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德镇志:事物发端—2007年》(福建省地方志·安溪县)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6154927X
作者:陈志明主编,安溪县感德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书籍目录

概述
专记
中国茶叶第一镇
地质灾区潘田村移民记
大事记

五代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卷一 自然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第一节 建置
一、位置境域
二、建置沿革
第二节 各村概况
第二章 地质 地貌
第一节 地质
一、地层
二、侵入岩
三、构造
第二节 地貌
一、类型
二、岩
三、岭
四、格
五、石
……
第三章 气候 灾害
第四章 环境保护
第五章 自然资源
第六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卷二 政治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基层组织
第二章 感德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章 乡(镇)政权
第四章 社会团体
第五章 司法
第六章 军事
卷三 经济
第一章 农村变革
第二章 农业
第三章 工业
第四章 茶业
第五章 交通通信
第六章 商贸流通
第七章 金融
第八章 财税 工商管理
卷四 文化
第一章 教育
第二章 科技
第三章 文化
第四章 卫生
第五章 体育
卷五 社会
第一章 民政事务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
第三章 华侨事务
第四章 港澳台事务
第五章 风俗
第六章 宗教
第七章 人民生活
第八章 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
卷六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
第二章 人物简介
第三章 人物表录
附录

作者简介

本镇地处中亚热带,地貌结构复杂,有低山、中山、高丘之分,土壤分布呈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分布特点。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海拔700米以下分布以红壤为主,700~880米为红壤向黄壤过渡带的黄红壤分布,88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则以黄壤为主。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自东南向西北有红壤一黄红壤一黄壤分布。红壤、黄红壤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高丘陵地带,洪佑、洋山、五甲、大格、槐东、槐川、槐植、槐扬、霞庭、霞春、霞中、霞云、岐阳等村为多;黄壤分布西北880米以上中山地带,潘田、华地、大坂、福德、尾厝、岭西、石门、龙通等村为多。
耕地土壤中,以渗育型为主,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8.3%,潜育型次之,占24.1%,潴育型居三,占17.6%。其土壤分布受地形、母质、水文、农业生产条件及人为综合影响而呈区域性分布。霞春溪、岐阳溪、福前溪等主要溪流两岸的冲击河谷平原区,以冲击母质发育而成的耕地土壤,有沙质田、黄沙田、灰沙田、沙底黄沙田、灰泥田及乌泥田,少数烂泥田、青泥田;旱地有潮沙土、沙泥土、黄沙土和灰沙土。山坡山垄地片,因地形和利用方式而异,大部分呈梯状分布,有乌黄泥田、灰黄泥田、黄泥田、灰泥沙田和黄泥沙田等。山坡谷地,烂泥田、冷浸田、青泥田等居多;旱地土壤有赤土、赤沙土、红泥土、红泥沙土、黄泥土、黄泥沙土等。山地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性土等。
感德多属中山地貌,地势较峻陡,坡度大,原生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照叶林)地带。历史上植物繁茂,山清水秀。太华尖、尾园尖、大雾山、南边山等山脉曾有茂密之天然森林。明清时期,提倡屯田坡耕,大量焚林毁草,天然植被受到严重摧残。民国期间,人为活动加剧,垦田毁林,火灾频繁,天然植被群落逐渐减少。1958年,全民烧炭炼铁,成片林木几乎砍伐殆尽。1960年后,倡导植树造林,恢复灌草植被,境内植被又有好转。至2000年,原生植被仅尾厝村有较大面积的次生照叶林外,多为人工针叶林及迹地更新次生灌木、禾草所取代。2007年,镇域内有4种类型植被。
《感德镇志:事物发端—2007年》(福建省地方志·安溪县)采用述、记、志、传、图、表等体裁,横陈百科,纵写史实,略古详今,实事求是地记述感德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既总揽感德全貌,又突出地方特色,既贯穿历史纵线,又凸显时代风貌,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文风朴实,融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为一体,是认识感德、了解感德、建设感德的珍贵资料。
本书主要讲述了,感德镇志,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详今略古,鉴古窥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较强的地方特色,是一部了解感德,认识过去、明了当今、放眼未来的难得的历史资料。全书从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感德镇志:事物发端—2007年》(福建省地方志·安溪县)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