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晃晃的人间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540470836
作者:余秀华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余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著名当代诗人。她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这让她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对学习、工作、婚姻都带来了影响。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她的诗作被广泛转发,尤其是一篇《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使得她在网络上一夜爆红。她的诗作行文质朴、感情浓烈,她过人的文字天赋、加之身体残疾,更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热门话题。

书籍目录

自序摇摇晃晃的人间001
一辑不再归还的九月
我爱你007
我曾经敞开的,还没有关闭008
杏花010
每个人都有一枝桃花012
不再归还的九月013
一张废纸014
那么容易就消逝015
河床016
南风吹过横店 017
中毒者018
向天空挥手的人019
清晨狗吠020
面对面021
屋顶上跳跃着几只麻雀022
我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023
一个男人在我的房间里呆过024
二辑我还有多少个黎明
江边029
我们都老了,你就没有一点点感动吗
一个人的横店村031
我摸到他诗歌里的一团白033
女人的马034
这一天,我失语了035
病体036
我还有多少个黎明037
假如开出一朵花039
无题041
水瓶042
在哪里能遇见你044
富翁045
哦,七月046
嘲弄047
雨夜048
三辑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
抒情·盲目051
一只乌鸦飞过中年的黄昏052
此刻,月光洒在中年的庭院053
屋后几棵白杨树054
乡村的鸟飞得很低056
一包麦子057
可疑的身份058
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059
匪060
溺水的狼061
下午,摔了一跤062
在打谷场上赶鸡063
星宿满天064
这一天065
瓷066
割不尽的秋草067
……
四辑我们在夜色里去向不明
五辑雨落在窗外
六辑六月的爱情
七辑微风从我这里经过
七辑手持灯盏的人
代后记多谢了,多谢余秀华

作者简介

余秀华亲选代表诗作,首度授权公开出版。
数百家媒体报道,超千万次转发,上亿次阅读,穿越大半个中国,每读一次,都带给我们直抵灵魂深处的震撼;
她是一位纯粹的诗人,被诗评家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
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 让人目瞪口 呆,将我们的心刺得生疼;
广大网友对她的诗歌一见钟情,引发民间持续关注。
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代著名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她疼痛的、苦难的、有生命力的、美丽的文字让人惊艳,她质朴的、真诚的、自然的情感流露让人唏嘘,她要表达的不过是她眼中的世界和内心的情愫,想要实现的不过是一个平凡女子倔强生命里最最朴实的梦想。


 摇摇晃晃的人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把冯唐与余秀华放一起,很多人会诧异。确实,一个是脑门油亮、医学博士、前国企老总、女粉丝排队、正处于人生“一柱擎天”阶段、在路上每迈几步就要甩开马褂摸下自己裤裆的京城风流俏文人,一个是脑瘫、歪嘴、驼背、与老公不和、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如“瘪了一个胎的汽车”的湖北乡下女诗人,他们能有什么关联呢?关联当然是文学。文学是什么?冯唐说得好,“作家是巫师,身心像底片一样摊在时间和空间里,等待对人类经验的感光。”我最近读冯唐与余秀华的作品,就发现他们让我“感光”的部分具有互文性。所谓“互文”,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先说冯唐,他文采好,这是事实,比如“周树人的文字,凌厉如青铜器,周作人的文字,内敛如定窑瓷器。”“张爱玲的文字如珠玉盆景,沈从文的文字如明月流水,川端康成的文字如青花素瓷,亨利•米勒的文字如香槟开瓶。”这比喻玉洁冰清,我就点赞过很多次。但冯唐的文字更多的是如“精液阴冷润滑,像是死神的口水”这种荷尔蒙分泌物,就喜忧参半了。什么是好的文学语言?我是服膺俄国文艺家什克洛夫斯基、罗曼•雅各布森的陌生化理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语言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这其实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惊奇”。如何才能达到陌生化效果呢?宏观上都可划为两个层次:一是词语层次的陌生化,这是“术”,比如余光中“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二是结构层次的陌生化,这是“道”,比如, 卞之琳的《断章》,前面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很平淡,到“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开始词语陌生化,到“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整个结构都有了陌生化效果,诗歌便盎然起来。