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光影转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208115651
作者:戴锦华,滕威
页数:190页

内容概要

戴锦华  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993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现为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长期从事大众传媒、电影与性别研究,参与中国新乡村建设建运动。曾在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著有《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年》等十余部专著。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和韩文出版。
滕 威 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99年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赵振江教授;2002年回到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戴锦华教授,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研究、西班牙语文学与文化。著有《“边境”之南: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与中国当代文学(1949-1999)》等。

书籍目录

缘起/戴锦华
第一篇
《简•爱》依然?
第二篇
叩问文本与历史
第三篇
理论与追问
第四篇
2011版电影的意味
第五篇
《简•爱》的光影“轮回”
第六篇
《简•爱》的中国之旅
延伸阅读书目
后记 感戴/滕威

作者简介

自文学诞生之日起,纸上文本便与说唱、戏剧等等现实搬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近现代电影电视艺术的产生,更是将这种跨媒体的文化实践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欧洲经典文学名著历来是影视作品改编的不竭源泉,很多电影本身也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于是,探讨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的跨媒介生产,并由此观察背后彰显的社会与文化,理解内中蕴藏的历史和政治,便成为文学研究、电影研究、文化研究的饶有趣味的议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先生携多位青年学者就“欧洲名著改编电影”展开思考与讨论,以对谈的形式,将文学与电影、文本与历史等等复杂关系逐一分析,娓娓道来,集合而成“对话戴锦华”系列。《简•爱的光影转世》即为该系列之一。
两位作者从2011版《简•爱》的观影体验谈起,逐渐引出对文学原著的阐释,对勃朗特姐妹乃至19世纪英国文学的把握,并推进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语境剖析,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为读者提供一种“细读”文本,重读世界文学名著、思考历史文化的新颖视角;与此同时,运用专业的眼光、通俗的 语言,引出对各个时期众多《简•爱》电影的分析与探讨,对“改编”和“原著”、“视觉”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展开颇有意味的辨析,进而延伸至现代影视艺术和当代流行文化的探究和批评,为读者描述了多种名著改编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一次极端投入的光影游历,一次自娱娱人的阅读游戏
从《简•爱》出发,重新叩访文本、历史与理论
步入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不失为极其有趣的阅读/观影经验:看不同的面孔与身体演绎同一稔熟的故事,犹如幽灵魅影或轮回转世。更像是长长的回声或拖尾,扫过退行中的新世界。
——戴锦华
2012年,老师执教三十周年,我和孙柏入师门十周年。我们一直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庆祝一下,但“对话戴锦华”系列的出版却实属“无心插柳”。在与我们对谈当中,她所展现出的专注、严谨时常令我们汗颜。有师如此,幸莫大焉。
——滕威


 《简·爱》的光影转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不好好写,资料也不完整。只能做参考,提供思路了。
  •     每次读戴锦华都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堪忧。对话录都可以这么有理论深度,只有膜拜了。这部电影当时没下到真的,是日裔导演啊
  •     状态不佳,断断续续读了很久。很可爱的一本小书。滕威和戴锦华的读法代表了两代学人,其实也是两代人的差异。今天很多人都会用简化的方法来读《简爱》,而戴的读法是返回历史,激活文本。本书延续了戴老师滔滔雄辩的风格。
  •     匆匆翻完。戴锦华擅长的是文本分析,而不是别的。
  •     本来还想一本对话录应该不必买吧,结果看了之后觉得怎么可以不买!
  •     也许目前及今后的修炼长远看来的唯一目标便是修炼出这样一双观照世界(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类的,历史的还是现世的)的复眼。
  •     文本中的皱褶,现实里的伤口,给戴老的问题意识点个赞。对历史语境的渗入,就是对当下的叩问。在戴老这儿,文本分析与视听语言分析,形成了富丽的二重奏。
  •     戴老师全程示范:何谓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如何读经典?
  •     个人对《简·爱》的印象与滕威相近,而戴锦华的提示对我也是一种敲打:彼时被放逐于社会结构之外、不享有公民权的女性,却竟分享了日不落帝国上升巅峰期的时代激情,在其历史情境中仍有僭越性。此外,文本内外的“爱尔兰问题”亦隐含着某种与性别、阶级等范畴交相缠绕的反抗旨趣。
  •     牛~不愧是戴爷讲解的艺术作品!
  •     深度与趣味并重,前三篇展现出的广阔视野与深入的能力都让人惊叹,第四篇展现了戴老师一贯的惊人的单片分析能力。第六篇中国之旅感觉展开不够。
  •     对话形式读起来不累
  •     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学术书!
  •     对话体,气魄很大,拆解的很痛快,收获很多,虽然对二人的某些历史观点及论述不太同意。将历年的电影(主要是2011版电影),文献学一样地比对,在各自细微差异处钩沉其背后具体的社会及历史原因。精细的文本剖析,多层次的文本,从小说到电影,相互嵌套,在历史地审视文学,或者说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丰富的美。对历史情境的再现与重视很值得思考,而讨论过去是为了有益于当下及未来。“褶皱”及“羊皮书”的比喻很生动,又一种讨论“文学经典”的思路与方法。对女性主义的梳理及讨论没有太读懂,相关材料之前未注意。恨口语词汇太多,“滥套”一词反复出现,有点想笑。分析电影画面镜头的部分很受震撼,学会用一双”复眼“看镜头。前序后记中,都有一种刻苦天才的自负,然滕的更真挚,略胜乃师。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对话戴锦华”系列第一弹
  •     @外国女性文学
  •     待完成芭蕾论文《简·爱》参考资料。
  •     文本里的“褶皱”,现实里的伤口。返归历史是为了重新出发。
  •     有过度诠释的地方,不过也有深刻的地方
  •     文本分析部分过于堆砌。
  •     与戴爷对话要么和她等量齐观要么站在最主流观点的立场,本书是后一种,好处是拆解得很痛快,坏处是被虐得很惨。若成文最好,但仍然受用匪浅。
  •     其实我没读简爱,恰恰是出于一种腾威式的前理解,认为其和奥斯汀的作品一样白日梦玛丽苏乃至不女性主义(事实上当然也是有的,我仍然坚持)。在戴爷的现象学式重返实践中,我又一次被猛烈敲打。自己到底是太浅薄了啊,这样无缝使用理论的水平着实让人服膺。比起哈姆雷特一本,这里的戴爷更随性、甚至还不时体认表达自己的少女心/少女史,因此也更迷人。虽然腾威在戴爷的映衬下明显弱气/沉默/谦虚了,但她还是在诸多空隙间呈现自己的真挚(见于那些自嘲)。十分羡慕这样的师生对话(尽管更像一种戴对腾的教育)。今晚又读了一篇戴爷的人物志,更坚定了我对戴爷的追寻。
  •     面对文本除了要有直接剖析的技术,更重要的还要有体察历史再度想象的能力。后记真感慨呢。
  •     看师徒俩给2011版电影点了无数个赞,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法鲨和Mia俩人在整部戏里都没有火花明明是硬伤,单这点就被06年BBC的电视剧甩几条街。还有,迈克尔法斯宾德是一个没有深度的演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