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极限》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 增长的极限

出版社:机械工业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111192633
作者:[美] 梅多斯
页数:267页

反思2008年的第一场雪

这本奇书最酷的地方就在于,作者们使用了『系统动力学』的奥义,以复杂的计算机模型进行推演,并几十年如一日地向世人宣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此书以极强的技术含量宣告了『过冲』(OVERSHOOT)现象的存在,并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地球可以增长的极限,正在陷入恐怖的深渊,尽管如果现在就着手进行补救还为时未晚。这里对我的启示,更多地是在于作者们的思考方式和理论体系。经过这本书的轰炸,我至少修正了过去对所谓『指数型增长』含义的乐观幻想和盲目崇拜,并且更加强化了对所谓『系统动力学』的宏观理解。2008年的第一场雪,实际上已经是地球对人类的反扑。大家要警觉、警醒、警惕。

开启未来的大门

背景1972年应罗马俱乐部的要求,由大众基金资助,在MIT的试验室里,几个年轻的系统科学家用一种叫 World3的 计算机模型,模拟了世界未来发展的几种可能性 (scenarios) ,并得出结论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政策,人类社会的增长会遇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限,到最后导致社会的大崩溃。这个结论发表在一本名叫《增长的极限》的书里。这是第一次为资本主义的无限制扩张和美国式的用过度消费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模式敲响了警钟。明确的指出这种增长方式有缺陷,增长不是无限制的。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美国式的增长模式正在主导全球经济。这个报告无疑是给狂热的经济发展的一剂镇静剂。当然一出台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趣的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马上就给这个增长极限理论做了最现实的注脚。虽然73年的石油危机不是真正由于自然资源短缺引起的,但也让世界意识到了全球经济对石油等自然资源的深刻依赖程度。这本书和同年在斯德哥尔摩的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通过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拉开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序幕。于是才有84年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等等,才建立起了可以持续发展的概念。但三十年过去了,世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也没有根本的政策变化,需要的能源和环保新技术也没有出现。于是同样的一批科学家又在2004年写了一本《增长的极限-三十年更新》,再次为世界敲响警钟。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具体的笔记放在这里,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预测及局限30年回顾,通过最新的数据验证了,当年预测的趋势是正确的。不但大趋势依旧,而且更加明显。人口从当年的39亿到了现在的60亿,环境问题频繁出现,全球变暖,能源危机,食品危机,2008年的经济大萧条。都在显示预测的正确性。这本书的预言,如果人类不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那么到了2050年人类社会将会出现大范围的崩溃。这个结论听上去非常吓人,2050年也就还有40年,就在我们这代人的生命中,难道我们这代人就真的这么不幸会目睹人类社会的崩溃?所以我很仔细的读了读这本书,也考察了他们得出结论的方式。这些系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很有意思。他们把一些关于经济发展,环境,人口,耕地,水资源,自然资源等等一些关键的变量抽取出来,再把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的方式定义下来。这就建立了一个这些变量之间互相影响的数学模型。然后再输入这些变量的现在数据,就可以用计算机模拟预测出将来的发展趋势了。这种方法肯定是有它的局限性的,首先这些关键变量比起真实的世界简单很多,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比真实的世界简单而抽象很多。这是所有模型都有的局限性。模型只能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抽象和简单化的反映,不可能完全的精确的来预测未来。另外有些实际的数据并不清楚,比如到底地球上有多少石油储备,更重要的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也并不清楚,比如到底未来人口会以什么速度增长,以后政府会出台什么政策,这都很难预测。本书的作者显然很清楚这些,所以他们一再强调这只是一个用来试图理解我们的真实世界的模型,只能用于理解整体的趋势,具体的预测可能并不准确。所以2050年的预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价值但并不是说这个模型和这个预测就没有价值。通过历史数据的研究说明,这个模型还是比较好的反映现实情况的。而且,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体的趋势和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更有趣的是,这个模型可以用来做实验。