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60435300
作者:陈志武
页数:384页

内容概要

陈志武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担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及量化历史研究所所长。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纪录片系列《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他新兴资本市场问题。其著作常被《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The Boston Globe,Barron's所引用,也常发表于许多香港和大陆的报纸和杂志上。此外,他还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三位合伙人之一。

书籍目录

序言 金融是什么
【第一部分】资本化的逻辑
第1章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第2章为什么中国钱多了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第3章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
第4章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第5章资本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第二部分】金融的逻辑
第6章治国的金融之道
第7章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第8章中国人的理财前景
第9章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第10章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第11章金融现代化为何如此艰难
【第三部分】金融危机的逻辑
第12章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第13章政府为解救危机而持股银行不是国有化
第14章金融危机之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
第15章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第四部分】股市的逻辑
第16章中国股市怎么了
第17章从国有银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么
第18章资本市场与法治发展的互动
【第五部分】文化的金融学逻辑
第19章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第20章儒家“孝道”文化的终结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第21章儒家文化与中国金融发展的滞后
第22章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最后的话发展证券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编辑说明
致谢
新版后记

作者简介

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
为什么说大国崛起靠的是制度而非掠夺?
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为什么说养儿防老“不道德”?
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金融的逻辑1》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廓清阴谋迷雾。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振聋发聩。新版更增加数十幅插图,见证金融发展的历程;增添一篇后记,解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错误二分法,观点犀利。
敬请关注“陈志武金融作品”系列
《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即将出版)
《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即将出版)
《财富的逻辑2: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即将出版)
《与女儿谈商业》(即将出版)