以这理论来看,冯唐作品的蹩脚就明显了,就说他朋友路金波推崇的“我想,这时候,如果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如果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想象力和肺活量跟余光中写李白的“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媲美,但比起同是70后作家王怡的“如果说刘先生是一场洪水猛兽,那我们就是洪水猛兽过后的石子。”则又显得气局不够大。再比如,冯唐在《大好》一文里写一位送玉给自己的老哥们:“我说:‘你手术之后,过一阵要去复查,再做个活检。’你说:‘绝不。手术放了一个引流管,后来找不到了,又打开伤口找,后来找到了,但是不是原来放的那根,再后来又打开找,最后似乎终于找到了。我再也不做手术了。人终有一死,要死,就要死得有点样儿。’我看着你胖出两圈的左脸,听着你的描述,想起了几双筷子在一个麻辣火锅里捞。 ”这“想起了几双筷子在一个麻辣火锅里捞 ”恶趣味且不说,跟鲁迅的“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想象力和人道温情都差远了吧?甚至跟他自己推崇的王朔比也有明显距离,“冬天天冷,大雪封山,一出门就是一溜脚印,跟踪别人经常被人家反跟踪,搞不好就被人家抄了窝子堵着山洞像守着冰箱一样样吃。”(王朔《致女儿书》)同样用这把尺子量下余秀华如何?余秀华跟鲁迅王朔自然也不在一个数量级,跟冯唐倒可一比。对那些认为余秀华“火”仅仅是因为她“脑瘫”引起同情的人来说,只能用作品粉碎他们的偏见。冯唐自述文学努力,“写诗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咱就看他流传最广的这首: “我们是世人最好的朋友/我们是世人最差的情人/我们彼此相爱/就是为民除害。”且不说没有叙述转身、没有中断回旋、平面拓深这些技巧,单说意象,也是平平无奇,因为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大家太熟悉了。而看下余秀华的诗,“手腕上的刀疤,月光照着会疼。”“我还活着,如一片摇摇晃晃的银杏叶子/为雨水指出河流的方向。”“爱雨水之前,大地细小的裂缝/也爱母亲晚年掉下的第一颗牙齿”“母亲蹲近麦子地的时候,只看见她的几缕头发/仿佛百年后他坟头的草在静止。”这些意象的“惊奇”,相信即使从来没碰过诗的人都会感动。明眼人不难发现,余秀华的诗歌意象多是身边熟悉的动植物。这涉及到了“古典诗歌”复苏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话关系,是古典诗意和抒情性的基础。当古人感觉到自己依然活在自然之中,像一株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树一样(生),并产生一种回归泥土的潜意识冲动(死)的时候,感恩之心和高声吟诵的愿望油然而生。”“在动植物身上可以感受到人性,在人身上可以看到植物性和动物性。这本身就是原初的诗,只要将它直接铺陈出来就行。”但刘教授也认为,“现代世界是一个陌生化的世界,现代性的起点就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陌生的事物、场景和人际关系,陌生的(个人化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审美趣味,是现代性的产儿。抒情的整体性,包括抒情主体(人)和抒情对象(外部世界)整体性的破碎,导致古典抒情的受阻,也导致古典诗意的消亡。”所以,诗歌也需要现代化。可在我看来,这一过程没有这么玄,甚至可以说,“诗体解放”从唐诗到宋词的转变开始就一直进行着,未必需要经过所谓“古典”到“现代”的“断裂”。相比宋词,唐诗更讲究韵律和对仗,也就更能表现情怀气韵,比如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再悲的事,被唐诗的韵律一美化、宇宙意识一升华,悲剧感就不如宋人瓷实了,比如苏东坡就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还有人认为,在写中秋的诗词里,王建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要比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强,我也承认,王诗的心理白描水平直追卡夫卡,意象更奇崛。但想来想去,苏词更经典,恐怕也与宋词韵律更自由、意象更亲民、情感更普适有关。余秀华的诗歌,首先是复活了古典诗歌的意象。她写母亲“……她痴呆的女儿在田埂上嘿嘿的笑,口水湿里衣服,她嫁出去的梦破灭许多年了,她一抬头,女儿的白发拌了她一跤。”她写父亲“第二次,他把它举到了齐腰的高度/滑了下去/他骂骂咧咧,说去年都能举到肩上/过了一年就不行了?/第三次,我和他一起把一包麦子放到他肩上/我说:爸,你一根白头发都没有/举不起一包小麦/是骗人呢/其实我知道,父亲到90岁也不会有白发/他有残疾的女儿,要高考的孙子/他有白头发/也不敢生出来啊。”这意境与辛弃疾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有一拼。更可贵的是,余秀华并不像1980年代的田园诗人那样赞美农村、诅咒城市。农村/城市,古典/现代,在她的诗歌里是没有边界的,她也不会发出遗老遗少般的慨叹。所以,她写爱情婚姻才会有这样明亮的诗句:“如果我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我的诗歌/我会寄你一本关于植物的书/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稗子那提心吊胆的春天。”“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她的诗歌意象是古典的,但个体意识是现代的。