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自己》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 你不知道的自己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37936170
作者:曾奇峰
页数:309页

呵呵 还行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浅了一点短短的每个故事勾起一丝丝的体验最喜欢里面关于下雨的那个甚至有天下雨的时候 自己也去享受了一下不过初初接触心理学的py可以去读读蛮不错的

活在当下

最受到启发的一段话,让我猛然明白了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的重大意义。巴尔扎克说过,对于心灵而言,没有小事。所谓人的本质,活着的意义,就是在生活的每一件细节中尽情地舒展自己的生命,发出自己的光彩和能量。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掘出自己的最大潜能,训练出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就是善待自己的家人。我们知道,有很多聪明而有抱负的年轻人总是会思考诸如“人的本质”、“活着的意义”等问题。他们潜在的动机可能是,希望把那些东西一下子想通,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突然的”改变和完善。这种突然性当然是不会存在的。实际上,抽象地思考那些问题根本没有意义,除非你是靠想那些问题赚钱吃饭的哲学家或理论家。人活着的全部意义,都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或者事件来表达。比如我们对发式衣着的态度,从较深的心理层面来说,就是我们在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人应该怎么活着”做出了判断和思考以后所表达的态度。或者说简单一点,一个人的外表是他的内心的反映,所以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向我们展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活着”是怎么样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向他自己展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外表的任何改变,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多引起一些别人的注意,或制造更多的街头风景。这些改变带给我们的全新的自我感受,会导致我们整个人格的震荡。它既是我们内心的改变的结果,也是我们酝酿下一次更大的改变的推动力。我们就这样在成长的和通向完美的道路上行进着,一路上都会有喜悦殷勤陪伴。

寒假返程的火车上看完了这本书

寒假返程的火车上看完了这本书,觉得书的内容很深刻,很多部分很有道理,但也不乏我不能理解的部分。听过曾奇峰的讲座,印象中挺大的报告厅后排站了好多人,他身着整洁,眉宇清晰,同时透露出一丝女性的气质。很喜欢他文质彬彬的感觉,喜欢他的智慧,和四两拨千斤的感觉。书里面,写了他对很多方面的思考,是一个小集子。特别喜欢看曾奇峰分享他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

感受精神分析大师的人格魅力...

用了两周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真是惭愧啊!曾老师的文笔非常的幽默有趣,而又不失深度,看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该书是以时间为轴,针对话题进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精神分析的影子,真是信手拈来。之前有一个同事去上过曾奇峰的精神分析初级班,回来就对他充满的崇拜,我想其中个人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到他的个人魅力。通过这本书让我更加想要去了解精神分析,想要去学习,我想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其他一些书中的细节看完,也差不多忘记了。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一章是讲到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比男人与女人之间爱情更加重要,男人之间的娱乐性攻击是男人与女人交往所没有了......预知详情,请看书吧。值得一看。