如果我们改进某种技术,或推行某些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也可以实验,如果实际的资源储备比想象的要多,又会怎么样。在30年更新一书里,作者做了九种实验,测试不同的情景(scenarios),得到很多非常有趣的,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如果别的因素不变,实际的资源储备比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么经济还会持续发展,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还会继续提高,这样人们就更加没有动力去改变现在的发展模式,以至于错过了最好的改变的时机。崩溃的确被大大推迟了,但等资源一旦耗尽的时候,那时候,人类的总体生活水平会有更大的下降。所谓飞得越高,跌得越重。在另外一些实验里,作者也测试了单纯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在适当的领域的新技术肯定是非常有用的,但单纯期待用新技术就能完全解决问题也是不可行的。因为技术的发展有滞后效应,不是马上见效的,可能跟不上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造成破坏的速度。解决办法要避免人类社会崩溃,作者通过他们的模型模拟,提出了以下的一系列措施:• 限制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存活下来的孩子来控制人口增长• 整个社会设立一个充裕但不过分的生活标准• 更少的物质投资,提高设备的寿命至少25%以上• 大力发展污染,土地出产,控制土地流失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新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都要设定限度,不能指数性增长。把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最后进入稳定的,不再增长的状态。同时大力发展环境领域的新技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这是一个让世界上90亿人都能过上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世世代代持续下去的状态。思考如果我们把具体的预测,特别是具体的时间丢开,只考虑这本书的前提和结论,我觉得很容易理解和认同。如果人口持续的指数性增长,如果经济持续的指数性增长,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的生活都越来越好,最终地球肯定受不了。我们现在应该很容易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毕竟,我们已经从外太空看到了地球,我们的家园就是这么一个蓝色的星球,它肯定是有限的。不能期待这个地球能容纳越来越多的人,过着越来越奢侈浪费的生活。最终肯定必须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更有效率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更深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背后是平等和公平的思想。第一个公平,是现在生存的所有的人平等,都应该过上同样充裕的生活,而不是说一部分人过好日子,一部分人过差日子。这种全人类普遍富裕思想是前人敢都不敢想的。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第二个公平,是代际公平。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跟我们有同样的权利来享用地球的资源。我们不能把资源都耗尽而留给我们的子孙一个荒芜的地球。这样的公平,也是前所未有的新思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求现在富裕的人减少消费,减少浪费,甚至降低生活质量,而现在的穷人可以增加消费,提高生活质量。这与现在的用富人的逸出效益来接济穷人的方式格格不入。中国正是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用贫富差距来刺激经济发展,才提高了全民的生活质量的。如果提倡富人节制生活质量,会不会打击富人的生产积极性?回到中国穷光荣,隔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现在的世界贫富差距是在增大而不是减小。怎么解决现有的贫富差距问题?国内可以收税和再分配。如何在国际范围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怎么解决富国和穷国的差距?人类普遍短视。不撞南墙不回头。越晚采取措施,可用的措施越少。但人们无法跳出短期的,眼前的问题来解决不紧迫但长远的问题。怎么才能推动大规模的以全人类的长远福祉为基础的改革?现在虽然是全球化,但缺乏全球治理。一国的作为,已经可以深刻的影响全球其他人。比如巴西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导致全球变暖,造成了其它地方的海啸和旱灾。全球谁有权威来主持公道?我们是否可以寄希望于联合国?现在的联合国改革是否在往这个方向推进?美国式的基于消费主义的资本主义能作为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了。经济发展没有可以参照的模版了。新的生产方式应该是怎么样?会在何时何地兴起?谁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带头人?结论可以说这本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现成的答案。而这些思考就已经开启了我们通向未来的大门。过去的增长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已经不能再延续下去了。人类要走向未来,必须有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和新的价值观。我们已经站在转折点上。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作者的目的吧。