 金融的逻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对其中儒家文化论述部分的摘抄和点评:陈志武队儒家文化经济功能的理解:儒家文化强调家族对个人的保障和救济,实质内涵资源配置方案,即按照等级身份(非货币化方式)来分配,抑制了金融市场和福利政府的发展。现代社会,通讯及交通技术迅速发展,家庭和家族以及亲情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小,想要恢复儒家的王道和三纲五常是不可能的。未来中国,"养儿防老"家庭模式必当被政府和金融市场的货币化养老模式所取代。对金融市场的论述:金融市场高度货币化、扁平化,可以1」让人的远期价值得到实现,如通过金融杠杆贷款买房;2」通过储蓄为自己年老时筹款;3」让传统上无法移动的不动产变成了可以移动的货币资产,让人在空间上摆脱了原有家庭和家族的束缚。人大毛寿龙教授认为:1」忽视家庭和家族,尤其是亲情网络的作用,不符合现实(按照传统儒家原则运作的家庭和家族,在其年老时享有的福气显然大于那些完全按照市场规律的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形式是不可改变的现实,以此为基础的市场服务,和纯粹扩展的市场不同。2」在经济不处于长期稳态反而处于现行增长的情况下,现在的储蓄实际上很难支撑未来的养老,而金融市场的发达,往往导致房地产价格高昂,这让父辈以较低的价格购得住房,下一代却很难一开始就能够承受高额的房贷压力。3」金融市场和政府虽能够替代家庭和家族,但在自身不够保险的情况下,依靠家庭等社会力量非常重要。因为政府的养老保障计划(现收现付)总有破产的一天,而不得不让退休年龄大幅度延迟。——提出家庭和社区养老模式作为养老模式的一种。4」家族企业,内在具有的原始秩序可以提供强大的信用资源。市场秩序仍需要原始秩序和国家秩序的支撑,让各个秩序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给人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我的观点:1」毛寿龙教授无疑对原书中"文化的逻辑"的观点提出了核心性的批驳。2」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完善的信用体系。亲情所连接的金钱世界,其实是以血缘为基础和保障的经济体系,即便家庭或家族如陈志武先生希望那样去除经济功能,还是需要替代性的信任基础,即当下流行的信用体系一词(信用体系可能还不足以涵盖信任基础)。
  •     大部分章节是在北上沈阳找基友的途中读完的,回答了一些关于个人经历和社会发展中疑惑的问题,非常值得一读,尤其是工大工科同胞。。。。。。。。。。。。。。。。。。。控平台可我怕了见佛牌违法颇为恐怕待续
  •     每天都在接触金融,从新闻报道的投资到自己购买证券以及房贷等行为,无不是金融。但是什么是真正的金融,确实没有很好的理解其中的真谛。当然通过本书就能理解了?也非必然。但确实对金融的理解更深入了。本书实际上讲述了:国家的发展必须靠金融,个人以及家庭的发展也必须靠金融;金融是依托信贷、融资,而良好的金融环境必须依托于行政、司法与法治三方面相互制约。中国在此方面还在发展中。不过对个人而言,要及早体会金融尤其是信贷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合理利用信贷来规划自己的生活。如通过借贷,预支未来的收入,让自己提前提升生活质量。当然要量力而行。书中的文章基本上是独立发表的文章似的,重复性很高。所以理解了理念就好。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自由,从经济独立做起
  •     只看序言就可以了,整本书不过是序言观点的啰嗦与重复。2017.3.15于早上上班前的办公室
  •     制度经济学,这是我读的第三本陈志武的书,依旧收获颇丰。西方政治制度与金融制度是套餐,这个比喻极好,但我觉得天朝难做到。不知道中国的金融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
  •     这本书讲了正确的理财,金融的方式,以房养老问题,金融历史问题的分析
  •     篇幅略啰嗦,我这种小白看还是挺好的,适当看些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挺有好处的,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
  •     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300多页满满的都是干货,言简意赅,逻辑清晰。金融学入门好书,推荐~
  •     新的观念。整体感觉太啰嗦。
  •     陈志武的这本书是我看过的经济类废话最多重复率最高的劣质书,内容绝对配不上包装的类型,理想国口碑扑街的出版作品。文笔拙劣不说,能量不大野心倒不小,不好好讲讲金融常识而是越俎代庖,跨专业讲历史讲文化,一味批判传统文化宣扬金融万能论,为了凑字数强行提高重复率,耗子腰里别杆枪就起打猫的心思,国内国外的经济金融学家差距那不止一个天国的距离,完全对本国砖家丧失最后一丝信任。还算有点价值的摘录:债券价格就是市场对国家未来的定价,股市是未来收入的折现机器。越能把未来收入作证券化变现,在未来就有越多的发展机会。只要别人愿意接收且具有流动性的价物或票据,只要代表着信用,就都具有钱的本性。国家缓解财政危机最好的方式是发行长期国债。
  •     初读大为惊喜,一些金融观念确实刷新我这个金融门外汉的三观,如财富资本化、国策是加税还是发债、次贷危机、消费驱动模式、国有A股、儒家文化不符合金融发展……但往下读会发现有两处不好:1、全书累赘太多,例如看得让人觉得很烦的金融市场发展把家庭去经济化什么的,说了N遍吧……两个章节可以说完的事情写了一本书,好几段话在不同章节都有重复,看编剧后记才发现每一章是不同的供稿,全书的集稿而成,而不是本来就以写书出发。2、一些观点的论证不够严密,把金融发展程度的原因拔高,论据不够充分就直接得出论点,不能让人信服。同时对金融化和借贷、证券投资等的坏处缺少笔墨。而且还是06年前后的文章。
  •     我看的是这个版本,不知道之前出版的有什么不同,好奇
  •     很多论点是漂亮的 可惜陈志武写书不认真
  •     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现代经济原理结合论述很有新意
  •     通过阅读这本书,对金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了一定认识。金融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且金融也可以强国。但是感觉书中有些观点在反复提及,浪费了篇幅。
  •     陈志武作品,二天读完,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金融入门书籍。是陈若干篇文章汇集而成,各种观点的集成,每篇联系不大。观点整体尚可,阐释了金融的力量:举明日之物力建今日之生活,把现有的一切财富都提前转化为再度发展的动力。藏富于民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先进的政治体制和法律法规是现代经济的基石等等。到关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其对现代金融的阻碍观点有失偏颇,不敢苟同。
  •     浅显易懂,适合初学者
  •     关于本书 书写方式、思维逻辑美式训练痕迹明显 书腰称之为中国的财富论 虽有些言过其实 但开卷有益 受益非浅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行文通顺、客观、轻松、理性
  •     有干货,作者观点也比较赞同,相比下册,上册精彩一些!
