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吃出好氣色

出版社:布克文化出版事業部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9868174658
作者:李國英,余佩玲
页数:176页

内容概要

李國英
行政院衛生署及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衛生宣導「濫用抗生素,有病沒藥醫」專案企畫、執行及撰稿;行政院衛生署衛生宣導「小護士阿曼衛教專區」專案企畫、執行及撰稿;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科「正確使用藥物」輔助教材編撰;亞洲醫藥網健康生活家網站「家有寶貝」、「專屬女人」頻道主編、「健康醫報」主編。曾任醫學中心及專科醫院護理工作。目前為專職作家。著有《輕鬆養育0-3歲寶寶》(新苖)、《家有小寶貝》(東觀)《菜市場吃出免疫力》(布克)
余佩玲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歷任記者、公關企畫、編輯,現為編輯製作公司總策劃。喜愛美食、收集並研究各國料理食譜。擁有自己的廚房後,正努力烹調各式美味健康的料理。

作者简介

紅酒面膜、左旋維他命C、美白乳液、防曬粉餅……光有這些,還是不夠!
光靠保養品、化妝品,只能擁有表面的好氣色;真正的好氣色,其實根源於健康的身體,才能散發出由內向外透出來的光采。真的不需要花大錢,只要帶著本書一起上菜市場採買新鮮食材,再搭配簡單健康的烹調方法,就能吃出好氣色,天天都給人「好臉色」看!
延續《菜市場吃出免疫力》,本書同樣不以繁複的營養學觀點探討各種食材的營養價值,而採清楚、易查閱的列表方式,提供讀者基礎的營養價值參考,並佐以採買的原則,協助讀者選購新鮮的食材,並運用最佳的處理跟烹調方式,吃到健康美味的食物,自然而然地改善體質、做好體內環保,擁有健康好氣色。