模拟未来,改变现在

可以与《商务动态分析方法》互补看。翻译的还算不错,最开篇几章有几个比喻都很吸引人,但后面就枯燥了点。内容主要是根据导致过冲的三个原因(有增长、有界限、反应滞后)为主线来开展的。这也基本上是地球系统的三个明显特征以及World3模型构建的基础。 增长可能存在极限这一观念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极限在政治上是隐晦的,在经济上是不可想象的。文化上夜趋于否认极限存在的可能性,其方式是通过深信技术的力量、自由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增长来作为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即使是那些由增长导致的问题。作者把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也就是地球的极限将作用于的那些实物上,而不是放在社会创造的、不受地球物理规律制约的“货币经济”上。【误区与澄清】1、 本书主要工作是“模拟”人类社会的各种未来可能,而不是预测或语言地球和世界的某种必然结局2、 技术不是万能的,资源趋于枯竭也不是唯一存在极限的原因。因为由于更多的资本讲不得不转向满足维系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工业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进而形成负反馈循环导致人类经济增长趋于停滞3、 如果能更加公平地分配财富,如果能让全人类共同分享增长的结果,那么人类社会根本不需要这么高的增长就可以维持一种合意的物质生活水平。【主线】1、 大多素关于可能会产生崩溃的重要论断仅是从对地球系统的三个明显的、持久的和普遍的特征所产生的动态行为模式的理解中得出来,这三个特征是:不断被侵蚀的极限、对增长的不懈追求以及逼近极限时人类社会反映的滞后。2、 过冲原因:1) 有增长、加速或加速的变化2) 有某种形式上的界限或阻碍3) 在感知或反映上存在滞后或失误3、 Wolrd3模型:它特别关注导致一个事件发生变化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流的滞后以及物理过程的缓慢演变。【概念】1、 生态足迹:人类对于自然的总体影响:资源提取、污染排放、能源使用、生态多样性的破坏、城市化以及物质增长的其他后果等所有效果的总和。2、 正反馈:是一种自我闭合、自我增强的因果关系链,不一定意味着产生好结果。3、 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是精神上的抽象。我们所有人都对通常称为现实世界的实体有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型。有关周围世界的心智模型是由客观证据和主观感受来获得的。现实这个词的含义绝不可能超出使用该词的人的心智模型。4、 改变结构:是改变一个系统反馈结构、改变信息链:系统成员不得不处理的数据的内容和时间;激发或制约其行为的思想、目标、激励成本和反馈。5、 可持续社会:是一个具备足够的信息机制、社会机制和制度机制来抑制导致指数型人口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正反馈循环的社会。【过冲与崩溃】当一个社会没有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时,就会出现过冲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研究方法——世界观】很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一本书、每一个计算机模型、每一个公开陈述、既是由哪些“客观的”数据或分析形成的,也至少同样是由作者的世界观来形成的。【研究方法——具体方法】作为系统动力学家,当我们看到一种模式在一个系统的多个部分中都存在并存在了很长时间时,我们就假定其再系统反馈结构中有深刻的内在原因。【人口过渡论】有观点认为,导致出生率降低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经济的规模或富裕程度,而是经济发展真正触及到所有家庭的生活的程度,特别是妇女的生活。【不可再生资源】石油枯竭将不会以完全停止,即油管突然干涸的方式出现。实际上,它将会以越来越低的勘探投资回报率的方式出现。【非线性】一件事情推动着另一件事情并且产生某种效应,如果这种推动力再稍大一点,则会不成比例地产生更大效应,或者可能没有变化或者有更大的变化,或者是反方向的变化。【单有技术、市场】在一个复杂的有限世界里,如果你试图移去或消除一种极限而继续增长的话,那么你将遭遇到另一种极限。市场和技术只是服务于目标、道德规范和作为整体的社会时间范围的工具。如果一个社会隐含的目标是利用自然,该社会开发的技术和市场加剧则不能防止崩溃。技术市场的运作是通过具有信息扭曲和时滞的反馈圈来进行的。

苦口婆心(半途观感)

断断续续读到一半,看下去的动力正逐渐丧失。我不知道读者中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自诩已经是环境科学的门内人,也不知道他们从中汲取了哪些有益信息。我希望在整本书看完后能有与现在相左而更全面的观感,目前记录在此的,是怕阅读时间太长而流失的那些印象。真的很钦佩作者花了很大力气做解释工作。若不是和一位文科生一起读这本书,听他夸赞作者在解释“指数性增长”时的例证,我必定会快速跳过那些“低智”章节,草草浏览,而不是悉心去钻研他们每一个章节组织和例证引用。在前半部分,本书作者花了很大力气解释整个模型的基本原理。我不知道他们在后面章节中是否还会对一些例子做更深入的分析,或者对一些观点做更多阐述和解释。至少现在看来,与我这样的汲取者很不过瘾。但是,本书的作者很清楚他们的读者是谁。他们面对的是对环境感兴趣的公众:这些人有基本的阅读能力,也许接受过一定高等教育,但也可能忘记了很多基本科学原理。读者们当然愿意与作者一起求索答案,但这需要专家们放慢脚步,耐心等候。记得从前导师提醒过我们,写文章时要清楚读者是谁。论文是投给专业性杂志,一般研究杂志还是半科普性杂志。相对而言科技八股文其实最容易撰写,因为不需要太多解释,只要呈现实验流程和数据面貌以及结论本身就足够了。面对公众的科普文章领域却不是能随便染指的,思维清晰和解释清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说道这儿又想起戈尔和他的纪录片,好的表达是种超能力,是始终令我艳羡不已的天份。这天份也同样属于《增长的极限》的作者们。他们无疑具有足够耐心,广阔视野,充分例据,深刻的同情心与理解力,这些素质足够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形成相应理念。相较上述模范,我问自己能做到多少?一点希望冲淡了沮丧,因为还好总有我所笃信的现代社会分工。对于拙于表现的我而言,即便从事公众事业,也有默默耕耘的可能。那么该感谢拥有不等超能力的天才们。人类的精诚合作,而非相互依赖成就了灿烂的现世和未来。

