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种红菱下种藕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22105577
作者:王安忆
页数:236页

内容概要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迁往上海。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上种红菱下种藕》《黄河故道人》《69届初中生》《流水三十章》《富萍》等;中短篇小说《剃度》《尾声》《我爱比尔》《流逝》《雨,沙沙沙》等;散文集《独语》《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我读我看》《寻找上海》等;演讲集《小说家的13堂课》。
其作品曾多次获各大重要文学奖,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为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作者简介

全文借着穿梭于水乡巷弄的小女孩,诉说正在逝去与正在成长的天真与世故;在看似琐碎松散的文本结构及江南生活风情的描绘中,有静谧的观看心境与从容了然的平缓叙述。
全书以几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的成长经历为引线,讲述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江浙农村所发生的自觉的和不自觉的动荡转变。而这些小女孩也在听闻的絮叨细节下成长,她们之间的友谊也经历着更新和变化。
在这本书中,王安忆一方面揭示了人及其活动场域的渺小无力,一方面也在无奈之中对照出探求尊严的热情与冒险。


 上种红菱下种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读王安忆总是很让我有画面感,很多场景的描绘都会让我觉得又回到小时候。屐着凉鞋,扎着羊角辫,跟一两个那时的好朋友,放了学,穿梭在黑瓦白墙之间。在年幼的我眼中,小镇曾是那样大,可现在她却又是那样小。走在相似的路上,现在已经很少看见捧着饭碗串门的人了,反倒是我妈难得回趟老家,身上还保留着这种陋或不陋的习俗。据说小镇现在在慢慢扩张,不过好在我回去的时候,好多街坊邻居还认识我,一路走过去,记得的记不得的都要叫上一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好,人们脸上挂着的都是真诚的笑容,一直暖到心窝里。一路走,一路的回忆,路过老家的门口,踮着脚尖还拼命的想往里面看上两眼,想知道院子里的葡萄树还在不在,还想看看堂屋里那扇每年年三十晚上都要爬的门还在不在。。。可是总是一抬眼,老房子的木门已经被新主人的不锈钢门代替了,回忆果然还是要放在心里的。可我还是会想起,每到夏天时,我们会一人拿一个蒲扇,爬上我家的二楼平台上去乘凉。天气若好,我们还会搬一张竹床上去,那风,丝丝的,吹的真凉快。天空也很晴朗,我最喜欢躺在竹床上看星星了,然后就在妈妈摇曳的蒲扇声中睡着了。越扯越远了,不过还真是怀念那时候的日子啊,怀念那种一头可以扎进晒的松松软软的被子里闻着阳光味道的日子。
  •     很喜欢王安忆在书中塑造的这些人物,各个活灵活现的,看了很是欢喜。比如陆国慎“一个大方的本地姑娘,聪明和才智都是藏在肚里,外表总是安静与温和的”;行文之细腻,大概只有上海的女子才能做得到,比如说陆国慎和秧宝宝之间微妙的情感“再过些日月,她将会长成一个妩媚而多情的姑娘。她将从容镇定的面对很多事情,明晰自己的爱与不爱,自然顺畅的表达出来,免受它们的压力”。上种红菱下种藕,多美的意境,远去的美景!