在她的诗歌里, “古典”与“现代”的耦合相当自然,就好像是扁担挑着箩筐、斧头带着柄、茶壶配着盖子。当然,余秀华的诗也不是都好,从用词的准确、词汇的丰富、意象的繁复程度看,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捧杀她是不合适的。相比起来,冯唐确实给人带来更多阅读快感,比如,你拉便便时要是读到“我的中学体育老师有痔疮,持续疼痛,脸上常常露出思考人生的痛苦表情,犯病严重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仿佛刚看了一宿《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和《佛教逻辑》”一定会笑得膀胱颤抖;你被恐龙女强吻后读到“我曾经坚信,每个成年男子胯下都骑着一只中型恐龙,每个彪悍女性胯下都藏着一个国民党的渣滓洞。”一定会心花朵朵开;你在陌陌约炮不时地把“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发给美女,美女说不定包里藏着套套就赴你的局啦。但余秀华为什么会比才子作家冯唐更感人呢?是因为冯唐太优秀太顺被囚于自身欲望,被荷尔蒙驱动着有些疯狂?还是因为余秀华基于弱小无力而展现的“白”具有亲和力、能慰藉更多的芸芸众生?余秀华即使有时候像个泼妇,那也是以“拖着强者在泥田里一起滚”的方式战胜外部的恐惧而已,不像海子是想通过诗歌想象的天梯上天堂。余秀华还是湖北省象棋队队员,下象棋的人都逻辑思维较好,所以,接受采访时的余秀华尽管走路是摇摇晃晃的,眼镜是斜的,嘴巴是歪的,但逻辑思维却相当清晰,应答常带机锋。那神态总让我想起八大山人画的鱼——白眼向青天,愤懑中有孤独,泼辣下有隐痛,倔强里有慈悲,太酷了。(此文首发“锦麟观察”,春节前最后一文)
  •     她的诗歌里有幽怨有反抗,有血有泪有痛,还有对自由的希望和面对世界的坚强,更有让人称道的诗意和坦然。对于一个身体不健康的农村女人,这样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很多人都感到震憾和羞愧,同时也就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和面对人生的态度,我们要更好的生活,这就够了。
  •     第一次知道余秀华是火爆朋友圈的那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后来她是真的火了,无数个媒体争先恐后地去她的家乡横店采访她,如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媒体争先恐后地去高密采访他和他的家人一样。通过《人物》杂志和理想国主办的诗人与读者见面会,我了解到了余秀华的经历,那时候就她即将要出版的诗集《月亮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晃晃的人间》很是期待。她是当代诗人中最特别的一个,她的诗歌发源于田野,泥土,有着最真实的体验,非常有灵气,总觉得这一生上帝给了她不健全的身体却给了她超出常人的才情和天分,是对她的一种修行,前世她有可能是像王尔德一样滥用才情活得一塌糊涂的人。(瞎想的不要打我)鲁迅先生曾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她没有被毁灭,亦没有成为悲剧,但她的诗却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和礼物,我在微信读书app上看的电子书没有分行,诗与诗之间无缝链接,排版很是糟糕,阅读体验并不好,准备买来纸质书收藏阅读!感谢《诗刊》编辑刘年发掘余秀华这块不用雕琢就已美的惊心动魄的璞玉,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有如此美的诗歌可以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如果你喜欢长诗,那么它很好。
  •     或许只有孤独的灵魂才能体会到细腻的极致
  •     这……这……感觉过誉啊……是政治正确吗(ㅍ_ㅍ)
  •     诗是好诗,就是排版很坑
  •     在之前过誉的衬托下,有点失望。好的诗有,但很少,用词符号化,意象一再重复。如果说是城市女诗人写的,没有任何违和。这事很有意思,当代诗歌的高度同化,哪怕余是作为范例打破这种重复、城市、学院派。书末编辑说,最近十年中国诗歌的成就,比得上甚至超过唐宋十年。就凭这一句,中国诗歌也好不了。
  •     诚挚的心总是滚烫发热着
  •     我越来越相信,写诗是一件如此残酷之事。
  •     这似乎是我认真读完的第一本现代诗诗集。卑微的女性的细腻,胜过许多所谓男性诗人带着性欲发泄的粗制滥造的“诗歌”。
  •     因着你的胸中有一整个浩浩荡荡的春天,才会摇摇晃晃,而这些可爱的诗都成了你的拐杖。
  •     一开始觉得余秀华是流星型诗人,火了一阵仅仅是那句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读了摇摇晃晃的人间,作为村妇和残疾者,诗人的敏感却比朋友圈的学院教授们要高级和健全得多。
  •     一些是记录日常生活,单纯的手写我心。一些有不易察觉的美,让我忍不住多看几次。反复地读,久久地想后会觉得她的诗句不简单,平淡处见惊喜,一种在一片素白处忽见亮光的惊喜。
  •     自然朴实,挺纯粹的
  •     刘年的后记加了一颗星。
  •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 像放一块陈皮。
  •     喜欢第一首 感觉没有月光落在左手上来的惊艳。她的诗里 有最真实的血泪。
  •     有时会因为偏见错过许多精彩,而今看余秀华的诗有我很喜欢的部分,少不了柔软的质地,最让我感动的是接近大地的部分,与《月光落在左手上》相比,我更喜欢这一本
  •     部分太刻意,然而有部分真的好看。这也就足够了。比新集子强……
  •     很有灵气的女孩子,这真的是一种天赋啊!