数据和思考的迷思

关于这本书,我听说很早,现在才看完,总体认为是不得不读的书,他让我对现在的世界和其发展的趋势有个完整的认识(可能是不够全面的),更客观的认识是更为理性选择的基础,这本书就这点而言达到了其目的。关于本书相关的心得,就我而言有如下几点:1.是对现实世界和未来趋势认识的概览性,但不乏深刻启示的书,过冲和极限将伴随各个方面的增长到来,而我们应该有合理的观点和认识去解决到来的问题;2.他是《第五项修炼》的好的补充读物,读第一个系统基模的认识会因为这个阅读体验而认识更为具体深刻;3.增长的极限及可持续的增长不仅仅在大世界里面存在;个人领域,比如学习和认知也会发生,书中提出的理解方法对我们理解切身的极限有些借鉴意义。

增长存在极限,模拟未来可能

增长可能存在极限这一观念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极限在政治上是隐晦的,在经济上是不可想象的。文化上夜趋于否认极限存在的可能性,其方式是通过深信技术的力量、自由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增长来作为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即使是那些由增长导致的问题。作者把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也就是地球的极限将作用于的那些实物上,而不是放在社会创造的、不受地球物理规律制约的“货币经济”上。【误区与澄清】1、 本书主要工作是“模拟”人类社会的各种未来可能,而不是预测或语言地球和世界的某种必然结局2、 技术不是万能的,资源趋于枯竭也不是唯一存在极限的原因。因为由于更多的资本讲不得不转向满足维系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工业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进而形成负反馈循环导致人类经济增长趋于停滞3、 如果能更加公平地分配财富,如果能让全人类共同分享增长的结果,那么人类社会根本不需要这么高的增长就可以维持一种合意的物质生活水平。【主线】1、 大多素关于可能会产生崩溃的重要论断仅是从对地球系统的三个明显的、持久的和普遍的特征所产生的动态行为模式的理解中得出来,这三个特征是:不断被侵蚀的极限、对增长的不懈追求以及逼近极限时人类社会反映的滞后。2、 过冲原因:1) 有增长、加速或加速的变化2) 有某种形式上的界限或阻碍3) 在感知或反映上存在滞后或失误3、 Wolrd3模型:它特别关注导致一个事件发生变化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流的滞后以及物理过程的缓慢演变。【概念】1、 生态足迹:人类对于自然的总体影响:资源提取、污染排放、能源使用、生态多样性的破坏、城市化以及物质增长的其他后果等所有效果的总和。2、 正反馈:是一种自我闭合、自我增强的因果关系链,不一定意味着产生好结果。3、 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是精神上的抽象。我们所有人都对通常称为现实世界的实体有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型。有关周围世界的心智模型是由客观证据和主观感受来获得的。现实这个词的含义绝不可能超出使用该词的人的心智模型。4、 改变结构:是改变一个系统反馈结构、改变信息链:系统成员不得不处理的数据的内容和时间;激发或制约其行为的思想、目标、激励成本和反馈。5、 可持续社会:是一个具备足够的信息机制、社会机制和制度机制来抑制导致指数型人口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正反馈循环的社会。【过冲与崩溃】当一个社会没有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时,就会出现过冲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研究方法——世界观】很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一本书、每一个计算机模型、每一个公开陈述、既是由哪些“客观的”数据或分析形成的,也至少同样是由作者的世界观来形成的。【研究方法——具体方法】作为系统动力学家,当我们看到一种模式在一个系统的多个部分中都存在并存在了很长时间时,我们就假定其再系统反馈结构中有深刻的内在原因。【人口过渡论】有观点认为,导致出生率降低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经济的规模或富裕程度,而是经济发展真正触及到所有家庭的生活的程度,特别是妇女的生活。【不可再生资源】石油枯竭将不会以完全停止,即油管突然干涸的方式出现。实际上,它将会以越来越低的勘探投资回报率的方式出现。【非线性】一件事情推动着另一件事情并且产生某种效应,如果这种推动力再稍大一点,则会不成比例地产生更大效应,或者可能没有变化或者有更大的变化,或者是反方向的变化。【单有技术、市场】在一个复杂的有限世界里,如果你试图移去或消除一种极限而继续增长的话,那么你将遭遇到另一种极限。市场和技术只是服务于目标、道德规范和作为整体的社会时间范围的工具。如果一个社会隐含的目标是利用自然,该社会开发的技术和市场加剧则不能防止崩溃。技术市场的运作是通过具有信息扭曲和时滞的反馈圈来进行的。