  •     我熟悉起王安忆,是从《长恨歌》开始的。后来陆续地看了一些她的小说,觉得非常细腻,细腻到了琐碎的地步。而《上种红菱下种藕》,更是把这一种琐碎发挥到了极致。好几次,我都几乎要放弃阅读,实在是因为笔触细碎,以至有了悠长的感觉。这本书的封底上是这么介绍的:“华舍镇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动荡转变,而小女孩也在听闻的叨絮细节下成长。”这是王安忆最为擅长的。《长恨歌》的大思路也无非如此。通过对一个人物[在王安忆笔下,基本是女子]的境遇的还原,折射出大时代的动荡。我一开始以为,她会像写《长恨歌》那样,从一个小人的生写到死。所以一直等待这这个叫秧宝宝的小女孩长大。可是不同于《长恨歌》,秧宝宝没有长大,没有像王琦瑶从沪上淑媛变成死于非命的中年女人。故事结束的时候,秧宝宝只是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了手脚更细长的小女孩。她甚至都没有发育,也没有等到华舍镇衰败,就去了绍兴。王安忆在这本书里写的,不是《长恨歌》那样动人缠绵的故事。《上中红菱下种藕》里,只有小女孩懵懂生长的故事,一个小镇败落的故事。可以称的上平淡。这本书作为小说,实在是很没有趣味。可是从了解王安忆的风格来看,却挺典型。随便翻开一页,都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可说,这本书就是在细节描写中进行的,无论是人物、心理、动作、环境。打个比方,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像是被拉成一帧帧后的电影。王安忆,就是在一帧帧地描写故事。而在王安忆的王氏写作中,很有一些共通的东西。比如《上种红菱下种藕中》描写到了张柔桑的新好友。“她是那种被人们称作书蠹的小孩子”“她脸上有一种天才一样的表情,木讷、迟钝,但绝不是愚蠢,而是一种称的上睿智的聪明”这个“书蠹”式的人物,在王安忆的另一本书《妹头》中,是有一号相似的人物的。那就是阿五头。“此时,阿五头已办了病退回城,分在一爿街道小厂工作。他父母要他考大学,就像他的哥哥们一样,他却不考,说大学有什么上头?这话倘若换一个人说,就是狂妄了,可阿五头说,谁都会认为他说出了事实。他是那样老成,稳重,用功的青年,甚至不再是个青年。他好像居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核里面,已经突破了表象,而抵达本质。”另有一例,是王安忆惯有的对女孩的外表描写。这种描写很奇特。《上种红菱下种藕》中,她这样描写秧宝宝:”她变成另一类小孩子。表面看有一些乖戾,是因为有着一股子力量在往外拱,打破了协调,渐渐地,却形成某一种嬗变”。因秧宝宝还不是少女,所以这种身体内部力量向外放射的写法在这本书中并不多。但是,在《桃之夭夭》中,就非常普遍了。“就这样,荷尔蒙在寻求稳定的过程中,颠覆与平衡,在高潮低潮之间来回摆动,影响到她的外部,便是在阳光与阴霾中交替。”“在她身上,再也找不到猫眼工厂间西施的样子,那都是一种特别活跃的生命力跃出体外,形成鲜明的特质。而如今,这种特质又潜进体内更深刻的部位。就像花,尽力绽放后,花瓣落下,结成果子。外部平息了灿烂的景象,流于平常,内部则在充满,充满,充满,再以一种另外的,肉眼不可见的形式,向外散布,惠及她的周围。”我举这两个栗子,是想说明王安忆的描写习惯。而其实,另有一些,比如书法笔触运用到城市图景的描述,都是很奇异地恰当。读起来非常特别,这就是王氏风格。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细节描写过多,太琐碎松散。
  •     平平淡淡却也不显沉闷,夏天就这么过完了
  •     黏滞的水乡夏日空气,青春期女孩缓慢的生长。每日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明明就这么长大了。那些倏忽而去的光阴,淡如水,轻似风,没什么好看没什么好感想。只是待到多年以后,才明白人生那些最澄澈的美好,就在不自知的懵懂中,从指缝里滑落了。
  •     童年喜欢看的书
  •     文字好生冗长,当然,江南长大的,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多少有些共鸣
  •     整个小说节奏很缓慢,读到中间的时候有点无聊,我最喜欢后边,描写秧宝宝和陆国慎之间的情谊,写的很美。
  •     真美的书。
  •     王安忆很好 但总归觉得 这样的情景环境是拿好多上海人的生活拼起来的 而且没拼好 大概因为写的就是我的童年所以对她场景的拼接很敏感。。。如果说以儿童文学来说的话肯定是数一数二了 写出这个程度的童年我现在的年纪做不到啊QAQ
  •     很想去体验一下几十年前那充满乡土风情的热闹繁荣的江南水乡。我们现在已经丢失的许多,无论是风俗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王安忆才是最称职的写作老师啊。。像秧宝宝一样,出走后再也无法回到自己所思念的那个家,即便是团圆也与自己想的完全不同。感觉很复杂。。。她公公走的那段写的痛彻心扉。。
  •     写时代变迁的书…虽觉得不比长恨歌,不过也值得一看…
  •     对小女主的小心思一点也不关心!我只想知道陆国慎跟闪闪到底有没有一腿!!