  •     ???内容可以给4星,但是!它这排版是怎么回事儿?打个比方:第一章、第二章讲的内容,到后面12章又融合起来讲一次?13章的东西到后面又跟12章的混合,再讲一遍???网文拼凑出来的吧!
  •     陈志武先生一直在媒体上言说都是些常识,否定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比如“”虚拟经济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才是重点”,的确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都得依附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金融交易这种虚家伙既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穿得暖和,但是价值衡量的尺度在于不在于生产实物而在于人的效用是否增加。比如说保险,得了重大疾病不用求朋告友四处举债,买了重大疾病保险保险公司就会预先支付保险金为后续的治疗和生活提供保障。再如住房抵押贷款,年轻人可以用自己未来的收入流支付房屋贷款。从这可以看出,金融虽然不直接增加物质的总产出,但是通过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跨期配置收入与消费、平滑风险事件给生活带来的冲击的工具,让人们不至于年轻时最能花钱的时候没钱花,年老时最怕花钱时钱没处花,从本质上说,金融提高了社会的整体幸福指数。
  •     过于追求通俗,导致深度不够,收获不算太多。。。
  •     认识金融,消除神秘感。粗浅理解金融的价值大致包括:家庭伦理价值,金融解放个人,重新把家定义在情感交流上;经济价值:用资本撬动资本,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价值:发达的金融体系需要良好法治及信用体系与之相匹配;民主价值: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府管控应相应弱化。坚定的用金融市场保障未来,但目前的国情让我只能先试试市场化相对较高的保险行业。评估了一下,决定明年开始买,反正选中的某公司的险种是以三年为阶段进行阶梯定价的,我还有一年时间痛痛快快花钱,哈哈~
  •     看得出来作者是一个很左的金融学者,我喜欢,让我看到了很多中国社会现象的深层原因和逻辑。
  •     非常推荐
  •     好书大家分享
  •     不仅让我大致明白了一些经济领域的概念因果,还刷新了本人三观。绝逼好书
  •     欧美做什么都是对的,中国台湾韩国做的都是错的。
  •     书本身的逻辑并不算强,或许是因为是各种文章拼凑的缘故,不过也给了我很多新鲜观点的启发
  •     住房贷款记得很深,也影响了我一个阶段的理财心态。
  •     看完对市场化和流动性有了新的理解,不过全书太拖沓了,看到后面干货越来越少。
  •     不错的入门金融常识读物,没接触过金融学的初读有种刷新三观的感觉,但是本书是不同时期文章的合集,所以难免重复拖沓体系差了些,有些观点也过于绝对了,但大方向还是靠谱的,然后看完大家的评论我表示好像没有必要再看他别的书了……
  •     读完长了点见识,是本结合现实和历史的金融普及读物。可能因为是文章合集,所以前后有点重复的地方。观点还是挺中肯的。
  •     有些观点新颖,比如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待我国传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亲情友情,部落,信仰等等。关于财富,资本,钱之间的论述我赞同,说只有相对于人的效用而言,才有价值这回事,我也赞同。很多想法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
  •     无论在国家还是个体层面,金融都代表着一种逻辑或者说观念,并衍生出相应的财政措施、制度安排以及个体的理财投资选择。几篇比较历史分析的文章牵涉出十分精彩的主题,比如证券市场对法律发展的作用、英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同,对理解政府市场关系、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多有裨益,可惜毕竟不是学术论文,没有更多的论据支撑或者更深入的分析。
  •     【2016-33】十一假期的读书任务。经济角度的社会学分析,视角很棒。
  •     大部分观点都是可圈可点的,先不论对与错,单是在拓展思维,让我摆脱原地打转的尴尬处境,我都受益匪浅。
  •     还不错
  •     作为一本书,真的是没什么逻辑…内容重复的较多,观点也没有太独到的地方,算个金融的科普文吧
  •     认知又更新了,感谢
  •     逻辑漏洞太明显,作者需要多了解历史。
  •     作者思考的逻辑: 1. 金融是一种跨时间,跨地点的利益互换,为了金融能够发展,能够跨越家庭,宗族而在广泛的社会里面进行交易,那么就要求一个完善的非人格化的契约的执行体系(完善的司法,执法),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制度提出了民主,自由,法制的要求。 2. 儒家产生自封建社会,也是适应中国的农业社会的一种思想体系,以孝为基础的三纲,保证了隐式家庭契约能够很好的执行(养儿防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农业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商业贸易的活动很少,对于家庭来说,子女是自己的“储蓄”“养老保险”。 3. 社会的法律,规则总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具体生产力状况产生的,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先发展,再制定法律,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也是一种很大的智慧。
  •     从金融的角度去解构历史,国家发展和文化,通俗易懂,有收获。
  •     一个不错的观点反复说30遍 观点还是值得看看
  •     作者对一些行为和现象产生的动机做出了独到的解释,十分符合人性的特点。至少在我看来,比用道德去解释要好太多。然而写作过于拖沓,重复较多,读到后面不那么有味道。缩略一下,可以成为一场非常不错的演讲。观点这玩意,人人都有。容易被本书观点洗脑的人大概只读这一本吧。
  •     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     为什么国外的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内因来看,这本多年前的书,可以给你一点回答和干货。怎么改革?困扰着每个人
  •     想通了一些基础的概念,对金融的性质、所需的条件、带来的作用、与文化的互相促进有了更深的了解。
  •     以金融体系为切入点,解读中美之间的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观点新颖,与当前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的声音有较大不同。
  •     24/36 金融的逻辑,基本上没有什么逻辑…
  •     各处报纸杂志约稿收罗起来的文章,主题就是金融到底起了什么作用,简单的逻辑是什么,以及中国这边以前为什么没有以及以后有了会有什么帮助。很多文章略显重复,有为了出书而出书的嫌疑。
  •     垃圾 作者崇洋媚外不谈,还把儒家文化贬低的一文不值。只想给零分,一分都多了。实在不建议阅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