人类活动的极限

这是一本七十年代的书籍,但时至今日仍然不过时,‘极限’一词反而更适合当下中国对未来的担忧。目前,粮食生产、材料和能源使用呈指数增长,但不是由于自身在结构上有这种能力,而是由于人口和经济的指数型增长需要更多的食物、材料和能源并且成功地生产出这些。污染和废弃物的增长也是。增长率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会由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但没有受到某种约束的限制,繁衍、病害或人口的增长都会呈现指数型。低出生率的直接和重要因素不是经济的规模或富裕程度,而是经济发展触及家庭生活的程度,特别是妇女的生活。穷国的资本增长很难赶上人口增长。因为可用于再投资的产出更多被要求用于提供学校、医院和满足基本的消费要求。增长需要第一大类是支持所有生物与工业活动的物理必需品(土地、矿产、能源以及生态系统),第二大类是社会必需品(人口、社会稳定、经济增长、进步的制度基础)。人类对于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负担已经在它的可持续水平之上。存在的极限并不是以世界总产出衡量人类经济活动水平的极限,而是人类活动的生态足迹。处理好极限的可能是技术和市场两者之间能结合并运作很好才行。例如,对水的运用需要包含全部金融、社会和环境的成本,那节约水源的目标将快速实现。热带的土壤等生态系统能更快成长却也更容易受损,所以需要纸张循环、提高加工效率、完全成本定价(取消补贴),并且再生能源也并不是完全没害。说到底,人类生存目标而不仅仅是物质扩张和积累。

经济学 管理学领域 投资者都绕不开的一本书

译 序   前 言   英文版序   第一章 指数增长的本质  指数增长的数学   模型和指数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经济增长  第二章 指数增长的极限  粮食   不可再生的资源   污染   按指数增加的污染  不知道的上限   生态过程中的自然滞后   污染物质的全球分布   污染极限   一个有限的世界   第三章 世界系统中的增长  这个世界模型的目的   反馈回路结构   定量的假定   人均资源利用   期望的出生率   污染对寿命的影响   世界模型的用处  世界模型的行为   第四章 技术和增长的极限  世界模型中的技术  能源和资源   控制污染   增加粮食产量和控制生育  过分的方式   现实世界中的技术   技术的副作用   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极限的选择   第五章 全球均衡状态  自觉抑制增长   均衡状态   均衡状态中的增长   均衡状态中的平等   从增长过渡到全球均衡 一点小节:股票是对未来的投资,每一个行业的各个阶段在到达顶峰之后都是趋于衰退。罗马俱乐部告诉你如何用经济学的眼光审视现实世界的增长。为什么四川长虹的股票从高点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年的下跌,为什么美国思科公司的股票十年中翻了一千倍的顶点。为什么巴菲特不投资高科技股票。基本面分析也好,技术分析也罢。投资领域始终离不开的是时空分析,如果在一轮新的浪潮之前能够预测到周期的到来并发现明天的伟大的企业,那么股市的确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可喜的是,很多中国企业在未来较长的经济周期内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神话。优秀的企业需要时间验证。