真的太让我受益了

我现在对中德医院充满了好奇,想去看看里面的工作氛围看来作者受束缚很少,自己的见解很独立

一切都应顺其自然

在我看完这本书以后,书里所举的事例,我似乎没有任何印象了,一方面是书里的例子比较平淡现实,另一方面更吸引眼球的是作者分析事例的观点和角度。作者所提供的观念,全是洒脱,自然,随性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追求一种顺其自然的境界呢?如果快乐,就要开开心心的,如果悲伤,就要及时大哭一场如果烦恼,为什么要苦恼自己有那些烦恼呢,烦恼就烦恼,也不要去追究原因,就静静地观察自己烦恼这情绪。这是对自己的顺其自然,除去对自己顺其自然,还要学着对其他人也顺其自然首先要放低自己的期望,大多时候我们受伤,实际上别人也不愿意刻意伤害我们,根本原因是我们太相信自己的愿望,是我们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其次,拥有钝感力,按作者的话说,就是厚道的聪明。聪明的人往往十分敏感,可是聪明容易反被聪明误,聪明人容易陷入斤斤计较,不够大方,爱表现聪明的境地。聪明的极致就应该是有不需要在人前展示自己聪明程度的自信。对一些恼人的小问题,了解之后,不如我们都天真一点,去相信其他人也是明白的,不要再去深究,发挥我们的幽默,尽管自嘲,我想,这也是成熟的一种表现,既清醒洞悉世情,又带一点点理想主义去看待生活。最后,顺其自然,一定一定试着去忽略过去的错误对现在的影响,不少人习惯拿过去的错误惩罚自己,比如现在学习不好,怪以前没有认真;现在人际关系不好,怪以前说了错话做了错事。其实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那些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不需要沉溺于为自己现在的处境找借口而忽略了现实自己的能动性,有没有问过自己,放不下的是别人还是自己?过去人们对你的指责或不满,早已不在,是不是我们自己还在假想着其他人对自己依然怀有同样的态度?既然来到了这一步,不管怎么样,首先不要后悔,把注意力放在当下,问自己,要想成为未来的你,现在你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生命的意义有很多,实在是没必要确定一个标准答案,难道我们被那么多年教育的标准答案折磨得还不够吗?所以,在我们让自己不被他人左右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学着不去控制别人,这是一种自信。

心理和心理学

怎么说呢,心理和心理学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我看了曾先生许多充满了甜蜜与哲理的美文,觉得他在努力扮演心理。和流行一时的羊皮卷等书相似,有时候翻过这一页,就忘记了前面说了什么,只剩下些温暖理智的影子,在头脑里慢慢消散。这书我看过很久了,后来没有温读,也许说得不客观。记得没错的话,这本书是曾先生的博客集。大概就这样了。如果可以再让我多说一句废话的话,我觉得自己还是喜欢心理学靠自然科学多一些而不是靠美文多一些。

值得反复回味

最近在听心理学方面的讲座,老师推荐的书。普通人其实也需要读些心理学方面的书。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疾病浪潮:1、传染病2、不良的生活习惯3、心理疾病当我知道人的性格在2岁前就形成了80%,我真的很震惊。人在心灵创伤中前行。

你之所以是你

曾奇峰这本《你不知道的自己》实乃近来我的心头所好。这本书看起来毫不起眼,由一篇篇温情的短文章构成,实则言而有物,一篇文章指向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许就是多年以来让你辗转反侧不能安眠的心事。这书里,我尤其喜欢两篇文章,一篇是《近得我还是我,远得还是爱得着你》,另一篇是《心灵深处的噪音》。第一篇,帮助我理清了和妈妈的关系,另一篇,则让我理解了高中之后到现在的学习困难的我。《你不知道的自己》,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大概就是每个人现在的样子都是已知的,确定的,但在成长的过程里,许许多多的因素曾经改变了你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而你却并不知道。书里把许许多多故事说出来,你理解了心理学上的自己是如何造就的,也许你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而一旦理解了这些,也就对自己更加包容,愿意给与自己更大的自由,愿意对过去的自己放弃苛责,原谅了自己,你也就能够自在地活在当下,活在真实的每一天里。“活在当下”,是多么美好的状态。我愿意更加了解自己,也理解别人。我愿意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我愿意活在当下,活在真实的每一天里。

随便说几句

这本书是作者2000-2005年一些小文章的集结,来自于工作和生活的思考、感悟。作者文笔一般,可能由于是早期作品,也未见精神分析师的犀利和思想者的深邃。读后的感觉是某些文章给人以启发,但整体上零碎。李子勋的《心灵飞舞》给我也是这样的感觉。从中你也能看到一个心理工作者的成长,探见这些知名人物当年的青涩。期待作者有朝一日,能将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形成体系,出一本好书。

