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9863501573
作者:邵式柏(John R. Shepherd)
页数:704页

内容概要

John Robert Shepherd(邵式柏),美國人類學家,任教於維吉尼亞大學人類學系

书籍目录

【上冊】
推薦序/康豹
導讀/張隆志
中文版序/邵式柏
第一章 導論:臺灣邊疆的政治經濟
歷史舞臺與其主要行動者
原住民土地權利(熟番地權).
本書提要
本書目標和限制
第一部 平埔族群與漢人入侵的最早期階段
第二章 十七世紀早期的臺灣原住民
前言
史前時代的臺灣原住民
原住民的生計
原住民的貿易
原住民人口:部落大小的謎題
第三章 荷治時期(1624-1661)
前言
荷蘭人對原住民控制的擴張
北部的西班牙人與荷蘭的統一
荷治時期的行政管理
部落中的傳教工作
宗教權威與東印度公司
荷蘭對原住民的貿易工作
原住民農業的變遷
漢人殖民聚落的成長
第四章 鄭氏時期(1661-1683)
鄭成功的征臺大業
臺灣鄭氏的行政管理
鄭氏末日
第五章 清初平埔族群的稅收與管理
清制初建
清代的平埔族群稅收
清廷對鳳山八社的稅收
平埔族群稅收的陋習和改制
平埔族群徭役
平埔族群反抗與官員的反應
大甲西社事件
1737年的重建和改革
第二部 清朝封禁政策與漢人移民擴大
第六章 遷徙與漢人移墾
殖民政策辯論
移民限制政策的變遷
朱一貴事件
叛亂之後的移民政策
臺灣人口成長估計
米糖經濟出口開始
漢人聚落與市場的擴張
第七章 清代的漢人行政
做為戰略邊疆的臺灣
邊疆劃界及封禁隔離
軍事建置的擴充
文職機構的開展
文化政策、教育及考試制度
第八章 清代臺灣的財政管理
漢人稅賦與地方財政結構
邊疆土地開墾
田賦稅率的變遷
【下冊】
第三部 邊疆地佃制度的調和
第九章 熟番地權的演進
政府承認番社土地權利主張
康熙時期的邊疆政策與其實踐
代番納餉以交換番地
番大租模式的出現
雍正時期的熟番地權主張
雍正時期的番界政策與實踐
1737至1746年:番地禁墾
1747至1756年:番界政策與實踐
1757至1761年:從禁墾轉為順應
1766年:設立理番同知衙門
1767至1768與1788年:番地免稅政策
1768至1785年:番大租制的成熟
結論
第十章 漢人分類械鬥與原住民番屯制度
移民社會組織和分類械鬥
1782至1786年:反抗的序幕
原住民在林爽文事件所扮演的角色
政府控制分類械鬥的政策
福康安的番屯政策
界外土地的清丈與分配
組織番屯
臺灣綏靖了嗎?
十九世紀的發展
第十一章 平埔族群文化的轉變
面對鹿皮貿易衰退的經濟適應
開化與漢化
清代平埔族群教育政策
差別性的漢化
親屬變遷、性別與通婚
內部階層化與移民
第十二章 結論:邊疆治理、土地制度與晚期帝國
中國南方的邊疆治理
中國東北的邊疆治理
邊疆治理的策略、收益與控制成本
附錄A 平埔族群村社位置
附錄B 平埔族群稅額
附錄C 土地與米穀的計量
附錄D 十八世紀中國政府建置的判準
附錄E 原住民番屯的地域編組
附錄F 美洲原住民族與移民
參考書目
索引

作者简介

本書嘗試建立一個綜合框架,以理解十七及十八世紀荷蘭、鄭氏及清朝統治者企圖治理臺灣邊疆時,在更大範圍上遭遇的戰略、控制及收益問題,並形塑出社會及經濟的發展脈絡。此外在政權更迭的轉移下,其行政體系如何影響政府、漢人及原住民三者之間的互動模式。 作者的主要論點,在於指出清代前期對臺治理政策,並非傳統的「忽略說」及「流離說」,而是基於戰略考量、稅收及開支的平衡等政治經濟因素,且經過朝廷激烈攻防討論後,形成的「理性」決策過程。邵式柏進而提出對於臺灣早期歷史發展的解釋架構,並以此做為討論清代國家性格、比較邊疆政策,及族群與文化互動等重要課題的理論視角。


 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