  •     江南小镇的故事让我感到亲切,书中的点点童趣和烦恼到让我产生了共鸣,好怀念我九岁的的日子啊。
  •     柯裕棻的推薦,很好看,讓我想到秦文君的《閃亮的螢火蟲》。王安憶很善於在大時代捕捉小人物的生活點滴。最精彩的是秧寶寶對於成年人世界的觀察,她自己的脆弱,恐懼,驕傲和敏感及女孩之間微妙的友情。在這樣轟轟烈烈的大時代,鄉鎮的孩子面對開始蛻變的躁動是如何心緒万千又一片茫然。
  •     状元岙有个曹阿狗,田种九亩九分九厘九毫九丝九。买得个溇,上种红菱下种藕,田塍沿里下毛豆,河磡边里种杨柳。杨柳高头延扁豆,杨柳底下排葱韭……
  •     王安忆 城市 生活
  •     这种太细腻的还是不适合我。
  •     好久没这么畅快淋沥又依依不舍看完的读一本书了。文笔太棒了!一个小女孩寄居于别人家的一段经历,琐碎细腻动情。每个人物都那么饱满,难得
  •     节奏缓慢,叙述琐碎,不是我的阅读菜。
  •     平淡平淡,适合待产的孕妇看~
  •     很有生活的气息
  •     江南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好多小心思都似曾相识
  •     作品基调平缓,温暖,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秧宝宝的成长,也叙述着小镇的变迁。
  •     查了一下看过的几本小说的发表时间,感觉越写越好了。这部可能得益于作者写的是自己不仅经历过而且作为作家仔细观察过的时代。工细从容通达,就是强度还差一点。
  •     这书太王安忆了、、、
  •     非常细腻的环境氛围描写,带我穿越到那些遥远的童年故事
  •     小姑娘秧宝宝离开沈娄,暂停华舍,终将要去往更广阔的天地了。非常喜欢这个敏感倔强寡言内心却柔软无比的小姑娘,总感觉能看出我的影子来,成长的嬗变本就是细腻微妙的,王安忆事无巨细的展现了小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同流水般舒缓的叙事节奏,中国画般朦胧的江南图影,家常可爱的人物。读到最后有点意犹未尽。非常想听公公唱的那首《曹阿狗》。
  •     发现自己不太喜欢太过细致的景致描写,中间几次放弃阅读
  •     第一本王安忆的书
  •     陈尿尿礼物√
  •     对小女孩内心成长的刻画很到位,果然傲娇是从小养成的
  •     节奏很慢,像极了沈溇在新社会中缓慢前进的步伐,年少的秧宝宝小心翼翼的有些像了林妹妹,敏感无比却又柔软无比,最后意料之中的离开竟也让人有些心酸~
  •     小时候的心情现在懂。
  •     真的很不喜欢。我已经很努力去体会了。
  •     描写太细致了
  •     还不错,但没什么亮点和共鸣……
  •     飞了一半就看完了,王安忆信手拈来的絮叨劲真的很厉害,看似不着力不费力却处处都是机巧,江南水乡里小学生的成长在她那里也是值得看一看的。
  •     真是喜欢这种平平淡淡的江南风情呀 以后我就要去到她笔下的地方了 在山大图书馆里合上书 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     公公的歌谣还在脑里绕,溇头的姑娘一年又长了半头高。只是红菱和藕呢,不要淹没在发黑腥臭的塑料泡沫里呀,江南。| 拖延太久读完,就好像小镇本身的弯弯绕绕一样。初始的原因是书中地名和自己的名字太相像,后来才发现此地真就在家乡不远处。
  •     时代变迁,童年消逝
  •     也曾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看时也仿佛重走了那段路
  •     这些文字,就像小地方来的江南女子。淡淡的,虽然有自己的心向与盘算,却未必展示给所有人。生活中所有的琐碎,在小镇的日子,少女的心思。虽然格局不大,但读下来后倒也能回味一下。
  •     利用地铁上的时间快速读完的书。很喜欢这种细腻的文风,读来若有所思,回忆突如其来。
  •     小镇生活,年少心思。
  •     “大人们都在嬉笑着,可是,孩子们都在伤心。” 绍兴一座小镇的世俗风情画。和《富萍》风格相似,不过这次视角是小孩子。温情脉脉,细致入微,一切都是平和,敦厚的。 不过她也不是写不了险恶。
  •     冗长驳杂,新鲜细腻的描绘,真是小女生的心思,一丝一扣都有。
  •     失望至极
  •     漫长的夏日里,小镇的街道上,有一个小女生在成长途中认真的烦恼着自己的生活和友情,那些在大人眼里有点幼稚可笑的琐碎的烦恼,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在烦恼中渐渐的长大,在那些穿行于下午无人的空巷和傍晚芸芸众生相的街道上的时刻中,体悟着自己的人生。
  •     一个小女孩成长的故事,可能有我们童年 的缩影,也是江南故土变迁的缩影
  •     白开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