摘抄+为我所用

1.据说北京大学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就是几十年不变地穿衣和打扮。我们也许不能说,他们是内心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外表也不变。我们猜测可能的原因是,他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他们的心灵的世界建构得华美而辽阔,以至于无法或者不屑于顾及外表了我以前以为外面是别人的,后来不那样认为了。这位同学的经验是否可以给另外一些朋友以某种启示呢?我们知道,有很多聪明而有抱负的年轻人总是会思考诸如“人的本质”、“活着的意义”等问题。他们潜在的动机可能是,希望把那些东西一下子想通,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突然的”改变和完善。这种突然性当然是不会存在的。实际上,抽象地思考那些问题根本没有意义,除非你是靠想那些问题赚钱吃饭的哲学家或理论家。人活着的全部意义,都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或者事件来表达。比如我们对发式衣着的态度,从较深的心理层面来说,就是我们在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人应该怎么活着”做出了判断和思考以后所表达的态度。或者说简单一点,一个人的外表是他的内心的反映,所以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向我们展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活着”是怎么样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向他自己展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点我深有感触!有的时候外表起了决定的作用,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悦目情节的牺牲者。这是天性的一部分,你也知道,跟天性对着干是没什么好下场的。所以啊,有事没事多捯饬捯饬自己,起码干净清爽,对自己没坏处。最好是不着痕迹的修饰,那就更赞了。-----------------------------------------------------------------------------2 .这个听起来荒唐的故事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而且在以另外的形式时时处处发生着。比如曾在街上见到一位衣着如时的漂亮女郎,鼻子上长着一颗突出来的比黄豆略大的黑痣。那当然不是一颗美人痣了。相信她曾千百次地照镜子,也曾千百次地为之烦恼过,但就是没有为消除这个烦恼做点什么。既使在一般的医院里,去掉这样一颗痣对医生来说也只是举手之劳,几分钟就彻底解决问题,而且可能疤痕都不会留下。还有我们心灵深处的“噪声”和个性上的“黑痣”呢?想必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吧。如果我们不设法针对它们做些什么,烦恼就会终身与我们为伴。  办公室门口,神色慌张、满头大汗,一边连说对不起,一边坐下。我看出她有很深的自责。我们谈完了那些事后,她告诉了我她迟到时的心情。她说:我是提前就出了门,叫了一辆出租车,想时间绝对是足够了。没想到路上堵车。开始我还不着急,后来眼看要迟到了,急得不得了,不停地催司机,要他抄近路、超车,还差点跟他吵起来。本来我知道,迟到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当时的感觉是,迟到一分钟都有天要塌下来的感觉,或者是感觉到面临灭顶之灾。我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说:让我来告诉你是怎么回事。那是因为,你没有把过去和现在分开。她问:怎么讲?我说:也许在你过去的经历中,因为一些小过错受到过惩罚。这些经历你没有忘记,逐渐地积累起来,所以此时此刻的一件小错,也会把对那些事的记忆带动,使你感觉到象是犯了大错,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一样。她若有所思,似乎在回忆遥远的往事,一边点头一边说:对,你说得对。 这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一头牛的故事:如果不停地、一根一根地往一头牛身上放稻草,那最后总有一根会把牛压死。这并不是因为最后一根稻草特别重,而是因为以前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重量。积累,也许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 情感也是可以逐渐堆积的。有好多事情,比如高考失败、失恋、下岗、人际冲突等等,如果孤立地看它们,每一件都不至于会导致一个人精神的崩溃,更不会致使一个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这些事件与一个人过去所体验过的痛苦叠加起来,后果就可能很严重了。佛认为,一个觉悟的人的特点是:活在当下。过去是虚妄的,过去的痛苦会加深我们此时此刻的痛苦,过去的幸福会遮挡我们感受现实的目光,这都不好;将来更加虚妄,一个为将来活着的人可能会成为一个从来就没有活过的人。