人,还是其他可怕的敌人,都无一不惧怕和敬畏帝国第一战争指挥者和杰出的军事指挥家——贝利萨里乌斯。他东征西讨,屡战屡胜,不断创造惊人军事奇迹。他是最后一个获得执政官殊荣,并最后一个在战场上斩获胜利的罗马人。本书作者借用一名帝国奴隶的口吻,宏观而细致地刻画了贝利萨里乌斯将军的戎马和悲情一生;同时,生动且深刻地描绘了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东罗马帝国动荡不安的局势、军事征伐和对外扩张、社会风貌及精神文化生活。


 罗马帝国兴亡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这部《罗马帝国兴亡史:最后的执政官》是著名英国历史学家罗伯特•格雷夫斯撰写的系列罗马帝国史中的一部。七十多年前问世,至今畅销不衰,堪称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的前言中,作者探讨了在简明的古典时代和浪漫的中世纪传奇时代的人物之间的逻辑联系。他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亚瑟王和尤利乌斯•恺撒大帝。虽然亚瑟王所属的年代比尤利乌斯•恺撒早一些,但是亚瑟王的基督教信仰却将他归于尤利乌斯•恺撒的几个世纪后。这是一个很有趣、很奇怪的现象。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虚构有时候就是这种纠缠在一起,让人不知所措。毕竟真实的历史已经距离我们很长时间了,有些历史材料很难流传下来,即使都流传下来,古人的眼光和我们今人的眼光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关注和记录下来的材料也并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所以在历史记载不足的地方加上一些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我认为也是可以的,必要的。这样的文学的真实性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样的合理的历史推理和虚构能更好地引起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这也许是历史小说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所在。在这部历史小说中,作者塑造了最后一个获得执政官殊荣以及最后一个在战场上斩获胜利的罗马人——贝利萨里乌斯。这部历史小说的内容是相当详实的。这本书从贝里萨利乌斯的小时候的成长讲起。心理学特别强调一个人的童年成长经历,这本书在这一方面是有所关注的。他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在学校里,他的学习劲头就令老师满意,他在很多运动项目上也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技巧。这一切预示他成年后的傲人成就。可以说,传奇贯穿了贝利萨里乌斯的一生。这本书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述贝利萨里乌斯一生所经历的几次重大的战役。从这些战役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贝利萨里乌斯的智慧。这本书的叙述者是一个家仆,是安东尼娅——贝利萨里乌斯妻子的仆人。他是安东尼娅的亲信,是她的父亲留给她的,他忠诚地服侍了女主人五十多年。而贝利萨里乌斯对妻子感情之笃也是本书的一个看点,也是正因为这样的缘由,所以这本书所记的故事是叙述者亲耳听到或是亲眼看到的,可信度大大增强了。
  •     对于历史,我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实在是基础没打好,上学时期背诵的几乎所有历史知识都还给老师了,然而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仅是做学问需要历史知识,就是作为一种常识你也应该了解,把自己置于历史的大架构之下,视野和胸襟也开阔了,我一直以为即便是理科生,对中国的、世界的历史也应有所了解,这样阅读的底子才厚实。因为我的问题,我一直想恶补历史知识,于是读了一些历史书,包括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也觉得应该从小看一些有格局的历史书,但古代的世界历史方面一直是我所不擅长的,尤其是里面的名字就能把我搞晕,这次尝试《罗马帝国兴亡史》,却意外发现此书是一本历史小说,相比于历史书来说,文学化的书写更有趣,因为有了故事的底色,阅读也少了障碍,同时因为历史的底色,小说的内容也平添了历史的厚重。