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权力的谈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1-1
ISBN:9787100032926
作者:德勒兹
页数:214页

内容概要

  吉尔·德勒兹(Gilles Louis Réné Deleuze,1925-1995)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1925年1月18日出生在法国首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就读,开始致力于哲学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其中一个主要特色是对欲望的研究,并由此出发到对一切中心化和总体化攻击。  吉尔.德勒兹是法国影响巨大的后现代哲学家,是六十年代以来法国复兴尼采运动中的关键人物,德勒兹正是通过激活尼采而引发了对差异哲学和欲望哲学的法兰西式的热情。如今,德勒兹的影响遍布人文科学的各个角落,他的《反俄狄普斯》和《千座高原》业已取得世界性的声誉。鉴于德勒兹还远未在我国学术界获得应有的重视,我们特意刊发以下文章,以期引起知识界对德勒兹的兴趣和重视。  德勒兹的着眼点是欲望,他修正了通常的欲望概念。在拉康和弗洛伊德这里,欲望是由于欠缺而引起的一种主体心理状态,因而它是匮乏式的、收缩式的、否定式的。德勒兹则将欲望看成是生产性的,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非中心性的,非整体化的,欲望是和尼采的意志类似的一种创造性力量,它具有革命性、解放性和颠覆性,它应该充分地施展出来。

书籍目录

Ⅰ、从《反俄狄浦期》到《一千个平台》
1、致一位严厉批评家的信
2、与费利克斯·加达里关于《反俄狄浦斯》的谈话
3、关于《一千个平台》的谈话
Ⅱ、电影
4、关于“2×6”(戈达尔)的三个问题
5、关于运动画面
6、关于时间画面
7、关于想象界的疑问
8、致塞尔日·达内的信: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旅行
Ⅲ、米歇尔·福柯
9、劈开事物,劈开字词
10、作为艺术品的生命
11、福柯的画像
Ⅳ、哲学
12、代言者
13、关于哲学
14、关于莱布尼茨
15、致里达·本·斯马依亚的信:关于斯宾诺莎
Ⅴ、政治
16、控制与生成
附文:关于控制的社会
德勒兹作品书目
汉法人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为德勒兹的访谈录,主要介绍了法国现代的哲学理论,讨论了从《反俄狄浦斯》到《一千个平台》、电影、米歇尔·福柯等方面的话题。