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会客观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事件,不会把这些事件的后果----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任意地叠加、夸大或者缩小。 朋友,把眼睛睁大一点,清楚地看着现在,把过去和现在分开;把以前的“稻草”都扔掉,只考虑和承受眼前的那一根“稻草”:不就是迟到了一刻钟吗?不就是一场考试没考好吗?不就是失去了恋人或者失去了几个朋友吗?不就是暂时没有工作吗?告诉自己,我愿意承担所有这些事件带给我的相应的痛苦和惩罚。但是,对那些与这些事情无关的、过分的、多余的、不恰当的、不相称的、不公平的痛苦和惩罚,大声地说:这与我无关!我----不----要----! ---------------------------------------------------------------------------当一件事让你心里堵得慌的时候,要好好琢磨琢磨,过去的阴影起了多大的影响。琢磨清楚了,心也就通畅多了。--------------------------------------------------------------------------------3.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过多的指责的人,或者说被别人过多地“支招”的人,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不过,成长的过程,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没有人能使时光倒流,没有人能改变过去。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现在和将来。改变的办法是,把心里的别人认出来,然后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棋是自己在下,人生的路是自己在走,别人的话可以听听,但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事,自己都应该是最高评判者。在你分开了自己和别人,在你真正成了自己的最高评判者之后,不管有没有看棋的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对你都没有什么影响了。只有这样,你也才能真正能够承受如棋人生的失败、羞辱和悲伤,也才能真正以一个完整的人的身份,享受胜利、荣誉和喜悦。只有自己担当了一切的棋局,才有意思;只有自己担当了一切的人生,才有是真正有价值的。--------------------------------------------------------------------------老生常谈吧,但是也是真金不换的硬道理。------------------------------------------------------------------------------4别 被 自 己 伤 害曾 奇 峰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听到伤害和被伤害的事。那么一个人是怎么受到伤害的呢?伤害有两种,肉体的,心灵的。肉体的伤害归法院管,我们不去谈它。心灵的伤害,我认为是这样发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差,我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他的伤害。比如我希望一个人喜欢我,但实际上他却对我不好,那我就会感到受到了伤害。相应地,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好,那我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伤害,一种内心的宁静被打破的伤害。更糟糕的是,这为下一次受到真正的伤害留下了隐患,因为这提升了我们对别人的希望。别人的态度是由别人控制的,我怎么能保证别人总对我好呢?再比如,一个我不在乎的人,我对于他对我的态度没有任何希望,所以他无论怎么对我,都不会跟我的希望发生冲突,所以我绝不会受到他的伤害。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如果感觉到受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如果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也在某些方面伤害过别人,因为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不可能总是象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古人说:宠辱不惊。那是把对别人的希望降低到最低点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呢?别被自己的希望伤害。请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那你就永远不会受到来自人际间的伤害了。 ----------------------------------------------------------------------------有大用处~