让我很感动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能感觉到的不仅是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是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热忱之心。献词里纪念了三个人:奥雷利奥•佩切伊(Aurelio Peccei),罗马俱乐部的创建人,他有着“对世界的深刻关切和对人类的永恒信念”,“关注并研究人类未来的遥远前景”。杰伊•福里斯特(Jay W. Forrester),系统动力学的发明者,他拥有“深邃的系统洞察力”,“理解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行为”。德内拉•梅朵斯(Donella H. Meadows),“善于与人沟通、具有很好的道德标准和服务意识”,“告诉全世界的公民并说服他们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时时遇到这样的人,读到这样的文字,总会激励自己摆脱现实的烦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坚定。他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你学习、反思并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也不相信目前所能得到的这些数据和理论能让我们对世界将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中会发生什么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是,我们确信已有的这些知识能让我们剔除一些不切世纪的未来场景。现有的事实已经使许多人对未来持续增长的模糊预期破灭——这些只是一厢情愿的愿望,很有吸引力但却是错误的,可欲却不可求。如果我们的分析能让国际社会的公民们重新思考,并使他们对将在他们的未来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地球物质极限有更多的了解和尊重,那么这种分析就是有益的。”文中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名为World3的模型,从中得到两个教训:其一,“在一个复杂的有限世界里,如果你试图移去或者消除一种极限而继续增长的话,那么你将遭遇到另一种极限。”“第二个教训是,社会通过经济和技术适应的方式越是成功地摆脱了某种极限,那么它就越可能同时遇到多个极限。在World3模型的大多数模拟钟,世界系统并没有完全耗尽其土地、粮食、资源或污染吸纳能力。真正耗尽的是它的应对能力。”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恰逢今年南方普遍受雪灾之时,天天看新闻,因此很看中这里说的“真正耗尽的是它的应对能力”这句话,天灾造成人祸,正因为风险应对能力弱。在前7章作者运用科学语言分析完后,在第8章读到这样的文字:“在寻找能在一个本能地抵制自身变革的系统中采用和平手段重构这一系统的办法时,我们尝试了很多工具。其中最明显的一些工具就是通过本书所显示出来的——理性分析、数据收集、系统思考、计算机模拟和找到最清晰的话语来表达。另外五个有用的工具,不是随意提出来的,它们是任何一个想长期存在的社会的本质特征。它们是:想象、网络、说真话、学习和爱。”我深深被这些自1972年首次出版此书,1992年再版,2002年三版,历经几十年坚持研究、运用各种手段警告世人的科学家们感动。他们在书中这样谆谆教诲:“想象意味着跳出‘可能性’、怀疑以及过去的失望的约束,让你的思想驻留在最高尚、最崇高、最珍视的梦想上。”“不付诸行动的想象是毫无用处的。但是,没有想象的行动是也没有方向的和虚弱的。”“不管网络是什么形式的,它们都是由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有共同兴趣的人组成的,他们保持联络,互相传递数据、工具、思想并互相鼓励,她们喜欢、尊敬并支持对方。网络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只是简单地让其成员知道自己并不是孤立的。”“一个网络是没有等级的。它是平等连接起来的网,它不是靠强制、义务、物质激励或社会契约联系在一起,而是靠共同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他们知道有些人无只能共同努力来完成,而靠单个的力量是永远无法完成的。”“下决心说出真相,无论是关于当前的成功或失败还是关于未来的潜力或障碍。”“要有承认和忍受当前痛苦的勇气,同时继续放眼憧憬更美好的未来。”“学习意味着愿意慢慢向前走,愿意尝试着做,愿意收集关于行动结构的信息,包括极其重要但不大受欢迎的关于行动没有奏效的信息。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地学习,应当说出错误的真相,然后继续前进。学习意味着用活力和勇气探索新的路径,并对其他人探索其他路径持开放态度,并且当发现能更直接通往目标的路径时愿意转换路径。”“没有耐心和宽容,就没有人能自由地学习。但是在过冲的条件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耐心和宽容。在紧急与耐心、责任和宽容的明显对立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需要同情、谦卑、头脑清楚、忠诚以及——最难的、看来也是所有资源中最短缺的一个词——爱。”“在系统术语中,改变结构的意思是改变一个系统反馈结构,改变信息链:系统成员不得不处理的数据的内容和时间;激发或制约其行为的思想、目标、激励、成本和反馈。”也就是说,要想让我们这个已经发生“过冲”的社会避免崩溃,真正的力量不是靠技术和市场,因为“技术与市场通常只服务于社会中最强有力的阶层。如果主要的目标是增长,那么只要有可能,它们就将带来增长。如果主要目是公平与可持续,它们也可以服务于这些目标。”而仍是需要依靠人自身的观念的改变,“这就是创新和选择的机会。我们呼吁生活在21世纪初的几代人不仅要把自己的生态足迹降低到地球的极限之下,而且在重建他们的内部和外部世界时也要这么做。这一过程将触及生活中的每一个舞台,需要每一种人类智慧。它需要技术创新和企业家创新,也需要公众的、社会的、政治的、艺术的以及精神的创新。……它将挑战和发展每个人的‘人性’”。本书的第一作者德内拉•梅朵斯女士已于2001年去世了,我想认真的阅读此书并作出自己的思考就是对作者最好的缅怀。书的序言里提到了《增长的极限》这本书产生的影响,有许多年轻人因为看了这本书选择了自己新的奋斗方向,我也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增长的极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