图书封面


 哲学与权力的谈判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现代哲学为何无所不包,让人眼花缭乱,却又支离破碎,无法诠释世界本质?哲学与权力,不止处在谈判,也在互相斗争。哲学应因权力斗争而生,而非用来解释世界本质。 德勒兹试图把科学、哲学和艺术联系起来,试图找出三者的目的——即创作运动、概念、集合体或功能的交汇点。他以电影为例,试图说明哲学家是创造者,而不是反思者。他说,真理并不是先存的,而是在各个领域里创造出来的东西。就像糅面师傅按照一定的程序,每次都能糅出变换的形状,这形状恰是从概率物理学中得到结论一样。 现代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话语方式甚至是话语内容,但这不是本质的。那么是什么呢?就像德勒兹所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受关注性等概念具有比真理性的概念大一千倍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是不是真理,是不是坚持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必要性,受不受到关注。这也可谓一语道破,功利性正渗透在哲学、科学和艺术的创造活动中,并且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话语方式和内容。 几天前,我还在跟朋友讨论,现代如此多的盛宴、活动和PARTY,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会惹得大大小小头头面面的人物乐此不疲?这些奢侈的西式的盛宴中,当然有的人就是为见一下大人物,有的人只是为了不被遗忘,还有的人是碍于人情,而大多数人,在那个餐饮时间,却大多不是为了那难吃的西式糕点或者是被贴外文标签中国制造的葡萄酒而来。因此,宴饮已不重要,在这一点上,现代人远没有古代人那么纯朴真实。接下来便是文学的问题。哲学家也谈文学问题,但德勒兹说,如果文学死亡,那必然是暴力和政治谋杀的结果,他以苏联为例。其逻辑是政治条件不能使文学为维持其自身条件而被替换掉的话,就总味着文学的死亡。事实上,我认为他只是说了一个方面,没有看到,文学在暴力或政治谋杀之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恰是最强壮和最有力的文学,而在一个安稳的没有忧患社会中,只能滋生变态的怪诞和縻弱的文学,但是当所有人被这种縻烂文学浸染时,也就不再有独立的反抗的意识,更不用说什么崇高的文学的诞生。我们只要看一下近年来充斥在世界影坛或徘徊在畅销榜上的“名作”,我们就不能不感叹世界正在变得荒诞和变态。诺贝尔文学奖,除了前几年的多莱丝莱辛,以近百岁的高龄,其作品上还有一些现实主义的透视力外,其它的无不只是将糜烂变成流行,把变态当作调侃,然后,最终谁调侃了谁?文学的崇高性被功利的实用主义哲学调侃而死。 当然这一切不能归罪于哲学家,毕竟他们是离现实人群很远的一些人。但是,我们不能不怪罪他们,继续用晦涩的概念高深的逻辑,去助澜这样的调侃。哲学,诚如德勒兹所说的是创造概念,以此推之,哲学家的目的就是用创造的概念去解释生活,这同时造就了哲学家的功利性,不断创造新概念,以便占有政治或是某一方面的话语权。
  •     哲学是创造,而不仅是反思,不是回归希腊人,而是如何做我们自己,不是发现真理,而是在生活中生产真理,在哲思中选择生活的每一种可能选择。所以德勒兹不关注超越的形而上学,斯宾诺莎几何体系的《伦理学》却激动着为生活本身而震颤的非哲学的大众,斯宾诺莎的逻辑和宁静是“煽风点火般的鼓动”。
  •     过年,1月上旬from selbsterhaltung科学 创造功能艺术 创造可感觉集合体哲学 创造概念deleuze的区分---------------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部分译名很有问题,书的内容倒是精彩至极,访谈的语言也通俗明白。
  •     德勒兹关于电影、文学、哲学的再思考。在书中他谈了很多他心仪的人物与作品。并不算精纯的哲学思考。
  •     哲学并不是一种权力,而宗教、国家、资本主义、科学、法律、舆论、电视等等,都是权力。哲学可以有内战(观念论—实在论等),可那不过是一些可笑的战役而已。哲学不是权力,因而不能与那些权力作战,但是它也进行着一场没有战役的战争,一场反对那些权力的游击战。哲学无法与那些权力交谈,同它们无话可说,无可沟通,哲学只能同权力谈判。由于那些权力并不仅仅满足于停留在外部世界,还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哲学不断地同自我进行谈判和游击战。
  •     相比之下访谈容易理解得多
  •     越到后面越有魅力。
  •     当时难以卒读
  •     每一页都让我心潮澎湃
  •     捷径(误途)?
  •     虽然没有看完,但它在关键时候总能给我勇气和兴趣去面对思想
  •     知道他吗?一个思考的他?
  •     控制社会、福柯、伯格森、褶皱、线、反俄狄浦斯、流
  •     算是初步了解。。。(☆_☆)一大堆名词看不懂。
  •     【对代表的批评已经很深入的现代哲学弃绝一切代表人讲话的企图,这是正常的。每当听到“无人能够否认……”、“大家都会承认……”云云,我们便知道接下来的将是一个谎言,或者一个口号。】【权力是在知识形式中间或下面穿过的无形的成分。因之称为权力的微观物理学。权力是力量,与力量相关,与形式无关。福柯的力量关系的概念,延伸了尼采的这一概念,是福柯思想的最重要点之一。】【快速运转理所当然地促成着一个期待物的市场,甚至无耻、丑闻、怪异等等都悄然流入市场的预期形式之中。那种只能产生于意料之外、慢速运转和逐步扩散的文学创作的条件是脆弱的。那些恰恰不像贝克特和卡夫卡的未来的贝克特和卡夫卡们,很可能找不到出版社。“人们不会注意到一个不认识的人的缺席。”苏联已经丢失了它的文学,而人们对此全无察觉。】
  •     备用
  •     有理有据,反正我是看不懂,我才不关心汽车的摆放位置呢。
  •     很薄的书,读后不知所云。
  •     三星半。感情丰沛爱装嫩(which并不是很萌,真的)的德勒兹究竟是为何会亲近福柯的,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     翻译太糟
  •     Gilles DELEUZE
  •     德勒兹对于戈达尔有一种偏爱,他对于戈达尔的评价不令我信服,但看上去有些道理,不是说中了戈达尔,是说出了一种人。从更私人的意义上,我更相信赫尔佐格对戈达尔的评价,意思好像是:“他制造了一种电影伪钞”。
  •     浏览此书才知道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第三卷综合电影与现象学的讨论,一方面是继承柏格森、德勒兹,一方面也是对“现象学对电影向有偏见”的一个克服;他谈到的福柯对爱情和迷恋的即兴的区分,或可参考卢曼《love as passion》来理解,把爱情和相关项当成一个非常严肃的论题进行思考是时代风潮吧。要记住的书。
  •     德勒兹
  •     看得很吃力 全书内容较松散晦涩 获益不大
  •     访谈录和书信大多的史料价值大于学术价值 个人觉得这不是德勒兹本人的失败 而是出版商急功近利
  •     一些訪談什么的,蠻好讀的.
  •     了解德勒兹,读读这个访谈,太有必要。
  •     控制...
  •     Ⅱ、电影 4、关于“2×6”(戈达尔)的三个问题 5、关于运动画面 6、关于时间画面 7、关于想象界的疑问 8、致塞尔日·达内的信: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旅行
  •     所拥有的德勒兹的第一本书
  •     现在-生成 感觉 和 存在主义的时间,超越什么的也有关系呢;万万没想到德勒兹的手指甲很长,他对戈达尔简直基情满满;戈达尔对劳动和信息的质疑很像麦克卢汉那糟老头子的媒介讯息。这些人要是在一起唠嗑肯定蛮有意思。嘻嘻
  •     只看懂福柯和政治的地方,电影就顺藤摸瓜去补吧。links to DI:左翼/资本/technologies//governmentality/subjectification
  •     2/4
  •     是每个人都敢渴望自由吗 
  •     一千个平台=千高原,翻译较通畅
  •     相当具有启发性
  •     读得似懂非懂,看来还不是真正明白。
  •     …
  •     书本身就是一部机器。它不是用来反复阅读的,而是应该用来做其他事的。
  •     作为访谈,的确好读很多;但也容易一眼而过。史料价值大于本身价值;对于福柯的讨论反复躲避主体;德勒兹的电影是纯粹的影像而并非文本。褶皱突出。
  •     电影部分一些关键性术语没有翻译到位(连最基本的“影像”都没有翻出来,“画面”显然是错误的翻法),但读完整个访谈,相比《运动-影像》《时间-影像》两本天书,却能更好理解那些术语,就是这么吊诡
  •     那个决心要解读“作者”的人,他应该尽全力去理解而非评判这个“作者”,否则他什么也不会懂。德勒兹对福柯的解读,便是这种理解而非评判的完美范例。
  •     研究哲学,就是要像雕刻木头一样雕刻概念,总要创作一些新的东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