  •     乡村体诗歌,虽视野局限但不影响其表达之妙。
  •     诗中流露着天赋的美好,而不是习得的拙劣。
  •     余秀华最近的诗 是不是被她拙劣的微信排版毁了?
  •     水似温柔,我便落入这湖泊
  •     “说起人生,我们面红耳赤,而爱情/一直是一个附加话题/有深重的中药味” 好是好,只是读到后来感觉太重复了些
  •     有的诗和《月光》重合,不过喜欢看余秀华笔下的桃花、春风、雨、溪流,还有四季的横店村
  •     苦难人生给她的诗赋予了深刻,好过当代绝大多数所谓诗人的无病呻吟,然而有的时候语言太白了。
  •     一部分很美,一部分很用力
  •     花了一整个早上读完,很多还没来得及细细品。有种独特的想象吧。
  •     很纯粹。很纯净的诗人
  •     月亮引起的笛鸣被我捂着
  •     在这个摇摇晃晃的人间 诗歌充当了她的拐杖
  •     第一次读诗,真的不大懂,如不是前一段时间要写文案估计只怕这辈子也不会碰这东西
  •     意象很单一 个别几篇很美 女性独有的柔美视角 联想到作者本人 多了几分敬重
  •     她的世界很大,抬头看到银河。 她的世界很小,低头看到脚。
  •     整体诗风都觉得比较朴素的那一种,但是有一种见不得的力量。尤其喜欢一首《面对面》,分享过的一首,“你说:我就是那个女匪么?” 已经过去了
  •     诗歌 是碎片的,跳跃的。余的诗是 沉重中的轻灵,是几个短句 就能让人穿越时空,回到的田野,回到了无心事又心事重重的我的小时候。 比起精炼,我更喜欢散碎的诗歌,不是唤起童年的我,而是田野和风在眼前,在耳边,而我现在依旧才5岁。
  •     看完Paterson再看摇摇晃晃的人间,甚至觉得这两天我的生活都很诗意了。
  •     在冯唐书里读了两首她的诗,马上对她产生了好奇。看过她的简介又被震惊到。然后又去读了她这本诗。“吹过我村庄的风吹过你的城市,流过我村庄的河流流过你的城市,但是多么幸运折断过我的哀伤没有折断过你”很动人,但诗歌这种文体确实太精华了,很多想要问为什么。虽然说最好把她的经历遭遇和她的诗歌分开,但我还是觉得最给我启发的是“她的内心没有高墙铜锁和狗,甚至连一道篱笆也没有,你可以轻易地就走进去。”
  •     命运把她搁在了那里,诗歌却选择了她。独一无二的女诗人,非常美丽的灵魂。
  •     我不相信自己读完了这本诗集,之前只是喜欢这样一个性感的人,后来我爱上了诗。 我不知道这本书会是一个开始,会见证越来越不一样的人生,不能放弃心情,也不能放弃诗意。 我爱买书的十二月。
  •     有些地方 有海子的感觉
  •     因为是头一次接触这样的诗歌,不知为何读一读就爱上了,或许是她太有活力了了吧
  •     被打动了,像刘亮程的写村庄的散文一样,世间再没有这么苍凉又空灵的感觉了。尽管读到后来,意象都有些重复,余秀华的笔触有时显得随意,又刻意,像是写给有所期待而似懂非懂的人看的。用“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句子把这样一个诗人热炒起来,是不公的。
  •      “但我总有一些忧伤的,如熟透的果实 一晃,就掉落 雨一下,就腐烂 我还是要在傍晚的时候去看看你 把这绝望再 重复一遍 ”
  •     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我盗走了一个城市的化工厂,写字楼,博物馆/我盗走了它的来龙去脉/但是我一贫如洗
  •     就书而言 一般。她应该进军歌坛当作词人。
  •     也许眼界并没有很宽,但诗歌确实很纯粹动人。
  •     要问的都有了答案,虽然我对你依然深信不疑。
  •     用尽诗的语言诗意却寥寥无几。某编辑写的代后序自嗨且做作看着不很舒服
  •      「我所执的情怀多么不值一提 卑微又疼痛」「你去告诉他们吧 我真是无可救药」
  •     诗歌的排版真的很重要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