 菜市場吃出好氣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记得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一个类似菜市场的夜市。四周人来人往,几个朋友游走在一个杂乱的书摊。拿到这本书完全不是因为她写了多少精美的食谱,更多是因为它那清新无比的封面和食物图片。那种感觉不是惹得你口水涟涟,而是让你不由得从心中生出一份美好,简简单单的美好。在这个不缺菜少粮的时代,各种美食、零食太让人容易胃口大开、眼花缭乱。可我对食物总是不那么敏感,那些有关美食的回忆往往无关它们的味道。晚上在洗刷餐具时候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和食物发生的那些故事,自己忍不住乐了半天。第一次炒鸡蛋是在奶奶午睡的时候,想做东西给她吃。锅里放了很多的油,我忘记了鸡蛋的味道只记得奶奶说还不错啊!我就偷偷乐了。第一次切土豆丝,一个土豆就切了半个小时的样子,急得弟弟在旁边直说,怎么这么慢啊?!我也是奇怪怎么可以这么慢。第一次在炖土豆的时候加入酱油,各种调味料,我喜欢食物最初的味道,不过我更喜欢家人吃到合胃口食物的满足表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素食之后,我现在又慢慢开始走回到食肉的队列。其实小时候我还挺爱吃肉的,最喜欢的是家里炒的辣子鸡,明明被辣得不行了,还是会留着口水继续啃。对猪肉的第一个印象则是有些好笑,还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时候,估摸五六岁。奶奶在她那小灶台上煮了一锅猪肉,煮了很久也不知道肉有没有煮好,就用锅铲从锅里挑出一块肥肉递到我嘴边,刚放在我嘴里,我就被烫到了,还没完,那猪肉在我嘴里被嚼来嚼去,就像个橡皮糖一样怎么也嚼不烂,我一边嚼着一遍对奶奶和姑姑说:“嚼不烂啊!嚼不烂啊!”而奶奶她们,早就被我那副被烫得乱跳,然后又张着嘴巴认真嚼肥肉的样子逗得直乐。记得那个灶台在堂屋的门口,她们站在阶梯的上面,我则站在台阶下面也跟她们一起乐。整个院子里满是肉香,我记得最清楚的却是我们一起笑的样子。类似的经历还有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帮姑姑蒸馒头。奶奶先找两根白线卷一卷当做包粽子的绳子,我就蹲在地上看那两条绳子转啊转就转成了一条白线。再把盛着糯米的盆、盛着红豆、盛着大枣、盛着洗干净的粽子叶的盆放在院子里,然后我们坐在小木凳子,开始包粽子。那些散发着清香的粽子叶,被大人扭一扭放上食料再用白色缠绕一圈,一个个饱满的粽子就成形了。当时帮姑姑揉馒头,虽然卖相不好,不错蒸出的效果竟然还不错,结果还被姑姑夸奖。那些做食物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亲近感都让我欣喜不已。山东人是以面食为主的,小时候也常常看大人做各种面食。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说到饺子就想到我第一次包饺子还算是偷偷学的。过完年姑姑都要回娘家,那饺子就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忙不过来,孩子就要上阵,而像五六岁的我纯属凑热闹,所以奶奶就不教我怎么包。我也就只好站在旁边瞎搞,好在表姐也是第一次学,速度慢到正适合我学习,于是第一次包饺子我还是和表姐同时出师。其实记不得我第一次包的饺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只记得奶奶当时一直在跟擀皮的姑姑说话,表姐在费力又认真地给手中的饺子捏花边,我就手拿着饺子皮弄些馅安静地看着表姐的慢动作教学,里屋空间不大,我却清晰记得那份和睦气氛。比起饺子,我最爱的面食莫过于奶奶做的馒头了!从前的老人做馒头大概是不会像现在这样用发酵粉的,而是用面引子。小时候奶奶要准备做馒头了,就在晚上先把面引子在青黑色的大瓷盆里用水泡开,用葫芦瓢从面袋子里挖出一勺又一勺的面,然后开始和面。我就一直站在边上看,奶奶一边和面一边还说,以前家里看女人能不能持家就看她和面盆里会不会留下很多面糊,和好面之后,瓷盆里也应该是干干净净的。和好的面团放在瓷盆里,用笼布盖住,放上一夜。第二天,我常常跑到瓷盆看看面团有没有变化,原来一个不大的面团往往会变得把整个瓷盆包围了。然后就是拿到案板上开始揉面了。整个过程中,总是有几下让我们小孩子兴奋不已。在开始蒸馒头之前,奶奶会揪下来半个鸡蛋大小的面团先在炉火上烤,看看碱放的合不合适。那种不加任何调料烤熟的小面团总会散发着面粉独有的香味,加之有点焦焦的脆皮,每次都让我在炉火边期待很久。经过一番和、揉、蒸之后,馒头终于要出锅,掀开锅盖时的腾腾雾气,总让人觉得十分那么神奇和兴奋。而我也总是第一个把所有的馒头皮都剥下来吃掉。每次蒸馒头总会让奶奶给我做一些小个子馒头,每次吃肉包子时候都会把不想吃的肉馅都留给爷爷,每次都央着奶奶给我做稍微费事的葱盐油花卷,那些任性的要求,爷爷奶奶都会一一答应。再后来,我上了小学,离开了爷爷奶奶。可爷爷每次来看我都会买各种好吃的。冬天时候爷爷总是喜欢给我买冰糖葫芦或者烤红薯,现在还记得那些食物的模样,红红的山楂球上满是甜甜的糖浆,几串冰糖葫芦被包在塑料袋里,糖总是会黏到袋子上;烤红薯呢,总是那种大大的,有时候外面会被烤焦,掰开之后就冒出呼呼的热气。还记得小时候还迷恋过麻球,每次看到卖麻球的,爷爷就会叫住他,掏钱买给我,然后我就抬起脑袋看着卖麻球的人包麻球,一拿到手就开心地吃起来。这三样东西,现在到了冬天就想吃,遇到了还是觉得莫名的温暖,明明就是普通的食物,却因为那些回忆,有时候就多了份依恋和感伤。高中的时候,我彻底不和爷爷奶奶一起住了。可辛苦了一辈子的奶奶还是继续给我们家蒸馒头,每周都会蒸,蒸到我们根本吃不了,蒸到一家人都有些吃不消了,那时候还对奶奶发火说不要再做了。那时候,根本没有不会去想,有一天或许我们再吃不到奶奶蒸的馒头了。再后来,爷爷去世了。那个现在可以称得上“吃货”的爷爷,那个一直买给我各种好吃的爷爷,那个爱嚼冰糖也不怕弄坏牙齿的爷爷,那个最疼我爱我的爷爷不在了。可我一直记得他牵着我在市集上买我吃的场景,记得他坐在堂屋门口从包里拿出一个水蜜桃跟奶奶说:“这个很甜!”记得一次他忘记带钥匙,我和他一起在门口等奶奶的时候,他拿出书包里刚买的嫩莴笋对我说:“这个也很好吃的~”再后来,奶奶老了,老到锅也拿不动了,老到提一壶水都很困难。于是,那些我最钟爱的馒头、花卷再也不会有了。看《舌尖上的中国》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哭了。不是那些食物多么精美,而是我们从那些食物中看到我们的记忆。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夜晚,常常和家长、小朋友一起去抓知了猴,那些拿着手电筒在树林间来回搜索的足迹,那些差点把天牛当成知了猴的惊吓,那些在地上挖洞怕是挖到青蛙或是蛇的担忧,那些眼巴巴看着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从花椒树上摘知了猴的夜晚,想起来就觉得甜蜜,而第二天知了猴的味道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不是个吃货,对于各种美食,我更看重是吃东西的心情,和谁一起吃。只要有爱,就算吃的最简单也是最美味。如果我清晰地记住一个食物的味道,那大概是我太寂寞了,寂寞到只剩下了食物的味道。食物的味道很难完整地传达给别人,而那份做饭、吃饭的快乐心情,那份家的温暖,那种被别人疼爱,愿意去照顾别人的心情却是可以百分百传递出去,滋润心田。记得法鼓山的师父说的,吃饭要一口一口吃,闭上眼睛慢慢感受它们的气味和变化,就像我们走路一样,要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我谨记那份心情,让我在这人间不觉得孤单。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以前好多不喜欢的蔬菜都在里边 现在知道了就不挑食了 嘿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