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好书

书的作者自序非常好,文笔优美,富有哲理。正文都是点滴的感悟和评论,很少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涉及婚姻、教育、个人心理健康等方面。有案例,有分析,有建议,是一本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好书。

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本书,说它浅吧,有时候讲的东西还真能让人想很久很久说它深吧,大白话,大道理又很多。引用的案例也太过戏剧化,看起来很过瘾,却缺少细节。很多章节,看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合上书就忘了讲的是什么。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嗯,我判断一本书好不好的标准是,十章里只要有一章能让我眼睛一亮,让我思考的,就算好书了。

这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慈悲

这本书让我对曾奇峰产生好奇,这个作者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跟一般意义的作家或心理学家都有不同,而到底不同在哪里呢?也许是他的文字展现的,是一种综合的感觉吧,心理咨询师该有的温吞,一个好作家该有的锐利简洁,一个男性的力度,一个心理学家的细致内敛。其实这本书跟市面上很多的所谓哲理故事书很像,但又不全像,它内在的魅力,很明显不是来自于这些故事,甚至不来自于那些早已经被说得太多的人生感悟,而是来自于说故事的那个人。如果把它看作一本心理学专著,它是太浅太浅了,但是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法原本就很简浅,只是说的人把它复杂化了。我特别反感那种把一个事情忽悠得玄而又玄的人,把道理往浅白中说,受益的人才会更多,这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慈悲。@ 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快乐是一种礼貌,而忧伤是一种不礼貌。@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恐惧的事其实很少,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自己被自己吓着了。大多数恐惧,来源于我们的想像。@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做一点能很快活的结果的容易事,并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小成就感,也许是对抗烦恼的一剂良药。(难怪我学魔方)@人际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我们可能已经轻视了他人而不自知。而且,所有的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人哪怕有一点轻视之心,那他若不是被泥潭所淹没,就会变成淹没他人的泥潭本身。@孩子的情感能力,主要是从母亲那里学会的,而与人打交道的社会性能力,主要是从父亲那里学会的。@其实那不是真“憨”,而是一种厚道,一种聪明到了极致之后而不再仰仗聪明的从容、自信和本真。@聪明易,厚道难,既聪明又厚道则更难。对一个已经很聪明的人来说,努力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那应该是一种更加聪明的聪明。@对一个人最严厉的惩罚不是枷锁,也不是牢狱。最严厉的惩罚是:给他一面镜子,让他看看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对一个人最高的奖励不是金钱,也不是桂冠。最高的奖励是:给他一面镜子,让他看看自己是一个怎样一个人。@让我们近一点吧,因为我们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的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或者我们互相离远一点吧,但是不要远得在我们彼此需要爱的时候,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在表达上,简洁是一种非凡的能力。把复杂问题简化的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心灵之谜。@孤独实际上就是跟自己的关系,自己跟自己交流。对于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来说,这种交流可以是很愉快的。内心的和谐是指,我们各种心理的力量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或者说我们的看法、情绪和行为之间,没有互不相融的战争。@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恶的能力,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做一个人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学习善良。@规则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但遗憾的是,人类经常会把规则看得比人类自己都重要。@在人性与动物性之间,得与失的取舍,是人类永远的两难处境。@把这些琐碎先算记清楚了,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算计其他不琐碎的事情。@学任何东西,最重要的是心当存高远。高远的心会覆盖人力所能及的一切领域,并指引你所向披靡。(难怪心理学家都所向披靡,原来大多扫清了自己的魔障了。)@没有竞争的友谊是不存在的,友谊只不过是竞争的缓冲剂和润滑剂而已。@当你知道什么最重要时,做出选择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你在活着”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还需要有人来提醒,那大约是因为自己在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以外的某些东西活着。这样的一种活法,纵然是真的长生不死又有何益?人生只有一次。自己在活着的感觉,是使人生变得更加真切充实的清醒剂。@理解是在你疼痛的时候给你一粒止痛药,体会是陪着你一起疼痛,一起流泪。我们理解了一个人,就为操纵这个人提供了前提,而我们体会了一个人,我们就会与这个人融为一体了。@如果“好事”好到了远远超过理想的自我,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最大的麻烦在于不相信,也就是不相信自己竟然配得上这样的好事。

新版已经发行,继续使用老版本的ISBN序列号,怀疑中......

市面上已经有新版本发行了,与目前的版本完全不是同一系列和同一出版社发行的,使用的序列号ISBN确完全一样,不知道是否有自己盗版自己的嫌疑,请专业律师给予解释,多谢!市面上已经有新版本发行了,与目前的版本完全不是同一系列和同一出版社发行的,使用的序列号ISBN确完全一样,不知道是否有自己盗版自己的嫌疑,请专业律师给予解释,多谢!市面上已经有新版本发行了,与目前的版本完全不是同一系列和同一出版社发行的,使用的序列号ISBN确完全一样,不知道是否有自己盗版自己的嫌疑,请专业律师给予解释,多谢!市面上已经有新版本发行了,与目前的版本完全不是同一系列和同一出版社发行的,使用的序列号ISBN确完全一样,不知道是否有自己盗版自己的嫌疑,请专业律师给予解释,多谢!


 你不知道的自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