我一直不反对把历史文学化,甚至有点喜欢把历史故事搬上荧屏,但前提是得尊重历史,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不能出现可笑的错误,尤其是那么久远的关于罗马的历史,尽管我的历史知识比较匮乏,但读《罗马帝国兴亡史》却感觉作者功力之深,能敢于把罗马历史故事作为故事背景本身就需要写作的勇气,而把罗马的战争、人物和历史事件穿插进文学故事,尽量还原或者呈现给读者非同一般的文字感受,甚至是想象的空间,更需要功力,所以在选材和布局上,我对作者是由衷的敬佩,因为作者本身也是一名史学家,而把史学与文学结合如此之好,凭借的不仅仅是功力了。战争,总是能成就一些英雄,古罗马帝国的“战场”更不例外,罗伯特•格雷夫斯在书中借用一名帝国奴隶的口吻,宏观而细致地刻画了贝利萨里乌斯将军的戎马和悲情一生,在描述功勋卓著的将军的同时,巧妙融入人物的刻画、古罗马帝国社会风貌的呈现、精神文化生活的描摹、战争布局的营构、人物命运的状写等等,呈现出史诗般的叙述。真正有质量的历史小说,是经得起史实的考量、文学的品读的。
  •     之前一直翻译情感类小说较多,这还是正儿八经翻译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和爱情小说差别很大。其中有几点值得推荐。首先,内容详实。故事从贝里萨利乌斯最近小时候的成长讲起。三岁看老,从伟大人物的童年就能窥见他与众不同的心智。故事曲折离奇,贯穿了主人翁的一生。其次,故事用了大量篇幅讲述贝利萨里乌斯毕生的几大辉煌战役。其中斗智斗勇的描写即可媲美中国的三十六计。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看到深处,妙趣横生。喜欢看三国和水浒的推荐一读。再次,故事中对人物的刻画和人性的描写十分真实,入木三分。帝皇的俄奸我诈,背信弃义。身为臣子的贝利萨里乌斯的死忠,等等,看得人总有一股意难平。最后书中的爱情也是千回百转。除了贝利萨里乌斯的用兵智慧,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对待爱情的态度。爱一个人就付出所有,并矢志不渝。尽管妻子的出身不好,结婚后还出个轨,但他一直对其一往情深,这一点的确打动人心。书中对他外貌的描写也可看出这是个长相出众的男人。既有颜,又有才,身居高位,而且对爱忠贞不渝,综合所有这些,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言情迷,我甚至觉得他完全附和言情小说的男主形象。非常完美。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用小说的方式写出了整段历史,人口迁徙,种族价值观,政权斗争,帝国兴衰,以及贝利撒留可惊可叹的悲情一生。
  •     我喜欢“女主人”和西奥多拉。
  •     作为一本历史小说可以给满分,如实记录下贝利萨留这个最后一位罗马名将的功绩及其悲剧的结局本就是一本无比精彩惊人唏嘘的作品了;书中穿插带有科普性质的帝国衰亡期的民族势力迁徙分布,基督教争论也自然不突兀;选择安东尼娜的太监作为小说主视角,也能让读者接受其不可避免的偏颇与主观性,五颗星
  •     656546
  •     罗马史的科普大会。地中海文明与波斯文明之间的相爱相杀是一点粗浅的了解,还有挺有意思的宗教意思形态的纷争。
  •     在贫困中保持耐心。一颗高尚的头颅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高昂的姿态。
  •     最后的执政官作为历史小说是很不错的,但翻译有些地方读着很费劲
  •     1 宗教的矛盾穿插始终。为宗教而杀戮,是黑历史。 2 不喜欢愚忠的人。某种程度上愚忠就是不负责任。 3 作为讲述人的尤金bias太强。 4 翻译差,有些段落读了好几遍还是看不懂。
  •     很好的小说,翻译的有些问题,有些词语翻译的不准确。
  •     囫囵吞下了这颗枣,不管复杂的人名、地名和宗教。从一个将军贝利萨里乌斯的戎马一生,展现了东罗马帝国的兴亡。编纂了伟大民法典的查士丁尼原来也有性格缺陷。
  •     人物经历中穿插着帝国兴衰,这种写法已不鲜见,但作者处理得游刃有余。战争部分读起来很畅快。不过翻译略渣。
  •     翻译比较拗口,文采很差,把一段好故事毁了
  •     我忍耐到了極限了...這啥低能的翻譯啊....連編輯都在出錯時在有夠渣,是要怎樣糟蹋經典才甘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